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實用的生態學實習報告三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學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生態學實習報告三篇

生態學實習報告 篇1

實習概況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干擾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係,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係,促進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學正是隨着全球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尋求調節人類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的途徑而產生的。

透過一學期的《環境生態學》學習,我們已初步掌握了環境生態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對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發展趨勢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爲加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精心組織安排了這次教學實習,我們也最終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

20xx—11—3,晴。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八點乘坐學校班車,從學校出發經過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青島**國家森林公園,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於下午四點多返回學校。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

1、**國家森林公園概況

**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紮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峯環列周圍,小**羣峯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峯陡峭,曾被前人列爲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2、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類的生存,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

(1)森林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庫。多種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爲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森林中蘊藏的豐富動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使人類寶貴的財富。

(2)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徑流變爲地下徑流,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森林的蒸騰作用對調節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和改善氣候有重要作用。透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氣含量大,並且蒸騰還可以吸收熱量,使空氣溼潤,氣溫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淨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透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並且森林對眼成和粉塵有明顯的過濾、組織和吸附作用,淨化了空氣;透過對大氣中某些有害氣體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能可爲農業生產提供生態屏障,在防護林和林帶保護下的農田,風災、旱

澇災還可以得到防止或減輕。

(6)除此之外,森林還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葉、花、果、莖、樹皮、樹脂、樹膠、樹液等和經濟林、以及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

3、森林生態系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的作用規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種環境中的一種類型,而森林不是單獨的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它同樣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兩者會構成相互平衡的統一整體。它們之間的作用規律有:

(1)林透過自身的生態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淨化和維持環境質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淨化空氣等的作用。

(2)森林透過涵養水源的作用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周圍境的氣候狀況,使乾燥的氣候變得溼潤,更有利於自身植被的生長。

(3)森林有時還影響環境的水文狀況,降雨量等。

(4)森林對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反過來,環境對森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環境的氣候狀況會影響森林植被的生長,決定植被覆蓋率,植被的狀況決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5)環境中的生物可能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對森林中原有的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原有物種的生存,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

(6)人類的作用對環境的破壞,使環境惡化,進而限制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

4、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調查方法有:

(1)收集現有資料。從農、林、牧、副、漁業資源管理部門、專業研

究機構收集生態和資源方面的資料,包括生物物種清單和動物羣落,植物區系及土壤類型地圖等形式的資料。

(2)收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有關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及

國內國際確認的有特殊意義的棲息地和珍稀物種等資料。珍稀和瀕臨物種保護的規定、環境瀕臨物種等資料,並收集國際有關規定等資料。

(3)現場調查。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環境評價區進行現場調查,

取得實際的資料和數據。評價區生態資源、生態系統結構的條查可採用現場勘察和網絡定位採樣分析的傳統自然資源調查方法。

5、**國家森林公園實習成果

透過實習老師的指導,在我們進行完野外調查後,對小**所瞭解的概況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質:小**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爲新華夏第二隆起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組火山類層十分發育,在小**地區出巖極爲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爲主。

(3)土壤:花崗岩和片麻岩風化物爲主的成土母質上發育或形成的棕壤佔的比重量大,所處的地形部位較高,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不高,較爲貧瘠。

(4)植物:由於此次實習時間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連續幾個月的乾旱使許多山上多數植物特別是低等植物已乾旱枯死不能分辨其類型。小**山腳至半山有少量土覆蓋,植物多分佈在有土覆蓋的地方。主要植物爲:美國黑皮鬆(系飛機播種所形成的,佔小**植物面積的絕大部分主要分佈在小**山腳至半山)、刺槐、榆樹、蘆葦、茅草、野梨樹、野山楂樹等零星分佈其中。山頂岩石上生長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蘚、卷柏。由於小**海拔僅724。9米,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不超過6攝氏度因此植被隨海拔的增高變化不明顯。小**森林植物中多爲人工種植。其樹木均處在幼年期,森林結構簡單而清晰,分爲喬木層(美國黑皮鬆和落葉喬木)、灌木層(藤本植物、鐵線蕨)、草本植物。

