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最新黃鶴樓導遊詞範文

導遊詞1.02W

身無彩蝶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開心假日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能和大家相逢在這美麗的江城並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十分的榮幸。我是開心假日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叫吳蝶,可以叫我小蝶或吳導,這是我們司機王師傅,王師傅開車十幾年,有很高的水平和豐富的經驗,大家可以放心的欣賞窗外的風景。在接下來的時間將由我們兩個爲大家共同服務,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可以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替您解決。希望我們的竭誠服務使您在這次旅途中感到開心,愉快。

最新黃鶴樓導遊詞範文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號稱天下第一樓的黃鶴樓。黃鶴樓,位於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巔,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曆史了。黃鶴樓雖然歷史悠久卻是歷經滄桑,屢建屢毀,歷史上最後一座黃鶴樓也叫同治樓於清光緒十年即1884年毀於火災。我們今天要去的黃鶴樓,是於1981年動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樓爲藍本,用鋼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結構的現代工藝和現代材料於1985年6月建成開放的,說到這樓可以用五個字概括其特點:高、奇、險、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樓更高,上刺青雲與雲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駕鶴,神化流傳;險就險在臨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漢風光盡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傳。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也有點迫不及待了吧。

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黃鶴樓景區了,請大家隨我一同下車去遊覽。各位遊客朋友們,在遊覽完黃鶴樓公園南區的景點,品味了黃鶴樓深厚的文化底蘊之後,我們到了黃鶴樓的內部大廳。黃鶴樓的內部設計頗具匠心,五個大廳具有不同的文化層面,分別由神話傳說、歷史沿革、人文薈萃、傳統風韻,三楚精神構成。黃河樓第一層樓大廳的藝術主題是“神話”。我們可以看到,大廳分前後兩廳,前廳迎面的這副壁畫名爲《白雲黃鶴圖》,此副壁畫取材於《駕鶴登仙》的古代神話,兼取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大家請看,在畫面上有一位仙者駕着黃鶴騰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視人間,好象離去,又似歸來。畫面下方繪有清代形制的黃鶴樓,樓前人羣浮動,或把酒吟詩,或載歌載舞,有如送別,又似接風。天上人間,渾然一體,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氣氛。

那我們的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騰王閣一道並稱爲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並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於三大名樓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開始是吳國出於軍事目的在此建軍事嘹望臺,50多年後,吳爲晉所滅,失去了作爲軍事目的作用。成爲人們登監遊憩的場所。其間,屢毀屢建,僅清代就遭到三次嚴重火災,最後一次重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在1981年動工,1984年建成,在1985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的現代黃鶴樓。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的鶴有很多種,有灰鶴、白鶴、丹頂鶴,唯獨沒有黃鶴。那麼咱們武漢的老百姓爲什麼給自己家鄉的標誌性建築起名爲黃鶴樓呢?

一、以神話傳說命名,由於我國從未發現過黃鶴,加之歷代帝王都以黃色爲尊,在人們的心目中,黃鶴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鶴,黃鶴樓不由得被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是千百年來爲人們傳頌不衰的崔顥詠黃鶴樓的名句。究競是什麼神話傳說呢?這些謎底等我們進入黃鶴樓去揭開。

二、以地命名(大多趨向於因山而名),即因山得名。黃鶴樓所在的黃鵠山是蛇山七座山峯中的一座,在古漢語中,“鵠”“鶴”二字通音,所以又中黃鶴山,黃鶴山上的樓閣當然就叫黃鶴樓。

三、以“圖騰”命名。作爲華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即鳳翥文明。湖北屬楚,民間向有尊鳳崇鳥的歷史,鳳又日漸演化爲九鳳、九頭鳳、九頭鳥、黃鵠、黃鶴等,尤其是黃鶴與九頭鳥,最終衍生爲武漢民間的兩大圖騰。而由鳳—黃鵠—黃鶴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黃鶴名樓甚至已經成爲武漢的標誌,鄉愁的載體,情感的託物,靈魂的歸宿。“白雲黃鶴”也成爲這座城市的一個代名詞。

