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自我鑑定

關於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範文

自我鑑定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個人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爲此我們要做好總結,寫好自我鑑定。那麼自我鑑定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範文

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1

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實習即難忘又充實。短短的一個月實習,讓我從一個從未接觸過新聞採編的普通人到切身處地的瞭解到作爲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我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視新聞的採寫和製作。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爲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穫不少。

一、有選擇的看報

如果你是做社會新聞、時政新聞或經濟新聞的,不要一到報社就盯着娛樂版和體育版看,那是在浪費時間。看看你和老師昨天一起採訪,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並請教老師爲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其它報社的同題新聞,找出給你啓迪的東西。

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東西早晚都會用上。

二、認真做好採訪筆記

如果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你打字速度快的優點就可以發揮了,採訪完了,稿子也基本敲個雛形出來了。如果沒有電腦,一定要做好採訪筆記,也許你老師在採訪中記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認真的記下來,回到報社或家裏後在儘快整理出來。千萬別告訴我你還不會記錄那!

三、先思考再下筆。

剛到報社實習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師特殊要求,在頭一個月內別要求寫稿子,這階段你最重要的是學習採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要向老師多提問題,並多聽聽他們對新聞的看法。思路理順了,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

可以說,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你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你的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爲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不要窩在辦公室裏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樣,因爲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追求新聞理想,遵守新聞道德同樣我們也不應忽視,在《經濟日報》實習的第一個月裏我主動上交紅包1800元,對於其他誘惑更是堅決抵制,固守這一方淨土同樣是因爲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此外,創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我在《經濟日報》的第一篇稿件《您買的元宵真的“圓”嗎?》和在《法制日報》的第一篇實習生署名在前的新聞調查《“火爐”武漢職工中暑事件頻頻發生——高溫凸顯勞動保障盲點》,都是自己主動發掘新聞線索,從生活中,包括從媒體炒過的看似過時的話題中提煉新聞線索,大膽報題,勇於獨立策劃採寫,不要怕出醜,不要怕弄巧成拙,還是因爲你是實習生。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從學生會主席到一名實習生,再到目前xx級的輔導員,不一樣的經歷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這些經歷也時刻在提醒着我,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就應扮演好什麼樣的角色,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從剛開始的與各單位的通訊員確立聯繫包括對報社以及站內的情況進行宣傳,到定期的詢問和培養感情,再到有策劃的對重大事件進行新聞採寫以及對突發性事件的快速處理,新聞採編的幾乎每一個環節我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同一時期所發稿件中我的稿量佔了實習生的絕大多數,得到了站長和其他記者老師的高度評價。大二暑假在強老師和蘇老師的幫助下,我在《湖北日報》政宣部進行兩個月實習,同一時期我並沒有間斷在法制日報的實習工作。

用數據、用人物、用語言、用事情、用變化……諸多具體的、看得見摸得着的資訊寫稿,當是實習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採訪基本功。“七分採三分寫”,是新聞界公認的經驗之談。這裏重點說說面對面採訪,須做到五會:

(1)要會記。就是把與報道主題相關的人物、事情、言論、結果等,或詳細或簡明但準確地記錄下來。不是所言必錄而是有用則錄、重點必錄、精彩必錄。

(2)要會想。就是在一問一答中觸發、聯想到新的亮點和內容,再延伸採訪,擴大視野。

(3)要會問。就是根據不同採訪對象、不同性格、不同採訪環境,採取交談式的、求教式的、誘導式的、互動式的、乃至擠牙膏式的等多種方法,使被採訪對象樂意介紹你所感興趣的問題。

(4)要會抓重點。就是在採訪中隨時提煉、捕捉住重要的內容,抓住本質性的東西,並在採訪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號加以提示。

(5)要會積累。採訪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採即用,很可能今後派上用場,是爲儲備,不要輕易捨棄。

(6)面談完畢,還要儘可能索取文字、圖片資料,如總結、彙報、經驗介紹等。這很重要,不僅能彌補口述之不足,發現新的素材,而且還因爲文字資料更嚴謹,能規避報道出現差錯。

當然,還有些採訪需到田間、工廠、實驗室等現場,用眼看、手摸、鼻聞、體驗等方式來進行。遇到這類觀察性的採訪,實習生尤其需要珍惜,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因爲一些突發性新聞,如礦難、火災等,起初往往沒人會接受採訪,主要靠記者對現場的觀察來完成。

第三,重在發現和捕捉新聞。新聞有兩類,一是發生的新聞,二是發現的新聞。前者很明確,多爲一件或多件具體的、看得見摸得着的事,如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武漢過江隧道開工等,勿需你費盡心機去尋找,報道好就行了。後者則不然,多爲非單一的、跨時空跨區域的、甚至是隱藏着的不爲人們所知的事物。這是需要有很強的發現和發掘能力才能報道的新聞。

怎樣才能發現和捕捉新聞呢?這是個大題目,此處只勾勒幾根線條:

