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範文

演講稿2.65W

導語:只有保護環境,一切纔可以持續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供各位參閱,希望爲大家帶來幫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範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1

秦嶺北麓自然資源、人文勝蹟與地質遺蹟豐富,是關中城市羣的天然生態屏障和西安的重要水源地供給區。20xx年4月,市政府研究制定的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出臺,拉開了對分佈於秦嶺北麓礦山的整治序幕,向資源無序開發說“不”,堅定不移地保護好大秦嶺的綠水青山。

向資源無序開發說“不”

臨潼區秦陵街辦楊家村大水溝組附近原來分佈有多家採石場,目前已經全部停止開採。在一處廢棄採石場舊址,記者看到巨大的山體下,裸露的石塊依舊醒目,河道里的溪水雖不大,但已清澈見底,凡是有土的地方基本上都被雜草覆蓋,周邊原來分佈的多個採石場關閉後帶來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秦嶺北麓類似這樣的採石採礦場關閉了不少,目前剩下還在生產的沒有幾家了”。據市國土局礦管處處長鄭世驊介紹,20xx年4月,我市研究制定的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出臺,拉開了西安對分佈於秦嶺北麓大小礦山的整治序幕。

根據方案要求,20xx年秦嶺北麓礦山關閉任務爲16個(採礦權10個、探礦權6個)。截至去年底,整治工作推進順利,全市已確定關閉礦權20個。目前,全市秦嶺北麓現有探礦權15個,採礦權26個。26個採礦權中現只有4個生產,其他均處於停產整頓狀態。

“我們現在就是要繼續嚴格執行對秦嶺北麓礦山的專項整治方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把資源開採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利用資源”。鄭世驊說,開展礦山整治,並非一下子將礦山全部關閉,今年國土部門將繼續加快礦山關閉進度,減少數量、提升質量,對小型分散的採石礦山一律關閉,以更好地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凡資源儲量接近枯竭、綜合利用率低的礦山,勸其退出並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後予以關閉;雖有資源儲量,但開採方式落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不到位的,給予半年寬限期促其整改,若達不到要求,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後予以關閉;有資源儲量,能做到採選分離、邊生產邊治理礦山環境的,要提升環保標準,在資源儲量評估確定的服務年限到期,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後予以關閉。

未來將在藍田、戶縣、周至選擇一些生產條件和設備比較好的綠色大型礦山,作爲原料基地,提高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生產水平,妥善解決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同時,加快磚瓦黏土礦的整合,透過建設現代化、自動化生產線,形成規模化生產,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耕地,節約土地,也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治理不留“後遺症”

據鄭世驊介紹,對確定保留的礦山或透過整合設立的礦山,要求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開採,且要足額繳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原則和“邊開採、邊治理”要求,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落實主體責任。採礦過程中和結束後,及時進行環境和生態功能恢復治理。

省國土資源資產利用研究中心進階工程師趙王濤表示,做好礦山整治是主動適應礦產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滿足生態保護新要求,堅持綠色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只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按照符合綠色發展的路徑堅定走下去,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西安礦山數量和礦區面積“雙減”、礦山產出效益和生態恢復面積“雙增”、礦產資源管理提質增效升級,達到礦山整治預期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二

盛夏時節,驅車穿行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公路上,藍天白雲,綠樹茵茵。這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不僅在經濟上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也透過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創建了一個山清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城市。

日前,記者走進深圳生態補償試點大鵬新區,探尋深圳在打造金山銀山之外,如何保護好綠水青山。

“生態意識提高了,違建違種再也不幹了”

“生態意識提高了,違建違種再也不幹了。”深圳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碧洲小區原村民、52歲的戴劍光告訴記者,自從政府對原村民實施生態補償專項政策,一家五口人,每人每月可領生態補助1000元。戴劍光說,這不僅改善了他家的經濟條件,還提高了自己的生態意識。

記者瞭解到,早在20xx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劃定生態控制線,把約974平方公里,佔全市49.9%的土地面積納入基本生態控制區。戴劍光所享受到的生態補償政策,就是20xx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針對生態控制區原村民的生態補償政策。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水生介紹,大鵬新區陸域面積302平方公里,有22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納入生態控制線範圍,生態控制面積將近全市的四分之一。深圳一直對大鵬半島實施嚴格生態保護政策,嚴格限制這一區域的開發建設。

爲了讓原村民享受到改革開放後深圳高速發展的成果,深圳市於20xx年展開對大鵬半島的生態保護專項補助試點工作,透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對原村民發放生態保護專項基本生活補助,每人每月500元。20xx年,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9年來,補助資金已累計發放生態補助資金13.5億元,16652名原村民直接受惠於此。

政府、民間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記者在採訪中一個明顯的感受是,政府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措施還增強了原村民的生態意識和參與度。政府、民間正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對社區集體經濟進行補償。”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告訴記者,政府將透過購買社區集體服務的方式,調動社區集體保護綠地、溼地、民俗古村落的積極性。

生態補償之外,政府還整頓了一批環境污染大的低端企業。“新區已累積淘汰低端落後、環境污染企業159家,佔新區成立之初工業企業總數的一半。”

一組來自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大鵬半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20xx年,大鵬半島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7.5%;pm2.5濃度平均值同比下降13.3%,達到26微克/立方米;新區近岸海域6個監測點水質全面提升到國家一類標準。

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覈算體系,探索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眼下,深圳大鵬半島正在推進又一項重要的生態改革舉措:構建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覈算體系和負債表,建立動態的生態管護績效考覈機制。

記者在一份《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中看到,大鵬半島將完善原村民生態補償機制,在自然資源資產確權基礎上,建立生態管護績效評估制度。

王京東說,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覈算體系和負債表研究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相關部門已將相關自然資源分爲林地、城市綠地、溼地、沙灘等11個類別,今年年底應該就能測算出這些主要資產各項指標結果。

記者採訪瞭解到,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將成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基礎和依據,而這也將成爲地方破除唯gdp論,激勵領導幹部長效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深圳是經濟大市、人口大市,但同時是環境容量小市。實施生態補償是深圳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深圳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說,下一步,深圳將繼續探索完善生態補償政策,改善原居民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水平,推動美麗深圳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

二〇一X年五月,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是對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反過來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將越來越小。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在發展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沒有恢復。英國是最早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倫敦在很長一段時期是著名的“霧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時爆發了世人矚目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美國洛杉磯“聞名世界”。殷鑑不遠,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爲深刻。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爲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爲繼!中國要實現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我們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佈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爲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爲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3.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爲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爲人民羣衆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把良好生態系統儘可能保護起來。對於生態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爲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援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十八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採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以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爲重點,堅持預防爲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溼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4.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覈評價體系。科學的考覈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覈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嚴重後果的領導幹部,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塗,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要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