現在從南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公園南區的鵝池。1986年修建此地,面積約600平方米。世傳書聖王羲之在黃鶴樓下放過鵝,一日他與一書生聊天論鵝,說鵝是“禽中豪傑,白如雪,潔如玉。”他越說越興奮,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寫出一個“鵝”字,爲紀念這一佳話,後人建池。現在裏面還有三五成羣的天鵝在嬉戲,這可不是當年王羲之養的那羣鵝,而是從澳洲引進的天鵝品種。看完鵝池,現在在我們眼前的是“鵝”字碑。“鵝”字一筆揮成,民間廣泛傳說爲“書聖”王羲之說書,但據清同治年間編傳的《黃鵠山志》記載該碑爲清人門鎮國所書,並非王羲之真跡。同樣,這個亭子,也因爲“鵝”字碑而被稱爲“鵝”碑亭了。

向前繼續走,現在來到白龍池,它與鵝池緊緊相連。爲什麼叫白龍池呢?據史書記載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帶火災頻繁,百姓不堪火災侵襲,有云遊方士獻策,居民在此建池,注江水供奉白龍池鎮火神,果然很久都沒有發生火災。後來人們將它稱爲“白龍池”。現在的白龍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白龍池上方,看到的是《九九歸鶴圖》,是國內最大的室外花崗岩浮雕。是在1990年6月20日建成的,全長38.4米,高4.8米,用343塊花崗岩石雕鑿而成,全圖共有99只仙鶴呈現着各種不同的姿態。爲什麼是99只呢?因爲黃鶴樓最後一次被毀是公元1884年,建成時間是1984年,中間剛好有99年沒有黃鶴樓;另外99加上黃鶴樓本省剛好是100,寓意“百年歸來”的意思。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爲61.7米的蛇山西端,佔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千餘平方米,樓高51.4米。從外觀看樓爲五層,坐東朝西,爲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72根大柱支撐着全樓,60個翹角上均懸有金色風鈴。樓的寶頂爲葫蘆形,高4米底徑4.4米,基座爲荷葉卷邊,寶頂尖端裝有直徑80釐米的紅色球形航空障礙燈。

樓的四面各有一塊5.5米*2.7米黑底金字的樓匾。東面原爲“遠舉雲中”後重建時改爲“楚天極目”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書。南面爲“南維高拱”爲李爾重書。“南維”指南方星宿;“高拱”是居高臨下,安然穩坐的意思,意爲黃鶴樓面對南方羣星粲燦、居高臨下,猶如磬石一樣安穩。北面是“北斗平臨”陶述曾書,“北斗”既北斗星,因其星座在北方,形狀如鬥,故名。意爲站在黃鶴樓上,遙望北斗,頓覺興味怡然,北斗星與自己一樣高,一樣平。形容該樓的高。

相對應的四面底層有門廊,門口掛有門匾和楹聯:東面入口門匾爲“簾卷乾坤”四字,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方毅書寫。楹聯由著名書畫家關山月撰並書寫的:龜伏蛇盤,對唱大江東去也;天高地闊,且看黃鶴再來兮。南面入口門匾爲“勢連衡嶽”四字,由著名書法家黃亮書寫。楹聯是朱祖延撰,由著名書畫家朱乃正書寫:飛閣出重霄,環顧三楚風雲,頓覺詩情來眼底;名城留勝蹟,相迎五洲賓客,常懷友誼話樓頭。西面也就是正面入口門匾爲“氣吞雲夢”四字,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楹聯是劉海粟書寫的傳爲呂岩舊題: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雲,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覽斯景,怒江劈峽,畫中天地壯人間。

一樓大廳:迎面是一幅高9米,寬6米的大型彩瓷嵌壁畫《白雲黃鶴圖》其取材於“駕鶴登仙”的傳說。畫前兩側柱子上掛着由清末重臣張之洞所撰的名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意爲站在黃鶴樓上,一股清新涼爽的氣體由西而來,令人心曠神怡,天地中令人遺憾的事被一掃而淨,浩浩蕩蕩的長江由西向東而去,滾滾的波濤將古往今來的憂愁全部帶走,讓人榮皆忘。

