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蘇軾

滿江紅·懷子由作 蘇軾

蘇軾2.92W

《滿江紅·懷子由作》反映作者蘇軾當時的境遇不是很好,《滿江紅·懷子由作》中透露着談談的憂傷情感。

滿江紅·懷子由作 蘇軾

  滿江紅·懷子由作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譯文

清澈的潁水向東流淌,我滿懷愁緒地看着江上若隱若現的孤帆遠去。在這悽清的貶謫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飛翻,你我萬里相隔實難望見。想到就這樣白白辜負當年的歸隱之約,如今臥牀聽雨也是這般蕭瑟。唉!深憾此生總與你匆匆相別,這種無奈的感覺不禁讓我白髮虛增。

我在這黃河岸邊祭下一樽美酒,將你我那無盡的過往從頭細數。你我二人那日相見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覺間卻已過去了悠悠歲月。我衣襟上愁苦的淚痕隱約還在,但眉間喜氣卻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遊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尋覓春天的痕跡。

註釋

(01)“辜”,元本、毛本作“孤”。“意”,元本作“語”,毛本作“憶”。

(02)“清潁”,“潁”,潁水,淮河支流潁水。潁州濱臨潁水,在其下游。《嘉慶一統志》卷二五《河南府一·潁水》:“陽城縣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

(03)“目斷”,元本作“來送”。

(04)“孤帆明滅”,元本作“徵鴻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鳥翼)”。

(05)“宦遊”,元本作“情亂”。

淺析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開頭三句寫作者望着清澈的穎水東去,觸景生情,【愁目斷、孤帆明滅】一個“愁”字統領了全詞,爲後句“恨此生”做了伏筆.眼裏的孤獨的小船時隱時現寫明瞭浪濤的艱險, 進而作者聯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觸【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宦遊處”宦途中的風險正如“青山白浪,萬重千疊”起起伏伏,升遷貶謫。【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當時兩人睡在一個屋裏,同時在夜間聽着夜裏下着雨,淅淅瀝瀝的雨聲如蕭瑟聲。興致勃勃的高談闊論,手足情是何等的親切,回憶起當年和其弟子由,當年兄弟倆風華正茂時的雄心壯志、遠大抱負,而今卻是壯志未酬【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顯示了作者對弟弟蘇轍的思念。“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會對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長向別離中”和子由闊別,自己風華正茂的大好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覺中華髮增添了白髮。【一尊酒,黃河側】借酒消愁,心緒萬千,就猶如浪濤滾滾的黃河之水,波濤此起彼伏,難以平靜,浮想聯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過去兄弟倆聚在一起的歡樂。那就是【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這四句正是作者當時的心裏感想的寫照。現在回想起過去的許許多多往事,猶如就像昨天發生的事。【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一個“餘”表明了對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裏感慨的.淚水流了許多,那時兄弟倆談笑風生眉間顯現的喜氣,而今化作“添黃色”愁上眉間。【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池上覓殘春,花如雪”無奈落花流水春去也。境遇不同,時事的變遷,使得作者心情的感覺也就自然的不同了,借物抒發了作者的愁緒和失意感、對往事的懷念感。

這樣說並不等於說蘇軾人生觀是消極的,只不過是說作者當時對子由的深切思念,境遇不隨心,而產生的一時情感。衆所周知,他是豪放派的著名詞人。即便如此也不能說他沒有失落時所會有的憂愁感的時候。

詞的上片抒發了“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的深深感慨。下片寫對子由的想念,回憶起從前的相會時的歡樂和離別時的依依不捨清晰的流露在詞的語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