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

演講稿3.32W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

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在這樣一個驕陽似火的炎炎夏日裏,我們有幸聆聽來自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黃慧婷、陳德美兩位老師的諄諄教誨,是我們全體參訓人員的驕傲。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學員向兩位老師不辭辛苦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是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是你們爲我們塵封的思想開啟了通向外部世界的視窗,是你們爲我們帶來了友誼的種子,儘管我們僅僅只相處了12天,但彼此間卻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讓我們默默祝願這份友誼地久天長。

我們要感謝濰坊市教育局,感謝你們把這次培訓的機會給了我們xx,而且,學習中途專程冒着酷暑來看望我們,讓我代表xx區所有的英語老師說一聲“謝謝”。我相信,參加培訓的所有教師會把我們所學的先進教學方法帶到我們xx英語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請市領導放心,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給你們交一份英語教學的完美答卷,到時候,請你們再來檢閱我們,也希望你們能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給我們多做指導。

我們還應感謝xx區教育局、xx區實驗中學,你們爲做好這次培訓也做了打量的組織、後勤工作,我們都已經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感謝你們爲我們搭建起這樣一個交流、提高的平臺。

學習時間是短暫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次學習或許對我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它也一定會成爲我們整個教學生活的美好回憶。老師們,讓我們仔細品味這12天,黃老師的每一次笑臉都曾經給我們那麼大的震撼,每一句語言都使我們的記憶達至極點,我們的教育思想在這裏燃起了亮麗的火花,讓我們把每一個美好的細節珍藏。

說實在的,在培訓的一開始,我也有一些厭煩的情緒,畢竟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但隨着學習的深入,我感到越來越喜歡,我們一起遊戲,一起討論,一起分享教學的快樂。現在我可以很高興地說,這次培訓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我知道,能夠使我們滿意的原因是各級領導的精心組織,是陳老師、黃老師辛勤工作、個人努力的使然,是“問題啓發式”教學方法本身具備的那種磁性的力量。你們用真誠贏得了我們的尊敬。12天,知識已裝滿我們的行囊。我堅信,我們xx的英語教學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未來。請允許我提議,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兩位老師的真誠致敬。

最後,我想對所有參加培訓的同仁們說“天道酬勤”,我們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後,應該仔細思考一下,怎麼把方法變成實踐。再見了,敬愛的新加坡老師,再見了,親愛的同學們,請讓我送上對你們最美好的祝願:祝你們幸福、平安、桃李滿天下。

謝謝大家。

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正值盛夏酷暑,老師們的學習精神着實令人感動。今天,根據領導安排,我結合教學實例,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備好課,如何上好課,如何做好課後反思等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客觀地說,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藝術行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那怎樣才能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呢?對我們來說,要準備好一節課,需要充分考慮以下問題:

1、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他的任何教學設計都必然地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約,而且肯定地要展示自己的特長。

從能力上說,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特長傾向,有的善於推理嚴密、層次清楚的分析講解,有的善於生動形象、繪聲繪色的講述;有的擅長製作教具,有的擅長應用多媒體技術;有的善於駕馭課堂,能恰當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有的善於策劃教學設計,能在常規教學中推陳出新。

從教學風格上說,每個教師也各有風采,有的嚴謹認真,有的活潑灑脫;有的善於以情感人,有的特長以理服人。也就是說,任何一名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和教學風格上都具有明顯的傾向和鮮明的特點。除此之外,教師之間的差異性還表現在性別、年齡、知識結構、生活閱歷、工作經驗、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這些差異性就是體現教師教學風格,展示教師教學特點的基礎。教師只有真正瞭解了自己,纔能有效或者高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全面瞭解、準確把握和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勢和能力特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影響,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有效備課。

《孫子兵法》上有一句話,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意思是說,只有瞭解自己,也瞭解別人,才能取得勝利。可見,瞭解自己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這種軍事思想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無論思想上的還是行爲上的,總要讓學生放棄舊的,接受新的。然而人性的本能中具有防禦性,任何人對企圖改變自己的資訊都具有敏感、質疑和排斥心理。小學生也一樣,年級越高這種特點越鮮明,反應越強烈。從這個角度上說,教育過程無異於也是一種戰爭,課堂無異於是一種特殊的戰場,是教師和學生思想與思想的交鋒,價值與價值的撞擊,是教師教學新要求對學生原有習慣的矯正和征服。所以教師在教學前也要先"知己",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和優勢所在。準確把握自己的這些特點,並充分發揮這些特長,是備好課的前提,更是上好課的基礎。例如教師如果美術基本功紮實,在課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畫畫來感染學生,形象課文內容,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文中詞句等;教師如果善於表演,則可以利用這一特長,來活躍課堂,帶領學生在互動表演中領悟課文內容;朗讀能力比較強的老師,則可以充分地爲學生示範朗讀,用激情朗讀來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其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去學習。總之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策劃教學過程時,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儘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因爲我們不是"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所以,我們要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爲,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既是教學過程中的對象,更是教學成效的體現者,是制約教學設計的最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主要是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基礎。總體而言,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比較低,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抽象邏輯思維初步萌芽的階段,而小學低段學生還有直觀動作思維的痕跡。同時,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豐富,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還很稚嫩,但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日趨成熟。因此,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小學低段學生適宜較多采用講故事、看圖片、做遊戲、演示、表演、形象化的講述等方法;而對高段學生則可多用討論交流、對比辨析、自主發現、邏輯推理等方法。所以,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探討教學設計的過程其實就是針對學生進行量體裁衣的過程,這也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

