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勵志的誠信演講稿

演講稿1.19W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的誠信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勵志的誠信演講稿

勵志的誠信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何謂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人與人相互交往,坦誠相待就是誠信。

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着書立說,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誠信的火炬一直被人們高高舉起,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並作爲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爲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爲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爲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爲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爲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是我們屹立於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

勵志的誠信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中國作爲禮儀之邦和文明古國,“誠信”二字一直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所謂的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所謂的守信,就是恪守諾言,不虛僞,不欺詐。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凝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智慧的名言警句言簡意賅,都形象的表現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人們不但爲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讚歌,而且始終努力的身體力行。

追溯歷史的潮流,我們不難發現誠信的重要性。

20xx年多年前孔子用“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培養出了一代賢才;周成王“桐葉封弟”至今傳爲美德;秦商鞅“立木爲信”爲自己樹立了威信;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卻自取滅亡;諸葛亮七擒孟獲信守諾言,最終取得了勝利;老字號同仁堂更是以“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經營理念使他歷經幾百年滄桑仍然巋然不動……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日益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誠實守信表現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上,就是要認真踏實,專心致志,實事求是;表現在我們的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相互信賴;表現在對待集體和國家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正像高爾基說的那樣:“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作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爲社會、爲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謝謝大家!

勵志的誠信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誠信道德我們的未來。

當春回大地的時候,重談道德誠信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誠信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誠信與社會同生。

說到誠信,我想起小時候聽到的“狼來了”的故事,從中懂得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

想到這裏,我的心一陣難受,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着種種不誠信現象,君不見,有人爲了牟取暴利,給豬肉注水,還有人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造假酒;賣假煙……在我的身邊,也有不誠信的現象,有同學使用撿來的同學的飯卡,有同學抄襲別人的作業,還有同學盜用老師的名義自批假條,甚至有部分同學考試作弊,以欺騙家長老師,如此種種,怎不令人寒心。走出校園,充滿耳目的常常是暴力、行竊、吸毒;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污水滿地,人嘴髒話漫天……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

假如長此下去,可以設想:世態炎涼,人間冷淇,社會大亂,人心變態,身臨其境,人人自危。無數先烈壯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成果將毀於一旦,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善良的羣衆呼喚着正義現身,呼喚着良知發現,更呼喚着道德迴歸。

有個故事,說一位貧寒的母親幫別人買東西,卻中獎得了一輛轎車,這位母親要還給原主。她的孩子反對。母親說,城信是我們全家惟一值錢的東西,人窮志不可窮!一個年邁的母親都可以有這樣的品德而我們呢?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曾經有位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教授回答說:“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聽到這裏記者漠然了!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麼?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鮮花盛開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滿的生活必須創造和擁有以人與人的道德標準爲標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加強法制建設,遵守市民公約,請相信,藍天、白雲、陽光、雨露、幸福。和平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我記得經濟學家茅於軾說過,誠信是在於量的,每個人都從自己開始改善信譽,形成量的積累,才能造成一個誠信的社會。是的,千萬棵沐浴在誠信的雨露中的樹木,必將構成一片誠信的森林,爲自己,也爲國家的生命和成長,撐起一片明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