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爲我們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

透過着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生態系統的類型和垂直變化,而且學習並掌握了環境生態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裏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旅遊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着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澤山,南部的小**、大**、鐵橛山,由於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乾旱貧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佈,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毛白楊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的旅遊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國家森林公園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生態學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透過對霍山的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生態學基礎理論知識,可以使課堂內容不再空洞,有助於我們培養社會實踐能力。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生態學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繫實際,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透過對霍山的實習研究,對霍山周圍環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觀察,瞭解霍山的植被覆蓋情況以及植被物種的來源等,對以後預防自然災害有了一定的幫助。對我們今後的就業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提高了我們實際操作的能力。

二、實習要求

1、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2、認真細緻觀察霍山植被覆蓋現象,作好記錄。

3、學會分析植被分佈的方法,培養生態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別測量10﹡10,5﹡5,1﹡1的樣方內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徑等數據。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生態學實習報告。

三、實習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植被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種類和分佈觀察分析。

2、初步對幾大類喬木﹑灌木﹑草本植物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興唐寺、霍山等地的分佈狀況。

3、初步觀察霍山的植被分佈特徵,學習分析植被特徵的方法。

四、實習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實習地點:霍山

1.動員準備階段

透過實習動員、實習情況介紹,使學生了解實習的目的、內容、安排及要求達到的目標。從思想上和物質上做好準備,時間爲一天。

準備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編一組,指定每組的實習組長;

(2)檢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勞保裝備(手套、鐵鍬等);

(3)瞭解野簿的記錄格式。

2.教學階段

教師的帶領下,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爲期一週。

基本訓練內容有:(1)植物的鑑別;(2)霍山地形植被特點;(3)植物標本野外採集;(4)室內標本製作;(4)標本的鑑定、描述和儲存;(5)生物丰度和分異度的統計。

要求有:(1)每天及時整理當天收集的資料、清繪圖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實習小結;(3)每天預習與第二天實習有關的內容。

3、編寫實習報告階段

編寫實習報告主要培養學生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實際調查資料的.能力,使理論與實際相聯繫。時間爲爲3-4天。

要求:

(1)教師講明資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圖件的格式、報告的提綱;

(2)學生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完成圖件的編繪及報告初編;

(3)教師認真輔導,審閱圖件、批改報告初稿;

(4)學生用三分之一時間修改,清抄。

4、實習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實習主要是運用樣方法測量植物數據,首先,用皮尺量出一個10﹡10的樣方測量喬木,5﹡5的測量灌木,1﹡1測量草本植物。然後用米尺測量各種數據,並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然後,記錄植被分佈狀況,製作物種分佈曲線。

(2)、野外實地調查測量

第二天是實習的最重要的部分,我們主要是在霍山腳下做植被調查,選了兩塊不同類型的樣地來進行實地調查,一是用樣方法來對樣地分別進行了喬木調查、灌木調查、草本調查瞭解了樣地的植被物種構成,並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二是採用了相鄰樣方法對樣地進行了物種調查並繪製出來物種——面積曲線,以此來確定最小樣方面積。

六、實習作業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種類: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樺樹、美薔薇、遼東櫟、鵝耳櫪、槲櫟、華北落葉松、油松、連翹等。

作用:(1)保護生態環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製造氧氣。吸收粉塵和二氧化碳。有溫室效應(4)防止自然災害,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5)經濟價值(6)觀光價值

2、霍山常見的物種

常綠闊葉樹種有:落葉松、白樺、桑寄生、遼東櫟、黃花柳,紫椴等樹種。

常見的灌木有美薔薇、黃刺玫、土莊繡線菊、小葉鼠李,山梅花,鐵線蓮等。

常見的草本物種有老鸛草、山梅花、羊鬍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實習心得

在本學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們進行了爲期一週的生態學綜合實習,地點主要位於霍山興唐寺。透過本次實習,我們基本掌握了野外實習考察、實驗數據的採集、室內分析和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識。

