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關於美術館實習報告

篇一:大學生美術館實習報告

關於美術館實習報告

我在喜瑪拉雅美術館完成了一個實習期。作爲一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我在實習面試前就思考了“如何投入和貢獻”的問題,並且在實習中也不斷尋找着自己的定位、實現能力提升。

實習期間,我在志願者管理和培訓以及活動現場協調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除此,資料整理、教案製作、聯絡接待等工作也讓我對美術館藝術教育工作有了更細緻、較系統的認識。另外,透過大寧國際小學“六一”主題活動和浦東展覽館早教博覽會,我對於館校合作、“流動美術館”有了一定了解。在工作中,任何一件有助於活動順利進行和美術館宣傳推廣的小事都值得我用心完成,並從中汲取知識和經驗:無論是課程ppt中圖片和字型的樣式、博客發佈文章及圖片的格式,還是郵件回覆、博客回訪,或是志願者加飛信、活動前電話提醒,又或是資料收集與整合、文字校對、甚至寫快遞件。

從第一次做的ppt被否決後,我自知要比要求的做得更好才能不斷進步;雖然每次都還會得到很多修改意見、極少聽到期待中的“完美”,但這也增強了我不斷“追求完美”的決心。從我參與的第一次活動志願者培訓不到位後,我自發對志願者管理提出了新的想法,並逐漸接管了志願者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從被要求到自覺自動,很多工作在理念認同的前提下變成了習慣。

我特別讚賞每次活動以後工作人員聚首總結活動的慣例,每次都感悟良多,也給之後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改進與借鑑意見。事實上藝術教育活動、甚至是美術館的發展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而我也很樂意在其中積極主動地貢獻力所能及的智慧與力量。

當然,在此期間,很多因爲無知、經驗尚欠而提出的幼稚想法在被慢慢變得現實;直到後來我已能夠站在美術館教育部的立場迴應志願者們提出的一些美好但缺乏實踐性的意見——這便是成長和進步;但成長不意味着以現有的侷限爲藉口,而是目向遠方、腳踏實地地努力和超越。

對我而言,與其感謝美術館給我這樣一個實習機會鍛鍊能力,倒不如感謝她爲我開啟了另一扇窗,給在爲未來迷茫的我一片新的視野。美術館教育部的活動和工作讓我進一步理解了“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是被提煉過的生活”;同時,其對於藝術自由創作的理念尤其讓我受益。尚不能肯定地說我會因此而走上教育的道路,但這段經歷確實讓我對藝術教育、學前教育、以及非營利組織有了更深的情誼。

美術館裏每一個辛勤工作的人,尤其是劉x麟的堅持,讓我看到了爲藝術、爲教育、爲夢想努力的人可以釋放的巨大能量;如我面試時所說,我期望與這樣的人爲伍。也許實習結束的離開是爲了更好的迴歸——透過實習我也確確實實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甚至鄙陋;希望有機會回來的時候,我已變得更堅強和優秀。

在美術館努力成爲當代藝術的“喜馬拉雅”時,我也會不斷追求自己人生的新高度。衷心祝願喜瑪拉雅美術館越辦越好、藝術教育也可以越來越深入人心。

篇二:美術館調研報告

一.美術館簡介

(一).定義:美術館是指儲存、展示藝術作品的設施,通常是以視覺藝術爲中心。最常見的展示品是繪畫,但雕塑、攝影作品、插畫、裝置藝術,以及工藝美術作品也可能會被展示。美術館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展示空間,但有時也會用作舉辦其他類型的藝術活動,例如音樂會或詩歌朗誦會等。此外美術館通常也兼具推廣與文化相關的教育、研究等功能。

(二).六大綜合功能: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 從功能的總體把握和宣傳策略上講,可分爲三大部分:一是學術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閒功能形象。一個完整的當代藝術博物館,應從這三個主要功能形象上做文章。學術功能形象要求高層次高眼光,以嚴格的美術史態度開展工作,使學術界認同和重視;教育功能形象要求美術館的高品位藝術品、展示方式以及美術教育手段滲透於社會大衆的參與行爲之中,使大衆在美術館中獲得潛移默化的美育薰陶;休閒功能形象是透過美術館典雅優美的環境和藝術氣氛,以及所提供的獨有的服務項目,營造一個愉悅輕鬆的文化休閒場所。

(三).分類:美術館可分爲綜合性美術館和專門性美術館。前者如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後者如紐約亞洲東方藝術館。