3、要考慮教學設備的可能性。教學設計要從實現的可能性上進行充分考證。決定教學設計實現的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學設備。聲音、圖畫、幻燈、動畫、視頻、教具演示、實物展示以及多媒體合成教學,不同的資訊載體其表現形式不同,使用效果更是差異很大。但是,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教師能想到的就能做到,因爲這些硬件設備建設對教學設計發揮着決定性的制約作用。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爲例,當西部的小學生在教室裏聽老師放錄音機的時候,北京的小學生已經在大屏幕上享受着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不是西部的老師想不到比錄音機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而是西部的經濟發展現狀,制約了電腦的普及速度,所以我們當時只能用錄音機給學生播放示範朗讀或給朗讀伴音。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着資訊傳媒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普及,教學設計迎來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滿個性的展示形式,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設備,地區之間硬件上的根本性差異正逐步消失,差距更多地體現在教師是否具備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能力和應用水平上。因此,我們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堅持學習,學習嶄新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以積極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新形勢。

4、要考慮如何選擇教學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陷,教學設計中要選擇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優化組合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補與配合,在一堂課內形成適合教師,適合學生,恰當高效的教學方法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1)要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教育和言語訓練爲主,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爲主要任務的基礎工具學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們憑藉它思維,運用它交際,依靠它傳播文化,利用它建設精神文明與民族文化。特點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區別另一事物的根本點。語文學科之所以與衆不同,在於它間接地將品德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形象、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薰陶人、感染人的作用。爲體現語文學科的這以性質和特點,教學時要適當地採用朗讀法、講讀法、情境法等。

2)要適應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可謂"縱橫八萬裏,上下五千年".從文體上說,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寓言等。就記敘文來說,還可分爲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這樣,選擇教學方法就要考慮教材的內容、體裁特點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課都要體現總的教學要求的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3)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素質發展

小學聲的身體發育和心理髮展過程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穩定,思維的具體性較強,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經驗。我們就多選用直觀、談話等教學方法,並且要不斷更新變換,保持運用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選用"導讀法"、"談話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有利於學生方方面面的素養得到發展,要以能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學生爲目的,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會學。

4)要考慮教師的水平與特長

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法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年輕教師寧肯多些事業講讀法,較少使用談話法。一個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適應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取決於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性允許他可以着重運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法。

5、要考慮教材的恰當處理。教學設計之前,教師要讀懂教材,理清文字結構,確定重點和難點,研判教學詳略,設定講授次序,並進行必要的補白,讓文字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更易於實現教學目標。

處理教材的常用方法

1)、尾部切入,逆向教學。課文千變萬化,教法也應千變萬化。有的課文在結尾處有明顯的點明課題,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俗稱"文眼",我們可以以此爲突破口,從尾部切入,抓住中心句"逆向行駛"展開教學,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削枝減葉,只抓重點。很多課文雖然洋洋千字,但關鍵的重點的語句卻只有其中幾個小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做"推土機",而要做"打樁機".推土機推得面廣量大,卻雜亂不堪;打樁機雖然只對準一個點,但打得深,鑽得透。教學時我們就是要善於抓住主幹,削枝減葉,化繁爲簡,重點語句重錘猛敲,不是重點語段則點到爲止,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3)、抓住核心,瞻前顧後。許多課文中往往會出現事件矛盾的焦點核心,抓住這個核心問題,便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抓得住核心問題,瞻前顧後地教,看似散漫,其實都是爲最終解決焦點問題。

4)、一線串珠,形散神聚。散文創作十分講究"形散神聚",行文可以自由隨意,但始終得緊緊圍繞文章的一根主線,這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課堂教學也應該學習散文創作的這種手法,各個教學環節可以靈活多變,隨意而靈動,但是必須有一根主線把各環節的設計串聯起來,使整節課成爲一個有機的教學過程。這根線也就是課文的中心思想。

5)、單元整合,事半功倍。新教材課文多,閱讀量大,常常令教師趕路一樣的趕得急匆匆的,還要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教材的編寫者是有其獨特的思路的,往往是一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圍繞着一個主題。我們在處理教材的時候,完全可以嘗試把一個單元的課文整合起來教,給學生一個主題,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教師也可以減輕教學的負擔。

6、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問是教師控制課堂的重要手段。設計中要精心準備問題,預測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傾向,明確教學過程的努力方向和執行目標,發揮課堂提問的導向作用、啓迪作用和檢測作用,利用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調控教學節奏,爲有效駕馭課堂做充分準備。

