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800字(精選5篇)

演講稿1.01W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現實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800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800字(精選5篇)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1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站在這裏,用這短短的幾分鐘分享我對經典的一些感受。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經典伴我成長》。經典,演繹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傳承了中華的傳統美德,弘揚了民族精神。在透過對經典的不斷閱讀與學習過程中,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經典的樸實無華的魅力,從中也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經典的薰陶下不斷成長。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發奮圖強的精神,而志堅行苦的精神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當個人、民族、國家處於逆境時更應奮發立志。張海迪正是因爲有着發奮圖強,志堅行苦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大舞臺上發光發熱。張海迪,5歲的時候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但是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與沉淪,她憑藉着奮發圖強與志行艱苦的精神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還發奮學習,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最終,她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出版了個人文集,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同時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爲國家、爲社會和爲他人作出非常大的貢獻,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迭經優患的中華民族始終堅強地屹立於世界之林,是多少個像張海迪那樣的同志一直堅持“奮發圖強,志堅行苦”精神的結果。這種“奮發圖強,志堅行苦”的精神在我的工作與生活中也不斷地激勵着我前進,不斷讓我迎難而上,不斷讓我勇於面對困難,解決困難。作爲老師,我們也要不斷教導學生,把奮發圖強,志堅行苦的民族精神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傳統中只有那經典纔是我們人類智慧與實力的源泉。經典,包含了多少中華的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要不斷從經典中汲取精神食糧,化作不斷前進與超越的力量。就讓經典伴我們成長,讓經典指引着我們的人生!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2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在爸爸的指導下背誦唐詩宋詞,稍大些時爸爸又教我背誦一些古書。現在我知道了以前曾背過的那些古書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經典著作,比如“論語”、“孟子”、“大學”、“荀子”等。那時由於我年齡太小,儘管爸爸反覆解釋,但我還是大部分內容沒有明白。對於爸爸的講解,我那時是“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大多數名篇只是被我囫圇吞棗地記在了腦子裏。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書中的很多內容我現在慢慢地理解了,並對我的做人和學習產生了影響。

在暑假的閒暇時間裏,我重新翻閱了從小背誦過的一些名篇,竟使我愛不釋手。我也終於懂得了爸爸的苦心,懂得了爸爸爲什麼總是在寫文章時自言自語地嘆氣:“唉,真後悔小時候沒多往腦子裏裝些有用的知識,要不然現在就不會這麼費勁地從腦子裏?擠?東西了,腦子裏沒貨呀!”我逐漸體會到,我背過的許多經典著作不僅語言精闢、凝練,而且寓意深刻。這些著作雖然寫在兩千多年前,但其中所蘊涵的道理卻永遠不會過時。比如“孟子”裏的一句話我很喜歡,至今仍記憶猶新:“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這句話講得太好了,它告訴我們平時要做些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如果老想着做那些“挾泰山以超北海”那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你最終可能一事無成;但如果你“不以事小而不爲”,處處從小事做起,做應該做的事,那麼最後你很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也正是如此。再比如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講人們要養成博、尊老愛幼的美德。聯想到現在有人不撫養自己的父母、公共汽車上年輕人搶佔座位的現象,我真爲他們臉紅。

此外,像寬厚待人、勤學勵志、保護環境等教人向善的內容,在這些經典中異常豐富。我們的先人是多麼睿智啊!這正是他們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現在想來,如果當初沒有下工夫朗讀和背誦,我現在肯定不會這麼快就領悟到其中的大道理。可見多背誦一些經典著作是大有裨益的,因爲知識需要一點一點地積累,然後再一點一點地消化,最後才能真正變爲自己的知識,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3

國學使人明智,國學使人思辨,國學使人進步。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

我從小就讓國學伴隨着我成長,從《百家姓》到《論語》,從《三字經》到《世說新語》,都是我的最愛。

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在父母的“玉不琢,不成器”教誨中成長起來。我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如果一塊好玉不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就不會變成精美的玉器,就像一個人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所以一到老師教我認字、唱歌謠、算術的時候,我就認真聽着,不敢有一點馬虎。一年級剛開學,老師組織了一次算術測試,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了第一名,獲得了老師的好評。這真是“人不學,不知義”啊!

