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模板(通用5篇)

演講稿1.02W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模板(通用5篇)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季節,又是一個煙雨紛飛的清明。我們邁着沉重的步伐,懷着對烈士的無限崇敬來到烈士陵園。爲那些犧牲在小村這片土地上的烈士拂去塵土,憑弔英魂,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想,我們的這些烈士們,他們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們那可貴的、崇高的精神卻像一團巨火燃燒着,永不熄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多少英雄兒女,多少小村的英雄兒女,爲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我們小村的土地上。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爲人知。但他們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終生。爲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爲我們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小村的驕傲,也是我們小村的光榮。

他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爲了理想和抱負,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戰鬥,他們懷揣人民的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他人的生命,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革命,他們對死毫不畏懼,只把它當蛛絲一樣輕輕拂去。

烈士是歷史的豐碑,是理想的燈塔,是行動的高標。

烈士是有追求有抱負的人,是不屈不撓的鐵血英雄——爲心儀的.祖國貢獻出全部生命。

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今天風和日麗,滾滾的硝煙、紛飛的戰火已離我們遠去,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爭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革命先烈,你們安息吧!

我們將永遠銘記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爲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思路:冬天過往了,萬物復甦,這時候,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稱爲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常言道:“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是一年間農業活動的開始。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更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一個記念先人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掃墓,謂之對先人的“思時之敬”。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先人,弔唁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使人留戀,使人悲嘆,使人振奮,這裏麪包含了很多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進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但是人們祭奠先人、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回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展開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風俗。

歷史上,每一年農曆的清明節在都江堰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這是川西平原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身主持放水儀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清明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宏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清明,這個節日,漸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成了生活中一部份。2006年5月20日,這個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嚴冬在東風中減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往,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義士記念碑前,陽光下記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恍如正引領着我們向遠方遠望,他是要提示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往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還是要攜我們展看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同學們,傳統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在這一天,我們將擁抱於大自然,感受春的訊息。體味這中華民族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冬去春來,轉眼又到清明佳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專門祭奠自己遠逝親人的節日。我國是一個極其注重親情的國家,在我們祭奠、緬懷、哀思親人的同時,也來祭奠一下爲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自由與富強做出了不朽貢獻的英雄與烈士們吧。

近日,市文明辦下發了《關於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要求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要參與到“網上祭英烈”活動中來。以清明節爲契機,以網絡簽名寄語爲載體,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緬懷先輩,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蹟。

同學們!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生長在新時代,擁有富足的生活。當年烈士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鮮花朵朵、綠草如茵。當年硝煙瀰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紅旗飄揚。和平年代,雖然我們不需要像先烈們那樣拋頭顱、灑熱血,用身軀築起共和國的長城,但我們肩負振興中華的使命。

今天我們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緬懷和紀念我們的革命先烈。只要我們在網上送上一束鮮花,或一句誠摯的話語就足以表達我們對這些英雄與烈士們的緬懷與哀思,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一顆誠心與敬意。

梁啓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就讓我們以先烈爲榜樣,繼往開來,用自己的熱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用青春的承諾,放飛理想的風箏;用青春的自信,作義無返顧的搏擊;用青春的堅韌,不懈奮鬥,立志成材,超越自我,積極鍛鍊,努力學習,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共創祖國美好明天!

謝謝大家!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到了一年中萬物復甦的季節,櫻花盛開,就連沉睡了一個冬季的鳥兒,此時也耐不住寂寞,撲騰起了翅膀。《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是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裏,清明節又有着她千變萬化的樣子。對於初三同學來說,清明節意味着直升考前最後的衝刺;對於學霸來說,清明節意味着期中考試也將悄然而至;對於很多人,去哪踏青以及哪一家的青團最好吃纔是永恆的話題;但更多的時候,清明節與掃墓、緬懷祖先,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要說真的對清明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大概也就是這幾年纔開始的。小時候的清明,是桌上的青團,是春遊,是放飛的風箏。直到最親近的外婆過世之後,才忽然感覺到,清明,即使是一隻青團,也是一隻難以下嚥的青團,就像對已故長輩的思念,如鯁在喉。而清明,更多地,是細雨綿綿裏打着傘,面對着石碑,你在外面,而那個你掛念的人,在裏面。是小時候覺得習以爲常的長輩給的關心與愛護,此時卻成了一種奢求。是平時深埋在心,到了這個季節,又隨萬物生長一同萌發的思念與不捨。

除了緬懷,內心更多的是遺憾,遺憾不能再和這些故人分享春日裏的陽光和芬芳,更遺憾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裏,沒能付出更多、銘記更多。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無論是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還是馬航客機的失聯終結,無不提醒着我們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而生老病死是如同四季一般固定存在的輪迴。不同之處,是在於你如何把握那些時間,如何將他們的步履蹣跚或是白髮蒼蒼銘記於心,如何在他們人生之暮冬帶給他們陽光。

我們都應該明白,家裏的老人們要的並不多,不是兒女子孫多有錢,老人們就多幸福。對於老人們來說,時不時地陪伴是他們需要的溫暖,而我們總被手機屏幕吸引着的目光,是他們最不願遇到的寒潮;在他們看不清報紙、電視,或是聽不清我們講話時耐心地解釋,是他們需要的陽光,但我們常常不耐煩的語調,是他們無法承受的風雪。

清明就快要到了,除了沉浸於多一天休息的喜悅,也讓我們一起好好地過這個清明節,認真地品嚐青團,將思念寄託於故人,而將關懷及時地傳遞給那些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謝謝大家!

清明節中學生演講稿5

同學們,老師們:

上午好!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踏着春天的節奏,4月4日我們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的得名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xxxx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爲了弘揚民族的文化,清明節和中秋節、元宵節等傳統的節日已被定爲我國的法定節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陵墓,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

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就在上週五,我們初一全體同學去橫山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烈士,緬懷革命先輩。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爲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在危難時刻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緬懷先輩,大家的方式或許不同,但是我想,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要永遠記住他們,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着愛國主義情懷。

如今,時代的列車已經進入到21世紀,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墓祭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能體會到自己的職責;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以一種寬宏的心態積極勇敢的面對人生。

梁啓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就讓我們以先烈爲榜樣,繼往開來,用自己的熱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我們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呼喚祖國美好的明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