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論文

論文2.06W

安全風險管理就是指透過識別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並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其風險嚴重程度,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論文

談起安全風險管理,很多人認爲是一個新鮮事物,實則未然。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地和各種風險做鬥爭的歷史,鐵路作爲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其安全問題尤爲突出,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整體性、聯動性、重要性毋庸置疑,可靠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預防、減輕甚至消除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的風險的出現,是確保鐵路穩定發展的基礎。

一、 用聯繫的觀點認清安全風險管理

(一)從外部聯繫上分析。國外普遍把安全管理置身於大的經濟環境中去探索,以整體管理體制爲背景去研究,側重傾向於戰略性研究。德、日、美作爲高鐵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的代表國家,在安全管理模式自成一體,透過對德、日、美三國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結合中國國情認清當前鐵路安全風險管理模式。

德國“專業化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探索中推行“車務、車輛、機務、工務、電務”等路網系統分開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點、技術管理更加專業、管理範疇更加合理,安全生產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高技術型安全管理模式”。直接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裝備,依靠不斷的技術裝備升級(如“新型運輸安全系統”、“編組化自動化系統”、“擺式列車”),在全國大力發展標準軌、高技術、高安全的軌道交通決策。

美國“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管理環境特點相近的線路集中起來,便於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同時發揮規模優勢而透過集中投入來進行保證安全的技術裝備的換代升級。

中國“安全風險管理”。吸收國內外先進安全管理經驗,把安全風險管理理念與現有安全管理工作相結合,融會貫通,並運用到鐵路安全管理的全過程中,這既是扭轉嚴峻安全形勢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全路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從內部聯繫上分析。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盛光祖談推進中國鐵路科學發展時強調,“安全風險管理是系統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現有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對安全意識的強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優化。”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與傳統的安全管理在管理目標、管理理念、管理內容上一脈相承。從管理目標上,都是堅持安全發展,着力實現鐵路安全穩定;從管理理念上,都是強調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強調樹立責任意識、問題意識、風險意識,牢固樹立“三個共識,”從管理內容上,都是着力於構建安全管理的專業技術管理和保障機制。

以運輸段中間站現行推行的工作流程化管理方法爲例,在紛繁複雜的各種鐵路規章制度、標準化作業基礎上摸規律、抓重點,以“庖丁解牛”式的工作方法,透過對以往車站大量工作方法加以分析,進行鐵路行車安全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從而制定風險應對計劃把日常工作細化落實成清晰具體的22項(有貨運業務增至25項)站長每日工作情況完成表,29項月工作要求完成表。流程化工作方法是對安全管理長期以來行之有效做法的堅持、管理的完善和對安全工作新情況的創新,是傳統安全管理的昇華和發展。

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風險管理

20xx年“7.23”事故對於鐵路系統來說一場“地震”,國內乃至國際對中國鐵路行業倍加關注,中國鐵路急需一種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扭動被動局面。新一屆部黨組將安全生產始終放在第一位,2011年12月25日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進行總結講話時把鐵路安全風險管理作爲了提出的四點意見之首。

我國安全管理髮展歷程主要分爲四個階段:一是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就事論事,救火不防火,只注重在事故發生後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二是對象型安全管理模式:往往只將事故的原因歸結爲某一方面的問題,不綜合系統分析。三是過程安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人、機、環境系統對安全的影響,但片面強調從外部環境對職工施加標準和要求,沒有建立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四是系統安全管理模式:變事後管理爲事前管理,注重預防型安全管理的技術步驟,使得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斷凸顯。

安全風險管理與傳統的安全管理相比,在“救火”的基礎上更加註重“防火”:強調問題的超前防範;強調對問題項點的管理;強調安全隱患問題的辨識、分級管理、預警控制;強調全員參與和持續改進;強調責任事前的風險評估,事中的風險防範和事後的風險危害控制。

