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傳媒藝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討論論文

論文2.35W

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業能力的增長,是一所高校發展的源動力。美國於1980 年頒佈了《拜杜法案》,促進了科研成果的商業運用,催生了硅谷技術型企業羣,保持了技術優勢,促進了經濟繁榮。我們正逢國家推動創新創業的大好時機,高校必須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實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質行動,構建完整的、符合傳媒藝術類人才創新創業特點的課程體系,激發創新創業的源動力,促進學校與人才的共同發展。

傳媒藝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討論論文

一、傳媒藝術類高校學生創業的特點

(一)傳媒藝術類高校學生作爲創業者的特質

1. 創業熱情度高,創業意識強烈

傳媒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在作爲創業者的心理品質上,有着較強的優勢。他們獨立思考、判斷、行動力強;敢想敢做、敢冒風險、敢於承擔後果;善於交流和合作。突出表現在創業熱情度高,創業意識強烈。據對河北省傳媒藝術類專業學生所做的《創新創業教育調查問卷》(以下簡稱《調查問卷》)的問題5:您是否有創新創業方面的意願?選擇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共佔比64.5%,說明傳媒藝術類專業學生有較高的創業熱情和強烈的創業意識。

2. 知識儲備不夠,商業能力不足

反觀傳媒藝術類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最明顯的就是經濟管理類知識儲備較爲欠缺,商業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業者缺乏產生企業構思的系統思考能力。對項目可行性分析不全面,對商業模式的系統構建能力不足。二是企業創辦後缺乏戰略規劃、營銷、財務、團隊管理等知識和能力。據《調查問卷》問題14 顯示:您認爲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A 缺乏好的創新創業項目;B 缺乏社會關係;C 缺乏創新創業素質及技能,三項累計佔比56.7%,說明傳媒藝術類學生在商業能力方面是比較欠缺的。

(二)傳媒藝術類高校學生創業的特點

1. 以“才華、創意”創新,創業易實現

傳媒藝術類學生的創業項目多作品多集中在文化創意產業,學生以“才華”和“創意”創新,創作出的產品可在極短的時間以極低的成本孵化成商業產品,週期短易實踐,投入少易產出。比如,一部新媒體產品網絡大電影,從創意的產生、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到網絡發行,一般只需兩三個月的時間,拍攝成本也只需幾十萬元,知識產權轉化爲商業運用成本低,易實現。

2. 學而優則“創”,專業特色鮮明

傳媒藝術類的學生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多會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如編導專業學生創辦影視劇製作公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辦設計製作公司,表演、音樂和舞蹈專業創辦藝術培訓學校,這些創業項目與專業緊密相關,學有所用,學而優則“創”。

3. 項目可複製性強,缺乏可持續性

在傳媒藝術類行業創業門檻較低,設備與人員配置相對靈活,沒有硬性的資金投入標準,項目運營啓動快。但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競爭力較差,可複製性強,缺乏可持續性。許多創業項目由於技術含量不高,極容易被同行企業所複製、替代,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造成項目發展的後勁不足,創業失敗率較高。

二、傳媒藝術類高校創新

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傳媒藝術類高校學生創業者及創業項目有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然而,這些特質和特點卻沒有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中得到很好的體現,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培養理念和計劃,主要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缺乏實踐主導性

傳媒藝術類高校學生具有創業熱度高但商業能力不足的特質,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實踐、學習、實踐”不斷循環的過程,能力的培養必須透過實踐的鍛鍊與經驗的積累纔可以提高。然而據調查,大多數的傳媒藝術類高校往往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制定上缺乏實踐主導性,沒有體現創業實踐的思想,或者只注重創新而不注重實踐,導致課堂知識傳授與實際應用缺乏銜接,學生沒有機會去把創新作品變成商業運用,沒有時間去進行創業實踐。與之相配套的各項規章制度也不完善,比如學生休學創業、創業學生學分轉換、創業指導教師激勵制度等各個方面缺乏具體完善的措施。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融通結合不夠緊密

真正的創新創業教育一定是和專業教學緊密結合、互相融通的,是教師在專業課堂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潛移默化,是在科學研究中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是帶領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的真槍實幹。然而據調查,多數傳媒藝術類高校尚未做到在專業教學中體現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大綱和考覈大綱未能與時俱進,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如何在專業領域內創業,沒有達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融會貫通。

