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感言

駐村工作組臨別感言

感言9.43K

作爲駐村工作者,我們在農村工作中收穫了什麼呢?知道怎麼樣書寫自己的工作感言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駐村工作組臨別感言,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駐村工作組臨別感言

駐村工作感悟【1】

三月一號到位,即刻投入工作。第二天、第三天參加晨會和研判會看檔案、瞭解村裏的情況,準備駐村一年的生活環境,感性地知道了一些事情。第四天急急忙忙地入戶,腦子裏只有“八必問、八必講”的內容,對入戶材料的熟悉,對民情日記的要求,對入戶的心理準備等等,都是我在入戶的過程中知道的。

貧困戶艾麥爾大叔65歲了,洋缸子57歲在鄉幼兒園做清潔工,老兩口多年沒有生育,幾年前領養了一個孩子已經四歲,靠低保和打工爲生。因爲沒有勞力,有4畝地租出去了,現在南疆取消了義務工和五統一政策,想把4畝地要回來自己種棉花。工作隊入戶的時候,大叔淚流滿面地說,我沒有親戚,共產黨是我最好的親戚,我現在65歲,如果是45歲我就開心了。工作隊走的時候,大叔依依不捨,儘管大叔滿院子滿屋子滿身上下都寫着貧困,他卻是真情流露、對黨發自內心好的熱愛。一邊是滿眼的生活貧困,一邊又是滿心的精神財富,不免讓人心裏沉甸甸的,多麼希望大叔能早日擺脫貧困。這是工作隊第一次去艾麥爾大叔家裏入戶,後來在街上遇上了,依然是親切。

妮薩罕大媽家的日子過得還不錯,房子大收拾的乾淨整齊。老伴已去世多年,原享受低保,此次政府清理被取消了低保,表示理解沒有怨言。對當前各項惠民政策都非常開心,特別是盼望多年取消的義務工和五統一政策終於取消了,使老人家滔滔不絕,開心至極。大媽說她經常看電視聽新聞,知道總書記、知道陳全國書記、知道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遺憾的是自己沒有結上親戚。臨出門,老人家小心地問我能不能和我接親戚,我說當然。於是我認了媽媽,媽媽認了女兒。媽媽將我拉到屋子裏拿吃的,拍照,緊緊的擁抱。當我們離開走出好遠的時候,再回頭望,媽媽依然站在家門口目送我們。

克齊科大叔身份證上是1937年出生,自稱身份證號碼錯了,實際年齡已經80多歲了,對解放前的動盪和赤貧記憶猶新。克齊科大叔飽經風霜的面孔上留着一大把迷人的白鬍子,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一家人談笑風生,滿屋子洋溢着幸福。他還和小隊長開玩笑說,義務工取消後,小隊長都沒事幹了,以前小隊長總是叫我們出義務工,手都是硬的,現在的手是軟的。

老黨員會議結束之後,我看到有一位開會的顫顫巍巍的老人家走過來雙手握住我的手,不停地說“亞克西穆”。瘦弱的身體、粗糙的大手、單薄的外套,讓我唏噓不已,我趕緊跑到宿舍,取了自己的羊毛披肩給老人家披上,一問才知道老人家已七十多歲。我從黨員資訊策上查到,這位老人家叫古麗阿依姆,1966年入黨,已有50年的黨齡。後來這幾天的時間,我又碰上兩次這位老黨員,她記得我給她的羊毛披肩,總是在我還沒看見她的時候就認出我,過來打招呼。她的笑容慈祥謙虛,充滿了善良和愛。

第一次入戶的時候就在大街上碰上了瘦瘦高高的阿米娜,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姐姐。阿米娜能說很簡單的漢語,她陪着我走了一段路,並未說什麼。第二次我再碰到她的時候是在村委會的院子裏,她依然熱情地上來擁抱我,因爲不能說太多的漢語,只能不停地叫我姐姐,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並轉身求助雙語幹部,便知道了阿米娜的想法,阿米娜希望我能教她初三的女兒學漢語,女兒想考內高班。我頓時爲阿米娜希望透過上學走出貧困的強烈意識震撼了,當即答應了她。阿米娜的女兒叫熱則耶,到今天我們已經上了四次課了,小姑娘很聰明,學習積極主動,已經掌握了很多漢語詞彙,會寫能識,但讀不準,四個音調的發音都是錯的,不敢說,說出來也聽不懂。在剛剛結束的一堂課上,我已經感覺出小姑娘的明顯進步了,她敢開口說話了,很有信心。一年後,熱則耶是不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呢,我很期待。

我深知在今年不間斷的走訪中,走訪內容必將日益深入,情感必將日益深厚,我們走訪的方法和經驗也必將越來越豐富。在走訪的過程中才真正能體會到民情是什麼樣的,只有深入到農戶的家裏、田間地頭、大街小巷,才能知道如何惠民生、怎樣聚民心。

