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關於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通用9篇)

演講稿1.16W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通用9篇)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1

同學們,有誰知道上個星期五,也就是10月16日是什麼日子?是世界糧食日。那第一個世界糧食日是什麼時候設立的,又爲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1979年,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爲“世界糧食日”,以期引起人們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每年世界糧食日,包括糧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會開展各種宣傳與紀念活動。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因此,我今天想要講話的主題是《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我國曆來崇尚“節儉”。《周易》曰:“君子以儉德闢難。”《左傳》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唐朝時期的魏徵也曾言道:“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古至今,崇尚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反之,當浪費成爲一種普遍的習慣,社會的根基就將會動搖。所謂“儉節則昌,淫奢則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再看看我們的身邊,垃圾桶裏,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麪包、火腿腸等食物;有的同學覺得食堂裏的飯菜不合胃口,不假思索隨手就倒了,情願再花錢買一些不利健康的零食填飽肚子。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也許有的同學會說,飯是我自己花錢買的,願意怎樣就怎樣。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你浪費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父母的血汗,你丟棄的也不只是些米飯,還有勤儉節約的美德。的確,一個人的浪費看起來不要緊,但許多人的浪費就不一樣了。何況,我們中國的糧食正存在着一個很嚴峻的考驗: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如果糧食產地面積和產量都越來越少,而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到20xx年,拿什麼來維持那麼多的生存呢?另據瞭解,目前全球仍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面對這樣的現狀,你還能心安理得地浪費每一粒糧食嗎?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待生活、對待未來的態度。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文明用餐”。說到愛惜糧食,相信很多同學就會想起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李紳的《憫農》,他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老師也想把兩位名人節約糧食的故事說給大家聽。

第一位說的是傳奇皇帝朱元璋,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時,規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湯再加一碗白米飯。就是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張多加了幾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評,席間小孩灑了幾粒米,他瞪着眼睛,自己以身作則夾起掉了的米粒,並吃掉。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第二位是一代偉人我們警愛的周。周向來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

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飯菜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還有同學甚至有的菜一口都每吃。浪費現象觸目驚心。有人統計每年寧波餐桌上倒掉的飯菜浪費值10億元。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飢餓死去。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我們的同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要注重合理的的營養吸收。那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學校會對各班浪費情況進行評比。

另外,在文明就餐上老師還要提醒大家幾點:

1、安靜

包括進餐廳,排隊領飯、湯,就餐過程不說笑,餐具輕擺放,吃好後安靜離開。

2、有秩序

排隊進餐廳,管理的老師同學要嚴格要求。對紀律不好的班級和同學要求整頓好再進入。

3、衛生

保持桌面整潔。不把食品帶出食堂。食堂邊的樓梯經常有飯菜,校園也時常有果皮。

上週,學校對小幹部進行了培訓,希望積極發揮管理、督促作用。班主任老師要每天下班級瞭解學生就餐情況,每桌指定管理小幹部,經常聽取小幹部彙報,班級開展評比活動。同學也積極監督檢舉。學校也每天安排人員進行檢查記錄。每星期進行一次統計,學期評比。

最後,希望我們全體同學能共同努力做到“節約糧食,文明就餐”。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現在的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十分豐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着現況,“節約”一詞在人們心裏漸漸的淡忘。吃飯已不成問題,但節約糧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況是不容樂觀的。20xx年我國穀物,棉花的總產量約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僅幾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補給古代王朝的糧食,可是由於人口猛烈增加,人均佔有糧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絕20xx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我的人口已經到到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現在都已經20xx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糧食減少的吧!

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該是最可恥的行爲之一,因爲糧食就相當於慢性自殺!大家看到,現在鋪張浪費的越來越多的,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雖然說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應該珍惜糧食的,如果繼續浪費糧食,以後只有沒有糧食的情況會發生!

另外,我們應該有“一飯一票當思親”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勞!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正是由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飯。也許平時我們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後最普通的食物也是爲美味的食物!