今年“7.15”欽北線K29+300~+320搶險和“8.17”抗臺取得圓滿成功,就是一次安全風險管理實踐的成功典範。這得益於日常工作的超前防範,提前預警,在主汛期到來前開展各種防洪應急演練,識別隱患和薄弱環節所在,牢牢掐住隱患的“咽喉”,確保在真正出現險情時有備無患,從容以對。

三、 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實施安全風險管理

鐵路行車安全風險因子的識別是依靠鐵路運輸部門大量原始資料的積累,一般是已發生且後果嚴重的行車事故的總結。從鐵路運輸系統的運作來看,鐵路行車事故的發生及其後果的嚴重程度不僅與機務、電務、工務的配合密切有關,也與自身內部的管理制度、安全意識的疏密緊緊相聯。車站的風險管理是一個系列化的動態過程,隨着技術的提高、設備的更新、運量的增大、人員的變化等待因素的影響,反應在實際運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管理工作容易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對風險因子的識別和判斷須“牽住牛鼻子”,風險應對和風險監控防範要學會“彈鋼琴”。

(一)要找準風險源。安全生產不是透過技術、設備和檔案來實現的.,而是在於參與生產環節的每一個人的安全意識,在於依靠良好的管理制度來保證,追根溯源要最終歸結到管理問題。過去那種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辦法已經影響和制約了鐵路的發展。駐站防護員管理不嚴、施工登銷記未認真審覈確認盲目籤認,班中違章使用手機,未認真監視信號,未及時立崗接車,防溜未按規定做好雙防,調車作業對線路和車輛檢查不到位,未認真落實要道還道制度等都屬於威脅行車安全的風險因子。“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發現其中忽視人的因素,管理基礎不紮實、不牢固恰恰是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風險源。眼睛要從“向外”轉爲“向內”,轉變思想觀念,從現場作業找問題、從管理制度找原因、從幹部作風找根子,纔可能使“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全面踐行

(二)要找準作用力。

(1)安全風險的過程控制能力,是衡量一個站段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強化過程管理可以有效抵禦安全風險,最大限度減小風險造成的損失。站段可以採取“事先預警、事中監控、事後分析”的方式,加大對安全風險的研判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過程控制機制,圍繞高鐵、客車、正線、人身、施工、調車、裝載等重點梳理安全風險項點,制定落實管控措施,進行過程追蹤控制,形成閉環管理。

(2)“以人爲本”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風險管理成敗的核心在人,安全管理最大的風險因子也是在人。責任意識不強、落實能力不強都會對安全生產造成難以估量的危險,安全風險管理應該堅持從“人”這個生產關係中最活躍的因素出發,在注重對硬件——設備管理的同時,更加註重軟件——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尊重、關心和依靠幹部職工,梳理、界定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安全責任和標準,形成覆蓋全員的責任激勵機制和安全責任體系,不斷激發幹部職工自覺管理自我的主動性,實現安全風險管理的“無爲而治”。

(3)企業文化的安全屏障能力。要運用文化的力量,增強職工的安全風險意識。採取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幹部職工樹立安全價值觀,並自覺地轉化爲安全生產的內在動力,積極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三)找準支撐點。好的制度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落實,否則就會形同虛設。“抓落實、盯問題、追責任、快整改”的是把安全風險管理問題落到實處的支撐落腳點。抓落實就是重點檢查安全工作中不落實的問題,把各項安全制度和措施逐條兌現到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每一名職工、每一項工作。盯問題就是對任何安全風險和安全問題,都緊緊盯住不放,認真解決。追責任就是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狠抓責任落實,嚴格事故定責和責任追究,杜絕不定責的現象。快整改就是對於危及運輸安全,特別是客車安全的問題,立即整改,不拖不延;對於已經整改的要組織複查,防止反彈。安全風險管理的核心是將應對風險的關口前移到落實標準化作業的過程中,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處置和持續改進,最終達到消除風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