7、要考慮教學輔助設施的製作和運用。爲使教學設計意圖能全面實現,我們往往需要準備一些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幻燈片、聲音資料、圖片資料、影音資料,還要經常合成多媒體課件,認真策劃板書設計等等,這些輔助教學設施承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化難爲易,化靜爲動,化繁爲簡,化抽象爲形象,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當然,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以上7點只是常用的比較重要的因素,有代表性地簡單提一提,只是爲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

可見,制約教學活動的因素紛繁複雜,教學設計中要進行綜合考慮,關鍵在於如何優化組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效果,也就是實現最有效的教學。例如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各式各樣,但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好方法,也不存在一種百無一用的壞方法。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適用對象,包括適合的教學內容和適合的學生。任何課堂,都必須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就是包含有這個意思,現在,我們把它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教有法而無定法".課堂教學各種制約因素的複雜性和多面性,決定了課堂教學過程的多變性和創造性。不同的老師對同一節課有不同的認識和設計,即使同一個老師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節課也有不同的認識和設計。因爲老師本人也在不斷地學習和發展,所以,老師對課的認識和設計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老師對課的評價也會隨着經驗的豐富和價值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可以高度概括地說――---"課有境而無止境".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就是――---課無止境。

下面,我就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第二課時的準備過程與實施過程和大家進行交流。因爲課無止境,所以希望透過我的課堂能夠引起大家的廣泛爭鳴。由於個人才疏學淺,能力有限,一些觀點和做法難免有偏頗或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海涵,並請大家批評指正,幫助我不斷地進步和提高。

因爲備課的成效最終要在上課中體現出來,課堂中的各種設計也都是有備而來,所以,我把備課與上課結合起來說,便於和大家溝通。

下面我先給大家簡介一下本課的基本情況。《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情"爲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集中反映了人和人之間幾種非常典型的情感關係,課文內容情感氛圍很濃。《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主要透過對抗擊非典英雄---葉欣感人事蹟的描述,讚揚葉欣臨危不懼、捨己爲人、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2003年4月16日,《健康報》發表了《永遠的白衣戰士――追記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的通訊,講述了葉欣護士長的感人事蹟。《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就來自於這篇通訊。課文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FONT>出示課文內容>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教學任務,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品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抓重點詞句,由點到面,輻射全文教學,在情境創設中使學生產生情感,以讀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葉欣身先士卒、捨己爲人、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葉欣是怎樣迎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的,並從中體會葉欣身先士卒、捨己爲人、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

下面我們邊看教學實錄,邊分析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即將播放的這個教學錄像,是我爲參加由陝西省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組織的陝西省錄像課大賽準備的。雖然這節課在當時的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但今天重新來看,仍有一些明顯的失誤和不足,請大家海涵。

一節課從設計到準備,從實施到總結,有很多重要而明顯的環節。下面我們詳細解讀《永遠的白衣戰士》的課堂實錄,根據各環節出現的順序,我將陸續和大家交流教學設計與實施中的組織教學、匯入新課、文字補白、教材處理中的詳略和次序、課堂拓展訓練、佈置課外作業、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還可以和大家探討一下關於教育科研的話題。

一、組織教學和導課

從教學環節上來說,剛纔這段錄像包括了兩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一個是組織教學,一個是匯入新課。

組織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激活學生大腦的興奮竈,提醒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它主要是學生學習前的一個心理準備過程,在教學中具有發動功能和凝聚功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起始環節。我聽過許多教育名家講課,他們有的採取談話交流法,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獲得學生的認同感;有的採取猜謎語的形式,打消學生的陌生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是講故事,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之中,爲進一步的學習烘托氛圍;有的是師生共同做遊戲,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有的是讓學生欣賞一段視頻,塑造濃郁的教學情境。無論這些教學名家採取哪種方式組織教學,殊途同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組織教學和匯入新課合二爲一,組織教學的同時就在滲透將要進行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進程自然而然,不留痕跡。而我們往往輕視了這一教學的起始環節,教師大多不親自參與組織教學,只是委託文體委員帶領大家集體唱歌,簡單地提醒學生:上課了,應該注意聽講了,不能再想課間活動中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課前唱的歌與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我們只是爲了組織而進行組織。這就是我們和教育名家的差距。

我在設計本節課的組織教學時,主要考慮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在於對葉欣的崇高精神的理解與感悟,是對學生情感世界和價值觀念的薰陶與引導,是必須在感動和共鳴中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考慮到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已經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加之他們在第一課時已經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所以,我就決定採取和學生一起欣賞《白衣天使》這首歌,作爲這節課的起始環節,承擔組織教學的重任,期望能夠透過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喚起學生對葉欣的緬懷,激發學生對白衣戰士崇高精神和無畏情懷的敬佩之情。

事實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面對葉欣遺像,學生在旋律中回憶着課文內容,在歌詞中感悟着葉欣精神,在藝術美的陶醉中迸發出了繼續學習的高漲熱情,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期待。這樣,本節課課前的歌曲欣賞就不再僅僅是組織教學了,它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另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匯入新課。

