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師範生論文錦集

論文2.45W

師範生論文篇一:《師範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結構分析》

有關師範生論文錦集

師範專業學生作爲未來的人民教師,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素養的發展,是師範教育光榮而艱鉅的使命。作爲大學專科初等教育專業重要的教育基礎課程之一的美術課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1”課程結構模式、研究性學習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本着以培養具有“厚基礎、高素質、有特長、受歡迎”的小學教師爲目標,根據師範專業特點、學科特點、課時情況,以及教材提供給任課教師展示教學智慧提供的空間,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對於美術學科的課程結構應進行合理的、創造性的編排組合,科學地安排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學專科初等教育專業的美術公共必修課的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是一個系統、嚴密、科學的組織,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瞭解學生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課程結構的安排應該從教育心理學、專業學科特點等角度考慮。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要求課程結構、內容的設定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爲學生打好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我透過對本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針對學科特點、專業特點和學生特點,對高中起點大學專科初等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結構做分析。

一、突出師範專業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性,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科學安排美術課程結構。

高中起點初等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同美術學科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美術基礎普遍比較差,學生也存在美術課程對於提高師範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師範教育的職業教育功能等方面認識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爲,在這一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如果本着突出師範專業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性,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科學地安排美術課程結構,學生就會在這一學習階段受益匪淺。

首先,課程結構內容的設定要與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相互協調,強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在美術教學中,無論何種教學內容,自始至終都貫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過程中,需要自覺養成美術觀察習慣,即整體觀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整體觀非常重要,這種觀察事物、解決問題能着眼於全局的整體觀能力的形成,對於滿足學生美術課堂學習的需要及滿足學生進一步全面發展的需要是至關重要的。簡筆畫、美術字、色彩知識、圖案基礎、板報的繪製、素描寫生、中國畫的學習、版畫、手工製作等這些美術技能課教學內容的合理編排,對於學生整體觀的培養、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促進學生理解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師職業意識的儘早確立、完善學生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應具備的造型能力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這裏需要重點強調,師範院校非美術專業的美術課時有限,不宜過多采取專業課的教學模式,在師範專業美術課程結構的前期階段,如果過早進入很專業化的美術學習訓練模式,學生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應該充分發揮簡筆畫、美術字、色彩知識、圖案基礎、板報繪製、教學掛圖、手工製作等幾種美術技法、實用技能方面的學習訓練在本專業、本階段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訓練爲主,幫助師範專業學生儘快掌握正確的觀察表現方法,學會更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將此方法作爲一種理念,自覺養成良好的美術觀察習慣。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讓師範學生了解簡筆畫、教學掛圖、電腦課件、手工製作教具、板報這些具有描述知識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形象直觀、要素特徵明顯等特點的教育教學輔助手段,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對於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增強小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訓練爲主,對於增強師範專業學生學好美術學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學習興趣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在下一步素描寫生、中國畫、版畫(紙版畫、實物版畫)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如何解決造型藝術中各種關係的思維能力方面,如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平面與立體空間的關係表現等學習內容奠定了較爲紮實的學習基礎,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相對會比較順利。

這一階段美術技能課的教學課程結構的科學安排,在幫助學生樹立整體觀,掌握觀察與表現的基礎造型方法,培養、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色彩藝術修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師範專業學生儘早明確,學好美術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於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用好用活課堂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藝術的傳承和交流,促進學生美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合理安排美術課程結構。

