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機安全管理對農機化的促進作用論文

論文3.33W

摘要:分別從農機安全管理的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展開對農機安全的管理工作論述。

農機安全管理對農機化的促進作用論文

關鍵詞:農機安全管理;作用;問題;對策

隨着我國農村經濟及城鄉道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惠民政策的出臺和鼓勵,農業機械在農業發展中也佔據着重要位置,爲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就要對農業發展予以高度重視,作爲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農機安全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保證農機的安全執行,我國的農業建設纔可以健康發展。農業機械化作爲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誌,已成爲目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其對縮小城鄉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農機安全管理的作用

關於農機安全管理的作用的敘述,分別是:確保安全生產;健全先進技術;提高農民經濟水平;完善農業和農村社會發展。

1.1確保安全生產。農機安全管理是一個依法執行的組織,執法過程中要按照國家和地方農機安全生產的相關法律法規。農機安全管理要嚴謹、科學地監管農業機械及其操作者進行安全生產,防範和杜絕生產事故的發生,糾正生產過程中的違章現象,保障農機生產安全合理地展開,保證羣衆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穩定。

1.2健全先進技術。農機安全管理透過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固定時間的學習培訓,培養機手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使農業方面的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民範圍內得以推廣應用,從而逐漸並徹底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1.3提高農民經濟水平。透過長期接觸,農機安全管理和機手之間自然地建立起密切的關係和濃厚的感情。農機安全管理人員在機手心目中扮演着多種角色:引導、參考、朋友、制約者等。

1.4完善農業和農村社會發展。由於農機安全管理的特殊位置,他們可以在監督管理、輸送、跨區作業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提高勞動效率和作業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大大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的快速發展。

2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弊端

2.1農機安全管理工作難以管理。農村的.交通運輸尚不發達,就部分區縣而言,目前還沒有開通客運服務。在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中,經常會發現有農機人員違章載人的現象。同時,在管理過程中,也發現了機手之間存在着文化技術的差異,他們中的大多數安全意識較差,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爲存在逃避管理現象,直接加大了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

2.2機管與路管銜接性差。在農村部分地方交通條件差,農機分佈點多、範圍廣,監管不便。同時,由於農機安全管理人員沒有明顯的農機執法標誌,道路上執行安全管理職能時大大降低了農機執法的權威性和效果;加之鄉村道路上大多沒有公安交警管理,重大農機事故防範性差、隱患較大。

2.3機構不健全經費不足。根據機構改革,鄉鎮農機管理機構與原農科站合併後,機構尚不健全,人員存在接受雙重領導的現象,管理不清晰。同時,農機安全管理機構沒有足夠的其他經濟來源,管理設備的更新、安全生產宣傳、機手培訓等方面投入不足,影響了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2.4農機銷售和維修市場混亂。農機銷售和維護網點缺乏規範的管理,銷售及維護網店衆多,廣泛分佈在全縣各地,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屬於無證經營,質量不合格的農機產品極易流入市場,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假冒僞劣農機產品給農民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也爲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

3農機安全管理對農機化的促進作用

3.1促進措施。實現農機化不能只靠政治宣傳,要讓農民看到利益,嚐到甜頭。要用好的農業項目引導農民羣衆科學種田,同時發展多種經營,不只在種植業裏應用大農機,還要在農副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裏用到小農機。

1)實現保護型措施。保護性耕作所需配套農機具也是農機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措施因素是促進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只要能夠選準項目,做好典型示範,農民羣衆還是捨得投入的。合理的農機化政策和農機購機補貼是促使農民羣衆投入到農機化進程中的第二動力原因。

2)出臺政策。近年來,政府農業管理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農機化政策法規,爲新農村農機化建設工作確實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有很多地方的農民羣衆正是由於政府的補貼資助,才走上了農業機械化道路。

3)研發新型農機。開發新型適用農機具在推動農機化進程中的作用也達到了20%。這說明好的農機具不在於口頭的宣傳,”廉價、高效、低消耗“是檢驗農機產品好壞的試金石。良好的農機售後服務,使農民羣衆方便快捷地維修農機,保證農機使用率,在被詢問要素中排到了最後。這說明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階段農機服務體系的建立還不完善,作用還非常有限。

3.2促進建議。調查統計顯示,大部分省市農業發展仍處於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初級階段。爲了加速推進省農機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依法治機。制定合理有效的農業機械化政策法規,加大政府對農機補貼的投入力度。透過市場機制、政策引導和財政扶持,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扶持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依法建立和完善農機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機試驗鑑定標準體系、農機作業質量標準體系、農機安全質量標準體系、農機維修質量標準體系、農機操作和使用標準體系、農機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標準體系以及農機更新報廢標準體系,爲農業機械化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在產業結構的優化過程中,相關配套農機產品則是必不可少的生產工具。積極配合發展發展大中型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要發展糧食作物播種和收穫機械化;部分地區大力發展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等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機械化,加大水果機械化生產力度;乾旱地區要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同時要積極地推進畜牧業和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田地區要堅持”兩旋一翻“的輪耕制度,攻克水稻插秧機械化薄弱環節。各地要加大秸稈機械化還田力度,擴大“沃土工程”規模。

3)開發實用農機設備。經濟實用的農機設備的開發,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機的普及率。這就要求農機研發部門,要深入廣大農村基層,站在農民的立場上看問題、想辦法。例如,目前我國農用車生產企業,應運用降低成本與高差異的整合戰略,提高創新能力,不斷開拓市場,生產農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的農用車。將農機安全培訓做到每一位機手身邊,認真抓好考覈工作,把好年檢質量關,堅決杜絕無證駕駛、病車上路現象的出現,保障農機及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爲農機安全管理人員,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心中時刻裝着農民,懷揣爲人民服務的偉大理想,爲農村的現代化建設、爲廣大農民的美好生活,認真工作,敬業進取。

參考文獻:

[1]辛玉滿.農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0(4):120.

[2]王曄昌.當前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農機,2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