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黃庭堅

清明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黃庭堅3.06W

這是詩人黃庭堅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全詩如下:

清明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註釋】

桃李笑:用擬人手法形容盛開的桃、李花。

“雷驚”句:意思是清明早已過了驚蟄的節氣,萬物正欣欣向榮。

蟄:動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則寓言。說齊國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掃墓者乞討祭祀後留下的酒飯。回家後卻向妻妾誇耀是刖人請自己吃飯。這是一個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時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雜草。丘?指墳墓。

【譯文】

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裏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裏,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賞析】

庭堅的《清明》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感慨:“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時節春雷陣陣、細雨綿綿、萬物復甦,大地上到處芳草萋萋、桃李盛開,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野田荒蕪之處,是死者的墳墓,使人心生悲哀。詩人觸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鮮明的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爲分寧人。治平進士,授葉縣尉。歷任國子監教授、祕書郎,曾爲《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成,擢爲起居舍人。哲宗親政,多次被貶,最後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卒於貶所,私諡文節先生。《宋史》有傳。尤長於詩,與蘇軾並稱“蘇黃”。與張耒、秦觀、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