導課是爲學生的學習做鋪墊,就像給飛機修跑道一樣,修不好就會影響飛機的起飛。導課設計不好,教學就沒有良好的開端,學生就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就會延長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的時間,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好的導課既能降低教學難度,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承上啓下,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繫,也能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我們許多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大多采取複習法匯入,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讓學生產生了緊張感和壓力感,還沒開始學習就有點恐懼。也有的老師採取做遊戲、猜謎語、講故事等形式進行導課,但由於和組織教學截然分開,缺乏邏輯上的聯繫,因而浪費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效率。所以,我建議大家多思考,或者模仿也可以,學習教育名家的做法,把組織教學和匯入新課融合起來,合二爲一,讓我們的課堂更簡潔、更自然、更高效。這也是有效教學給我們提出的努力方向。

二、文字補白

接下來,我主要和大家說說文字補白的設計與操作。

教材文字因爲藝術、體裁、篇幅等因素的影響,內容上往往有許多跳躍和省略,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彙總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補充。這些被跳躍和省略了的內容就是文字中的留白;把這些跳躍和省略了的內容想象和補充出來,就是對文字的補白。

必要而合理的補白能夠化抽象爲形象,化模糊爲鮮明,降低教學難度,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爲學生準確理解文字意圖創造條件。當然,多餘的補白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教學時間,也不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壓制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常見的課堂補白形式主要有:1、佈置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學相關知識,瞭解有關背景常識;2、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3、教師在課堂上直接用多媒體設備,現場給學生進行知識補充;4、讓學生自由想象,全班交流,在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那麼,文字補白到底應該補充哪些內容?我們說,就內容而言,文字補白主要補充學生因爲生活環境的差異、生活經驗的缺乏、理解水平的限制以及民族習俗等原因,在文字的理解上有困難的內容。比如讓黃土高原上的小學生學習《難忘的潑水節》一課,學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我們就必須給學生介紹傣族的民族傳統和風土人情,否則,學生就無法把重大的節日歡慶和潑水這麼一種行爲聯繫起來,就無法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歡樂與隆重,教師也就難以完成教學目標。

文字補白什麼時候進行最恰當呢?補白的時機沒有統一的規定,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來確定,既可以課前集中補充,讓學文在特殊的背景之下進行;也可以按課文順序,到需要理解某些特定詞義的時候隨機進行及時補充;還可以在昇華課文主題時強調補充,渲染氛圍。

我在準備本節課時,考慮到"非典"流行時班上的學生當時只有三、四歲,對"非典"情境印象不全,理解不深,因此有必要進行一定的補白。但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具備相應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補白不必過分詳細,只要粗略而形象地再現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場景,學生就完全可以明白當時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緊張氣氛。所以,我就精選了幾張有代表性的照片,加上老師的旁白解說,再配合一些統計數據,以期喚醒學生對幼年時所經歷的那個特殊時期的回憶,還原人們當時的生活現狀,激活學生對"薩斯"病毒的恐懼,爲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葉欣精神塑造氛圍,渲染氣氛,奠定認識上和情感上的堅實基礎。同時,圖片本身由於畫面清晰,色彩鮮明,主題集中,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和認識上的共鳴。

在設計這段補白時,我曾想主要依靠統計數據來說明"非典"的肆虐,但考慮到單純的數據過分抽象就放棄了;我也曾想播放一段人們抗擊"非典"的視頻,但考慮到視頻耗時太長,資訊量有限,容易掛一漏萬,造成誤解,也放棄了;我還曾想讀幾段當時的新聞報道,但因爲新聞報道缺乏必要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最終也放棄了;我也曾經試圖在這裏忽略這個社會背景,想在攻克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葉欣精神時一併介紹,但考慮那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資訊滯後,不利於學生對葉欣形象的全面認識,更不利於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把握,特別是無法讓學生形成必要的心理準備,所以也否定了。最終,我就選擇了典型圖片加旁白解釋的方式來補白。

實踐證明,這些圖片的集中展出和老師畫龍點睛的解釋,在所有聽課學生的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震動。透過補白,"非典"成了學生讀課文,想問題,談看法的思想基礎和社會背景,學生的情感變化被"薩斯"病毒的肆虐所激怒,學生的感情世界被葉欣捨己爲人、堅強無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爲和高貴品質所吸引、所感動、所震撼。學生在後續學文中,總是沉浸在一種特設的課堂氛圍中,爲教學重點的強化和難點的攻克,創設了非常有利的環境。

總體來看,恰當的文字補白髮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教材處理中的詳略

好了,結合剛纔這段教學實錄,我下來和大家交流一下關於教材的處理技巧。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老師一定要吃透精神,理清結構,分析出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準確把握教材意圖,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胸有成竹,自由取捨,遊刃有餘。

教材作爲一種靜態的資訊載體,在使用過程中必然要融入教師個人的理解和把握。這是因爲時代在變化,學生在變化,教學條件在變化,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在變化,所以,動態的教學環境中要使用靜態的教材,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當的處理。

