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長城導遊詞共三篇

導遊詞2.5W

第1篇

長城導遊詞共三篇

長城我國最有歷史文化的古代建築。因爲它東西綿延上萬裏,所以又叫“萬里長城”。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也是,長城那麼長,要是把長城走了個遍,還算不上一條好漢嗎?長城橫跨十個省,156個縣域,總長8851。8米,天然險就佔了其中的2232。5千米。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這就是長城的一大亮點。

長城不但長,還歷史悠久。長城建於春秋時期是京城的軍事防禦工程之一。它的城牆上有着成排的垛口,供瞭望和射擊用。長城還有許多烽火臺以及城臺,這些城臺是屯兵的堡壘,高大堅固使屯兵大大減少了傷亡。由此可見,這又是一個智慧的結晶。

長城的建造方法更加令人感到驚歎。單看這些數不清的條石,單單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建造長城起碼要幾百萬塊這樣的條石。那是沒有任何輔助的機器,只能靠着人力把這些石頭運上這陡峭的山嶺,一條聞名中外的長龍才得以誕生。

這就是炎黃子孫的偉大,這就是炎黃子孫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這就是炎黃子孫的象徵。這一壯舉,激勵着每一箇中國人,震驚中外。連外國傳媒也對長城讚不絕口,說長城是一個歷史偉大着作。1987年12月,萬里長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第2篇

長城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長城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谷,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直到達終點嘉峪關。全長1.2萬餘華里,故稱萬里長城。在公元前五至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爲了防禦北方草原強悍的遊牧部落襲擾中原,位於北部的燕、趙、秦等國於要衝之地高築城牆。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列國長城連成一線,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古代工程奇蹟。朝廷採取高築牆方針,對長城進行了18次大規模修築,延續時間長達200餘年,將歷代土石城牆都改爲磚砌.長城不是一道弧立的城牆,而是由敵樓、煙墩組成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到了明代,城牆防禦體系極其嚴密,城牆以磚砌成,高10米,寬5米,牆上每隔30米建有敵樓,敵樓有實心和空心兩種,平面圓型。實心敵臺只能射擊,而空心敵樓下層住人還有糧草。在城牆上還壘砌有煙墩,一旦戰爭爆發,位於前線的煙墩點菸,士兵就出動了,士兵從垛口進行射擊.城牆設定射孔等防禦工事.作爲中華民族象徵也征服了世界.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世界遺產名錄.長城,是中國的一條龍,是見證中國發展的有效見證,這也驗證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含義。

第3篇

大家好我叫小趙,我是一名介紹長城的導遊,請大家多多關照。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的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修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爲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峯,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爲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史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爲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裏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我們中國還有許多壯麗的歷史景觀,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