一是從觀察中發現新聞;

二是從縱向和橫向比較中發現新聞;

三是從解剖表象中發現新聞;

四是從多維思考中發現新聞,等等。此處舉一個例子。

讓新手跟着有經驗的“老記者”做一段時間,遠比閉門造車要學得快、學得好。

實習也是學習,失敗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爲了知識和經驗。拿編輯新聞來說,由於沒有專線記者帶,“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爲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2

回顧這100天的實習生活,感慨頗多。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聞實習對每一個新聞人來說,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們新聞專業將理論知識付諸於行動的必需環節。我們可以透過實習,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所鍛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生面前,在學校裏的實際操作年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理論的'思維。這100天的實習,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體會了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爲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

20XX年10月10號星期天的早上,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8人來到了xx—x電視臺,在系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作了簡短的介紹之後,我們就跟着我們各自的指導老師來到了各自的部門,一進入工作室,馬上就有老師的熱情包圍了我們,他(她)們紛紛鼓掌歡迎我們,心裏面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新聞人了,那種榮譽感激發了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的夢想——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第一星期,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熟悉工作環境,熟悉部門情況。在辦公室看老師工作了一星期後,漸漸的接觸多了,從一個點都不會到稍微會點,再到能獨自出去拍攝,回來寫稿,到最後自己能獨立完成片子。再加上平時觀察和與餘主任以及其他老師的交流,很快就對這裏的一切熟悉了。

正式實習的第一週,我和其他兩個同學選擇了社教部,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部門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一個月後,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任務,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因爲初次涉及有些問題,比如在撰稿時,有時候不懂得用怎樣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用什麼樣的話說比較好,在剪輯的時候,起初好像是在看稿子找畫面一樣,剪的支離破碎,還沒有更多的經驗去解決問題,都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用更多時間的學習纔會得到提升的。

再接下來的時間,真正開始出去拍攝,雖然在起初拍攝時,畫面質量不高但是自己感覺還是挺好的,這畢竟是初學者,初學者這個詞也許用在這兒不恰當,但事實告訴我們從學校到電視臺就和初學者一樣。

新聞無處不在,在媒體工作要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平時更要注意保持新聞人的良好形象。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常常加班、學習;堅持早起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整理檔案。並且在實習的過程參與老師們的評片和開會,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拍攝時認真根據老師講的去做,保護設備。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並學會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這一點老師講非常重要,因爲我們在踏入社會時,首先面對的是做人,業務其次,因爲業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我在實習中時刻在履行一名實習記者的職責。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對我來講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會課,獲益良多,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需要怎樣的努力,走入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回顧這100天的時間,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於成功,我畢竟是一名實習生,在拍攝以及整體思想上還存在着許多不足,還缺乏攝像經驗,甚至因爲拍不到全景別或者拍虛了,老師把錯誤指出來而無地自容事情也有過。在作爲一名真正新聞人的這條路上,我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樣,我都會努力,把實習中學到的一切加以融會帶到今後的事業中去,我會以我的真心去對待工作,因爲我面對的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有勇氣去嘗試。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鍊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爭齲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爲自己創造良機。實習,陪伴我經受了挫折,也經受了歡樂!實習的經歷雖已經過去,可我還會回頭去看一下我在那裏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那不會是我旅途的歸宿,而是我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開始。

新聞學專業實習自我鑑定3

20xx年xx月中旬,透過xx副院長的介紹,我來到《xx商報》時政新聞部,開始了我在校期間的最後一次實習——畢業實習。雖然這次實習沒有去年暑期實習那麼幸運,可以親身體驗暗訪調查和國內一線門戶新聞網站對北京奧運會的採訪報道,但在爲期三個多月的實習中,我作爲隨行記者,成功對美國前總統卡特來武漢的相關活動以及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等活動進行採訪報道,並對“輪椅天使”董明、武漢市“三八紅旗手”李漢薇、“漢正街儒商”陳永鎰等先進典型的事蹟進行了相關的報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說,三個多月的實習使我長了見識、開了眼界、增加了閱歷,這次畢業實習使我受益匪淺!

帶我的記者望雋老師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的高材生,從事新聞工作已經有五個年頭,是一位優秀的戰線記者,主要跑省外事辦、市外事辦、省殘聯、市殘聯、省民政廳、市民政局、省政協、市政協、團省委、團市委、省市民主黨派和礄口區委區政府。在四個月的實習中,望老師悉心教導,由淺到深、由簡單的新聞稿到深度調查性報道到報社的大型專題,逐步對我進行鍛鍊,並相繼介紹一些通訊員和單位宣傳口聯繫人給我認識,讓我放手自己發掘新聞線索,做一些新聞稿件,給我提供了很多鍛鍊的機會,極大的提高了我的新聞業務能力。幾個月的實習,使我逐步熟悉了戰線記者的工作節奏、獲取新聞的渠道挖掘新聞線索的方法和都市類報紙新聞寫作的基本常識。下面,是我實習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和心得體會

