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李清照

李清照如夢令讀後感

李清照1.75W

  【讀後感一】

李清照如夢令讀後感

初冬涼風吹來,夾雜着微微細雨,索性開啟窗,任憑南來北往之清爽遍佈身心。

看窗外黃昏似有風雨要來,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詞句。讀李清照的詞似乎看到這位女詞人帶着憂傷的微笑慢慢走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綽約輕倩的詞句裏,女詞人正在簾內低吟。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女詞人天生聰慧,妙解音律,這些用慣了、用舊了的淺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詞人的手裏極輕巧地便綴成了清新鮮麗的詞句,以極尋常語創造出了不尋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嘆女詞人從早年的幸福生活經歷戰亂、家亡,歷盡生活滄桑,在悽切的生活旅程中尋尋覓覓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憂傷絕唱。以獨到的功力創作出了南宋詞史上別具一格的“易安體”,更令人慨嘆的是如此嫵媚柔婉的女詞人尚有“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詩句蘊含着的豪邁之氣。今晚雨疏風驟,也定然是綠肥紅瘦。究竟誰肥誰瘦, 留給我們自己去思考。

  【讀後感二】

讀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要知曉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折”。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

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裏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

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透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爲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爲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裏。其次,透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透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讀後感三】

在百家講壇裏聽了無數次康震老師講的<<一代詞宗李清照>>,聽的我時而滿面春色,時而眼窩溫潤,又每每感慨萬千,不但感慨李清照那豐富的人生,那超凡脫俗的才情,更加感慨康震老師那聲情並茂的講解。真羨慕有才的人呀!呵呵!!

其中特別喜歡的就是這一首: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已經不記得是在小學還是中學時就已經熟背這首詞了,可是卻從來沒有這麼深入的理解,只是爲了應付功課而背誦的.這次可能是因爲康震老師的講解太美了,我也好像聽懂了這首詞。說實話,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這樣的老師來教導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呀,做父母的又將心存多少感激呀。

題外話(人上了年紀每每會發出些許感嘆,這種感嘆是毫無空間和時間界限的.就比如現在吧,我本來要解說的是李清照的這首詞,是她早年描寫少女時期的一幅如畫美絹,可是心中卻有份患得患失的感受,就是當你對某件事有更深感悟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你的感受同好朋友或最親的人分享,而我現在卻苦於沒有人可以分享,故常常會爲此吁嘆不已.好在我堅信自己還是個可以變通的人,無論什麼問題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比如這次,我就找到了一個相當投緣的知己,跟她解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哈哈,此人就是我的寶貝女兒源球球,做老師的感覺真爽啊.)

下面就是我給源球球講解的這首詞.

從字面意義上講呢,"常記溪亭日暮",常記就是常常會想起,溪亭是個地名,日暮就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沉醉不知歸路",沉醉就是喝醉了,而且醉的很深,不知歸路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了;"興盡晚回舟",是說玩的非常盡興,很晚纔開始往回划船;"誤入藕花深處",誤,就是錯誤,藕花,就是荷花,藕花深處,就是荷花很茂盛的地方;爭渡,就是比賽划船;"驚起一灘鷗鷺",鷗鷺是一種水鳥,以捕食魚蝦爲食,這一句呢是說,受驚的鷗鷺飛起來了.字面意思理解完之後呢,讓我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在那個常常讓人想起的溪亭的傍晚,落日的餘輝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羣十六七歲天真無邪的少女在湖面上划船,飲酒,無拘無束,那酒醉後緋紅的臉龐與湖水中盛開的荷花交相輝映,哪一個更美,沒有人能說清.在盡情的玩耍之後,纔想起天色已晚,該是回家的時候了,可是不知是因爲酒醉還是天晚的原因,更或是有意識的,船被划進了荷花的深處,哈哈,這不是給大家帶來了更大的樂趣嗎,那麼就來比賽吧,看看哪條船劃的更快,爭渡,爭渡,可是嬉笑聲,加油聲卻吵醒了一灘鷗鷺,而這驚起的一灘鷗鷺,卻爲這羣遊玩的少女帶來更多的驚喜.多美呀!

是啊,如果我的少女時代也有這樣的一個讓人常常記起的日暮時分,每每回想起時心中都會涌出由衷的幸福,臉上當然都會掛上一份甜蜜的微笑,那將是多麼愜意的事啊.真的好欣賞李清照,她將那種瞬間的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真的是人人意中之所有,人人筆下這所無呀.其實就算我們自己沒有那麼美好的回憶,可是隨着李清照詩詞的引領來到一千多年前,感受一翻千年前少女的幸福生活,也不失爲一種收穫,好想多收穫一些,也好希望每一個讀李清照詞的人都能有所收穫,那樣李清照的詞就可以無盡的傳遞下去,那她也就不會爲沒有子嗣而遺憾了,因爲每一個讀懂她的人,都是她的後人,都是她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