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范仲淹

漁家傲范仲淹人不寐

范仲淹2.73W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市)時寫的一首抒懷詞。下面是關於漁家傲范仲淹人不寐的內容,歡迎閱讀!

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裏,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爲操持軍事,鬚髮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註釋

①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遊仙關》。

②塞:邊界要塞之地,這裏指西北邊疆。

③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峯而止,不再南飛。

④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⑤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峯;崇山峻嶺。

⑥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⑧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賞析《漁家傲 秋思 》"人不寐"的原因

因爲作者不能爲國效力,殺敵報國,壯志難酬的鬱悶徘徊在心頭。作者思念遠方的家人,體現了作者有家難回的惆悵。(這也是戍邊將士共同的愁苦!)

《漁家傲·秋思》中“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一句中的淚包含了什麼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羌地悲涼抑揚的笛聲,在灑滿寒霜的大地上空迴盪。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濃重的鄉思使邊關將士難以入眠,將軍白了頭髮,士卒灑下眼淚。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情感

“人不寐”展現出戰士深深的憂慮之情。“將軍白髮征夫淚”直接的描述了邊塞軍人的狀態,從“白髮”和“淚”二字表達出強烈的厭戰和無奈之情。全局透過對戰地環境,戰士狀態心態的描述,表達出詞人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強力的思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