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機械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論文3.26W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鑑。徵引過的文獻在註釋中已註明,不再出現於文後參考文獻中。以下是“機械設計論文參考文獻”,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機械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機械設計論文參考文獻(一)

[1] 王遐.隨車起重機行業掃描[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6(3):68-71

[2] 王金諾,於蘭峯.起重運輸機金屬結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3] 盧章平,張豔.不同有限元分析網格的轉化[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9(6):10-14

[4] 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網格劃分的關鍵技巧[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9(1):185-186

[5] 姚衛星.結構疲勞壽命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50-54

[6] 橋斌.國內外隨車起重機的對比[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6(7):91-92

[7] 王欣,黃琳.起重機伸縮臂截面拓撲優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9(3):374-379

[8] 須雷.國外起重機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博覽,2012(32):241

[9] 張質文,王金諾.起重機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10] 楊育坤.國外隨車起重機的生產與發展[J].工程機械,1994(11):31-34

[11] 劉宇,黃琳.起重機伸縮臂最優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13(1):65-69

[12] 張青,張瑞軍.工程起重機結構與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13] 鄧勝達,張建軍.汽車起重機吊臂旁彎現象的分析[J].建築機械化,2010(11):39-41

[14] 李志敏.伸縮吊臂滑塊局部應力分析及變化規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15] 蔣紅旗.汽車起重機吊臂有限元優化設計[J].煤礦機械,2005(2):9-11

[16]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起重機設計規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7] 張宇,張仲鵬.類橢圓截面吊臂的約束扭轉特性研究[J].機械設計與製造,2012(3):237-239

[18] 江兆文,成凱.基於 ANSYS 的全地面起重機吊臂有限元參數化建模與分析[J].建築機械,2012(7):89-92

機械設計論文參考文獻(二)

[1] 鄒銀輝.煤巖體聲發射傳播機理研究[D].山東:山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

[2] 賈寶新,李國臻.礦山地震監測臺站的空間分佈研究與應用[J].煤炭學報,2010,35(12):2045-2048

[3] 柳雲龍,田有,馮晅,等.微震技術與應用研究綜述[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3,28(4):1801-1808

[4] 徐劍平,陳清禮,劉波,等.微震監測技術在油田中的應用[J].新疆石油天然氣,2011,7(1):89-82

[5] 汪向陽,陳世利.基於地震波的油氣管道安全監測[J].電子測量技術, 2008, 31(7): 121-123

[6] 何平.地鐵運營對環境的振動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7] 陸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1990

[8] 崔自治.土力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9] 許紅傑,夏永學,藍航 ,等.微震活動規律及其煤礦開採中的應用 [J]. 煤礦開採,2012,17(2):93-95、16

[10] 李鐵,張建偉,呂毓國,等.採掘活動與礦震關係[J].煤炭學報,2011,36(12):2127-2132

[11] 陳顒.岩石物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2] 秦樹人,季忠,尹愛軍.工程信號處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 董越. SF6 高壓斷路器在線監測及振動信號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14] 張謙.基於地脈動觀測的城市地區工程場地動參數及反演地下結構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15] 劉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國石油集團非常規油氣微地震監測技術現狀及發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 聶偉榮.多傳感器探測與控制網絡技術-地面運動目標震動信號探測與識別[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1(6).

[17] T. Damarla and D. Ufford,Personnel detection using ground sensors[J]. of SPIE, Orlando,FL, 2007, vol. 656205, 1-10.

【擴展閱讀】

書寫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排規範研討會”決定,2008年起開始部分刊物開始執行新的`規範“綜合性期刊文獻引證技術規範”。該技術規範概括了文獻引證的“註釋”體例和“著者—出版年”體例。不再使用“參考文獻”的說法。目前這兩類文獻著錄或引證規範在中國影響較大,後者主要在層次較高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中得到了應用。

⑴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爲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適用於“著者和編輯編錄的文後參考文獻,而不能作爲圖書館員、文獻目錄編制者以及索引編輯者使用的文獻著錄規則”。