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考試讓我深刻地明白“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這句話選自《尚書——大禹漠》。它點明瞭自滿和謙虛的弊與利。自滿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謙虛才能使人進步,不斷有所得。記得有一次,我科學考了98分,拿了全班第一。我拿到那張考卷,興奮地告訴全班同學:“我科學考了全班第一!”那興奮程度你們應該不難想象!那一天,我成爲班裏的焦點人物,走到哪裏都會引起同學們嘖嘖的讚歎聲:“他太厲害了,居然能考到98分!”、“太了不起了!”……我聽了得意忘形。以後的科學課,我開始不認真聽課,作業亂做。第二次考試,我不但沒拿到第一,還差點拿到倒數第一——考了83分。真是“謙受益,滿招損”。

不久前,一節語文課上,老師讓我們自由組合做品德課的PPT。我很快找到了自己最要好的幾個夥伴,與此同時,許多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可我發現,還有幾個同學還坐在位置上,仔細一看,原來剩下的同學都是班裏成績不好的學生,怪不得沒人跟他們組合。這時候,老師站起來,說:“你們中隊委員跟中隊委員,普通學生跟普通學生,差生乾脆沒人要了。你們這樣不行。這是一個大家庭,‘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不存在好的跟好的,差的跟差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說完,老師給我們重新分了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選自《弟子規》,意思是:對於大衆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寶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對每個同學更要一視同仁,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界……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爲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經典伴我成長》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朦朧中李白踏上了未知的小徑,尋找爛漫的詩賦,輕煙濛濛,一切沉浸在夢一般的畫卷裏,萬籟俱寂。

十六歲的天空亦如此,在浪漫的日子裏,塗寫自己的理想。我們正如未知世界的雛鷹試圖飛下懸崖,任憑荊棘刺傷自己稚嫩的翅膀,享受清晨在山谷還未散盡的雨霧,嗅嗅那石縫中毅然綻放的野百合和矗立在崖前的幾株松柏。我們想自由飛翔,在河岸邊奔跑,和耳邊低語的春風親密接觸,放下自己的發繩,讓長髮在空中飛揚,伸手觸摸日光,我們欲飛翔於藍天之上。

十六歲的天空是爛漫,是變幻的神奇魔方。

“紅橙黃綠藍紫”六面的奇特魔方是十六歲青春的調皮和精怪。一萬種可能,是我們十六歲少年給予自己的熱情。我們亦是魔方,沒有規定的軌跡,沒有故意的變化,只按自己的意願,只按照自己意願!沒有束縛,我們似魔方,拼着自己的未來。我們笑得快樂,我們拼得熱情,拒絕父母給予的新魔方,不願踏上別人走過的廣闊平原。我們十六歲的'天空正綻放自己的光芒,選擇自我、選擇挑戰,我們願拼接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魔方。

十六歲的天空變化着顏色,我們是魚兒嘴裏吐出的一串串小泡泡,易碎卻跑得飛快。

我們的夢易碎,不問爲什麼,只因我們有太多的熱情和活力,我們不斷的飛躍就如魚兒嘴裏冒出的泡泡。飛快向着上方,直衝上方,一個接一個,一次再一次。在這十六歲的天空裏,我們傳遞着夢想,我們挑戰着未來。一個個夢啊,直衝上天際,衝上雲宵,衝破了障礙,衝出了地球,要讓宇宙知道十六歲的天空。我們憧憬着未來,我們有許多精彩的希望。

十六歲的天空有着朦朧的夢,十六歲的天空亦是灼熱的溫度。

十度不夠我們的熱情,五十度不夠我們的標準,一百度讓心沸騰起來,一百度是我們灼熱的心。

灼熱地心在我們地身軀裏,促使十六歲地天空更加火熱,不同尋常。我們青春洋溢,我們動力十足,我們不願做八、九點鐘地太陽,我們就是一顆顆灼熱地火球。沒有限定也無需限定,我們已經做好充分得準備,準備好迎接祖國母親熱情地召喚。我們要像霍去病所述“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忠心報國,他正是在十六歲地天空裏懷下了理想,英勇身姿獻給了自己地祖國。時刻準備着,我們時刻準備着!

激情、奮發不足以形容十六歲的天空。突破、進取,已不再獨特,讓我們自在翱翔。

經典伴我成長的演講稿5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着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讀了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規》,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爲人處事的規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着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爲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道出了毛澤東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思想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將會影響流傳幾代、幾十代以致久遠。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裏有個大問號,何爲國學,何爲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源遠流長,千年沉澱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爲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迴歸!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爲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