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的優勢與展望論文

論文1.87W

內蒙古的旅遊資源豐富,民族特色鮮明,自然風情獨特,文化歷史悠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開發價值,尤其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市場前景廣闊,經濟價值較高。據統計,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962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13 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6處。還有大量的館藏和民間收藏文物、檔案文獻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開發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特色旅遊項目。

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的優勢與展望論文

一、結合旅遊業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的意義

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要進一步保護好一個地區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民俗文化至關重要,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要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儘可能不讓民俗文化停留在書本中,把內蒙古豐富的民俗文化作爲旅遊資源加大開發力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對構建民族文化大區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及其不同部族和氏族文化資源尤爲豐富多彩,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此外,歷代之重要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及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其數量之多,不勝枚舉。其中,內蒙古西部是鄂爾多斯、烏拉特、和碩特以及土爾扈特等蒙古族部族較聚集區域。

這些部族各具獨特的部族民俗文化,在其活態文化中至今尚保留着蒙古族悠久而優秀的文化傳統。其生產、生活、娛樂文化習俗均具獨特風采。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地區蒙古族以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爲主,阿拉善地區蒙古族則以遊牧生產方式爲主。而不同部族間其餐飲、婚俗、歌舞、遊戲和體育活動等在細節上則存在着不小的差異,都各具特色。

尤其是在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至今還較完整地傳承和保留着蒙古族祭祀文化之傳統,烏拉特文化中始終傳承和保留着蒙古族傳統手工藝,而和碩特和土爾扈特蒙古人至今則基本保留着傳統的遊牧生產方式和祭駝等民俗文化傳統。民俗文化旅遊區其最主要的支撐點,應該是以活生生的土着居民活態民俗文化資源爲背景。只有在對活態文化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纔有可能保障民俗文化旅遊區的生存與其可持續發展。

有一些人將民俗文化與迷信活動混爲一談,簡單地將民俗文化現象看作落後於時代的封建習俗,還有則將民俗文化當作僅是表演性項目,以純粹商業化的旅遊產品來看待,這些古老而優秀的文化傳統,如不加以保護,有可能趨於淡化,甚至漸漸消失,必須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這些極具歷史意義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習俗。

否則,既不利於文化資源的保護,又不利於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些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既有其社會價值,也是一種文化交流。透過科學合理的.開發,一方面可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方面還能開發其經濟和社會價值,並且還能促進其優秀的文化內涵更快更好地得以發揚光大。民俗文化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項目,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二、開發民俗文化旅遊項目的市場價值

內蒙古是民俗旅遊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到處是旅遊景點和文化遺址。着重打造具有文化氛圍濃郁之多功能綜合型現代化城鄉旅遊集散中心,依託民族歷史文化和蒙古部族民俗文化遺產資源,着力突顯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重點突出西夏曆史文化遺產、絲綢之路與古驛站文化遺產、宗教寺廟文化遺產及蒙古族和碩特並土爾扈特部歷史文化資源特點而開發。

繼續進行成吉思汗陵園旅遊區的深度開發,建設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帝王陵寢類的文化旅遊地:抓緊做好元上都遺址的保護與開發,爭取成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加大遼文化遺蹟、居延文化遺蹟、喇嘛教寺廟以及蒙古民族和三少民族風情旅遊產品開發力度,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旅遊產品。重視文化內涵與旅遊要素的融合,將文化內涵融入城鎮建設、旅遊服務、旅遊商品、旅遊餐飲、旅遊娛樂等各個方面,塑造獨特的旅遊形象。

強化旅遊產品科學內涵,配套服務系統、建設景觀標示系統,規範導遊解說系統。深度挖掘文物古蹟觀光旅遊產品歷史文化內涵:改善導遊和解說質量,強化解說的歷史文化內容:優化成吉思汗陵園等一批重點文物古蹟觀光景區的遊覽環境,增加展示內容,創新展示方式;進一步配套重點召廟景區旅遊服務設施,改善周邊環境,提升景觀質量;深入挖掘元上都遺址、遼文化遺址、嘎仙洞、昭君墓等重點歷史文化旅遊區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整體開發。根據城鎮各自旅遊資源優勢,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城鎮,加強對特色旅遊城鎮的歷史文化遺存與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形成獨有旅遊吸引物:不盲目效仿熱門旅遊景區的建設,避免相似產品在旅遊市場上形成競爭:重點打好"民族文化牌",促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良性互動,着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蘊、又富於時代精神的旅遊特色精品,儘快樹立幾個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旅遊品牌項目。

