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精選小論文作文6篇

論文2.7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論文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論文作文6篇

小論文作文 篇1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秦淮河水清澈見底,仔細地觀察,裏面還有小魚、小蝦在暢遊,好不熱鬧!可如今的秦淮河水渾濁不堪,臭氣熏天,別說小魚、小蝦了,就連人都受不了。只見那水面上漂浮着浮游植物和水草,把大部分的河面都遮住了,有時,那河水居然還會變成黑色。來寧遊玩的遊客用這樣的三個字來評價秦淮河水:“髒、亂、差。”這都是人們不好好保護母親河而造成的惡果。

於是,南京市市委、市政府抓住承辦全國十運會的機遇,作出建設河西新城區重要決策。外秦淮河將隨着城市建設與發展,將會成爲新城區與老城之間的一條內河,並處於中心位置。時任市委書記李源潮把外秦淮河綜合整治的目標確定爲“流動的河、美麗的河、繁華的河。”必須要用經營城市的理念,重現南京城市的水環境的風采。這一決定,體現出南京市政府要投入精力來改善秦淮河的水。

我從報紙上得知,原來南京政府將從水源、流域方面入手,實現3個階段性目標,就是“水質改善、景觀改美、道路改暢”。水質改善的目標是,透過治污、截污、清淤等,控制水體的黑臭,清除河中的污染物,提高水體視覺效果。如果你聽到了這一方案,一定也會拍手叫好的。

此外,南京政府還將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特別是外秦淮河550個排污口將在2年內全部實現截流。又將重點污染企業實施搬遷改造,重點開成26個主要景觀,將充分體現南京山水城林交融的城市景觀,展示自然生態環境,塑造人與自然的和諧。

還有,實現內秦淮河綜合整治提出“死水變活”的目標,使內秦淮河水流動起來,活起來,是水質最終實現變清的`根本性途徑,引水補水工程成爲實現死水變活,污水變清的關鍵性措施之一。經過努力,目前每日已形成18萬噸的補水總量,水體的黑臭已基本清除,水質得到初步的改善, “流動的河”由夢想已逐步變成現實,水質趨於改善,將穩定達到所屬功能類別的標準。

我想,光靠政府的努力也是不夠的,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這優美的環境,無論政府有多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那麼,我們南京市民一定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定要做到“七不”。同時,我們更要做到不往河裏傾倒垃圾,要保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這樣不僅僅是秦淮河裏的水,就連南京的任何的河或湖,經過我們的努力,也一定會變的清澈無比的!

小論文作文 篇2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迎來了 科學課,老師講了一種叫蠶的動物,我由此對它感起了興趣 。

我苦苦的哀求爸爸,讓他給我買蠶,他每次都說養這種東西是特別麻煩的,可是我不管,我還是硬要買。終於在我的強烈要求下,爸爸答應了,但前提條件是自己餵養,不讓大人幫忙。

小蠶剛來的時候還是一顆顆如芝麻一般,但比芝麻稍大的人黑點兒,摸起來比較光滑,我在網上查閱蠶的習性後,聽說要在特別溫暖的氣候才能孵化出來,它的起源在四五千年前便有了,因爲是夏天,所以沒兩天就孵化出來了,剛孵出來時還是一個小黑蟲,身上毛毛的,很可愛,但格外的小,所以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去哪兒了,我一直細細的觀察,糟糕,光顧着看它,結果忘記採桑葉了,它可是要吃桑葉的呀,不吃就會被餓死,我們門前有一小株綠油油的桑葉樹,打到我腰間,我心想這些應該夠了吧!可是我卻未曾想過,我想了這麼這麼多蠶的後果......

慢慢的在我的悉心照料下他們一個二個都身強體壯,反倒我卻被餓瘦了一大圈,爲了它們的食物到處奔波,爸爸口頭上說不幫我,但每天早晨就算淋着大雨也會幫我去森林公園裏採桑葉,有幾次採了人家的種的還險些被發現。 稍大一點的幼蟲,也是可愛的,身體軟軟的,呈乳白色,他們吃東西時候的聲音就像一首清脆的小曲,絲絲絲———嘖嘖,真可愛!

就這樣過着,也不知過了多久,其中一隻蠶開始吐絲了,可是我發現它吐絲卻異常困難,經過反覆嘗試多種方法,換過幾個盒子都還是不行,我就想,爲什麼它吐絲會這麼困難呢?難道是因爲我照顧得不好?赤,沒可能啊,當我翻閱大量的書籍,請教老師後,方纔得知,原來他吐絲的時候需要一個支撐的物體,架起來,比如說筷子,竹籤之類的。沒過多久,幾乎所有蠶都開始吐絲,如同有了一層美麗的面紗,幾天後它們吐絲完成時,我欣喜的等待着下一個階段。。。 在一個晚上,我把盒子端出來 ,放在桌子上,迎着月光,第二天我來看時,它們已經不見了,爸爸說他們是化成了飛蛾,我想象着,他們那一瞬間的蛻變,迎着月光是多麼美好啊!