二樓大廳:正面壁上南北兩端各有一幅壁畫《周瑜設宴》和《孫權築城》。大廳正中央的牆壁上刻着由唐代閻伯理所寫的《黃鶴樓記》。《黃鶴樓設宴》記錄了傳說中周瑜設宴,困劉備於樓上以索回荊州的故事,反映了黃鶴樓建成最初的活動情形。從元代開始,黃鶴樓的故事就登上了戲劇舞臺,當時民間有一臺《黃鶴樓》的戲,大致情節是“赤壁大戰後,劉備久借荊州不還,周瑜便在黃鶴樓上擺酒設宴,持邀劉備赴宴,想乘機扣留劉備,逼他寫下交還荊州的文書。劉備知道有詐,不敢接受赴宴,但拒絕赴宴又會被周瑜抓住把柄而挑起衝突,荊州仍舊保不住。正在左右爲難之時,諸葛亮當時回覆來使屆時赴宴,臨行前諸葛亮派趙雲一人“護送並給竹節一枝”囑其危難之時開啟。席間,周瑜藉故下樓,派兵將黃鶴樓圍住,並通知劉備交荊州,又吩咐道“若無本督令箭,不得放走劉備,他喜滋滋地唱:子龍性命在我手,劉備難下黃鶴樓。然後回到軍帳中靜侯佳音。

劉備焦急萬分,趙雲忽然想起竹節開啟一看,竟是周瑜的令箭一支。兩人忙人持令箭混下樓來,逃回營寨。原來,這支令箭是諸葛亮“草船借箭”時領下的,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其實,在黃鶴樓還沒有修建時,周瑜已經逝世了,因此舞臺劇只是人們的想象。而《孫權築城》則再現了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孫權築城和始建黃鶴樓的歷史場面。這幅畫由上下四個層次構成。孫權大將呂蒙用計殺了關羽,劉備急於報殺弟之仇,親自率軍南下。當時孫權也知這一仗必打不可,所以第一層是《士兵出征》描寫三國作戰的情景。

第二層是《孫權審定計劃》一個是軍事計劃,另一個是修建黃鶴樓的計劃。第三層是始建軍黃鶴樓的場面,表現出工匠們爲築城建樓進行艱苦的勞動。第四層是士兵執戈監督着工匠的勞動。整幅畫反映了當時黃鶴樓是作爲軍事嘹望和指揮之用的軍事性質。大廳內夫陳列歷代黃鶴樓模型六座:唐代模型:由於沒有文字和圖片記載,完全是後人想像出來的。宋代模型:宋代黃鶴樓是由樓、臺、軒、廊組合而成的建築羣,從遠處看主樓的十字脊歇山頂格外雄壯,四周小亭迴廊精緻玲瓏,主次分明整個樓羣渾然一體,佈局嚴謹。元代模型:吸收了宋樓特點也是十字脊歇山頂,主樓是兩層,前是嘹望臺。左邊是南方樓閣的形致,右邊是北方樓閣的形致,中間用旱橋連接,喻意南北和諧統一。明代模型:明樓的特點是俊秀,具有典型江南建築風格,十分精緻秀美,像一座小皇宮。清代模型:清代只有主樓一座,建軍於1868年,毀於1884年的一場大火,樓內的文物都被燒光,只剩一個銅頂,樓分三層,取天地人含意。

三樓大廳:陳列着一幅大型壁畫《人文薈萃 風流千古》,描繪了歷史上與黃鶴樓有關的著名人物,並將他們歌詠黃鶴樓的詩詞作爲畫像的提款。人像由左而右排列:

杜 牧:黃鶴樓前春水闊,一杯還憶故人無

白居易:江邊黃鶴古時樓,勞置華筵待我遊;楚思涉茫雲水冷,商聲清脆管絃秋

劉禹錫:夢覺疑連榻,舟行忽千里;不見黃鶴樓,寒沙雪相似

王 維: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崔 灝: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樓大廳:接待廳。正面居中的'廳壁上掛着《古黃鶴樓》壁掛沿壁擺放着紅木、案、椅。廳前的大匾上是書法家曹立庵書寫的李白詩“長江萬里情”5字,四周懸掛着啓功、沈鵬、範曾等著名畫家的作品共50餘幅。大廳的仿古雕花格扇和紅木屏風相間隔。

