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蘇軾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的賞析

蘇軾2.14W

導語:《自題金山畫像》以自嘲的口吻,抒寫平生到處漂泊,功業只是連續遭貶。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蘇軾《自題金山畫像》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的賞析

自題金山畫像

宋代: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譯文

心靈已然寂靜無慾了,不會再爲外物所動。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註釋

(1)金山畫像:指的是金山寺蘇軾畫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龍眠(公麟)畫東坡像留金山寺,後東坡過金山寺,自題。”

(2)心似已灰:也就是心如死灰。《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黃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旁訕朝庭”罪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這三個地方,作者度過了長期的貶謫生活。

賞析

蘇軾詩清新豪健,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一格。本詩更是出語驚人,開端便說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與作者一向曠達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瞭解了作者的經歷、心情後,就不能不對作者這種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蘇軾“有大才氣,真力量,所以沾濡涵泳,無昕往而不可,無所往而不能”(莊尉心《宋詩研究》)。

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爲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嘆飄零。接下來的“身如不繫之舟”指的是自己晚年生活的飄泊不定,抒寫羈旅漂泊的憂傷情懷。如果僅限於“入乎其內。的抒寫人生的苦悶,蘇軾也就不成爲令人發出會心微笑的“東坡老”。他不會,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淪。且看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反憂傷情調,以久慣世路的曠達來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脫力是驚人的。蘇軾認爲自己一生的功業,不在做禮部尚書或祠部員外郎時,更不在閥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過知府)。恰恰在被貶謫的三州。真是“滿紙荒唐言”,然而這位“東坡看”最能夠“白首忘機”。失意也罷,坎坷也罷,他卻絲毫不減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藥的浪漫。末兩句,語帶詼諧,有自我調侃的意味,卻也深刻地傳達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詩莊中含諧,直中有曲。表現了東坡其人其詩特有的風格。讀之使人擊節可嘆,極易受感染。

常用詩詞賞析技巧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王維詩含蓄生動,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柳永詞纏綿悱惻,蘇軾詞雄健豪放,李清照詞婉約悽切,陸游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二、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

1、常見的意境:恬靜優美、清幽明淨、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淒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2、常見的表現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等。

(2)描寫手法主要有:託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聯想想像、正側面結合、比較襯托、樂景寫哀、欲揚先抑、象徵、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間接抒情(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語言風格: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華美絢麗、委婉含蓄、簡練生動、雄渾豪放、沉鬱頓挫……需要強調的是,用以上這些術語賞析詩詞時,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論,需因詩而異,根據各詩不同特點,結合相關詩句,有的放矢地進行賞析。

三、積累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

1、寫景詩:寫景抒情,寄情於景,常用白描、襯托的寫法描繪山川美景,抒寫熱愛祖國河山之情,或抒閒適情調,表達自己的高潔品格。

2、詠懷詩:敘事抒懷,透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

3、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頌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寶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涵。

5、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東晉的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

6、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這類詩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慣用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平時接觸過後和常識的一定要儘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爛柯人、廉頗老矣等。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寫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所以,新初三在語文古詩詞備考,要注重賞析技巧的運用,平時多加練習,相信古詩詞賞析是難不倒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