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個朝代

文天祥2.95W

我國的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呢,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個朝代,我們來看看下文。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個朝代

答案:南宋末期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傑出[1]民族英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漢族,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樂府》,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名(狀元),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爲"宋末三傑"。他晚年的詩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1283年1月9日(農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義,年僅四十七歲。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爲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爲名,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面板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爲“忠”,即爲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爲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爲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爲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爲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爲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父親逝世,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對皇上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爲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不被採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後來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爲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迴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臺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併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說有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皇上,詔令沒應允。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聖旨誥命的內製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臺臣張志立奏劾罷免他。文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爲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率軍勤王

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爲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長江上游告急,詔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裏的英雄好漢,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羣起響應,聚集兵衆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衆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羣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爲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自己貶損責罰自己,把家裏的'資產全部作爲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爲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爲衣食來源的人,應爲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臨安,擔任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爲丞相陳宜中沒有返回朝廷,所以沒有受到派遣。十月,陳宜中至,於是派遣去任職。朝議中剛剛擢升呂師孟爲兵部尚書,封呂文德爲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呂師孟更加傲慢驕橫、放肆。

苦戰東南

文天祥辭別天子,上疏說:“朝廷姑息、牽制的意向很多,奮發、果斷處事的例子很少,請求處斬師孟作爲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又說:“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裏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爲四鎮,設定都督來作爲它的統帥。把廣南西路合併於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併於江南西路,在隆興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併於江南東路,在番陽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併於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攻取鄂州,隆興攻取蘄州、黃州,番陽攻取江東,揚州攻取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範圍廣、力量強,足以抵抗敵兵。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衆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宋朝民衆中的英雄豪傑,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文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兵已從金陵出發進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將帥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橋,麻士龍戰死,朱華率領廣南**,戰於五牧,被打敗,尹玉也打敗了,爭相渡水,扒張全軍中的渡船,張全的士兵斬斷他們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鬥,到第二天早晨都戰死了。張全不發一箭,逃跑退卻了。元兵攻入常州,佔領了獨鬆關。陳宜中、留夢炎召令文天祥,棄守平江,退守餘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