實踐證明,恰當地處理教材,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更有助於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還可以設定教學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教材呢?我認爲,教材處理有三個基本的着力點:一是詳略;二是次序;三是補白。關於補白,上面已經說過了,後面還有涉及。這裏我先和大家探討一下教材詳略的處理。

這裏說的詳略,指的是確定教材中哪些內容需要詳細講授,哪些內容可以粗略帶過。需要詳細講授的部分往往是教材的重點,事關學生對課文意圖的把握,事關教學難點的突破,事關課文中心思想的體現。而只需略講的內容只是一些過渡和修飾,或者是一些基本情況的交代,不影響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領會。教材中篇幅長的內容不一定需要詳細講授,篇幅短的內容也不一定就可以粗略帶過。確定教材詳略,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定,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教材詳略的處理反映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也體現着教師教學設計的獨特之處,當然也制約着教學活動的進程。我們可以說,對教材的處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對教材詳略的確定,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詳略處理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詳略處理,我們可以借鑑、學習別人的精妙之處,體會不同處理帶來的不同效果。學習經驗告訴我,研讀教育名家關於教材處理中的藝術,關注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之間的制約關係,對於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在綜合各種因素後,我從教學目標出發,多次通讀全文,體會教材內容,把握重點語段,最終確定了教材的詳略:對第1、2、3自然段採取複習鞏固和課件展示的方式一點而過,略去不講;對課文體現葉欣精神的4、5、6自然段花費大量時間,析詞解句,反覆朗讀,深刻體會,教材處理詳略得當,課堂結構主次分明,教學過程重點突出,收到了突破難點,強化重點的功效;對課文情感濃烈的7、8、9自然段,主要採取添加提示語引讀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教學氛圍掀向高潮。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詳略,是因爲,我認爲,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這九個字是本課的關鍵,是理解葉欣精神的突破口和着力點,是把握文字意圖的核心所在,它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通覽全文,我發現四、五、六自然段其實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來體現這九個字所反映的內容。只要真正讀懂了特殊背景下葉欣如何以具體行動來體現這九個字,就能深刻理解葉欣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到底意味着什麼,就能感悟出葉欣捨己爲人、堅強無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爲和高貴品質,也就很容易理解葉欣犧牲後人們的傷心和悲痛。可見,這九個字是全文的靈魂,是全文的綱目,是文字意圖的高度濃縮。抓住了這九個字,就能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我把第四、五、六自然段作爲詳細講授內容來設計,又把"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作爲關鍵詞句精心打磨,不惜花費大量時間,想方設法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悟。

在聽評新任教師講課時,總能發現他們對教材的詳略處理不當,抓不準甚至抓不住文字的重點段和關鍵詞,導致平均分配教學時間,花費了不少精力,但教學重點鞏固得不到位,教學難點突破得不徹底,學生的理解不深刻,教學目標的達成也比較勉強。

四、教材處理中的次序

看到這裏,我想和大家簡單交流一下教材處理中的次序問題。

所謂的次序就是教師運用文字的順序。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按照文字順序一段一段地往下講;也可以根據需要先中間,後兩邊,選擇着來講;還可以根據獨特的設計,從課文的後面往前講。當然,是不是有必要調整文字順序,如何進行必要而恰當的調整,採取哪一種方式最好,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今天說這個話題,只是提醒大家大可不必拘泥於文字本身,不能被教材限制了思維,更不能被教材順序控制了教學設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只要所有的變化和創新都爲教學目標服務,就能實現"萬變不離其宗"的自由和超越,我們就能進入教學設計中的自由王國。

《永遠的白衣戰士》一課文字本身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來記敘,我覺得便於給學生造成懸念,富有吸引力,所以教學中就沒有必要再調整文字的教學次序。但是在詳細講述的部分(即課文4、5、6自然段),爲了適當提高教學難度,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發現問題,在分析辨別中獲得成就感,我採取擴展中心句的方法,局部調整了文字的學習次序。在教學反映葉欣"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特點時,先學第6自然段,再學第4自然段,後學第5自然段。這樣的處理,不拘泥教材順序,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大膽調整課文自然段順序,使其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達到教起來新穎,學起來簡單,達成目標更容易的理想效果。這種學習次序上的適度調整,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平鋪直敘地按文字順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教給了學生抓關鍵詞句深刻領會文字內容的學習方法。

當然,如果我們的日常教學忽視了教材次序的調整,教學過程的設計就容易陷入平淡和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我們的調整幅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領悟水平,教學過程就難以把握,學生就會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感到雜亂無章,難以理解。如何把握這個度,恰如其分地調整文字次序,有待於大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和總結。

五、課堂拓展訓練

看完這段實況錄像,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關於課堂拓展訓練的話題。

所謂拓展訓練,簡而言之,就是拓展教材內容,訓練學生能力。從內容上看,這也屬於文字補白的一種形式。但它的主要作用還是訓練學生的能力,是透過拓展內容來訓練能力,拓展只是訓練的必要條件。

