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設計思維下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探索論文

論文8.98K

摘要:隨着當下城市不斷髮展,城市中碎片化狀態的廢棄用地已成爲制約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用好這些廢棄地是當下必須思考的問題。文章透過分析國內外典型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案例,繼而藉以設計思維這一設計研究方法,思考探索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具體設計立意與設計思維,最終嘗試以模組化單元的形式構建新型空間,以適應城市中不同尺度大小的用地,進而得到“一”系列與“二”系列設計模型,以期爲城市空間廢棄地未來發展提供參考的同時,試圖搭建起生態可持續性城市景觀空間。

設計思維下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探索論文

關鍵詞:設計思維;微小景觀空間設計;廢棄地;模組化;可持續

隨着城市的不斷髮展,形成了當下城市實際可用地緊張,且成點狀分散在城市各角落的現狀,最終致使土地荒廢棄置,無法得到統一開發。如何利用好這些分散的土地,使的它們發揮最大的效用,是當下所面臨的一大困局。儘管就當下而言,這些廢棄的土地是城市一大痛點,但不得不承認,它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開發重點。由於其本身分散的特點,一定程度上連接了整個城市,將這些土地合理運用,營造小空間設計,不僅可以使土地最大化利用發揮自身功效,同時也可以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肌理文化,由點及面,衍生髮展。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正是基於這樣的目的而提出的,由於微小景觀空間設計不同於原先的景觀空間設計,因此藉以設計思維這一方法媒介,從多維度、多向度切入,深入分析、思考、探索未來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發展路徑。

一、概述

(一)微小景觀空間設計

景觀空間設計相較於景觀設計,其更注重對空間感的強調。這是二者的最大差異。究其本質,景觀空間設計就是對景觀中的各“物”進行合理的安排,以營造一個功能合理、形式統一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空間效果。空間,既是觀景的場所,也是交流的場所,更是互動的場所。本文所提出的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是基於當下城市可用土地稀缺且分佈散亂的現狀所提出的,一方面希望藉以對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思考合理化運用當下一些被棄置的用地,另一方面也試圖爲長期壓抑着的人打造一個景觀視覺、情感體驗、對話互動的自由空間。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相較於景觀空間設計而言是景觀空間設計的微縮版,抑或是景觀空間設計中的一個小型空間再現。它可以只是一張坐凳,一盞燈,或者萬千世界任一物品,它更強調空間的開放、自由,以服務人的需求,慰藉人的精神文化作爲其設計出發的要義。

(二)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就是設計師在設計時所運用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方法論意義上的設計哲學,它更多地表現爲一種隱形的思維存在。設計思維存在於每一個設計師心中,可以說每一個設計師都有他自己獨特的設計思維,只是有些設計師感受到了這種存在,並很好地利用這種存在,進而爲設計服務,還有些設計師或許未曾意識到這一存在,但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設計師的設計。設計思維作爲一種設計中的思維意識形態,其思維類型相對多元,包括有創造性設計思維,聯想性設計思維,換位性設計思維,逆向性設計思維,仿生性設計思維等等,這些設計思維方式共同組合而成設計思維。設計思維作爲一種存在,不孤立也不獨立,通常都是相對存在,彼此之間具有一定聯繫性,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實際設計要求、情況,綜合考慮多種設計思維,進而從中選擇最恰當的幾種設計思維方式,整合互補運用到設計中。設計思維作爲一種思維開拓的存在,它有助於尋找設計的更多可能性,進而設計出最優化的設計方案。

(三)國內外發展情況

當下國內對於設計思維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較少,且所提及的也大多是捎帶而過,未做深入研究,對其的概述、認識也相對缺失。其中比較突出的有陰帥可與杜雁圍繞《園冶》所做的《以境啓心因境成景——<園冶>的基礎設計思維》一文,將設計思維與《園冶》中的造園手法相結合,繼而進行解讀與論述,爲設計師提供方法上、思維上的指導,然其中對於設計思維的單獨論述與具體應用方面的研究仍較少。新西蘭林肯大學景觀學院教授麥克巴特爾梅曾針對設計思維與景觀設計作過一篇研究性論文,然其更多的是圍繞景觀設計教學這一主題展開論述,他強調學生應當注重設計思維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提出設計思維對於景觀設計師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解決問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受設計思維本身的性質所侷限,即設計思維相對而言更抽象,是設計的思想存在,其大多情況下不可見。另一方面在於景觀設計的設計方式相對固化,景觀設計師對於設計的思考也大多停留在對於景觀元素的組合、拼貼設計,而不是從根本上思考設計的思想。