(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特色不明顯

當前,傳媒藝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商業能力。從縱向來看,沒有建立層次化的、階梯式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從橫向來看,沒有形成以不同的授課羣體和不同的專業羣爲劃分的教育計劃;從內容來看,“同質化”現象嚴重,不能體現本學校、本專業的鮮明特色。《調查問卷》中問題21:您希望傳媒藝術類高校應開設怎樣的創業課程?有244 人作答,其中選項B 單獨開設與傳媒藝術類行業緊密相關的創業課程佔比最高,達32.4%。

(四)教學成果轉化爲商業運用程度不夠

傳媒藝術類高校的許多創新創意作品僅僅停留在“作業”階段,而未能有效轉化成“商品”;或者運作模式不成熟、產品轉化不徹底。在產、學、研、用一體化,教學成果的商業轉化上,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三、構建適合傳媒藝術類專業學生創業的課程體系

(一)重塑“實踐主導性”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

充分考慮教育客體創業熱度高意識強的特質,制定“實踐主導性”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鼓勵創業實踐,將創新素質高,創業能力強作爲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和配套管理制度上,制定學分認定和競賽活動的轉換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和競賽等實踐環節,成績優異者可直接衝抵創新創業課程學分;鼓勵和資助教師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將教師指導創新創業納入效果職稱評聘、上崗晉級的考覈範圍等。例如,麻省理工大學率先規定的“五分之一原則”,規定教師可以在一週內任選一天去從事諮詢或參與企業活動。在美國很多高校,學生既可全日制上課,也可半日制上課。

(二)制訂“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的培養方案

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的融會貫通,關鍵是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專業核心課程對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和考覈辦法。建議在培養方案中體現完整的、遞進的、以創新創作爲目的的教學體系理念,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比重。其中,遞進關係可以透過以下途徑實現:低年級在單門專業核心課程中以學生個體的創新作品爲教學目的;高年級可多門專業核心課程聯合、以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新作品爲教學目的;畢業設計階段則要實現作品的創新性、經濟性、可產業化。

(三)構建“系統化、層次化、特色化”的課程體系

傳媒藝術類高校應抓住學生經濟管理知識儲備不足以及商業能力較差的特點和劣勢,加強對創業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全方位立體式培養,致力於構建一個系統化、層次化、特色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 系統化

創業教育課程應該是包括基礎必修課+能力提升選修課+核心專業課+特色選修課在內的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教學體系,其中,基礎必修課包括《創業基礎》、《KYB》等通識課程;能力提升選修課包括《SYB》、《市場營銷學》、《領導力訓練》、《互聯網商業模式》等課程;核心專業課則是將創業具體行動融合到專業核心課的教學中,邊學習專業邊創業;而特色選修課則是與所學專業及創業行業領域緊密結合的具體實踐課程。

2. 層次化

根據《調查問卷》問題22 顯示:您認爲學校有沒有必要對創新創業課程進行分層,在開設滿足所有學生需求的通識課後,再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設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新創業課程,及培養創業領袖能力的創業深化課程?有123 人作答,其中選擇A 答案有必要的佔比76.4%,絕大多數人持贊成態度。具體實施可以設計爲,第一層次通識教育的課程結束後,以專業羣爲劃分依據,開設第二層次即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激發學生創新創作能力,比如藝術設計專業羣可以開設《創意思維訓練》等課程;而第三層次的課程則是針對創業學生就如何獲得風險投資、如何管理團隊等開展深化培訓,提升學生在商業實踐方面的具體能力。

3. 特色化

“創業教育模式構建不能簡單照抄照搬,盲目跟風,追求整齊劃一,而應該錯位設計,彰顯校本特色”。應針對傳媒藝術類創業項目複製性強、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劣勢,聘請創業成功校友或業內人士,專門開設特色選修課,手把手教在校生如何在專業領域內創業。比如開設課程《新媒體內容的製作和發行》、《廣告公司的運營》、《藝術培訓學校的經營》等;開創體驗式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進企業,學習瞭解市場行情和競爭參數,思考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創新“以產促教”的教學模式

傳媒藝術類高校應推進創新創業項目的產業化,將師生的創新創作成果孵化成市場產品,以市場去檢驗教學成果,創新“以產促教”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教學的考覈方式也從單一的課堂考試、作業考覈等,演變成包括“創業競賽”、“商業運用”、“市場認可度”在內的多維度的考覈方式。以市場爲檢驗手段,衡量作品的商業價值,並作爲評價專業教學的重要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