人文性是美術教育的基本性質。作爲造型藝術的美術,早已成爲社會思想傳播的媒體和工具,甚至包括觀念意識的形成和確立。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藝術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美術教育擔當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對美育下的定義是:“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透過瞭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對藝術美的感受和評析能力,是師範教育專業開設美術鑑賞課的教育教學目標。由於中外美術史論、美術鑑賞等課程大部分師範專業學生在初高中階段接觸得很少,因此在高校中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美術鑑賞課,一直被美術教師們認爲是較難講授的一門課程。我認爲,美術課堂上的技能技法訓練課同美術鑑賞課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課程結構安排,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很好途徑。比如在素描寫生課、色彩性能練習課期間穿插西方繪畫名作鑑賞,瞭解西方繪畫的發展及重要繪畫作品的概況;在裝飾色彩畫、中國畫的學習過程中,穿插中國繪畫名作鑑賞,提高學生對民族繪畫的欣賞能力;在圖案基礎、手工製作課的學習過程中,瞭解實用美術的鑑賞知識,等等。這種課程結構的安排,有利於讓學生透過技法課的'學習,在直觀地認識和理解線條、形狀、結構、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術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另外,教師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可以以課題方式,增強學生課後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團結協作、解決問題,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互動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合適的課題,學生積極進行課下思考、自學、拓展,有利於培養主動思考、勇於表述的學習精神及對於古今中外美術文化的思考認識能力,從強調學生被動接受間接經驗的學習轉變爲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參與學習。

師範教育專業美術鑑賞課的這種課程結構的安排,在培養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精神及藝術修養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也是針對師範教育專業學生對於美術鑑賞課的學習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勝任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優化美術課程結構。

國家的興盛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教師,注重培養、發展師範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尤爲重要。美術教育被公認爲培養創造力的頗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如何優化美術課程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每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實施教育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教育目標。我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認爲美術教育在技巧訓練和情操陶冶的教學背景下,任課教師應在注意引導師範專業學生學以致用,強調課內外實踐方面做足文章。

知識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知識的運用。學生透過美術課上技能技巧的學習訓練,明確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在具備基礎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教師應本着基礎知識和技能只有與小學教育教學密切結合,才能轉化爲有效的教學手段的教學宗旨,優化美術課程結構。如結合小學教育教學應用的簡筆畫創編、創作及自由設色練習;在培養、提高師範專業學生的色彩藝術感知力、色彩綜合應用實踐能力、色彩藝術創意等方面有很大幫助的色彩教學中的發揮色彩性能練習活動;板報設計、製作的教學活動;在師範高年級階段的手工製作課上,教師配合學生試講、教法課的學習,指導學生創作手工教具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階段的美術教學,教師要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爲一條主線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運用不同的方法,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美育本身是一種素質教育,是審美與創造美的教育。美術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我們相信,敢於聯想、善於表現、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未來教師,今後才能正確引導、啓發兒童的創造性。

另外,學校可以廣泛開展美術興趣小組以補充課內美術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美術興趣小組的成員還會起到“小先生”的模範帶頭作用,對於班級、年級其他同學學習美術、學好美術發揮着積極作用。美術評價也是課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時、定期舉辦學生美術作業、作品展,多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保護學生的藝術個性,透過美術展覽的藝術活動平臺,對學生產生激勵、鼓舞作用,進一步促進美術教育教學的和諧發展。

加強課程結構內容設定要與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滿足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讓學生的身心發展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這也是教育工作者實施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對美術課程結構進行分析,更好地推進師範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在加強學生美術綜合學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師範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意義深遠。

師範生論文篇二:《師範教育學教學方法》

師範類院校是培養教師的重要基地。教育學是高等師範類院校開設的一門具有師範性質的課程,體現了師範院校的特殊性。教育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質量和規格,影響到師範生的專業素質,也就影響到未來人才的素質。因此,教育學對師範生能否在未來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有着重要作用。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教育學沒有多少興趣,學習質量也不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下,教育學的教學改革也面臨着較大挑戰,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學教師不斷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學的教學質量。

一 師範教育學的教學現狀

1.課程設定不合理,不能突出師範特色

當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的教育類課程主要有教育學、教學法和心理學三門,而且教育類課程的課時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佔的比例較小,沒有突出教育學的重要性,也沒有彰顯師範類院校的特色。一般來說,教育學課程一般只開設一學期,一週有三到四節課,課時數過少,加上只在一學期集中講課,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能籠統介紹教育學的一般知識,沒有時間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際操作練習。比如,在分析教育與經濟、政治和人的發展關係時,教師只能透過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來說明這一情況,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這些理論,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總結的思維能力。