記得上餐館吃飯時,不要爲了面子就去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然現實過得更加美好!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讓我們知道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然而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呵護,每天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把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全拋腦後,有些學生,常常浪費糧食,糟蹋糧食,還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環境。要知道,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常言道:“民以食爲天,食以糧爲本。”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品,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是國家執政興幫的基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的糧食消費國,因此,在全球糧食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坐食空山,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及時做好充分準備,那就是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更是我們的命根子。如果有哪一頓我們吃不上飯,就不能正常學習工作,吃飯是天下大事,糧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珍惜糧食就是珍惜我們的生命,更是珍惜了人們的勞動成果。古詩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被不斷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並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着飢餓。可以這麼說: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說,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並不是很多。在校園裏,我時常看到有些住宿的學生將饅頭咬了一口就隨手扔了,水槽中還有一堆堆白花花的米飯……在他們看來,倒掉一些剩飯剩菜不值得大驚小怪,一點剩下的飯菜也值不了多少錢。他們不知道,這些倒掉的糧食,粒粒都是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父母用汗水換來的呀!每每看着這些倒掉的飯菜,看着真是讓人心疼!

今年是第xx個世界糧食日,作爲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成爲節約糧食的表率。節約每一粒糧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應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以節約糧食爲榮,以浪費糧食爲恥。珍惜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要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我們都曾學過這樣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如今,人們的生活開始富足了起來,餐桌上的菜餚多了起來,人人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也就會忘記以前人們勞作的辛苦。漸漸的,鋪張浪費幾乎成爲了現代人的標配。在酒足飯飽之後,餐桌上總是會剩下不少的食物。不妨去深思一下,如果人人都這樣的話,這樣富足的生活還會持續多久?

在現代,世界上仍然有多到數不過來的人們在忍受着飢餓與寒冷。我們比起他們來說,難道不是幸福的嗎?民以食爲天,而我們現在卻將食物丟之棄之。讓我們來想一下:每當中午,食堂中擠滿了飢腸轆轆的學生,其中,不乏有的同學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拿去倒掉。爲什麼?因爲飯菜不合他的胃口。只是因爲這樣,每天中午的剩菜堆中就會堆積出數不清的飯菜。同學們,當你將它們倒掉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仍然處於飢寒交迫中的人們,他們連飽餐一頓都只是奢侈,而我們卻在這裏大肆的浪費,這難道不是可恥的嗎?

每年的10曰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他的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同學們,試想一下,當我們提高了對食物的重視程度,還會去鋪張浪費嗎?一個人的浪費或許微不足道,但是當全校,全市,全省,乃至於全國的人民都開始了鋪張浪費,還會只是微不足道的嗎?反過來想,當一個人開始了節約,或許沒什麼,但是當全國上下的人民齊心協力,共同開啓了節約的新時代,還會是不起眼的嗎?有一個詞語叫做:積水成淵。我們不妨將他改編一下,積糧成山,怎麼樣?一點點的積累,到最後回饋給你的,會是巨大的成就。不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葉菜開始,以微薄的貢獻,來搏擊令全世界人民不再受飢寒交迫的新時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我呼籲各位: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努力,只爲了那不再有飢寒的明天。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6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大國,農業自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談到農業,多數人會想到我國糧食問題。隨着我國人口急速增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的趨勢來看,糧食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飢餓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費了!有的人以種糧食爲生,當我們的糧食不足時,是從哪裏獲得糧食呢?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減。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着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難道真的等到我們淪爲飢餓貧困交加的弱國時,我們纔會對隨手仍掉的饅頭米飯略待珍惜嗎?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7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爲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

“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君子以儉德闢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貧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時就會死於飢寒。”“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我們要讓節約成爲一種生活上的態度。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可是一段時間以來,節約不再被認爲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其實不是的,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很多情況下,是透過培養良好的現代生活習慣實現的。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於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於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並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爲一種生活態度,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成爲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8

