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大雁塔的導遊詞(通用5篇)

導遊詞1.09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導遊詞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雁塔的導遊詞(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雁塔的導遊詞(通用5篇)

大雁塔的導遊詞1

歡迎,旅客們來到這裏遊玩!

“雁塔題名”始於唐代。當時每次科舉考試之後,新科進士除了戴花騎馬遍遊長安之外,還要雁塔登高,留詩題名,象徵由此步步高昇,平步青雲。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榮譽。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考中進士後,登上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

到了明代,長安雖已不是國都,但當地的文人學士追慕唐代雁塔題名的韻事,在每次鄉試(相當於省級考試)結束後,考中的舉人都要相攜登塔,題詩留名。直到現在,大雁塔有的門楣和石框上還有前人的部分題詩留存。

大雁塔的導遊詞2

大雁塔(Da Yan Ta)(英文:Great Wild Goose Pagoda)陝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爲藏經而修建,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

民間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爲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儲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和著名古蹟,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讚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的導遊詞3

大雁塔北廣場是陝西省的“文化景點”和“形象景點”。

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牆,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2004年1月1日竣工。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爲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爲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定“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

雁塔西苑:位於北廣場西側,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石板佈道,置放民俗風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陝西民俗文化爲主題,用活靈活現的雕塑藝術形象集中展示陝西關中、渭北高原、陝南、陝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陝西八大怪、農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蹺、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雁塔東苑:位於北廣場東側,是突出陝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透過戲曲彩繪雕塑、地方戲曲鑄銅浮雕、陝西大戲劇家人物羣雕、陝西著名戲曲演員人物羣雕等四大類雕塑羣,體現出陝西地域文化的特點,展現“大秦腔”的獨有魅力。

漫步於戲曲大觀園內,讀臉譜容顏、觀名劇雕塑,耳邊彷彿傳來陣陣鼓樂之聲,《五典坡》、《三滴血》、《櫃中緣》、《斬李廣》等多個秦腔傳統劇目組成的雕塑羣形象生動逼真,正所謂“忠孝信義雄舉,美醜善惡昭彰,世間百態盡在其中”。雁塔南苑:爲園林式的休閒公園,目前仍在建設中。

南廣場:建於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標誌性建築爲玄奘立式雕像。周圍輔以園林綠地、水面過橋等設施,是市民休閒放鬆的常去之處。

大雁塔的導遊詞4

雁塔大雁塔簡介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爲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爲七層。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爲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讚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古樸雄偉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

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爲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佈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爲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型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大雁塔的導遊詞5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大雁塔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大雁塔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相傳是玄奘大法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大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爲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這座有着1300多年曆史的大雁塔,大雁塔成爲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誌。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後經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

大雁塔旅遊指南: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於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後人爲了區別於薦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內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自券門憑欄遠眺,可飽覽關中大好風光。

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爲玄奘所譯諸經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論”是唐高宗爲“聖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