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集錦15篇

演講稿1.99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現如今,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集錦15篇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爲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爲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糉子。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糉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爲成爲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到了各種有趣的活動也開始了,吃糉子,划龍舟等,都在端午節這一天開始,這是我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這一天我們可以去看龍舟比賽,去親手做糉子,體驗端午的快樂。

節日都是有重大寓意,端午是爲了紀念古代屈原,紀念他的優秀品質,從古代一直流傳到如今,也成爲了一直文化傳承,有着深遠的意義,我們在過端午時也應該享受端午的故事,去聽端午蘊含的意義,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節點都會有那麼一些人值得我們留意值得我們尊重。

我們作爲傳承者不但要學會傳承古老文化,也要學會繼承優秀品質,屈原是一個令人敬佩,值得尊敬的人,他的高尚從古至今的無數人爲之折服,我們過端午不但是享受節日的喜慶,也是在學習文化。這是源遠流長的精華,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銘記的歷史。

端午這一天我們都應該積極展開活動,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去遊玩,我們都應該知道節日的重點包糉子,我覺得只有自己包的糉子纔是最好吃,因爲是經過了自己努力練習獲得的,這不但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包糉子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吃到自己做的糉子。

一年只有一次端午,在這一天,在電視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龍舟比賽,展現的是團隊的力量,端午的美麗就在於這裏,有着這樣有趣的活動,讓我們每年都不能忘懷,我甚至都想親自參加,可是自己不會划船。真是非常開心這一天的到來,因爲這是我們歡樂的開始讓我們品嚐節日樂趣。

這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其中的精粹文化,不但是千年來精華,更是一種精神,是我們不屈的靈魂,有着歷史的屬性,節日的隆重卻是靠着歷史的背景,也蘊含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繼承了這樣的文化,就應該時刻牢記歷史,不忘推陳出新,不斷前進。

當這一天到來我們也會放假,可以去旅遊,也可以去拜訪親人,時間充裕讓我們可以放鬆自己,可以與家人一起體會節日的快樂,不但可以讓我們大飽眼福看龍舟,也可以脣齒留香吃糉子,這是都很有趣的節日,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節日,也希望同學們都不要忘記,開開心心過端午,快快樂樂看龍舟,讓我們在節日這一天放鬆自己,去感受文化的厚重,體驗不同的端午。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糉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對哥哥說:“吃完早飯,帶着彤彤去窯上。”我和哥哥,還有奶奶吃過早飯。哥哥就開始收拾他的作業,我在一旁看電視。哥哥收拾好後,我幫哥哥揹着書包,他騎着電動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窯上,我把書包放到牀上,就去樓上了。到廚房一看,他們都開始抱起來了。我看見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糉子,再看看盆兒裏,還有剩了點兒糉子餡。

昨天,媽媽從家裏帶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裏買了蜜棗和糉子葉。阿姨把江米和糉子葉泡了一晚上。

爸爸買的糉子葉太窄了,媽媽就拿了兩片糉子葉。我也想學,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吧。”媽媽一邊給我做示範,一邊講包糉子的要領。

可是我總是學不會,這兩片糉子葉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壞了。

後來,媽媽讓我拿一片糉子葉學。右手拿葉子的根部,左手拿住離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後右手往裏一折。葉子的底部是尖尖,這樣裝東西就不容易漏了。

糉子餡裝滿後,把剩下的葉子往下一折。折過來後,往每個邊上折,這的時候不能有空隙。

糉子包好後,鍋里正在住着,看着鍋裏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真是難忘的一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4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李峯。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投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爲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爲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糉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糉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糉,有肉糉,還有蜜棗糉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爲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爲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即將到來,作爲xx小學的一員,今天我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端午應該算的上是最美好的節日之一了,對我來說,能吃到美味的糉子的端午節無疑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相信同學們也喜歡糉子吧,那麼大家對端午的文化又有着怎樣的瞭解呢?其實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只要能在端午這天過得開心,那便是有意義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但是實際上在屈原之前便已經存在端午節了,只是沒有像今天這般普及,也沒有龍舟與糉子。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嘗試了自己包糉子,其實以前我是不會這樣技能的,但是我的奶奶認爲包糉子也是一項傳統的手藝,因爲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怎麼學習,明明老一輩人都會包糉子,可是父母這一輩的人都不願意主動去學,認爲自己在外面買糉子吃比自己動手做要方便得多,味道也好一些,但是這樣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畢竟自己做的纔是最好的,現在不是都流行“隔代親”的說法嗎?我與爺爺奶奶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因此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其實歷年的端午節我都有一個比較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沒有親身體驗過划龍舟,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因此我計劃在今年的端午假期去划船,這應該算是一種另類的划龍舟方式吧,不過我覺得端午節的活動,重在參與,只要能夠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那麼我就沒有白白度過端午節。其實說到端午節,有種東西我一直沒有分辨清楚,那邊是艾葉,和另外一種植物很像,我以前一直以爲兩者是同一種植物,結果最近在網上查詢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不過我還是很喜歡艾葉水散發的那種清香的。

