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廣播稿

踢毽子運動會廣播稿

廣播稿1.36W

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關於踢毽子運動會的廣播稿,內容如下:

踢毽子運動會廣播稿

【踢毽子運動會廣播稿一】

人生能有幾回搏?小小的毽子在空中飛舞,陽光下折射它美麗的羽毛。多少雙眼睛緊張的注視,一個輕巧的東西,竟讓我們的目光爲它聚焦。一道優美的弧線劃過眼前,這精彩的弧線啊凝結着多少辛勤的汗水,無倫的弧線啊,寄託着多少熱切的期盼。它是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沒有什麼遺憾,只會留下一片美的體驗。加油吧,讓那美麗的飛鳥,爲我們的班級贏得掌聲,爲自己贏得勝利的希望。

【踢毽子運動會廣播稿二】

你是靈動的舞者,是歡樂的精靈 ,一轉,一踢,一俯首間,完美的詮釋着“膝若軸,腰如綿,縱身猿,着地燕”的精髓。加油,我們相信你。

【踢毽子運動會廣播稿三】

是誰說過,

鮮花與掌聲只屬於成功者。

這只是因爲,

堅持就是勝利。

或許,鼓勵的話說了太多太多。

但,這掌聲發自我們內心。

這鮮花是我們爲你送上的最好的禮物!

請記住,

我們永遠爲你喝彩。

【毽子相關資訊】

歷史起源

踢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運動項目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於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了專門製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製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爲中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發展

20世紀30年代後,踢毽運動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扶植髮展中國這一傳統運動項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頭踢毽藝人蔘加雜技團,專設踢毽子節目,並出國進行表演,受到了國外觀衆的熱烈歡迎;1956年,中國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賽在廣州舉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繩等一起,被列入國家提倡開展的體育活動,並被編入了小學體育教材加以推廣;1984年,國家體委正式將踢毽子列爲全國比賽項目,並頒佈了《毽球競賽規則》,改稱踢毽爲“毽球”;1987年中國毽球協會成立,此後每年都舉辦全國毽球錦標賽、全國職工毽球賽、全國中學生毽球賽三大賽事;在1995年的全國民族運動會和1996年的全國農民運動會上,毽球也被列爲比賽項目。毽球運動已成爲在全國普遍開展的熱門項目。[1]

20世紀初,歐美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以後,踢毽子仍爲中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市都舉行過規模較大的踢毽子比賽。1 935年,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爲國術比賽項目。女子盤踢的冠軍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盤踢冠軍是上海的周克揚(成績接近5000對),交踢冠軍是南京的戴金堯(成績140對)。程月珍盤踢成績是1494對,交踢是36次。

自1984年前國家體委發佈“毽球競賽規則”後,踢毽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備了規則、競賽性和可裁判性這些“競賽三要素”,標誌着踢毽子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正規的競技運動。但自1984年以來的26年間,毽球運動的發展相當緩慢,迄今只吸引到中國高達1億踢毽人口的1%即100萬人的參與。絕大多數毽友甚至沒有聽說過“毽球”這種競賽活動,原因在於毽球的`技術難度過高,而頂級比賽的觀賞性又超低,使得這項比賽難以推廣。

最新的踢毽子競賽方法是於2009年5月發明的“中國競技毽”。其觀賞性、普適性和競賽性都要明顯高於老式的毽球比賽。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踢毽子的最具競賽性的玩法是“對踢”或叫“對打”,這種踢法是踢毽運動中距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最近的一種動作,因而受到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喜愛。對踢要求對陣雙方以距地面較低的高度(中間最高點約爲90-120釐米)向對方腳下大力踢毽,高手之間的對踢高度甚至低達20釐米。這種“低平毽”的踢法非常接近足球射門動作,所以被中國競技毽吸收作爲極具觀賞性和技術性的比賽樣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競技毽是對傳統踢毽運動的一項突破性創新,將使踢毽運動令人耳目一新,成爲在全球廣爲流傳的運動競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