拓展訓練不僅完善了文字的表述,深化了文字意圖,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拓展訓練作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功能在於檢測和鞏固教學效果,昇華文字的中心思想,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表達能力和鑑別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課堂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等。這是語文教學之所以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所在,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拓展訓練在語文課堂上的常見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補充和文字相似的內容進行重複訓練,以進一步鞏固重點知識,擴展能力訓練。常見於組詞、造句、習作等教學中。

2、變換文字中的關鍵要素進行訓練,例如變換時間、地點、人物、結果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主要是爲了訓練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教給學生模仿學習的方法。

3、補充文字中沒有但又和文字密切聯繫的內容進行訓練,主要是爲了豐富文字,增強文字的表現力,給學生展現更加全面、更加細膩、更具有感染力的教學內容,這是對文字的必要補充和延伸,目的在於進一步鞏固重點,消化難點,昇華主題。

我在本節課的拓展訓練中就採用了第三種形式,透過補充網上紀念館裏的相關內容,來進一步展現人們對葉欣的懷念,讓學生的感悟表白和網友的留言相互照應,形成共鳴,推動學生感情的不斷昇華,同時也從側面映襯出葉欣精神的高貴和偉大。

其實,拓展訓練在數學課堂上也經常使用,例題講完後老師出示的形變練習題就是典型的拓展訓練。

六、關於課外作業的佈置

我還想和大家說說課後作業佈置的問題。因爲一段時間,社會各界對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有很多議論,其中不乏對作業量太大的批評。這也迫使我們很有必要從課後作業的性質、目的、意義及其可能性上冷靜地來思考這個問題。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續和必要補充,它不僅承擔着深化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培養興趣愛好,拓展知識視野,鍛鍊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外作業必須突破以往單調重複的"題海戰術"模式和千篇一律的"一刀切"要求,充分體現個性色彩,在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這是我設計的《永遠的白衣戰士》的課後作業,剛纔的錄像中沒有反映出來。下面,我就課後作業的佈置,和大家交流兩個問題,這些觀點我曾經在《咸陽教研》上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過,可能有的老師已經閱讀過。

(一)儘量佈置個性化作業。新課程改革精神落實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課外作業。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能力傾向,佈置不同類型的課外作業,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儘量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業,在作業類型、數量、難度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作業在鞏固課堂內容、拓展知識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健全個性等方面的獨特功能。

爲此,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往往因人而異,從類型上看,有閱讀課外書籍、網絡查找資料、默寫生字生詞、 日記 作文、查字典、畫畫、唱歌、計算、講故事、遊覽觀察等,題目不單純是課後的範例,更多的是針對學生設計的個性化作業;從難度上看,有認真聽課就能完成的、有需要自主思考才能完成的、有透過收集資料才能完成的;從性質上看,有基本達到教學計劃要求的、有知識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鞏固課堂講授效果的、有補習基礎知識的、有強化基本能力訓練的;從時限上看,有當天完成的、有周內完成的、有爲特定節日早做準備的。但無論一個學生面臨什麼樣的作業,肯定是他喜歡的作業形式,肯定是他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肯定能在作業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二)新課標下的課外作業類型(8種)

1、閱覽型作業。廣泛閱讀是新課標的顯著特點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除明確要求學生九年內背誦240篇古今優秀詩文外,還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必須達到400萬字以上,並要涉及11個類別的讀物。這種既有量的限定,又有質的要求,就充分體現了閱覽型作業在落實新課改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課外閱覽作業,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和正確利用書籍、報刊雜誌、影碟、磁帶、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資源,完成閱覽任務,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鍛鍊思維,既不可誤以爲閱覽是浪費光陰而棄之不顧,也不可因害怕學生誤入歧途而因噎廢食。

2、實踐型作業。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課外作業應主動承擔起這一訓練任務,充分體現作業中的實踐性色彩。實踐型作業根據其承擔的訓練任務不同可分爲三種:一是重在應用知識,培養操作能力,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如給電視機設計一個防塵罩並標示尺寸等;二是瞭解社會,適應社會,加速個人社會化進程。如記錄父母的成長故事;採訪社區幹部,瞭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等;三是走進自然,瞭解自然,保護自然。如在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社區環保方案;提出家庭節水措施等。

3、創新型作業。透過小發明、小改革、小實驗及一題多解、一詞多句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品質,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激勵他們在學習中實現三個超越;超越課堂,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知識;超越教材,敢於提出獨特見解;超越自我,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弘揚鮮明個性。

4、開放型作業。只有目標要求,沒有具體內容及方式的限制,讓學生各隨其好,自主選擇,達到殊途同歸的教育目的,以此激發、培養並拓展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如看圖自由寫話;在元旦來臨之際,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父母祝福新年快樂等。

5、綜合型作業。完成作業需要多學科知識並用,知識技能並重。這種類型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豐富而完善的知識網絡和能力框架,激活各類知識之間的廣泛聯繫和互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如設計一次主題班會的活動方案;以詩歌、舞蹈、繪畫、童話等形式再現學習內容等。

6、合作型作業。需要學生與學伴、家長合作完成的作業,不僅可以溫習、鞏固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情商,促進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如以小組爲單位承辦小小新聞發佈會;組建班內圖書角、衛生角管理小組;家長與孩子聽說互動練習等。