⑵順序編碼制的具體編排方式。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號內。一種文獻被反覆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一般來說,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範圍)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列出。格式爲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範圍).”。多次引用的文獻,每處的頁碼或頁碼範圍(有的刊物也將能指示引用文獻位置的資訊視爲頁碼)分別列於每處參考文獻的序號標註處,置於方括號後(僅列數字,不加“p”或“頁”等前後文字、字元;頁碼範圍中間的連線爲半字線)並作上標。作爲正文出現的參考文獻序號後需加頁碼或頁碼範圍的,該頁碼或頁碼範圍也要作上標。作者和編輯需要仔細覈對順序編碼制下的參考文獻序號,做到序號與其所指示的文獻同文後參考文獻列表一致。另外,參考文獻頁碼或頁碼範圍也要準確無誤。

⑶參考文獻類型及文獻類型,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

專著M ; 報紙N ;期刊J ;專利文獻P;彙編G ;古籍O;技術標準S ;

學位論文D ;科技報告R;參考工具K ;檢索工具W;檔案B ;錄音帶A ;

圖表Q;唱片L;產品樣本X;錄相帶V;會議錄C;中譯文T;

樂譜I; 電影片Y;手稿H;微縮膠捲U ;幻燈片Z;微縮平片F;其他E。

書寫技巧

把遊標放在引用參考文獻的地方,在選單欄上選“插入|腳註和尾註”,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尾註”,點擊“選項”按鈕修改編號格式爲阿拉伯數字,位置爲“文檔結尾”,確定後Word就在遊標的地方插入了參考文獻的編號,並自動跳到文檔尾部相應編號處請你鍵入參考文獻的說明,在這裏按參考文獻著錄表的格式添加相應文獻。參考文獻標註要求用中括號把編號括起來,以word2007爲例,可以在插入尾註時先把遊標移至需要插入尾註的地方,然後點擊 引用-腳註下面的一個小箭頭,在出現的對話框中有個自訂,然後輸入中括號及數字,然後點插入,然後自動跳轉到本節/本文檔末端,此時再輸入參考文獻內容即可。

在文檔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獻時,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獻時需要製作尾註,再次引用此文獻時點“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選“尾註”,引用內容爲“尾註編號(帶格式)”,然後選擇相應的文獻,插入即可。

不要以爲已經搞定了,我們離成功還差一步。論文格式要求參考文獻在正文之後,參考文獻後還有發表論文情況說明、附錄和致謝,而Word的尾註要麼在文檔的結尾,要麼在“節”的結尾,這兩種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解決的方法似乎有點笨拙。首先刪除尾註文字中所有的編號(我們不需要它,因爲它的格式不對),然後選中所有尾註文字(參考文獻說明文字),點“插入|書籤”,命名爲“參考文獻文字”,添加到書籤中。這樣就把所有的參考文獻文字做成了書籤。在正文後新建一頁,標題爲“參考文獻”,並設定好格式。遊標移到標題下,選“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爲“書籤”,點“參考文獻文字”後插入,這樣就把參考文獻文字複製了一份。選中剛剛插入的文字,按格式要求修改字型字號等,並用項目編號進行自動編號。

到這裏,我們離完美還差一點點。打印文檔時,尾註頁同樣會打印出來,而這幾頁是我們不需要的。當然,可以透過設定打印頁碼範圍的方法不打印最後幾頁。這裏有另外一種方法,如果你想多學一點東西,請接着往下看。

選中所有的尾註文字,點“格式|字型”,改爲“隱藏文字”,切換到普通視圖,選擇“視圖|腳註”,此時所有的尾註出現在視窗的下端,在“尾註”下拉列表框中選擇“尾註分割符”,將默認的橫線刪除。同樣的方法刪除“尾註延續分割符”和“尾註延續標記”。刪除頁眉和頁腳(包括分隔線),選擇“視圖|頁眉和頁腳”,首先刪除文字,然後點擊頁眉頁腳工具欄的“頁面設定”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上點“邊框”,在“頁面邊框”選項卡,邊框設定爲“無”,應用範圍爲“本節”;“邊框”選項卡的邊框設定爲“無”,應用範圍爲“段落”。切換到“頁腳”,刪除頁碼。選擇“工具|選項”,在“打印”選項卡里確認不打印隱藏文字(Word默認)。

注:以上在word中的處理是比較常用的做法,不過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統排版的,二者不“相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編輯部排版的原稿,排版問題作者無需太過擔心;而作者如想要編輯部出刊前最後的電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樣或已經排版的電子稿)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爲沒有方正的軟件就無法開啟這個電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