“民以食爲天”,這話我深有感觸。

小時候,在爺爺的懷裏,就得知糧食對人的重要。飯桌上,爺爺見我們兄妹拔飯丟了飯粒,他便心疼地一顆顆揀起往嘴裏送,一邊講起他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爺像你們大時,你祖公哪養得活你爺,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討飯吃去啦!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往後,父親的嘮叨裏依然還夾雜着一些共和國飢餓的歷史,三年的自然災害不知餓死了多少人,那險些餓死而又活過來的人們自是把糧食看得格外珍貴,對糧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記起的只是大集體最後那年分糧的事了。爹孃都是隊上的好勞動力,共掙了400多個工分,一年下來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穀,這還是我家分到糧食最多的一年。聽娘講,要是往年頂多只能分個800斤稻穀,不摻這就摻那,一年總沒能吃上幾頓白米飯。我當時還看見隊長三狗大爺笑眯眯地把隊裏分剩的幾十斤苞谷叫寨上窮得叮噹響的那幾家背了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寨上人歡天喜地的把集體田地,沸沸揚揚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畝水田和幾畝旱地,幾塊黃泥巴土,爹孃爲此還高興得幾夜沒合上眼。

當人們帶着極大的熱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種下各自的希望時,一場罕見的災害向我們地方襲來,飢餓又一次捲土重來,靠國家的供應、救濟,我們才淌過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飢的日子。到了1984年,風調雨順,我家就豐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畝地收了3000多斤稻穀,比集體時多了4倍,打那時起我家就開始吃上了白米飯,那是爺爺們從未過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在城裏聽人家講雜交稻種能夠增產兩倍,於是就省了半點錢半信半疑的到種子公司去問,好心的阿姨幫我裝好稻種後,千叮萬囑要按科學方法種植,我用筆記本記了整整兩頁,喜滋滋地趁週末趕回家去講給爹孃聽,爹哪裏肯相信:老子幾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會結得好穀子纔怪,還要栽兩次,又麻煩又費時,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別人收穀子。我好說歹說,還把報刊上雜交水稻增糧增產的報道讓他看,他勉強答應育4包稻種,我特地請了幾天假,在家幫爹搭了個簡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來,讓他們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來,姐告訴我:栽小秧那陣子,寨上別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種,就我家還未做那些活,3個人差不多栽了半個月才完事,寨鄰看了都說:“他家今年是在辦怪,怕是要兩頭結穀子。”

秋後收割奇蹟出現了,經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時我看着那壯實的秧杆和飽滿的穀穗,一根種苗竟發出十多根來,我也驚奇,開始感嘆科學的神奇,當然寨上的堂公伯叔們就更覺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礎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壓彎了爹那堅實的肩膀,我發現爹一貫愁眉不展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從此他開始相信科學,帶頭宣傳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來應該是兩頭結穀子啦!雜交水稻給他們大開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戶戶買來雜交稻種向我家取經。打這後,寨上的糧倉都能裝得滿滿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飯了。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全活動主題演講稿 篇9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何謂“光盤”?“光盤”就是吃光你的盤子。

據新華網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也就是800萬噸蛋白質和300萬噸脂肪。

看看這些數據,是不是令你大吃一驚。想不到平時浪費一點點糧食,積累下來,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吧。

其實浪費現象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平時的吃喝,而是公款請客。我媽曾經在酒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去那裏玩並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爾也客串一下小服務員。在那裏我經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顧着拼酒,很少動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點點,到最後卻不打包帶走,只留下一桌子動了幾口的豐盛佳餚,服務員也只好將它們拿去倒了。看到這些,我看真心疼。

我國人民現在僅僅跨過小康線,仍有一部分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總有那麼些人一請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點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這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

很多人認爲,請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乾淨的盤子,就會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很沒面子,或不夠誠意。

講排場,出手闊氣,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卻不知,愛惜糧食是文明,拒絕浪費是文明。

在那些人們大方的同時,殊不知,有多少貧困的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秋天農民伯伯們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辛勤勞作的。是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那麼讓我們一起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開展“光盤行動”吧!

做“光盤一族”,成“節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