2.課堂學生人數過多

隨着高校擴招,師範類院校的學生數量近些年呈急劇增加趨勢,但師資力量卻相對匱乏,造成了當前高校普遍實行大班授課的方式。由於課堂人數多,課時又有限,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比較單一,只能採取普通講授的方式向學生淺淺地講解一些基礎知識,無法採用其他靈活的教學方式。在教育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這些情況造成了學生對教育學缺少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使學生主動去掌握教育學,導致教育學的教學質量嚴重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3.教育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相脫離,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但現行的教育學教材內容比較過時,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教育學理論及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相脫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實用教材等課程資源,很少有教師能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開發、創新課程資源,教師的這些行爲不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4.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我國高等院校有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教師過於重視自己的科研成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發論文、創新課題上,很少注意到改進教學方法,導致許多教師對教學不夠投入,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上,一般還是採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講求教學藝術,仍以教科書爲主,不能理論聯繫實際,只是乾巴巴的說教,這與科技、資訊迅猛發展的當下形成了強烈反差,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容易養成惰性思維。

5.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師範院校教育學課程的考覈方式是透過最終的考卷來完成的,最終的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這種考覈方式嚴重脫離了教育實踐,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有效運用於實踐中,致使學生缺乏教育教學的技能,畢業後走向教師崗位時在心理上存在膽怯情況。

二 改進師範教育學教學方法的策略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開闊視野,瞭解與教育學有關的各種作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新知識合理地融入教材中。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每次講課前爲學生介紹一些教育家的生平及其著作,分析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等,讓學生課下閱讀一些經典教育學書籍等。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閱讀中能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課下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作用。比如可以實行小組學習的模式,每個小組利用課餘時間複習、討論課堂上的內容,長期下來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有效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將討論後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到課堂上共同學習研究,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2.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師範教育學的教學中,師範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不夠好。爲了改變這種狀況,教育學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以提高其實際教學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走上講臺練習講話、講課的能力,講話的內容可以是對上一節課進行復習回顧,也可以是對最近看過的教育學方面的書籍的評價等。經過長期鍛鍊,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教師還要透過各種方式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綜合教學的能力等,透過改革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際教學工作聯繫起來,能有效培養學生對教育學的實際應用能力。

3.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師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在未來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師要根據教育學的特點和教材內容的需要以及師範院校的教育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這種授課方法符合課堂時間的要求,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但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啓發學生,否則這一教學方法就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了。比如在講解“全面發展教育”的課堂上,可以問學生片面發展的危害性有哪些或全面發展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學生會展開思考,爭先恐後地發言;然後再提問“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與馬克思的全面發展學說有什麼聯繫”。這一連串的問題啓發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豁然開朗。

師範生最終要走上教師的崗位,要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除了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得提高各項素質,如心理素質、講課技巧等。因此,在教育學課堂上,可以採用演講的教學方法,教師規定題目讓每一位學生輪流進行課前演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闡述、論證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實際訓練法是有效的教育學教學方法,只有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教學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模擬教學。比如可以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開場白,看誰的方式最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最能調動課堂氣氛。

教育學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恰當運用質疑法、小組討論法、觀察演示法、調查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可以將多媒體教學運用到教育學的課堂上來,透過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最新的教育學資訊,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內容,然後回答教師的問題,有利於增進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調查法可以讓師範生瞭解到現在中小學生的實際心理和想法,從而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學。

三 結束語

總之,師範教育學的教學需要長期的探索和改進,高等師範院校要重視教育學的作用,合理改進教育學的課程安排,爲教育學的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教育學教師要不斷摸索改進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教材和最新成果,重視備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只有將知識有效傳達給學生,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和優化教學效果,也纔能有效提高師範生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