(四).組成:美術館建築一般由展出、 儲存、 修復加工、研究、觀衆活動等部分和管理用房組成。展出部分包括基本陳列室、特殊陳列室、臨時陳列室、展出庭院、講解員室等。儲存部分有卸車臺、接納室、暫存室、登入編目室、攝影室、消毒室、化驗室、藏品庫、珍品庫等。修復加工和研究部分有修復室、摹拓室、裝裱室、資料室、圖書館等。

(五)設計要點:建築佈置要明確分區,有便捷的參觀路線,避免迂迴、重複、交叉。要做到可以全部開放,也可以部分開放;觀衆可以參觀全部,也可以參觀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場。要便於展品的運輸和拆裝,須有必要的運輸條件,如車道、電梯等。運輸路線應不干擾參觀路線。各個部分應留有擴充餘地。②陳列和儲存藝術品的房間,要防塵、防火、防盜、防潮、防鼠、防蛀、防有害氣體和陽光直射(繪畫、印刷品和紡織品只宜在人工照明下展出)。理想的環境條件是相對溼度40~60%,溫度16~24℃。熱帶和乾燥地區要注意防止高溫加速化學反應。③應有充分的通風和換氣條件,並須限制展出時間和參觀人數,以免空氣污濁,損害珍貴展品。處理好建築與城市環境,自然環境的關係,注重室內外環境設計。

(六)美術館建築:隨着科技的發展,美術館的建築材料越來越現代化,建築的內外部材質、樣色、空間等,對視覺有主要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聽覺,影響觀衆的感受。一個好的展覽設計首先應讓觀衆置身其中是舒適的、放鬆的。如果觀衆在展場中有排斥感、不舒服,再好的藝術品恐怕也不會完整地欣賞下去。

(七)調研感想:設計美術館是創造性的安排視覺、空間與環境的工作。美術館設計的重點

是展覽設計,只有巧妙的設計它才能真正發揮美術館的強大能量,更多的人們也會真正自主地、自由地走進美術館。

二.實例分析

(一)簡介:新美術館於20**年3月竣工,位於中央美院校園內,是中國最具現代化標準的美術展覽館之一。美術館建築呈微微扭轉的三維曲面體,天然巖板幕牆,配以最現代性的類雕塑建築,展現中央美術學院內斂低調的特質,同時也與校園內吳良鏞先生設計的深灰色彩院落式佈局的建築物充分融合及協調。美術館總面積爲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層,地下二層,局部地下一層。展覽及陳列面積

共4150平方米,其中二層爲固定陳列展,展示古代書畫和美院資深教授的贈畫藏品,以及當今美院在籍教授的作品;企劃展廳設定在三層及四層,均爲天光圍幕的敞開式現代化展廳。三層11米高的展廳可爲當代藝術展覽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間。美術館藏品庫房位於地下二層,1120平方米,採用國際最新資訊技術和數字化管理,在軟硬件方面均可達到國際水準。公共服務設施主要位於一層,其中報告廳可容納380人,爲學術研討、專題講座及新聞發佈會等提供了便利場所。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還有服務檯、咖啡廳、書店等。

篇三:建築寫生實習報告

一、實習時間:20**年5月18日——20**年5月30日

二、實習地點:蘇州、杭州、上海

三、實習形式:專業考察

四、實習目的: 本次寫生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透過對實體建築的感知和認識,結合平時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透過對不同風格和時代的建築的觀察和理解,來更好的學習設計和創造出新的設計。

五、實習報告內容:

(一)蘇州藝術考察

1、蘇州園林

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此次實習我們去了古典園林中的拙政園和獅子林。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中國園林之母”——拙政園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被譽爲“中國園林之母”。拙政園分爲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爲“天下園林之典範”。拙政園的佈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爲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爲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閒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

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透過平橋小徑爲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不愧爲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獅子林

獅子林爲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72年的歷史。獅子林假山,羣峯起伏,氣勢雄渾,奇峯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羣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峯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神妙奪天工。

2、 山塘街、平江路

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西至蘇州名勝虎丘山的望山橋,長約七裏,所以蘇州俗語說“七裏山塘到虎丘”。山塘街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據傳說乃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譽爲“姑蘇第一名街”。

800多年來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並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比例恰當,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平江路兩邊小巷特別是東邊,還較好地保留了多條水巷,很有水城味道。

