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有關長城的導遊詞範文(通用6篇)

導遊詞2.54W

作爲一名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關長城的導遊詞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長城的導遊詞範文(通用6篇)

長城的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向陽旅行社的導遊,我姓薛,叫薛雨坤,大家可以叫我小薛。今天有幸陪大家一起參觀,我非常高興,並代表八達嶺景區的導遊,對您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您能在這裏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到長城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長城是我國有名的文化遺產之一,它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蜿蜒盤旋。可以說,長城是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築的。

各位,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請大家在旅遊中不要亂扔果皮和紙屑,謝謝合作!好,請大家往下看,這是由兩個門洞和“U”字形城牆組成的翁城。在翁城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可以四面禦敵。

大家知道這裏爲什麼叫八達嶺嗎?我來告訴大家吧,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好,我們接着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爲“神威大將軍”。這門大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最大射程是500多米,由此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好,請大家在此合個影,半小時後,我們在北8樓集合。

各位朋友,休息過的你們是精神煥發啊!好,下面小薛就帶您接着往下走。這就是北8樓,它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我們還可以登上敵樓觀山望景,很可惜,目前爲了保護文物而把樓門給封了。

今日的長城,深深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爲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當然,今天的旅遊已經結束了,但您下次來時,一定還要找我小薛來當您導遊哦!

長城的導遊詞2

尊敬的遊客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遊覽長城。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就來當你們的小導遊,向您介紹長城。當然,我也希望您能玩得開心,玩得高興。

接下來,我就來向您介紹長城的概況。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各個諸侯國爲了互相防禦,就在自己境內地方築建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爲防禦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將各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

您如果遠望長城,就會發現,長城就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共有一萬三千多裏。

如果您走近點看,就會發現,長城是那麼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您看,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一條寬闊的馬路。在古代,五六匹馬車可以並行。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在那時,這是來瞭望和射擊的。而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會有一座方形的城臺,那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這堡壘,也叫“烽火臺”。在這“烽火臺”上,周幽王還曾經導演過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

如果您站在長城,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您會不會想起建造萬里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呢?在那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也沒有起重機。他們只能用那無數的肩膀和無數的手,將這一塊塊兩三千斤重的條石,一步一步的艱難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聚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啊!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裏吧。下面遊客們可以自由參觀,希望這項氣魄雄偉的工程,這個偉大的奇蹟能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祝您旅遊愉快。

長城的導遊詞3

各位旅客:

早上好!我是今天的導遊,大家叫我丁丁就可以了。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長城。

長城,是世界歷史遺產之一,始修於秦朝,全長一萬三千里,所以又叫萬里長城。今天我要去的是頂頂有名八達嶺長城段。長城上每隔300米處就有一個方形的城臺,那是屯兵用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

可是,你們知道嗎?長城卻是無情的,它是花費百萬百姓的生命修築起來,每一塊灰色的大石頭都沾滿了囚犯和被放逐者的血淚!在氣魄雄偉的長城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古代有一個女子,她的名字叫孟姜女,嫁給了一名男子,幸福地生活在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好景不長,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除了60歲以上的老人及婦女小孩之外,其它的人都要去修長城。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孟姜女的父母不想美好的生活被破壞,就把孟姜女的丈夫藏起來,但還是被秦始皇的士兵找到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姜女的丈夫還沒回來。於是她決定去找自己的丈夫。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來到長城邊,卻得到丈夫因飢寒勞累而死的消息。孟姜女痛苦不已,號陶大哭,孟姜女一哭,長城倒了十幾公里,最後孟姜女絕望地跳海而死。

關於長城我就介紹到這裏,大家攀登長城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長城上的每一塊磚頭都是國家保護文物,因此不要在長城刻上“某某到此一遊”等字,也不要順手牽羊地帶走長城上的任何磚塊。

兩小時之後大家集中在這裏,之後我們去參觀天壇。請大家遵守時間,好了,自由參觀開始。

長城的導遊詞4

大家好,我是金牌導遊靳浩冉,是本次旅程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靳。歡迎大家來到萬里長城,希望大家記住這美好的一天!

長城是秦始皇最先修建的,當時是爲了抵抗北方的國家攻打秦朝。後來經過很多國家的很多次修築,纔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萬里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長。途經9個省。

萬里長城不但長,而且結構簡單。

它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長城上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關於長城,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呢!這個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和新郎範喜良新婚之夜,突然闖進來幾個衙役,把範喜良抓走了。範喜良被抓走以後,孟姜女經過老人同意後,孟姜女背上包袱,跋山涉水,終於走到了工地,工地告訴她,找不到範喜良這個人了,孟姜女聽後,跪倒在地上,大哭起來,突然,電閃雷鳴,雷電把長城劈倒了,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體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屍體。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因爲長城現在還沒有倒下,只是有一部分已經塌了,那應該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

下面,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在長城上亂塗亂畫。

2、不要扔垃圾,見到垃圾要撿起來。

3、注意要帶好隨身攜帶的物品。

請大家去觀賞吧!

長城的導遊詞5

親愛的遊客們:

歡迎大家來北京旅遊,現在,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請大家隨我下車吧!

我們遠看長城,它像一條土灰色的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近看長城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它的真面目。

讓我們一起走進長城吧!你會發現城牆是齒輪行的,上面還有一些“小洞洞”。這些“小洞洞”真正的名字叫做瞭望口和射口。齒輪形的城牆上凹下去的就叫瞭望口。可以讓人瞭望,射口可以讓人射擊。

大家跟我繼續向前走,就來到城臺。它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這城臺有兩種,一種叫牆臺,依牆兒築或凸出牆外,其高度與城牆齊平,周圍有垛口和射口,臺上還有遮風避雨的鋪房,是守城士卒巡邏放哨的地方。另一種叫做敵臺,分上下兩層,上層頂部位平臺,周圍也有垛口和射口,下層爲空室,可容數十人住宿,還可以儲存弓箭、兵器、糧食等。

這裏除了有很多特色建築外,還有很多傳說故事。接下來我跟大家講一個。在古老的歲月,孤兒黑小子認了一隻母老虎爲媽媽。在老山神的指點下,他與虎仔、紫藤小丫費盡了千辛萬苦得到了寶物山鞭。在烽煙四起的危急時刻,黑小子挺身而出,與衆人一起戰勝了妖怪化狸貓,用自己的身體填充長城的缺口,使長城綿延千里,巍然屹立。

聽完了傳說故事,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在自由活動之前先祝大家要成爲“好漢”哦,因爲“不到長城非好漢”。好了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盡興。對了給大家提個醒,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長城的導遊詞6

各位遊客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您們的導遊陳導,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來問我。我們這次去的景點就是長城了。

大家看,我們今天去的世界著名遺產之一長城像不像一條龍?他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我們現在站在山腳下,你們看上去,可能只有幾千多裏,實際上,他有一萬三千多裏。我們現在登上去看一看吧!大家來看,多麼氣魄雄偉的長城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瞧!我們腳下踏着的就是方磚,現在讓我們來扶着牆上的條石,走一段路,大家感覺到了什麼?對,以前的勞動人民多麼辛苦,他們把自己的智慧和血汗都獻給了長城,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長城,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

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的,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裏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長城有個傳說,名叫《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胃家喻戶曉。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爲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從此,山海關被後人認爲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裏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現在,故事和傳說都聽玩了,我們可以自由玩耍,記住1小時以後,我們在這裏集合,注意,不要亂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