五樓大廳:四壁上一組以“江天浩瀚”爲主題的壁畫。刻畫了長江滾滾一往天前的奔騰精神。壁畫共10幅,90餘平方米,是樓內壁畫中規模最大的,完整表現了萬里長江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采,內涵這一層樓大廳的藝術主題——“永存”。這10幅壁畫依次爲:《長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峽風光》、《流逝》、《浪淘沙》、《華年》、《廬山奇景》、《太湖風光》、《江流入海》、《滄海橫流》。正面牆上三幅是組畫的中心,分別描繪了長江的古老文化,巨波狂瀾和黃鶴樓的興廢史。第一幅:《流逝》,由上而下,記載着古老的長江文化發展,演替的進程,從大禹治水時期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煉時期所代表的青銅文化,直到屈原行吟澤畔時期的楚文化。第二幅:《浪淘沙》,是在石綠底色上用金線描出的水浪佔據着全部畫面,勾勒出了長江的洶涌澎湃。

第三幅:《華年》,是以迭影的手法,反映了三國時期以後黃鶴樓產生和興廢的全過程,有工匠們創建黃鶴樓時辛勤勞動的形象,有李白爲代表的盛唐詩歌在黃鶴樓的記錄,有岳飛和宋畫黃鶴樓所表現的兩宋時期生活;有明清時期婦女活動及船伕與江濤搏鬥的情景;還有黃鶴飛去,明清黃鶴樓被火吞噬的悲壯場面和今日再建黃鶴樓所表達的黃鶴歸來等等,向人們展示了歷經滄桑鉅變的黃鶴樓是這一千七百多年曆史的見證。廳內圓柱上的楹聯由清代薩迎阿撰,當代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書:“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 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大廳外有迴廊環繞,供遊人到此憑欄遠眺。 從這裏放眼望去,武漢三鎮盡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綺麗風光,令人賞心悅目。

黃鶴樓坐落在蛇山頭,由於這列山丘冬西延綿,形似長蛇,俗稱蛇山。隔江對岸的則是漢陽的龜山,由於地層錯動和大江衝擊,造成龜蛇兩山隔江對峙的獨特地貌,長江大橋則把兩岸山系連成一體,這樣,冬西延綿的莽莽山嶺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長江在武漢大地上劃了一個巨大的十字,黃鶴樓正好在這個交點旁 ,東望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嶺延綿起伏,湖泊星羅棋佈。在我們現在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之東是雙峯山和洪山,這兩座山是武漢市的宗教勝地,其間有幾處著名的道觀及寺廟。再往東,則是著名的東湖風景區和武漢市文教區,一些著名的大專院校都集中在這裏;漢口高樓林立,車流穿梭,大都市風情溢於言表。江漢朝宗、長虹臥波、龜蛇鎖江、天塹通途、白雲黃鶴,景色美不勝收。

現在我們位於黃鶴樓的正面(西面),我們看到的這個銅雕就是《黃鶴歸來》,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正馱着雙鶴奮力向上,而兩隻亭亭玉立的黃鶴則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以其深刻的含義和精湛的雕刻工藝受到遊人青睞。“黃鶴歸來”引於世傳神話。相傳古時大禹治水,感動玉帝,玉帝派龜、蛇二將協助,爲鎮江患,龜、蛇隔江對峙變爲兩座大山,形成“龜蛇鎖大江”之勢,從此水患平息,民安樂業。兩隻仙鶴俯瞰人間,非常感動,便脫胎下凡,以昭普天同慶。除傳說之外,“龜鶴遐齡”是民間常說的頌詞,“神龜壽鶴齡延年”亦被老百姓視爲吉祥之兆,蛇則代表長久或長壽。

《黃鶴歸來》銅雕融美麗傳說和祝福之意爲一體,給遊人無限遐想留出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其雕刻工藝極爲精緻,黃鶴、神龜、巨蛇既生動形象,又抽象寫意,鶴的羽毛、腳爪的紋線,龜背的花紋和蛇斑清晰可辨。整體看,銅雕線條流暢,華麗高貴。1997年,該銅雕被製成模型,作爲湖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迴歸所贈禮品,存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在《黃鶴歸來》銅雕的前方是照相取景最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將在黃鶴樓最美好的瞬間帶回家。15分鐘後我們原路返回,在大門口集合。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今天的江城黃鶴樓之旅到此就要結束了,我們也即將面臨着分離。在這段快樂的時光裏我們看到了黃鶴樓景區的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瞭解到了它的歷史和神話傳說,小蝶在旅途中有什麼做的周到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原諒。古語有云相逢便是緣分,我們在這裏相逢又相知,這便是前世修來的福分啊,小蝶我呀期盼着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和大家相會。在此祝願各位旅途順利、生活幸福美滿,工作順順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