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平遙古城導遊詞怎麼寫

導遊詞9.82K

親愛遊客朋友們大家好!現在展現我們眼前的,就是期待已久的平遙古城了!

平遙古城導遊詞怎麼寫

平遙古城地處三晉腹地的平遙縣,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 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 年12 月3 日,正式確定爲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此這座小城名聲遠揚,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現在,我先把平遙古城的歷史沿革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全縣文物遺存甚多,其中最古老的要算嬰澗西岸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片,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了。遠古時代這裏叫“陶”,傳說古帝堯封於陶指的就是這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封國建郡縣,在這裏建立了平陶縣。北魏時,因爲太武帝拓跋燾的“燾”和“陶”同音,爲避諱皇帝的名字,於是改稱平遙,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據古書記載,西周時期,周宣王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並在這裏建立了京陵城。這可算是平遙建城史的開端。從那時算起,平遙古城的歷史已有二千八百多年了。朋友們,現在請隨我上城牆一覽古城的風采吧!

我們現在已經登上了平遙古城牆。平遙城牆始建於二千八百多年的西周宣王時期,早期的城牆是夯(hang )土築牆。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擴建爲今天的磚石城牆,明清兩代曾先後修葺過26 次,多次的修葺使古城牆變得日益堅固壯觀,城牆的周長是6163 米,高12 米,底寬9 至12 米,頂寬3 至6 米,可以並排通行的兩倆馬車,寬闊而堅實,當我們徜徉在古兵列陣、彩旗昭彰的古城牆上、俯瞰城內鱗次櫛比的樓臺房舍,坐在西周大尹吉甫點將臺上觀賞古城,更喚起了幾多懷古之幽思。

平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素有龜城之稱,寓意爲金湯永固。城牆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徵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牆東南角上( 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 。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 個垛口、72 廢敵樓,那是象徵着文聖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城門是供人們出入的通道,從軍事上講,又是敵人攻擊的通道,是全城的防衛的要害,爲了保障城內的安全,便在城門外又修了一道防禦牆,由於它狀似大翁,形若半圓,所以形象地稱之爲‘翁城’。平遙古城的城門有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似頭,城門和甕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甕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甕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下東門甕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怕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10 公里的麓臺塔上,把這條腿都拉直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衆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我們現在就去看其中一座。 平遙的甕城多爲半圓形, 它共有裏外兩道門, 主要有三個作用, 一是從軍事防禦的功能上講, 當第一道城門被攻破後, 裏面還有一道門做防禦, 此時的敵人正處於欲進不能, 欲退不能的混亂之中, 守軍可以從四面八方來攻擊敵人, 起到翁中捉鱉, 關門打狗的效果, 二是從本地氣候上講, 可以阻擋風沙, 由於山西乾燥少雨, 多一道門可以阻止風沙直接侵入城內。三是從民風民俗講是阻止財氣流入,邪氣進入。大家看,甕城上有四個出水口,暗喻着一年四季,表達了老百姓嚮往四季平安的美好願望。這四個出水口都設在城的裏面,而不是外邊,印證民間常說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每隔40 至100 米就有一個突出牆體外的建築,叫墩臺。從下邊看時墩臺很似馬的面部,所以又叫馬面,它是城牆防禦體系中很重要的射擊敵人,把敵人置於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的射擊點上。在每個馬面上還建有一個雙層小樓,我們稱之爲敵樓,約3 米見方,高有7 米左右。它和長城上的烽火臺作用是一樣的,既可供士兵休息,觀察敵情,傳達資訊;又能儲存軍糧和兵器。可以說是一種多功能建築。令人叫絕的是,在平遙城牆上像這樣的敵樓有72 個,哚口3000 個,象徵着孔子的3000 弟子和72 賢人,這說明建造者在考慮城牆軍事防禦功能的同時,還兼顧了儒家文化的某些特徵, 使得這樣一座壁壘森嚴的城池更具有文武之道。 正所謂以文輔國, 以武衛國而成就聖人之道, 或許這就是平遙城牆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吧, 把不推崇武道的文宣王、孔子和軍事堡壘聯繫起來,表達厭惡戰爭、追求和平、追求“仁”治天下的儒家境界。這種文武搭配。陰陽平衡的格局來體現一種親和溫馨的文化氣息。

我們再來看一下平遙城內的建築風采。平遙古城市以漢民族傳統的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城方3 裏。中國古代城市的佈局等級與規模大小自古就有國家制度標準,不可逾越。最進階的爲國都城方九里,州爲七裏,府爲五里,縣級城市爲三裏。平遙古城正是按這樣的標準所建造的。大家看,遠處高高的古建築叫市樓,位於南大街。整個古城是以市樓爲中心,南大街爲中軸,形成了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城隍衙署相對應的格局。城內四通八達,縱橫有致,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它組成了龜甲上龐大的八卦獸紋。龜與龍、鳳、麒麟並稱爲中國古代四靈,因此,龜城即代表着吉祥如意。我在這兒也祝願各位萬事吉祥如意!現在大家可以在城牆上自由漫步,10 分鐘後在此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