二、設計思維在微小景觀空間設計中的探索

如何在諸多設計思維中尋找到契合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設計思維呢?筆者試圖藉以下三個與筆者所倡導的微小景觀空間設計主題性質有一定契合度的案例對每一個設計進行解讀,當然這些案例並不相同,在各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包括概念性設計、能源性設計以及文化性設計。繼而基於對這三個案例的探索、分析,尋找真正適用於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發展的設計思維方式。

(一)概念性設計——EscaleNumérique城市公共設施

“EscaleNumérique”作爲法國設計師MathieuLehanneur的首個城市性質開發項目,設計以立體思維、仿生思維作爲主要設計思維方式,強調對系統性整體的把握,由點及面,以多功能爲要義,結合當下人們的需求,以亭子形式呈現,又區別於舊有的亭子,在外觀、形式上進行創新,簡約大氣,經濟實用,有助於遮陽避雨,實現以人爲本的同時,也提升設計的實際可用性,使得其得以二十四小時爲人服務,改善設計的時間侷限性問題,實現多向度、多維度的統一。同時注重設計的空間感營造,脫離二維平面,從三維、四維空間思考設計,在亭子式屋頂下方,設計、配置有以混凝土製作而成的座椅,同時根據人性化座椅間距進行排布,使得座椅相互之間不受干擾,得到最大程度使用。且設計的公共座椅爲方便人使用,還配備有迷你型桌板,以及可供人們充電的'插座,大方實用,集多功能爲一身。在中心柱位置還設計有一塊電子觸摸屏,以實時更新城市各類服務資訊,包括交通,天氣,新聞以及城市文化、旅遊類互動標識等等,實現智能化應用,方便人們出行。同時設計以生態爲宗旨,在亭子上方以植物覆蓋,使得設計在平視、仰視、俯視等多角度獲得最佳的景觀效果,增強城市綠化覆蓋率,美化周邊環境,改善環境,提供新鮮空氣。

(二)能源性設計——Solaris遮陽傘

Solaris遮陽傘設計作爲一個智能型能源性設計,依託發散思維與動態思維作爲該設計的思維方式,強調對設計的多種可能性進行發散性思考,跳脫現實,大膽創作,其主要設計理念是根據光照感控遮陽傘的開合,最大程度收集太陽能,同時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以供應人們日常使用。設計傘頂由太陽能電池板組合而成,同時配備有光感控儀,以實現遮陽傘在日常陽光下開啟,收集太陽能的同時,爲人們遮擋陽光,提供日常手機、電腦充電服務,營造舒適休閒戶外空間。同時結合時間、空間的動態性,儘可能實現設計的運動感,在不使用時,Solaris就會自動合攏,摺疊成風葉狀,利用風能進行電力儲備,以作爲城市供電來源之一,減少城市日常能源需求。由於Solaris遮陽傘使用方便,可拆卸,可組裝,可移動,對空間要求低,且設計組合方式靈活多樣,使得Solaris遮陽傘可輕易打造一個活動交流空間,適用於包括海灘、公園、廣場、咖啡館等等公共空間環境。