我已經爲自己的端午假期規劃好行程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準備的呢?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自發組織一個活動,晚上一起聚個餐,也算是活躍一下氣氛吧,畢竟每年的端午節讓我感到比較遺憾的便是參與的人太少,數來數去只有家中的幾個人,如果爺爺奶奶不在家的話可能就需要到外面買糉子吃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會去自己包糉子,然後給父母一個驚喜,說起來他們還不知道我會包糉子呢,我可以在他們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然後再共同度過這個端午佳節,果然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高一_班__。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我們馬上迎來的就是期末考和學考,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端午節是也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糉子就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

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爲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端午節適當的放鬆雖然會對後面的考試有所幫助,但是過度的鬆懈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都能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收穫自己所理想的成績。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糉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糉葉,然後把糉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糉子。“動手吧!”奶奶說。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爲媽媽是第一次包糉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糉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爲是初次包糉子,媽媽笑着說:“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糉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糉子就來煮糉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糉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然後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糉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糉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9

大家好!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據說是爲了祭祀投河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美食。

今天奶奶家也包了糉子。我從奶奶那裏學會了做糉子。奶奶拿了一塊糉子葉,用手一捲,糉子葉就成了空心的圓錐。我從奶奶的樣子學來的,拿了一片糉子葉,試着捲成圓錐形,但是卷的不好,還是直筒。看到的時候,我在旁邊指了指:“左手捏蘆葦葉的一角,右手向內卷蘆葦葉的另一角,下面用力收緊,上面放鬆。”在奶奶的帶領下,我捲起了樹葉。

然後,奶奶把一根筷子插進空心圓錐形的糉子葉裏,用勺子舀了一些糯米,然後把筷子抖均勻,直到糯米裹緊。我還把筷子放在葉子和糯米里。筷子能抖的時候,要麼糉子葉扎破,要麼糯米包不緊。奶奶說:“輕輕抖筷子,把葉子包緊。你看……”奶奶邊示範邊說,我邊聽邊學。哈哈!我的糉子看起來像什麼。

然後是麻繩。只見奶奶雙手緊握樹葉,用繩子繞着糉子尖角繞了兩圈,把繩頭綁好,包了一個漂亮的糉子。我像往常一樣把第一個糉子捆了起來。然後,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打包了幾個。

最後一步是煮糉子。把綁好的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把糉子灌滿1釐米左右,點燃。水煮沸15分鐘後,改變上下糉子在鍋裏的位置,用文火煮1小時。

這時候我才知道,做糉子是一門手藝,做起來並不容易。

我感覺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它蘊含着祖國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應該保護它,繼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

老師和學生: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在農曆的這一天,人們將透過賽龍舟和包餃子來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年都要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節日的.確是可過可不過,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可千萬不能遺忘,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它獨特的過程,比如說,清明節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親人朋友;中秋節就需要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大家知道最近要過哪個傳統節日了嗎?那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糉子,看龍舟等等,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你們可以在中秋節跟朋友說中秋節快樂,但是端午節這天可千萬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啊,因爲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對端午節的來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細說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愛國詩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國家被戰爭淹沒,自己卻無能爲力,含恨跳入了江中,爲了紀念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所以纔有了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絕對會做的兩件事就是賽龍舟、以及吃糉子。這又有什麼說法呢,其實都是有緣由的,因爲當時屈原跳去江中,百姓們當然就不希望這麼一個好人就這麼死了,就爭先恐後的划船去救他,後來不僅沒救到,甚至連遺體都沒打撈到,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而糉子在古時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糉子也是不是用葉子包着的,而是竹筒,爲了河中的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就想着用“筒糉”先餵飽他們,後來才慢慢的演變成用葉子包着的,這點大家都不知道吧?因爲我比較喜歡聽故事,這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幹嘛呢,我和家裏人每年都是一樣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邊去佔好位置,就爲了看賽龍舟,我會在那個時候突然能理解爸爸爲什麼那麼喜歡看足球比賽,因爲真的好刺激,龍舟上的所有人都團結一直,動作一致,在鼓手的打擊節奏下,朝着目標前進,那樣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壯觀,當然也有很多意見不合,一起練習時間不長的龍舟翻船的現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見過一次。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能吃到糉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別好吃,我喜歡端午節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能吃到糉子,在其他時間可吃不到,媽媽只會在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時間再怎麼叫她也不會煮。

不管大家喜歡吃甜糉子還是鹹糉子還是肉糉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糉子的同時懷念一下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2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們: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6日,也就是本週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的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糉子的種類非常多呢,如果按照地域分的話,大致有南,北之分。另外,就是包糉子的葉子的種類,也有南,北之分。

糉子的南北之分:南方因爲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糉。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爲幹竹葉綁出來的糉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

而北方人呢,就習慣用葦葉來綁糉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糉子以甜味爲主,南方的糉子甜少鹹多。

因爲是週日,所以媽媽在家也忙着包糉子。準備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糉葉、糯米,還有不同種類的“餡”,有蜜棗、豆沙、紅豆、鮮肉、花生米。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衆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的意思一樣。叫‘端午’就像叫‘吳楚’。《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還有,因爲中午是‘陳陽’,端午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這麼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實完全一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夏至節三代開始;月不順,日不順,等等。迄今爲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紀念屈原的學說。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賽龍舟作爲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傳說,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不願意放棄他們的聖人屈原

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爲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爲一名更加內含底蘊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爲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裏投糉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着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說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爲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爲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爲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裏,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糉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爲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裏開開心心的包個糉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着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糉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爲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爲我們的端午祝福,爲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爲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