進一步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大力進行民俗文化旅遊形象宣傳,全面提升獨具內蒙古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整體形象,提高市場營銷的效率。建立差異化的旅遊形象,根據各自的目標市場,採取不同的旅遊形象宣傳策略:加快完善網絡促銷系統、建立現代化旅遊促銷體系;針對國內客源市場,以區域合作爲基礎,建立統一宣傳促銷平臺和資訊發佈平臺,並與國內主要旅遊客源城市構建互動促銷合作機制,形成覆蓋主要客源城市旅遊銷售網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利用各種途徑,提升內蒙古旅遊知名度。不斷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吸引更多的入境遊客和高端遊客。

積極參與世界各主要客源國舉辦的文化活動、旅遊促銷與展覽活動,適時舉辦內蒙古旅遊推介會和說明會,廣泛宣傳內蒙古豐富獨特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鼓勵國際旅遊中介機構。特別是主要客源國的旅行社整體策劃和代理內蒙古旅遊國際市場的分國別業務,鼓勵國內有實力的旅行社和旅遊中介機構整體策劃和代理面向國際旅遊市場的旅遊線路產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民俗文化資源,結合豐富而廣闊的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開發具有國際市場價值和民族特色的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產品。

三、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的優勢

內蒙古作爲少數民族聚居區,擁有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文化。內蒙古自治區最主要的民族是蒙古族。蒙古族豪爽熱情的民族氣質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內蒙古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尤其與大草原、大森林環境背景結合,可觀性強,感受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尤其那些具有獨特文化色彩,帶有地方神祕性的旅遊資源尤其令遊客感興趣。內蒙古蘊藏着符合這一需求指向的雄厚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在內蒙古的旅遊開發中,許多成功的案例證明了內蒙古發展民俗旅遊的潛力是巨大的,有很多優秀的項目爲遊客所稱道。

民俗文化是內蒙古文化旅遊資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內蒙古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內蒙古旅遊資源中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其中,最具特色和旅遊開發價值的是蒙古族文化、達斡爾族文化、鄂溫克族文化和鄂倫春族文化。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特色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示: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禮儀、祭祀神靈與禮拜祖先的程序,以及節慶與民間演藝。內蒙古民俗文化的精髓是草原遊牧文化。蒙古族文化則是其典型代表。

由於地域特點的差異及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蒙古族民俗文化又表現出多元特質和地域性差異。形成了鄂爾多斯民俗、科爾沁民俗和察哈爾民俗等地域文化。三少民族文化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也是北方森林狩獵文化和漁獵文化特色與魅力的集中展示。

三少民族文化與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有機結合,將成爲內蒙古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的重要亮點。

四、開發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項目的前景

在把民俗文化轉變成旅遊資源的基本認識的主導下,我們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現實和未來,全面提升設施配套水平和服務接待能力。加大區域連接公路和通往景區公路的建設力度,儘快建成便捷、暢通的旅遊通道:加快旅遊中心城市的機場建設,儘快提高等級,使其可以升降較大型飛機;加大主要景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強旅遊通道的綠化建設。重點完善旅遊住宿接待設施的佈局,提升旅遊住宿接待能力,建立多層次的住宿接待體系:加強重點旅遊景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包括景區內部旅遊道路、旅遊廁所、垃圾清運與處理、供電、供水、排污,以及景觀保護設施的建設:完善主要旅遊城鎮、旅遊交通沿線的公共遊覽服務系統的建設。

包括交通標示、旅遊指示、景物介紹、資訊諮詢的設定和環保廁所的建設。自治區主體民族蒙古族,歷史悠久,民俗文化獨具特色,文化內涵深厚。此外還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三個民族的文化及其他各族(如漢、滿、回、鮮等)文化與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不僅如此,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現代城鎮、工業文化及新農村牧區文化資源均具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將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推向更高一層。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民俗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實現以民俗文化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旅遊發展來傳承、發揚民俗文化的良性循環。

五、結束語

總之,不僅要客觀認識內蒙古獨具民族特色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基礎,更要在開發內蒙古民俗文化旅遊項目的同時,進一步做好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一定要處理好旅遊市場開發和民俗文化傳承之間的關係。在統籌規劃、科學發展、合理佈局的前提下,開發具有世界品牌的特色民俗文化旅遊項目,在旅遊產業發展與民俗文化傳承結合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突破點,最終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於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俗文化的繁榮。

參考文獻:

[1]馬桂英。略論草原文化的特徵[J].天府新論, 2006,(01) .

[2]韓巍。論內蒙古草原民俗旅遊的發展現狀[J].前沿,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