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課題結題論文格式要求

論文2.85W

結題報告可以是論文或研究報告,也可以同時都寫,也可以只寫其中一個,只要能夠表達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那麼,課題結題論文格式是怎樣的?

課題結題論文格式要求

報告標題:課題名稱+結題報告

作者署名:單位+姓名(負責人或負責人和撰寫人),署在標題的下面。

一、課題的提出:

“課題的提出”仍舊要從背景、現狀、基礎等三個方面去作交代,當然還必須考慮到教育形勢的發展和觀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三、概念的界定:

四、課題的實驗組織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對象:

六、研究的主要步驟: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結論: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爲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鑑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說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佔的篇幅,要佔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一個結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不少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透過研究,開設了幾節公開課、觀摩課,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那一級獎,在CN刊物和那些彙編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有多少學生參加什麼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或者是,透過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僅是屬於實踐成果。一篇結題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麼,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麼借鑑推廣價值。具有借鑑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認爲,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麼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透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新觀點、新認識、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繫。例如,有關學生評價的課題研究。那麼,在“研究成果”中,具體陳述所建構的新的評價體系是什麼,以及基本原則、操作程序、基本評價策略等。這些就是研究的理論成果,這樣的研究成果纔有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於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學術論文。這些學術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結題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有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詳見什麼什麼論文。只是這樣的陳述是不行的。如果一個課題分爲幾個子課題來研究,在結題報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將這幾個子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歸納。在提煉、歸納時,應注意不要只是簡單地羅列這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那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而應融會所有子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歸納出幾點。同時也應注意這些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必須體現所確定的研究目標。

第三、若在文中恰當運用圖表,可以簡捷明瞭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結果。圖表可以對研究過程中一些零亂的原始數據進行初步加工整理,從而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某些規律和特徵,顯示事物發展規律、變化趨勢及分佈狀況。常用的表格有分類表、頻數頻率分佈表、累積頻率分佈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進行顯著性檢驗,如卡方檢驗。有時爲了更直觀地表達研究結果,可以用統計圖像,如條形圖、圓形圖、線狀圖等。在論文中若運用量表和常模,必須標出名稱,並簡述使用方法。

1、調查所得的數據(儘量以圖表形式列出),對調查數據的基本分析以及調查所得的初步結論。

2、實驗所得的數據(儘量以圖表形式列出),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列出實驗前後的結果並進行比較,比較時要作差異性檢驗),    對實驗結果作初步的分析,寫出實驗的初步結論。(調查數據和實驗數據要用教育統計的.方法進行整理, 注意處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找出規律。文中的主要數據最好都集中於此)

第四、教學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可以分爲隱性成果和顯性成果兩大部分。很多課題組比較重視那些顯性成果(如論文的發表和獲獎、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高、學校的發展和獲得的榮譽稱號)和具體操作性做法的總結,而往往忽視了隱形成果(即所引證的教育觀念、思想、觀點、教學理念方面的收穫)的歸納和提煉。實際上,那些隱性成果恰恰是說明爲什麼能取得諸多顯性成果的道理和原因,這也正是課題研究所要獲得的能讓教師終身受益的最寶貴的財富。

第五、在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效果。

(要透過結果分析使讀者明確:

(1)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2)本課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價值;

(4)本課題目前研究的侷限性)

八、研究後的思考(存在問題及今後研究方向):

問題思考:研究的特點,今後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看看還存在什麼問題。

事物都應是一分爲二的。任何教學研究課題往往不會取得完美無缺的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種種艱難曲折、產生種種困惑,在總結成績、回顧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會看到客觀存在的種種不足。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反思,以理性的思維去認識這些曲折、困惑、不足乃至問題,以便清新地看到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和空間,激發起進一步研究、創新的動力。這才標誌着一個學者型研究者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