我現在想起了以前的時光,至少我努力過,雖有心酸與痛苦。我發現蠶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從卵到幼蟲到蛹,最後變爲成蟲,走完自己的最後旅程。這次養蠶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發現了一個科學道理,自己還親身體驗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

小論文作文 篇3

星期天,我和媽媽一塊兒做了個實驗。

我按照媽媽的吩咐,拿來一個乾燥的空玻璃杯,一個打火機,找來幾支蠟燭和一些石灰水。

首先,媽媽取出一根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它,豎拿。蠟油順滴在了臺子上。媽媽乘蠟油沒有凝固時,將蠟燭粘在臺子上。然後,媽媽把一旁的空杯子照在上面。這時,蠟燭似一個乖巧的小孩一樣,熄滅了火星。我看了以後覺得這個實驗並不怎麼奇特,但自己卻又說不出什麼理由,只好請教媽媽。

媽媽說,因爲火在燃燒時需要氧氣,而杯子把它蓋住了,裏頭的氧氣就受到了限制,很快火焰就會把氧氣燒光,當杯子裏沒有氧氣時,它就會熄滅自動熄滅了。

接,媽媽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燒杯裏,再把它涮一圈倒掉,燒杯壁就附一層石灰水了。又把這個燒杯罩在火焰上,一會兒燒杯壁的石灰水就渾濁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很納悶。

媽媽聽了,笑說,你還是去請教電腦老師吧!

我一聽,開啟電腦查了起來,原來這是因爲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碳酸鈣。“哦,原來是這樣呀!”我急匆匆地喊來媽媽,給她看了電腦上的說明。媽媽笑說:“今天你有知道了一個新知識了。”

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以後,我還得多做些實驗,多瞭解掌握一些科學知識!

小論文作文 篇4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裏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爸爸給我買的一本數學拓展題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這時,我就在數學草稿紙上這樣寫: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答:東西兩城相距261千米。

但我又看了看,發現有點不對勁。原來,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其中的”離“,這到底是沒到中點呢?還是過了中點呢?如果是還沒到中點,離中點還差18千米的話,就是我剛剛這麼寫。但如果是到了中點多了18千米,那就應該這麼寫: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那到底是怎麼寫呢?我便向爸爸求助,我跟爸爸講了這件事後,又給爸爸看了看式子,結果,爸爸卻說:”嗯……你寫的這兩個式子都對。都可以寫。“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根據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小論文作文 篇5

有一次,科學課下課的時候,我聽見幾個同學在議論紛紛,我湊上前去,仔細一聽,原來,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一個空杯子裝滿水,蓋上一張紙,再將杯子倒過來,紙會不會掉、水會流出來嗎?能有這麼神奇的事發生嗎?我決定親自做一個實驗。

於是放學回家後,我迫不及待找來一個紙杯,一張大小合適的白紙,接着將杯子裝滿了水,將紙蓋在杯上。此時我有點緊張,擔心實驗不成功。爲了知道結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拿起杯子輕輕地倒過來。哇噻!果真如此,紙緊緊地“貼”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

可這又是爲什麼呢?爲了揭開謎底,我便上網查找有關的資料。原來是因爲裝滿水的杯中空氣壓力被堵住,壓力就自然非常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脹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穩穩地被“固定”住,紙也能吸在上面。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空氣與紙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小論文作文 篇6

一天清晨,小雨淋淋,一條小路上,幾乎爬滿了蚯蚓。我很好奇,爲什麼蚯蚓會爬到地上來?他們是集體開會嗎?突然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呢?

我用盒子裝了幾條蚯蚓回去,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我要好好研究一下。我把蚯蚓放到了一個長方形的盒子裏,兩邊都放上泥土,一邊灑一些水在泥土上,模仿下雨時的泥土。一邊仍然是乾的泥土,盒子中間空一點空間出來,我的實驗是: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我把蚯蚓放在盒子中間的空地,蚯蚓的一邊是乾燥;的一邊是潮溼的。看他們爬向那一邊,就知道是喜歡乾燥或潮溼。

第二天,我翻開兩邊的泥土,數了一下,看那邊得蚯蚓多。我一共捉回十條蚯蚓,在潮溼的泥土裏就有了九條蚯蚓,可我無論怎麼找,都找不到,最後一條蚯蚓,哦!原來它從盒子的縫隙中爬了出去。

透過這個實驗,我知道了蚯蚓喜歡潮溼。下雨時,空氣中的溼度高,所以才蚯蚓爬出了地面。因爲蚯蚓要保住自身的水分,所以地面乾燥時,他就不會出來了。

標籤:論文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