我的駐村生活感悟【2】

我是來自吐魯番市審計局的一名審計專業幹部,今年2月1日,我光榮的擔任2017年“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長,到托克遜縣伊拉湖鎮依提帕克村開展駐村工作。

剛來這裏,是天寒地凍、春節還沒過完,而現在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的季節,至今也有50多天了,真的感觸頗深,從最初的新鮮好奇,到環境改變的不適應;從舒適方便的樓房到經常停水無法正常洗浴;從週六至週日正常休息的機關到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的駐村生活。對於從來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我來說,真有很多很多的不適應,其實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不適應,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不值得提起訴說的小小的不適應,但最最重要的是,我作爲一個駐村工作隊一隊之長,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時常壓的我透不過氣,常常到了深夜還不能入眠,心裏很煩、很燥。懷念起還是審計幹部的時光,覺得還是幹審計好,來這裏幹什麼呢?作爲專業的審計幹部,我很清楚,審計工作如何入手,如何開展工作,如何完成好審計實施方案內容,如何做好審計服務工作,如何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審計任務等,這些我都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但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時常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作爲隊長,我經常想起大家常說的一句至理名言:“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因爲這個,有段時間,我急的天天上火,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從何做起?

當我把這些心裏話告訴了咱們托克遜縣督導組組長蔣穎妹妹時,她熱心的開導我、幫助我,指導我如何做好規定動作,如何解決羣衆熱點難點問題,如何做好羣衆工作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收集整理、歸類檔案資料,熟練記憶一些“一口清”應知應會內容等等,還有咱們伊拉湖鎮的組織幹事、主管訪惠聚工作的朱永剛小兄弟,他也是這樣耐心細緻的幫助、指導、支援我,一路走來的50多天的點點滴滴,真的很感激他們對我的幫助,雖然他們年齡比我年輕,但是,他們在基層工作和在農村工作的經驗都比我豐富,是值得我學習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接下來這段駐村時間,我從走到過的地方、走訪到的人,從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每個情景中深刻的品味着農村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也真真切切的感悟到農村貧困戶生活的不易之處。第一次深深體會到精準扶貧的深刻內涵,記得第一次入戶走訪,來到了村裏的一個貧困戶艾合買提·庫爾班老人家中,映入眼底的是一片雜亂無章的院落和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屋子裏只有一張土炕,沒有一件城裏人用的現代化家電和一件像樣的傢俱,難道這就是“貧困戶”的含義?躇足於艾合買提·庫爾班老人家中,我的心頓時沉重了起來,覺得農村工作特別是扶貧幫困工作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說實在的,沒有駐村之前我對農村工作不是很瞭解,真想象不出農村除了東家有事西家找的這些事還能做什麼,但都被艾合買提·庫爾班老人家中的情形所打破,我開始重新思考,我應該怎樣去工作,怎樣去適應新的'環境。從那以後,我就感覺到我每天都過的是不一樣的生活,我開始學會用心去工作,學會包容,學會感恩,只有把村民當親人,才能進入忘我的工作狀態。現在纔剛剛2個月,我一定會沉下身子腳踏實地幹好每一項工作,不斷地剖析自己,用心與農民溝通,把自己放在村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爲村民服務的件件小事、點點滴滴做起,用自己的熱情、汗水和辛勤來關注民生,服務農民,向村民露一張和氣的笑臉,送一個親切的問候,給一個滿意的答覆,幫困難家庭解決一個個生計問題,化解一個個村民反映的難點問題,透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帶領我們工作隊的全體隊員用平等互助、誠實守信和溫馨便民的服務理念,拉近與村民之間的距離,爲村民辦好事、做實事,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已,更好地爲村民服務,不辜負村民們的信任和領導的期望。

在駐村工作中感悟別樣生活【3】

伊勒格代村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夏秋兩季會吸引衆多遊客紛至沓來。縱使在寒冷的冬日,也有許多人來這裏的滑雪場滑雪,順便飽覽這裏的雪景。

今年,我參加了2018年“訪惠聚”工作,來到了如詩般美麗的伊勒格代村。出發時,正值西伯利亞寒冷空氣來襲,這裏的天氣格外寒冷,我只好穿上了最厚的棉衣,還被凍的不住的打着冷戰。

駐村工作之前,我認爲村裏的條件是落後的,但在工作幾天後,我的認識得到重新載入,我感到了村裏工作在這一機制的管束下,變得更加紮實和高效,我意識到我是新兵,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新時代,對“訪惠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必須加倍努力,學習過去的檔案,翻閱過去的工作檔案,把駐村工作的接力棒牢牢握在手裏,力爭做得更好。

