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關於清明節演講稿(通用6篇)

演講稿2.27W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清明節演講稿(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清明節演講稿(通用6篇)

清明節演講稿1

讀着葉挺的《囚歌》、陳毅的《梅嶺三章》、劉伯堅的《帶鐐行》。心情非常沉重, 又是一個讓人懷念的日子,外面下着雨,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這讓我想起你們——共和國英雄: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秋瑾;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槍眼的黃繼光,守紀律的邱少雲等等,“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蹟,有多少人爲了保衛祖國和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你們走了,但的事蹟會幻化成永不磨滅的豐碑高高矗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獻上這一束鮮花,表達我對你們無比的崇敬!”

今天早晨,我們學校組織大家進入中華文明網“網上祭先烈”的活動,就是希望同學們在瞻仰烈士的同時,汲取革命先烈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感人事蹟,從而使自己成長爲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接班人。此時此刻,我們悼念無數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軀的英雄;品讀革命先烈的信仰、堅貞、崇高和不朽;銘記源遠流長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爲自己積極而幸福的人生作準備,勇敢地爲將來服務和奉獻社會蓄積力量,就是我們無悔的選擇。讓我們把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懷融入到愛校愛集體的具體行動中來,讓小事洗禮我們的靈魂,讓英烈見證我們的成長。

追往惜今,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念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作爲新時代的小學生, 我們一定要長懷感恩之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抱負;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全面提高綜合素質;自覺遵紀守法,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模範踐行公民道德規範,完善人格品行,努力把自己鍛造成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脊樑,我發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保護環境,樂於助人,勤奮好學,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清明節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對,4月5日)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纔所說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寫照。

關於清明節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了躲避迫害,逃亡國外。逃亡期間,他的臣子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隨他。有一天,重耳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餓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了。介子推見狀,跑到遠處,用匕首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成肉湯,讓重耳喝了。重耳這才恢復了精神。19年後,重耳回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他對曾經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獎賞,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傷心,於是揹着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命令軍隊上山搜尋,但是沒有找到人。於是有人建議: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爲顧及母親安危,一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死在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旁。晉文公見狀,對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把母子倆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第二年,晉文公與羣臣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老柳樹復活了,晉文公走到樹前,折下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羣臣見了,也都學着折柳插頭。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民間也就有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到唐朝時,政府將清明節定爲國家假日,每年的此時,宮廷就會放假,官府、學校就會休息。唐以後,宋元明清都將清明節定爲假日。今年我國又恢復了這一傳統。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古代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其中多數保留至今。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衆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爲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爲“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並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究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凝聚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棕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清明節演講稿3

敬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是誰讓我們能夠過上現在的生活,是誰讓我們不在戰爭年中逃亡,是誰將那些可恨的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沒錯,是戰士,是那些爲了保衛家園、保衛祖國與日本侵略者抗戰面犧牲的先烈們!

又是誰讓我們中國人民與戰士犧牲?是侵略者,是所有中國人民都無法忘記,恨之入骨的日本侵略者。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做的事讓中國人員損失慘生,如:1933年日軍入侵熱河,1936年日僞軍在東北進行作戰,1037年徐州會戰,1938年廣州會戰……也許你能忘記這些,但是,我不能。因爲我是一箇中國學生,是一個愛國的中國學生。既然我晨一箇中國春,就應該緬懷先烈,銘記歷史,這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最基本的素養和應該擁有的品質。

其中最早時期,1931年日軍侵入了東北,將村子霸佔。該日本侵略者由石井四郎領導,在此進行了化學鼠疫病毒的研製。

病毒研製成功日軍透過空軍把病毒帶入杭州實行病毒攻擊。日軍有導彈中裝入鼠疫病毒。發射爆炸後產生的煙霧中含有病毒,毒死了杭州整整幾千名無辜老百姓。

這些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還記得大閱後時,xi主席說的十二個字: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看着一個個方正駛過,每個方正那整齊的步伐,心裏還有些小激動。隨後一輛觀光車上坐的一名名值得我們敬佩的抗戰老後,如裏不是他們,我們也不會過上現在的生活。我們要向這些抗戰老兵們致敬,向他們 一樣,爲祖國爭光效力。

最後,我希望同學們能牢記這段歷史,勿忘國恥。

謝謝大家!

