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敬老愛親演講稿(精選6篇)

演講稿1.68W

演講稿是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敬老愛親演講稿(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老愛親演講稿(精選6篇)

敬老愛親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二)中隊的朱黃山,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大家都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些年國家大力宏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所謂“百善孝爲先”,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沒有他們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如今,當年的勞動者己年老體衰,但他們曾爲社會做過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他們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和繼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孝敬愛戴自己的爺爺奶奶,更要尊敬其他的老人。

當然,父母也是我們的長輩,一個人如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他又怎麼可能做到尊老敬老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一句口號,關鍵在於行動,我們要以身作則在家中做孝親敬老的先鋒,在社會做孝親敬老的模範。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改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敬老愛親演講稿2

各們朋友們:

大家好!

“每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人人都要敬老,社會會更加美好”在“九九”老人節來臨之際,我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含有長久長壽之意,同時秋季也是收穫的黃金季節。尊老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重要方面,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起碼要求,更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們從爲人子女,變成了爲人父母,可以說上有老,下有小,對尊老愛幼也越發體會得深了,也越發感到尊老敬老的重要了。不敢說我們都是百分之百的孝順子女,但可以說我們的父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父母。

尊老敬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我們對老人沒有理由不孝敬。我們知道,人的一生都要經過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等五個不同的階段,這是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這五個階段又可分爲靠父母撫育、獨立生活和靠子女敬養的過程。由此可見,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環的需要,是讓人類繁衍暢流無阻的必備要素。如果在人生的這三個過程中出現嚴重問題,將直接影響人的本身的發展,人類也必然會形成老少不養的惡性循環。老人爲我們創造了幸福的今天,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老人是我們的長輩,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正是他們當年辛勤勞動打下的基礎。如今,當年的勞動者雖然已經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曾爲社會做過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退一步,從老年人本身來說,他們大量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繼承和借鑑。老人也理應受到社會的尊敬和重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爲了自己我們應該孝敬老人。人生自古誰無老。我們今天對待老人的言行,也許就是明天作爲老人被對待的翻版。將心比心,我們必須做尊老敬老的榜樣,

這樣,我們的下一代纔會從中明白尊老敬老的'事理,把我們感人的孝道、孝德融入到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爲規範裏,自覺做尊老敬老的有心人。這樣,當我們年老的時候,纔會享受到頤養天年的無窮樂趣。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囉嗦,每一句話裏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裏,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爲孩子的幸福開心,爲每一個親人祈福。

構建和諧社會,迫切需要我們尊老敬老。孝敬老人從來是上合天理、下合人倫的事情。在建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進程中,只有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愛老的淳厚民風,才能保證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我們的社會也才能變得更加和諧美好起來。

尊老敬老的事情還很多,關鍵靠行動。因此,我們要自覺把尊老敬老根於心中,不斷增強尊老敬老意識,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鋒,在社會上做尊老敬老的模範,以實際行動將尊老、敬老、助老的優良道德傳統發揚光大,爲老人們營造一個美滿、安詳、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讓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

敬老愛親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天生聾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爲命。在她們貧窮的家裏,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裏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爲什麼不閉上呢?是不是因爲不放心她?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着,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着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地做着,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小時候,我們從沒有想過該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父母,;從沒有思考該如何理解父母百分之百的愛,直到參加工作了,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那種名叫時間的東西,無情地侵蝕着我們。父母如一部大書,無論翻多少頁,都不會到盡頭。曾經的美好,昔日的呵護,像影片翻來覆去的播放。感恩,我們要懂得回報。

敬老愛親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4)班的王洪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讓世界更美好》

同學們,是誰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呢?答案肯定是父母。在我們感慨父母之偉大時,更不能夠忘記其他的長輩,因爲他們對我們的成長與生活一樣提供了莫大的影響。

孝親敬老是幾千年華夏的文明,是文化的傳承與核心。試想看: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這種孝親敬老的美德,那他還配得上稱爲一個“文明”人嗎?古人創造“孝”字,簡直就是定下了一個規矩。

望眼中華幾千年的歷史,臥冰求鯉、棄官尋母、親嘗湯藥的故事縈繞在我們的耳畔,畫面出現在我們的眸前。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難道這些榜樣還不夠嗎?還不夠直觸人心嗎?

我的家庭裏有爺爺、奶奶,我在對待老人上時,常常把孝字掛在嘴邊,把敬字放在心間,扶他們過馬路,和他們在一起聊天都是些平常的舉動,但是卻可以溫暖爺爺奶奶,這就叫做“孝”。爲父母端一碗熱騰騰的湯,幫他們捶捶背也是盡到了“孝”。

孝親敬老並非必須遇到些大事情,從平常的小事中如果都無法盡到孝,那麼真正出現大事的時候又怎會捨得孝敬呢?

孝親敬老並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行爲,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將孝親敬老的美德,深深種在社會上每個人的心中吧!