經過幾天的工作磨合,對村委會院落地理環境,辦公室,工作人員都漸漸的熟悉了。今天的派工是入戶走訪包聯戶,老隊員提示帶好東西,我也學着老隊員的樣子,帶好了三樣物品:一個本子、一支筆、一張工作卡。工作卡用來表明我的身份,我是新隊員要讓包聯戶記住我,需要時能隨時找到我,筆和本是用來記錄百姓故事和訴求的。途中,邊走老隊員邊語重心長的說着:在駐村工作中,我們幹部代表着黨和政府的形象,所以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比較高。有時候他們希望我們幫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現實問題。但有時候,他們未必有什麼訴求。只要我們肯坐下來,喝他家的奶茶,陪他們拉家常,談談瑣事,用真心跟他們交心交朋友,他們都覺得很開心,很滿足,我不住的點着頭,也深爲老隊員豐富的基層經驗而折服。

在農村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心去領會,很多問題用耐心去化解。透過入戶走訪,一支筆、一個本、一個微笑,就能立刻拉近彼此的距離,產生真情,聚攏民心。隨着入戶走訪次數的增加,和村民聊天中,我都能清晰地感覺到這裏的農民對黨心存感恩,也渴望着穩定的社會環境,渴望着自己不斷的走向富裕,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

駐村是辛苦的,也是美好幸福的。我下定決心,努力工作,在熱火朝天的基層實踐中,在辛勤的付出中,不斷感受着成長的快樂,體悟着不尋常的生活,我要把自己的真情灑在伊勒格代村這方土地上,爲自己的人生添上絢麗的一筆,讓駐村生活成爲永遠的記憶。

我的駐村感想【4】

有一種幸福叫羣衆滿意,有一種生活叫“訪惠聚”駐村。

時光如梭、光陰似箭,輾轉中我在東方園的駐村生活已半年有餘,在這半年的時間裏,我感受到的不僅是駐村生活的忙碌,更多的是駐村生活的充實。

今年3月份,我接到了“訪惠聚”駐村工作的通知,要前往社區參加一年的“訪惠聚”駐村工作,我懷揣着滿腔的熱情來到了東方園管委會。說真的,當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幫助社區的羣衆做幾件實事好事,感覺憑自己在機關的工作經歷,就能做好駐村工作,可即便如此,我依然抱着謙虛謹慎和學習的態度,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詳細查閱和自學了“訪惠聚”工作的相關資料,還了解了一些有關入戶走訪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比如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和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住房情況以及享受社會保障情況等等。

本以爲做好充足的準備,就能做好入戶走訪工作,可事與願違,我在入戶走訪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困難,回想起自己在“訪惠聚”駐村的第一次入戶走訪,那時的我略顯青澀和拘謹,潛意識裏把自己定位在了“機關人”的身份上,加上社區居民大多都是流動人口,自己所聊話題,居民不但不感興趣,甚至還有牴觸情緒,認爲我們的入戶走訪過於頻繁。

只有真正參與其中,才發現一切都不那麼簡單。駐村工作千頭萬緒,大到改善城區生活環境,小到化解家庭鄰里矛盾,儘管看似都是小事,但對居民羣衆來說,件件都是大事,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決不能敷衍了事。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挨家挨戶通知每週一參加升國旗儀式。起初,居民羣衆對於參加升國旗儀式積極性不高,爲切實解決這個問題,我與工作隊的同事們專門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專門就居民參加升國旗儀式,主動向居民闡明升國旗的意義所在,消除居民羣衆的疑惑和顧慮,提高升國旗參與率,此外,我們還利用微信羣和入戶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宣講居民參加升國旗的必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主動參加升國旗儀式的居民羣衆人數逐漸增多,居民羣衆對我們的駐村工作也越來越理解,越來越支援。

隨着駐村工作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向我們提出社區建設和駐村工作的意見建議,有的居民建議在居住區多種樹,提高綠化率,有的居民提出要治理小區亂堆亂放,創新城市管理的想法等等,這些意見建議看似簡單,其中卻飽含着居民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援。

就在前不久舉辦的百姓故事會上,我暢談克拉瑪依的發展變化,與居民分享了自己駐村以來的所見所聞所感,特別是駐村以來身邊悄然發生的變化,居民也爭先恐後發言。“在咱們黨的領導下,祖國強大了,咱們的日子也好過了,克拉瑪依環境越來越美了,政策一天比一天好,雖然我們東方園大多是外來人口,但是學前三年免費教育、60歲以上健康體檢一項也沒落下我們”草根宣講員馬海玲說道,在座的居民投以贊同的目光。

在駐村工作中,居民羣衆的淳樸和生活的艱辛,給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實踐課,作爲駐村幹部,也許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樣,放下工作的繁忙,到大自然看樹木,聽鳥叫;吃着家裏準備的豐盛晚餐,飯後和家人談天說地。但半年的駐村工作,讓我學會了與居民羣衆拉家常、嘮實嗑,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漸漸地,我的付出有了回報,居民羣衆在我跟前不再拘謹和沉默,而是微笑着和我打招呼,從他們感謝的聲音中,從他們滿意的笑容裏,我得到了最大的鼓勵,也收穫了與居民的深情厚誼。

半年的駐村工作,重新賦予了生活和幸福的含義,讓我明白了其實有一種生活叫“訪惠聚”駐村,有一種幸福叫居民羣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