清明節演講稿4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咱們在在這裏緬懷和紀念革命先烈。

站在國旗下,咱們的心情是沉重的。由於國旗是無數的爲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爲了咱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染紅的。面對他們,咱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咱們,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呢?

正由於有了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如今香港、澳門已迴歸祖國,咱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六號飛船,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科學技術和綜合國力正在趕超先進發達國家水平。這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正是爲了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嗎?不正是爲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嗎?

同學們,咱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境裏。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咱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纔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咱們要互相團結,互相關愛,要熱愛這座城市,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咱們要發憤學習,爲國旗添彩,爲祖國爭光!

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境同樣會把咱們培養成材,咱們要有信心,由於咱們有榜樣!同學們,讓咱們繼承先烈遺志,爲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共創祖國美好明天!

先烈們永垂不朽!

清明節演講稿5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大家早上好!

清風習習催秧綠,明月悠悠映麥黃。在這個花紅柳綠、風清雨潤的時節,我們吳氏家族吳崗支系匯聚在xx縣xx鎮,隆重祭奠我們的吳氏祖先,追思先人的豐功偉業,聯誼今人的親情友情,共謀吳氏家族的發展大業。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榮幸。

這天,我們懷着一顆虔敬至誠的心,來祭奠我們的先祖,就是要緬懷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誨。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祖先,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我想,這是我們這天祭祖的好處之一。

吳姓在百家姓中擺第六位。吳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以吳姓爲國號,又以國號爲吳姓。千百年來,吳氏宗族至賢讓德,勵志修行,齊家治國,名揚四海。這天,我們站在先人吳復的墓前,又看到了吳復當年橫刀立馬、馳騁疆場的英姿,感受到吳復位列公侯,神采威毅的氣度。悠悠六七百年,吳氏子孫,家興族旺,遍及華夏。在政界、商界、科學界、藝術界……所有行業的功德榜上,無不有我們吳姓的名字。這是先祖功德的庇佑,這是後世子孫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見證。

斯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後人。這天站在那裏的我們吳氏後人,當弘揚先祖美德,用心促進和加深宗族聯誼,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我輩當以全族利益爲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明禮誠信,精誠團結,互通有無,族親融合,互幫互助,共謀發展。我想,這是我們這天站在先祖前,祭奠先祖的又一更重要的好處。

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爲了後人更加騰達,是爲了宗族更加輝煌。

尊敬的宗親們,吳氏宗族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只有勤勞勇敢才能成就偉業,只有艱苦奮鬥才能興旺家族!“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讓我們攜起手來,熱烈歡呼吳氏家族發展史上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爲我們華夏吳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嚴而不懈努力!

清明節演講稿6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下午好!

適值清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們的校園到處生機勃勃,桃紅柳綠,今日在這裏隆重集會,用演講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靈,目的是爲了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勿忘歷史,以史爲鑑。

同學們,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沉浸在無限的痛苦之中,而是爲了更好地激發我們奮勇前進的鬥志;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對歷史耿耿於懷,而是要我們化悲痛爲力量,更好地開創未來;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無限地悔恨,而應把歷史作爲鏡子,既照着過去,但更多的應是折射未來,讓今日的我們以史爲鑑,以史立志!

同學們,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爲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更不能忘記他們!如何繼承先烈的遺志?如何發揚革命光榮傳統?有的同學可能認爲太難了,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能夠按照(中學生守則)、(“文明學生”四十字規範)要求去做,認真規範自己的言行,在家裏,做一個孝順父母、關心老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幫手”;在社會上,做一個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標兵”;在學校裏做一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好夥伴”;在公共場所做一個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一個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夠了。

同學們,教師們,我們的身上,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富民強國的歷史重任!我們要用信心、誠心、雄心去演繹我們精彩的人生,莫讓年華付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