透過着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霍山植被的類型和植被分佈特徵,而且學習並掌握了野外植被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裏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透過本次實習,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了各種植被的辨認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活了如何測量植被各種數據。透過這次霍山的實習,更加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掌握了各種實踐中的技能,鍛鍊了動手與動腦能力。實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霍山景區實習,瞭解認識霍山地區的植被,並瞭解其藥用和經濟價值,對霍山景區的實習既欣賞了美麗的風景,有學習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養了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第二個任務就是測量霍山上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種數據。首先,用皮尺量出一個10﹡10的樣方測量喬木,5﹡5的測量灌木,1﹡1測量草本植物。然後用米尺測量各種數據,並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學的一些基本調查方法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較爲艱苦的環境中也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勇於探索的優良作風。這次實習重要的不是幾個乾枯的數據,而是學會測量的方法,學會的是實踐的技能。實習第二天的下午,我們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去認識霍山地區的代表植物並瞭解了這些植物的藥用以及經濟價值,不僅讓我們更形象的瞭解了植物的形態,而且還切身體會了植被的分佈如何去分析。

在實習當中我個人的感悟很深,因爲我們整天坐在教室裏,即使老師講的再生動也不會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們在課本上聽得耳朵都疼了,但是還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有些是認識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師說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認識卻不能和名字聯繫起來。讓我明確的知道了如何動手學習,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鍛鍊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心中有點捨不得。在實習當中和同學相互幫助,遇到險要的地勢我們相互攙扶着上山,在實習中增進了同學的友誼。因爲實習需要所有同學的共同合作在測量當中各位同學各自分工,各自負責不同的測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學都會影響到測量工作的進行,讓我們學會了相互團結。總之實習讓我學會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學會了理論教學所不能給我的,提高了實踐實習能力。

此次生態學綜合實習的野外實習地點位於霍山興唐寺附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們在嚴明老師和張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霍山實習地點,並於當天下午對周圍環境做了大致的瞭解。接下來的一兩天首先由老師指導我們認識了霍山地區的代表性植物,並向我們詳細講解了一些植物的藥用價值等植物資源利用價值。在此後的幾天裏,我們又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多個典型的山坡上,對植物羣落結構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並做了調查記錄和數據採集,進行了生物多樣性分析、種-面積分析、分佈格局分析。在野外實習期間,我們學習了一些生態學的專有名詞,並進行了實地考察,將理論聯繫實際發揮到最好。

每日野外實習回來,大家開始記錄和查閱不認識的代表植物,並將當天統計的數據,分類記錄,以小組爲單位總結每日心得,記錄新認識的植物。

回到學校後,我們進行統計實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態統計方法,學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此次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學全部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收穫,同學們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爲以後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野外調查實習使我們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開拓,使我們更容易將所學與實踐聯繫起來;實習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漏,必須重拾書本,虛心請教老師,彌補自身的不足。透過本次實習,我們學會了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種-面積關係分析和植物羣落格局分析,對於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認識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對各種典型樣地生物的分析過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產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透過合作克服了許多困難,進一步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增進了師生關係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在生活方面,就個體而言,這是一次艱辛的實習,是一次生活的考驗。這幾天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實習的辛苦。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專業老師是實習隊伍的領頭人,他們不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證同學們的安全,而且要給我們不斷地講解。在學校裏與老師接觸得少,實習時才發現原來老師也是最可愛的人。

就整體而言,這是一次增長知識的實習,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習過程中老師以實地實物爲例,又進一步向我們講授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並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觀察,讓我們有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希望學校以後會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

生態學實習報告 篇3

實習概況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干擾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係,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係,促進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學正是隨着全球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尋求調節人類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的途徑而產生的。

透過一學期的《環境生態學》學習,我們已初步掌握了環境生態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對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發展趨勢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爲加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精心組織安排了這次教學實習,我們也最終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