(三)文化性設計——廈門狀元文化廣場

廈門狀元文化廣場設計以收斂思維、空間思維作爲該設計的思維方式,強調設計的收斂性,即最終迴歸到一點,表現在設計中就是設計可落地,因而,這一思維方式相對而言更多地注重對實際的思考,對場地的現狀情況的挖掘,廈門狀元文化廣場設計基於廈門獨特的地域文化,同時結合周邊的交通與商業環境,在尊重原有場地的基礎上展開設計,以實現最大程度的保留與創新爲設計目的。同時也追求空間、場域的營造與設計,不僅是與人交流互動的空間,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場”的設計。由於空間環境的特殊情況,其理念主要圍繞打造一個商業互動、休閒娛樂的空間環境,藉以緩衝周邊的商業大環境,主要透過形如海浪又似中國卷軸的公共座椅設計加以展現。在實際設計中,結合場地中實際休憩需求,設計有高低起伏、不斷變化的卷軸,在形態上賦予動感,以實現景觀上的運動視覺效果。其中捲起的部分作爲人們停留休憩的空間場地,可躺、可臥、可坐,結合植物的種植設計,活躍廣場空間,打破城市壓抑氛圍的同時,滿足不同人羣的需求,實現功能與形式和諧並生的景觀空間。且植物配置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充分考慮陽光的直射方向及其投影關係,合理安排植物與卷軸之間的距離與位置,極大地提升了空間的利用率。在整體形態上,特以當地閩南紅磚與深灰色花崗岩兩種材料相結合作爲鋪裝材料,將地面鋪裝設計與景觀小品融爲一體,宛若天成,突出當地城市特色文化的同時,實現統一中富有變化的景觀設計效果。

三、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探索性思考

(一)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立意要求與設計思維選擇

綜合以上三個案例的分析,同時考慮到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本身所存在的侷限性以及特殊性,筆者結合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內外部要求,提出契合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立意框架(圖4),試圖重新構建起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設計思維模型。

(二)微小景觀空間設計模型構建探索

設計結合城市發展這個大背景,同時城市發展與樹之生長之間有極大的相通之處,即萌芽,初生,繁榮,衰落,死亡,再生……反覆循環,週期更迭。故而,探討以樹作爲設計之脈,創新整合,有機再生。由於當下微小空間的尺寸不一,筆者特以這種結構組合、模組化的方式設計,以供不同尺寸的空間組合、搭配、再生。“一”系列與“二”系列,作爲單體,模組之間可相互拼接,圍合,進而構成不同形式的新型空間,同時也可兩者之間相互拼接,創生空間,滿足不同的人的需求。“一”系列,作爲一個裝置小單元,彼此拼接,相互結合,再生、發展……進而衍生出萬千設計,既可圍繞圓形設計,作爲廣場小舞臺,抑或是會議交流小空間;也可模組之間成線性排列,作空間廊道,或穿梭其中,或小坐休憩,感受空間時間的變化發展,亦可作爲道路景觀裝置,美化城市街道,方便人們生活;亦可以兩兩相接,首尾相連,彼此之間置一睡袋,便可休、可玩、可賞、可臥。同時,“二”系列中三角形樹池與座椅作爲兩個孤立的單體,可拼接成爲空間中的小裝置,亦可拆分作爲空間中的小單體,且多個三角形樹池與座椅之間可隨意拼接,任意組合,形成人們所想要的空間效果,或親密交流,或互不打擾,透過空間的組合與應用,充分適應不同尺度大小的空間環境,包括有全閉合空間,半開放空間,組合式半閉合空間,組合式半開放空間,自由空間等五種模式化空間。五種模式化空間之間亦可彼此組合,隨意拼接,進而打破舊有,重創適用空間,是一種可更新式設計,可適用不同人羣、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不同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設計可持續性發展。

四、結語

過往的許多景觀設計研究忽視設計思維,進而造成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趨同化發展。微小景觀空間設計作爲景觀空間設計的微型表現存在,其提出與城市潛在的現狀問題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作爲景觀空間設計的必然化趨勢,重新審視城市地域問題,思考如何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求得景觀與城市之間的和諧是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根本要求,將會是一個永恆的論題。筆者僅以設計思維這一視角,以點探面,思考探索實現設計與自然之間最佳平衡的發展路徑,重構可供人們暫時逃離城市的綠地空間。綜合而論,設計就是一種生活的設計,一種提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設計,最終爲人服務。

參考文獻:

[1]陰帥可,杜雁.以境啓心因境成景——《園冶》的基礎設計思維[J].中國園林,2012(01):85-87.

[2]麥克巴特爾梅,莊佳棟.風景園林中的設計思維[J].中國園林,2015(02):61-64.

[3]翁威奇,林建飛.從接受美學出發淺談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觀小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以廣府文化爲例[J].建築知識,2016(08):37-40.

[4]周曦,李湛東.生態設計新論——對生態設計的反思和再認識[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