7、常規型作業。其核心任務是複習鞏固課堂知識,預習新知識,題目多爲課堂練習的重複、翻版或變形,以運用新近所學知識在家內獨立完成爲特點,是最基本最傳統最常用的課外作業類型,教師多以各種同步教輔書爲藍本按教學進度佈置。

8、自選型作業。教師同時出示幾組難度不同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自主選做,充分體現了課外作業要求上的靈活多樣性。這種類型的作業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鬥志,另一方面也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努力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七、教學反思

好了,關於課堂教學過程,我就說這麼多。最後再和大家探討一下關於教學反思的問題。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教育名家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很多優秀教師不僅能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而且能夠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可以說這是對教學反思的深化和拓展。

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也一樣,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知曉自己的優劣,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只有揚長避短,並借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斷走向完善和成熟,也才能獲得有效的進步和提高。這就是教學反思的價值。

就教學過程而言,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是否體現了新課標要求。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採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教學反思的常見形式是寫"反思日記".反思日記的主要內容有:

1、寫成功之處。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可見,透過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改進,最終,我們的教學水平就必然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和大的提高。

透過剛纔的錄像,讓我們先從四點集體反思一下這節課的長處:

1、審視教學理念,本課的最大特點是變"教教材"爲"用教材教",最大化地實現了教材的工具功能。在巧妙處理教材,運用教材的同時,充分落實大語文教育觀念。透過有效及合理補充相關教學資料,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悟情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文道統一的基本原則。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併力求人人蔘與,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爲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健全人格創設條件和平臺。

2、就教法設計而言,三種方法選擇恰當,組合完美。情境教學法:採用多媒體課件聲畫同步的優勢,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運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渲染濃郁的情感氛圍,寓情於境;換位思考法:引導學生從病人、從家屬、從他人、從自身等多種角色體會葉欣言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從而深刻領會葉欣精神;朗讀感悟法:運用默讀、速讀、細讀、添加提示語引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悟中明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就學法指導而言,三種形式合理高效。讀一讀,找一找:帶問題閱讀,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想一想:反覆朗讀,深刻體會葉欣精神;讀一讀,說一說:把讀悟出的獨特感受說出來交流,深化學習效果。

4、三點成功之處:①透過調整教材、取捨教材和超越教材,讓教材在藝術處理中充滿活力。②以讀爲主,培養語感;析詞解句,領會精神;讀說結合,昇華情感;讓課堂在教學互動中體現語文特色。③用音畫創設情景,用語言渲染氛圍,借朗讀昇華情感,讓課堂處處充滿濃濃的情感,讓課堂時時充滿生命的張力。

下面讓我們也從四點反思一下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今天以審視的目光重新判斷這節課,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明顯的不足。雖然當時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認爲把這節課已經準備得很完美了。但是現在,時過境遷,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對教材也有了新的理解,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就很容易發現一些問題。

1、課堂空白太多,銜接不緊湊,降低了教學效率。主要表現在板書時沒有給學生留有思考題,學生舉着小手在等我板書,這就不符合有效教學的要求,需要改進。

2、課堂氣氛生動而不活潑,學生表情壓抑,不是常態下的學習情形。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健全個性,學生肯定感到學起來比較累,這種狀態也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可能是因爲當時有許多聽課老師,現場有攝像機,學生刻意地比較拘謹。再有沒有其他的原因,特別是有沒有教學設計上的缺陷而導致的,還需要我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3、學生的課堂回答缺少爭鳴。平時喜歡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喜歡胡思亂想的學生沒有發揮出來,他們這些活躍分子在鏡頭前表現"失常",全部都規規矩矩地順着別人的話說,說沒有爭議的答案,說老師期望的答案,導致課堂上沒有了爭鳴,沒有了辯論,全班學生也就喪失了學習和理解中的個性,千人一面,衆口一詞,教學過程沒有活力。他們可能是因爲在錄像,故意收殮了自己平時自認爲是搗亂的言行,殊不知那些另類的答案在教學中最有價值。再有沒有其他的原因,也需要進一步的反思。

4、成功只是個瞬間概念。如果說這節課在當時是比較成功的,那麼成功只屬於過去,它是個瞬間概念,不具有持久性。如果讓我現在再給學生教學《永遠的白衣戰士》,那麼這個教學設計就無法直接使用,必須修改。一方面需要修正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另一方面,因爲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大腦中對"薩斯"病毒,對抗擊"非典"根本就沒有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直觀印象,所以,文字的補白就需要更加細緻和具體,單靠幾張照片是難以達到設計目的的。

我認爲,這就是教學反思的價值,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也就是教學反思的力量,它能推動我們不斷地進步和提高。日積月累,我們就能從這些教學反思中學得教學藝術,也能從這些教學反思中提煉出教育論文,還可以在教學反思的引導下,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各位老師,同志們,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教有法而無定法,課有境而無止境,以上的點滴認識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和總結,今天斗膽說出來,主要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爭鳴。也希望每位老師能夠立足課堂,研究課堂,優化課堂,讓自己的課堂成爲孩子健康成長的精神樂園。更希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得到大家的鼓勵、幫助和支援。

謝謝大家!!