敬老愛親演講稿5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天地間有一朵奇葩,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然這株奇葩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恩師。從小到大,我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太多太多的陽光和雨露,雖說大恩不言謝,然對於這沒齒之恩,我還是想由衷的說一聲:“謝謝!”你們的哺育之恩;謝謝你們的教育之情,謝謝你們二十年來無私的奉獻,謝謝你們對我們的心酸勞瘁。

教育子女被父母認作是世間最偉大之任務,但亦是最艱辛使命。母親在兒女三、四歲之前與兒女寸步不離,讓其聽聞、曉其理性,感觸到自己對父母的孝順、友悌兄弟姐妹,相親相愛;同時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怎麼對待長輩、晚輩,不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孩子天天閱之,自然效法。此爲古人所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嬰兒從小就學會孝敬,並養成一生的習慣,德行就自然間流露。這個德行記載就出自《弟—子規》,此爲正確之觀念、縝密之思惟、強大之價值觀,是家庭生活之規矩,人競遵守,這是中國教育之特色。

父母所授爲人生教育之最初階段,孩童七歲入學,老師着手教其孝悌忠信。貴在言傳,重在身教,深入淺出引導孩童,講解爲什麼要孝順父母、孝順公婆、友愛弟兄。真正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孩童方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孩童學習之內容,也定會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在校事奉老師,灑掃應對,學習生活,接受教育。在校奉事

老師,回家奉事父母。遂家國和睦,天下太平,人丁興旺,盛世空前。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續。二者相互依存,互爲表裏,老師會把學生孝敬的根保護好,不讓根變質,不讓行爲越軌,後教其學生詩書禮儀。塑其苗,後成其材,所以老師是護持孩子成就之使者,遂得社會大衆之尊敬。

縱觀古今,中國古代的王侯將相,讓其子女在學堂裏唸書,對聖哲孔子的神位、畫像,頂禮膜拜,對老師則要施行跪拜禮數,這就是古人對孝親尊師的最初詮釋。帝王帶頭做,教人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孝親尊師,上行下效才養成社會上良好的風氣。人人知道尊重老師,人人知道尊重學術、德行,則社會安定、世界太平。然疏忽了這些小節社會就會有所動—亂

敬老尊賢,孝親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老的祖先們以這個理念代代相傳,教導下一代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中國曆來倡導以孝治國,上至肉食之仕,下至匹夫之民,無不推舉孝廉之仕,無不主張養父母、恩師之志

然而在浮躁的當今社會,教育比過去困難很多,五倫失掉沒有人教,疏於教育,忙於賺錢,家庭教育沒有了,而後代的孝根沒又紮好,學校教育又有了嚴重問題。遂子女不懂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友愛兄弟,自私自利。然當今社會資訊化水平高度發達,知見超過父母、老師,卻沒有智慧判斷是非利害,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爲,危害社會,所以子女背叛父母、學生背叛老師,在今天到處都可見,孝

親尊師的埋沒,也是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今天人與人的往來都是利害,然而利害所維持的關係不能長久。所以不教怎麼行?家庭如何維持,社會安寧從何談起呢?對孝親尊師的培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們如果不再加緊努力認真去做,就會完全喪失了,我們是文化的最後一道防線,全心全力去做,不爲自己,只爲拯救快要被邪—惡吞噬的優秀文化,爲把已死的人心慢慢復甦醒過來,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全心全力做好這件好事,以大愛來愛護社會,愛護一切大衆;照顧好老人,教育好孩子。

有人說,我們90後是垮掉的一代。我不敢苟同。再稚嫩的臂膀,也將承擔國家的重任;一時的迷茫,絕不代表一世的沉淪;一兩個人的失敗,更不可能代表一代人的墮落。讓我們從細微處體味真情,從偉大的中華傳統中汲取養分,從孝親尊師中學會成長。

敬老愛親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x年級x班的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爲人子女,就要孝順父母,孝順長輩。孝順自古以來就是社會對我們所有人的一個要求,不管是多大年紀的人,都要孝順父母。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裏,有很多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作爲新一代的學生,祖國新一代的未來,應該要發揚和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必須做的。

父母爲了我們,做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因爲我愛踢被子,每天晚上,媽媽都會來幫我蓋被子。生病的時候,也是爸爸媽媽照顧我們。小時候我們的髒衣服都是爸爸媽媽洗的,他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們。可能有的時候父母對我們很嚴厲,對我們的要求也很高,可能會讓你去做很多你不想做的事,但其實他們都是爲了我們好,希望我們以後可以過得更好。我們應該理解他們,而不是對他們有一些怨言。爸爸媽媽他們已經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就希望我們以後能夠少吃一點苦。他們全心全意的對我們好,也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我們給多少回報。父母的愛是無私的,雖然他們不求回報,但我們也應該對他們好一點。

其實孝親敬老是很簡單的事,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在爸爸媽媽下班之後,可以爲他們按摩;也可以分擔一些自己能做的家務事;認真努力的學習,考取好的成績,當爸爸媽媽看到成績單的時候,就會很開心;少跟父母頂嘴,聽他們的話;自己懂事一點,不要讓爸爸媽媽爲我們操心太多。這些事做起來很難嗎?其實並不難。可能有的同學們會覺得,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對父母好。給父母買東西雖然是孝順父母,但不是隻有買東西纔算孝順父母。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句古話。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現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抓緊對我們的父母好。孝親敬老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我們作爲學生,不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美德遺失,而是應該弘揚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對我們的父母好,這樣能夠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纔會感到欣慰。我們要經常關心他們,而不是回家就跟他們吵架。孝親敬老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身爲子女的責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