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王安石

王安石傳每章簡介

王安石2.61W

作爲一位孤獨的改革家,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比王安石更具爭議的人了。下面就是《王安石傳》每章內容簡介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內容簡介

作爲千年不遇的傑出人士,生前卻被世人責難,死後數代都不能洗刷罵名,在西方有英國之克倫威爾,在中國則有宋代王安石。幹百年來,王安石被罵作集一切亂臣賊子之大成的`元兇。其實,他是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少見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頃之陂,其氣節嶽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於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

梁啓超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先行者。本書是代表其立憲理想的現代傳記經典。鉤稽甲乙、衡量是非,還原一個真實的王安石、一段真實的歷史。本書視角獨特、意識創新、論述嚴謹、評判公允,可謂是人物傳記中的經典之作,讀來耳目一新,啓人心智。

編輯推薦/王安石傳

爲官從政必讀傳記經典,爲人處世必修方圓之道。

一代國學大師體大思精之作,首部白話譯本通透曉暢之文,大師眼中夏商周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身之全才。

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波;其氣節躍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梁啓超

媒體評論/王安石傳

不知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蘇東坡

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爲己任。——朱熹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梁實秋

《宋史·王安石傳》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鞏攜以示歐陽修,修爲之延譽。擢進士上第,筆書淮南判官。舊制,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再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爲水陸之利;貸谷與民,立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彥爲相,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尋召試館職,不就。修薦爲諫官,以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祿養言於朝,用爲羣牧判官,請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爲度支判官,時嘉祐三年也。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萬言書,以爲“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爲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爲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爲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爲迂闊而熟爛者也。”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俄直集賢院。先是,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辭之累日,閣門吏齎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隨而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又追還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自是不復辭官矣。

有少年得鬥鶉,其儕求之不與,恃與之暱輒持去,少年追殺之。開封當此人死,安石駁曰:“按律,公取、窮取皆爲盜。此不與而彼攜以去,是盜也;追而殺之,是捕盜也,雖死當勿論。”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審刑大理,皆以府斷爲是。詔放安石罪,當詣閣門謝。安石言:“我無罪。”不肯謝。御史舉奏之,置不問。

時有詔舍人院無得申請除改文字,安石爭之曰:“審如是,則舍人不得復行其職,而一聽大臣所爲,自非大臣欲傾側而爲私,則立法不當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爲陛下守法,而強者則挾上旨以造令,諫官、御史無敢逆其意者,臣實懼焉。”語皆侵執政,由是益與之忤。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於中朝,以韓、呂二族爲巨室,欲藉以取重,乃深與韓絳、絳弟維及呂公著交,三人更稱揚之,名始盛。神宗在潁邸,維爲記室,每講說見稱,輒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及爲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月,召爲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爲治所先,對曰:“擇術爲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爲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爲高不可及爾。”帝曰:“卿可謂責難於君,朕自視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輔朕,庶同濟此道。”一日講席,羣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與卿從容議論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徵,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後可以有爲,二子誠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誠能爲堯、舜,則必有皋、夔、稷、禼;誠能爲高宗,則必有傅說。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衆,百年承平,學者不爲不多。然常患無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擇術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禼、傅說之賢,亦將爲小人所蔽,卷懷而去爾。”帝曰:“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誅之,此其所以爲堯、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祿以終身乎?”登州婦人惡其夫寢陋,夜以刃昔刂之,傷而不死。獄上,朝議皆當之死,安石獨援律辨證之爲合從謀殺傷,減二等論。帝從安石說,且著爲令。

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爲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爲經術不可施於世務爾。”上問:“然而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爲然。於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昇之同領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任其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爲新法,遣提舉官四十餘輩頒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均輸法者,以發運之職改爲均輸,假以錢貨,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者,得以便宜蓄買。保甲之法,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爲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戰陣。免役之法,據家貲高下,各令出錢僱人充役,下至單丁、女戶、本來無役者,亦一概輸錢,謂之助役錢。市易之法,聽人賒貸縣官財貨,以田宅或金帛爲抵當,出息十分之二,過期不輸,息外每月更加罰錢百分之二。保馬之法,凡五路義保願養馬者,戶一匹,以監牧見馬給之,或官與其直使自市,歲一閱其肥瘠,死病者補償。方田之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爲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土肥瘠,定其色號,分爲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又有免行錢者,約京師百物諸行利入厚薄,皆令納錢,與免行戶祗應。自是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陂廢堰,悉務興復。又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又增茶監之額,又設措置河北糴便司,廣積糧谷於臨流州縣,以備饋運。由是賦斂愈重,而天下騷然矣。

御史中丞呂誨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爲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爲巽辭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謝,因爲上言中外大臣、從官、臺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爲重輕。”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歸流俗,陛下權重則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爲重輕,雖千鈞之物,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今奸人欲敗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爲。於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於流俗矣,此所以紛紛也。”上以爲然,安石乃視事,琦說不得行。

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詒書反覆勸之,安石不樂。帝用光副樞密,光辭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寢。公著雖爲所引,亦以請罷新法出潁州。御史劉述、劉琦、錢ダ、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範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繼去。驟用秀州推官李定爲御史,知制誥宋敏求、李大臨、蘇頌封還詞頭,御史林旦、薛昌朝、範育論定不孝,皆罷逐。翰林學士範鎮三疏言青苗,奪職致仕。惠卿遭喪去,安石未知所託,得曾布,信任之,亞於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春,京東、河北有烈風之異,民大恐。帝批付中書,令省事安靜以應天變,放遣兩路募夫,責監司、郡守不以上聞者。安石執不下。

標籤:每章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