暑假教師培訓演講稿3

尊敬的給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由於學校的安排,今天讓我在這裏爲大家來解讀人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說句心裏話,我既高興又困惑,高興的是,有這樣的機會與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困惑的是,我個人的能力有限,害怕自己太多的講解,會浪費在座各位的寶貴時間,對自己沒有太大的信心。但是既然接受了,我就要硬着頭皮把它完成,不管完成的效果怎樣?同時也真誠希望在座的各位諒解!

我們這個班人員多,而且所任教的科目色彩斑斕,要以思想品德這一科目的學習,讓各位有所收穫的話,真是難上加難。既然講到要讓在座的各位有所收穫,那麼我今天就不談論思想品德解讀的內容,而是與各位一起來分享一個案例《不要粗暴地批評孩子》。

案例是這樣的:

張軍正在讀小學,數學成績一直不好,父母很着急。每次看完孩子的試卷,父母都會發現同一個問題——粗心,於是大聲地怒罵孩子:“你怎麼每次考試都這樣粗心?長着一雙眼睛有什麼用?”面對父母的怒罵,張軍只是默默地低着頭。

可是又到了下一次,張軍的數學成績仍然不見好轉,而父母發現試卷中除了粗心之外,還有不會做的試題直接空在那裏。父母很生氣地說:“這樣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上課幹什麼去了?”

無論在學習中,還是日常生活中,當張軍犯錯時,父母不僅批評他,有時還打他。漸漸地,張軍不愛上學,不愛說話,還變得愛逃學。有一次期末考試,張軍的成績在班裏排名倒數第一,他非常害怕,就在隔壁鄰居家躲了一夜﹍﹍

透過對這個案例的講述,作爲父母的我們,應該提出怎樣良好的解決方案?

仔細聽了這幾個老師的發言,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從中學到了許多,但是我個人認爲還是不夠具體,不夠完善。我們每一位都要經歷爲人父母這一階段,有的新老師會說,我們還沒有當父母,無法感受,但是我相信,也許今天的我們就是明天的你們。

曾記得有人這樣說過一句話:兩眼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爲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語言藝術,特別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者打罵孩子,如果這樣長此下去,只會讓孩子離你的期望越來越遠。

很多父母腦子裏還殘留着傳統家長的思想,認爲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怎麼罵就怎麼罵。通常情況下是以個人心情的好壞爲轉移,心情好時就對孩子就格外的親切與關心,心情不好時就會不理不睬,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替罪羊。孩子常常因爲一點小錯招來“暴風驟雨”,事後孩子甚至不知道原因何在,更談不上吸取教訓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會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個性也會受到壓抑。

另外,簡單粗暴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會喪失父母的威信。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是當孩子犯錯誤或者不聽話時,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心想:你才幾歲,竟然不聽話,竟然犯這樣的錯誤,現在不治治你,你將來還不反天了,於是就對孩子舉行粗暴的教育。

孩子還有 “錯誤”,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辦,而不是不分青紅皁白,對孩子怒打訓斥,這樣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頭腦中只會留下痛苦的體驗,對父母產生了怨恨或恐懼感,這如何讓孩子去信任父母,敬重父母呢?

那作爲父母,如何批評孩子纔是正確的呢?我個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避一避

孩子犯錯後,父母要學會避一避。一方面的原因是給孩子一個反思的空間;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防止因爲衝動而言辭過激,使孩子受到傷害;或者父母可以假裝不理不睬,以一種“冷處理”的方式,使孩子感到無聲的懲罰,從而反省自己的過失。

2、選一選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同時要考慮的心理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這樣有利於孩子積極改正錯誤,私下裏面對面地和孩子交談,孩子能夠輕鬆接受父母的批評,並會認真去思考、去改正。

3、繞一繞

孩子犯錯了,父母可以試着給孩子講一些寓言、故事等,然後加以引申、發揮,含蓄委婉地指出孩子的錯,讓孩子從寓言、故事中受到啓迪,這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笑一笑

用幽默的寓言作爲批評孩子的手段,能夠真正避免了孩子產生逆反的心裏,從而使孩子在笑聲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5、變一變

父母應該改變說話的方式,不應該對孩子說:叫你不要到處亂丟亂扔垃圾,你長耳朵沒有?而是應該改變一下,可以這樣說:孩子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麼把垃圾到處亂丟,那我們生活的地方將會是多髒啊。父母不應該說:那些東西家裏不是沒有,你還去跟其他小孩子搶,丟不丟臉啊?應該改變一下,這樣說:跟別人借來玩一下可以,但是不可以去搶呀。

真正的教育是充滿溫情和關愛的,作爲父母,也許你不善於言辭、也許你一貫嚴厲,沉默,但是當孩子犯錯時,也應該放下自己嚴厲的表情,拋棄沉默的風格,學會與孩子進行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話。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下次應該注意些什麼,然後寬容、理解孩子,給孩子一份思考的空間,給孩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