1、有幸見到美國前總統卡特,採訪法國駐漢總領事費勇。

因爲是跑省市外事辦,所以我有很多機會對外賓來漢的相關活動進行採訪報道。20xx年xx月xx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來武漢。因爲外事辦沒有提前通知,所以,等我和望老師匆匆忙忙趕到湖北省博物館,在聽了工作人員介紹之後,才知道是美國前總統卡特來武漢了。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大稿子,於是和望老師分工合作進行採訪,回學校後,我把採訪到的素材寫成稿子,傳給望老師,經過整理,我們寫出了《卡特伉儷逛省博夫敲鐘妻鼓瑟》,該稿件被新浪、騰訊、搜狐等多家媒體轉載。

20xx年xx月xx日晚上,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在法國駐漢總領事費勇的官邸舉行。因爲望老師還有其他採訪,於是這個活動就由我進行採訪了。在媒體記者提問時間,我對我所關注的一些問題對費勇總領事進行了採訪,並在會後和他進行了一些交流,雖然這些交流是在翻譯的幫助下實現的,但我和領事先生進行了很好的互動,這對進一步挖掘新聞事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後,我寫出了《中法搖滾音樂會6月漢口江灘奏響》的新聞稿。

2、千方百計,挖掘新聞線索。

戰線記者的新聞線索,除了由單位提供外,有很大一部分得靠記者自己挖掘。20xx年xx月xx日,xx省20xx年全省殘疾人就業援助周活動在鄂州啓動,因爲望老師有其他採訪,我作爲隨行記者,獨自赴鄂州進行採訪。在啓動儀式現場,我發現殘疾人代表童亮挺有新聞價值,於是對他進行了採訪,並拿到他的QQ,以方便回去寫稿做補充採訪。事後,除了發表《“殘疾人就業援助周”啓動》這篇稿件之外,我還發表了有關童亮的報道《武大一殘疾畢業生"海投"數百簡歷難找工作》,該稿件被新華網湖北頻道轉載。

今年三月初,商報殘疾人通訊員張國旗寫了有關殘疾人劉迎春事蹟的通訊稿,望老師派我對劉迎春進行採訪。因爲劉迎春孤身制服兩個匪徒的事蹟已經過去了十來天,完全沒有了時效性,沒有一個報道的切入點,但我在劉迎春家採訪的時候,發現他家“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透過採訪得知,這正是那兩個匪徒踩踏所致(劉迎春家比較貧困,住的是棚戶屋)。於是,我從下雨天劉迎春爲家裏“下小雨”而苦惱講起,帶出了他孤身擒匪的故事,該稿件於次日發表於《長江商報》。

3、搞好各方關係,不斷擴大新聞來源。

過年後,報社戰線調整,望老師開始跑政協和民主黨派。因爲剛換戰線,所以一切包括通訊員網等都得重新開始建立。三月初,我和望老師第一次來到武漢市政協,負責宣傳的阮處長人挺好,熱心的幫我們介紹政協的相關工作以及媒體報道規律,並幫我們引薦了市政協提案處和資訊處的負責人認識。在提案處,我們大費周折,纔看到了政協委員的提案,從提案中獲得了一些新聞線索。經過和提案人聯繫進行採訪,寫出了《江夏政協主席呼籲打造中山艦大旅遊圈》、《雨過天晴 42萬掃墓人擠爆墓園》等報道,深受關注。

此外,我們還從民革武漢市委的提案《廢除殯葬陋習,推行綠色殯葬》中獲取新聞背景材料,準備以這個提案爲基礎,做一個有關綠色殯葬的稿子。隨後,我們以報社的名義,邀請該報告的起草人之一,江漢區政協委員、民革武漢市委江漢區工委會副主委肖伯紅和我們一起,對武漢部分公墓及殯儀館進行了實地探訪。寫出了《武漢墓地價10年漲5倍政協委員暗訪揭殯葬暴利》(考慮其他因素,作者名字爲化名),該稿件被網易、搜狐等40多家媒體轉載,迅速成爲社會熱點。這個稿子發了以後,受到市政協阮處長的好評,在他的干預下,我們獲得了可以檢視政協委員提案網站的登陸賬號,這樣,我們想看提案,就不用專門跑市政協了,極大的方便了我們採訪,擴大了我們的新聞來源。

我的畢業實習,從12月18號到現在,三個多月的時間,我跟老師跑戰線,採訪過政府官員、外賓、底層殘疾人、奧運冠軍、醫生等各類人,對新聞記者“行萬里路,交各行人”有了切身體會。雖然做記者會很苦、很累,甚至會受到這樣那樣的誘惑和威脅,但這更加堅定了我畢業以後做一個正直的新聞記者的想法。在報告的最後,我用讓新聞的夢想不止不息與大家共勉。感謝董院長給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感謝商報望雋老師對我的細心教導,感謝給我關心與幫助的所有的人,是你們給予我動力,讓我不斷成長,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