200x-11-3,晴。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八點乘坐學校班車,從學校出發經過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青島xx國家森林公園,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於下午四點多返回學校。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

1、xx國家森林公園概況

xx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紮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峯環列周圍,小xx羣峯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xx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峯陡峭,曾被前人列爲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2、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類的生存,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

(1)森林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庫。多種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爲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森林中蘊藏的豐富動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使人類寶貴的財富。

(2)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徑流變爲地下徑流,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森林的蒸騰作用對調節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和改善氣候有重要作用。透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氣含量大,並且蒸騰還可以吸收熱量,使空氣溼潤,氣溫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淨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透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並且森林對眼成和粉塵有明顯的過濾、組織和吸附作用,淨化了空氣;透過對大氣中某些有害氣體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能可爲農業生產提供生態屏障,在防護林和林帶保護下的農田,風災、旱澇災還可以得到防止或減輕。

(6)除此之外,森林還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葉、花、果、莖、樹皮、樹脂、樹膠、樹液等和經濟林、以及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

3、森林生態系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的作用規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種環境中的一種類型,而森林不是單獨的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它同樣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兩者會構成相互平衡的統一整體。它們之間的作用規律有:

(1)林透過自身的生態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淨化和維持環境質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淨化空氣等的作用。

(2)森林透過涵養水源的作用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周圍境的氣候狀況,使乾燥的氣候變得溼潤,更有利於自身植被的生長。

(3)森林有時還影響環境的水文狀況,降雨量等。

(4)森林對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反過來,環境對森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環境的氣候狀況會影響森林植被的生長,決定植被覆蓋率,植被的狀況決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5)環境中的生物可能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對森林中原有的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原有物種的生存,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

(6)人類的作用對環境的破壞,使環境惡化,進而限制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

4、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調查方法有:

(1)收集現有資料。從農、林、牧、副、漁業資源管理部門、專業研究機構收集生態和資源方面的資料,包括生物物種清單和動物羣落,植物區系及土壤類型地圖等形式的資料。

(2)收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有關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及國內國際確認的有特殊意義的棲息地和珍稀物種等資料。珍稀和瀕臨物種保護的規定、環境瀕臨物種等資料,並收集國際有關規定等資料。

(3)現場調查。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環境評價區進行現場調查,取得實際的資料和數據。評價區生態資源、生態系統結構的條查可採用現場勘察和網絡定位採樣分析的傳統自然資源調查方法。

5、xx國家森林公園實習成果

透過實習老師的指導,在我們進行完野外調查後,對小xx所瞭解的概況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質:小xx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爲新華夏第二隆起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組火山類層十分發育,在小xx地區出巖極爲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爲主。

(3)土壤:花崗岩和片麻岩風化物爲主的成土母質上發育或形成的棕壤佔的比重量大,所處的地形部位較高,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不高,較爲貧瘠。

(4)植物:由於此次實習時間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連續幾個月的乾旱使許多山上多數植物特別是低等植物已乾旱枯死不能分辨其類型。小xx山腳至半山有少量土覆蓋,植物多分佈在有土覆蓋的地方。主要植物爲:美國黑皮鬆(系飛機播種所形成的,佔小xx植物面積的絕大部分主要分佈在小xx山腳至半山)、刺槐、榆樹、蘆葦、茅草、野梨樹、野山楂樹等零星分佈其中。山頂岩石上生長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蘚、卷柏。由於小xx海拔僅724.9米,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不超過6攝氏度因此植被隨海拔的增高變化不明顯。小xx森林植物中多爲人工種植。其樹木均處在幼年期,森林結構簡單而清晰,分爲喬木層(美國黑皮鬆和落葉喬木)、灌木層(藤本植物、鐵線蕨)、草本植物。

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爲我們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

透過着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xx生態系統的類型和垂直變化,而且學習並掌握了環境生態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裏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遊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着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澤山,南部的小xx、大xx、鐵橛山, ,由於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乾旱貧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佈,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毛白楊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遊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國家森林公園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