3、 蘇州博物館

坐落於蘇州名園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之間的蘇州博物館,是由世界著名建築師、美籍華人貝聿銘所設計建造的,由於新館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時又考慮到蘇州作爲一個文化古城,博物館不能夠太過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輕巧,靈便,精緻,這樣纔會和蘇州整體的風貌比較統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因此,貝聿銘爲新館確定了一個叫做“中而新,

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以及被稱爲“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設計原則。形態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圍建築保持一致。

在庭院的處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蘇州過去的園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園林文化的同時,但又並不是照搬過去的形式,而是將許多蘇州傳統的東西,透過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出來。在新館建築的構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採用開放式鋼結構,現代的鋼結構替代了蘇州傳統建築的木質材料,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既傳承了蘇州城內古建築縱橫交叉的斜坡屋頂,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充分體現了“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理念。此外,中央展廳頂部是以米字形鋼結構構成,完全沒有任何支撐,然而嵌在結構中的石材,每塊重達三四百公斤。這些都完全是透過現代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

面對像拙政園、獅子林這樣的蘇州園林經典,不僅在建築上超越是一種挑戰,而園藝上更是無法超越。貝聿銘認爲,傳統園林的假山已經做到了極致,後人是無法超越的,爲此,他則選擇了另闢蹊徑。以和拙政園相鄰的一面白牆爲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爲假山。“以壁爲紙,以石爲繪”,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將其喜愛的米芾山水畫加以立體呈現,遠遠望去就像連綿不絕的山巒將新館與拙政園相連。

4、 同裏古鎮

同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典型水鄉風格的古鎮。同裏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爲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儲存完好。它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

(二)杭州藝術考察

1、 浙江美術館

浙江美術館是中國工程院程泰寧院士的代表作,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美術館之一,毗鄰西湖。分爲四層的現代建築,採用全玻璃頂的優質採光。

2、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雲樹籠紗。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蹟、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爲一體。

(三)上海藝術考察

1、 上海外灘及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作爲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是到上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臨黃浦江,西面爲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爲“萬國建築博覽羣”。而外灘夜景卻是絕不可錯過的。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華的街區,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譽,東起外灘,西至靜安寺與延安西路交匯,全長5.5公里,兩側商廈鱗次櫛比,雲集着約600多家商店。商業繁榮是南京路永恆的主題。

2、 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場館原是由何鏡堂先生主持設計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值得一提的是:中華藝術宮的館標基本延用世博會中國館館標的主要元素和設計理念,包含了繁體的“華”字,同時勾勒出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的形象外觀,顏色則選用東方紅。

在中華藝術宮欣賞了《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 “名家館”首批將推出賀天健、滑田友、關良、謝稚柳、程十發、吳冠中等七位藝術大師的作品,還有上海攝影家爾冬強的《一個人的絲路:爾冬強視覺文獻展》,對第一部分:聆聽之旅印象

深刻,頭頂上做成極具地域特色的建築屋頂的發生裝置與放出的極富民族色彩的音樂讓我感受到了建築與音樂課堂上講的場的概念。

實習總結體會:

透過這10天的學習和考察,還有對建築的親身體驗。透過對古典的蘇州園林和蘇州博物館的觀察理解,對蘇州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的對比,對中華藝術宮的理解與體會,對建築與音樂的切身感受與認識,更深刻的理解了理論知識。收穫頗多,在這裏按以上幾個部分簡單的做一下闡述。

(一)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作爲中華建築藝術之瑰寶竟如此超前的體現出當前建築設計師所提倡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流。“十分值得學習。其中體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正成爲當今建築界研究的熱門。這裏的天人合一,我們可以理解爲人爲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在蘇州園林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先堆山、理水,隨機種植花木構成園林之基礎,而後再順應自然地勢增加建築,開合相適,講究自然情趣的不對稱。

在空間劃分中,蘇州園林在面對實際面積狹小與意境寬廣的矛盾中運用以小見大擴大視覺空間的手法。園與園之間以牆分隔,又藉以花窗相互滲透,一步一景。

蘇州園林中的將藏與露,疏與密,虛與實,迂迴曲折的空間變化,相互滲透的空間層次發揮到了極致,詩情畫意盡在這灰牆黛瓦圍合的小小空間裏。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二) 蘇州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的對比

07年建成的由程泰寧先生設計的浙江美術館與06年建成的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美術館在先天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位於西湖之畔,另一個與蘇州拙政園僅一牆之隔,設計者分別是建築大師程泰寧和名滿天下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浸潤着江南文化的蘇杭,兩頓建築都探索了中國傳統美學在當代建築中的延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