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天安門的導遊詞範文

導遊詞8.06K

作爲一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安門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天安門的導遊詞範文

天安門的導遊詞1

明代永樂年間,這裏叫做承天門,只是一個木牌坊,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可是明代的時候被燒燬了,後來修建了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城樓,真正體現了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毀了。而在清順治年間,重修城樓以後,改名爲天安門,將另外的三個皇城門兒都改名爲帶安字的,將故宮三大殿都改名爲帶和字的,體現了內和外安的美好願望。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的城樓,它由城基、城臺、城樓三個部分組成。基座是漢白玉須彌座,這是我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基座,高1.59米。城臺高14.6米。而城樓重檐歇山頂,這也是當時殿宇屋頂的最高等級。整座建築高33.7米,在70年重修後,升高了一米。

這座建築等級非常高的城樓,它的作用也同樣非常重要。明清時候,凡是遇到國家大典,都要在城樓上舉行金鳳頒詔的儀式,(就是頒詔時,在城樓正中堞口設宣詔臺。宣詔後,用黃絲線機上一隻木雕金鳳,金鳳口中銜着詔書順牆而下,禮部官員用朵雲盤接住,然後放入龍亭,頌到禮部,隨後頒佈天下。)而且每當皇帝出宮祭祀的時候,這裏是必經之路。對於新中國最重要的時刻也是這裏產生的,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並且親自生氣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城樓上掛的毛主席畫像,在每年國慶之前都要更換一次。

在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這一條河,被稱爲金水河。那這裏爲什麼被稱爲金水河呢?因爲這條河是從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過來的`,而在陰陽五行中,西屬金,北屬水,所以這條河命名爲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漢白玉橋,就是金水橋。其中最旁邊的這兩座橋叫做公生橋,分別對應着太廟和社稷壇,也就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而中間的這座是御路橋,是皇帝皇后專用的,它旁邊的兩座是皇族橋,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邊的兩座是品級橋,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纔可以透過。

在金水橋前面,左右各有一個石獅子。左邊的是雄師,右邊的是雌獅。我們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爲雄師腳踩的是繡球,而雌獅則是幼獅。現在爲了保護文物,這對獅子已經被圍欄保護起來了。在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華表,其實華表的原名叫做誹謗木,是皇帝爲了表示自己能夠採納意見和接受意見而設立的,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華表。它的頂端的異獸叫做吼,北華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爲了讓皇帝出宮體察民情,而南端的則叫望君歸,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戀宮外的花花世界,應該及時回宮處理政務。

在我國古代,有文東武西之說,所以在千步廊東西兩側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廣場東側,現在的歷史博物館一帶,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職機關,而西側,也就是人民大會堂一帶,則是五軍都督府和錦衣衛。爲了方便這些官員進入皇城,所以就在龍門虎門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門,東公生門和西公生門。

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那時候的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歷史意義和政治特色的現代化建築。

在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它於1958年10月動工,歷時一年,在59年國慶節前就完工了,佔地面積17.18萬平方米。整座建築像一個山字,中央最高處是46.5米,是整個天安門廣場中的最高建築。大會堂分爲三個部分:中央是萬人大禮堂,總面積達36000平方米,有席坐一萬個,禮堂頂部有巨大的紅五角星,放出70到光芒,整個穹頂的裝飾佈局不僅很壯麗,而且還象徵着萬民一心,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北部是宴會廳,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宴會廳;南部則是人大辦公樓,這裏包括全國37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特區格局特色的會議廳,例如重慶廳,香港廳等等。

在毛主席紀念堂後面,就是內城的正門正陽門。在過去,正陽門就是全國最高的建築,取意: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的意思。現在這裏是北京所剩的唯一儲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在明清時代,西城和南城市民來往的交通樞紐是棋盤街,現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之間的廣場上。

其實天安門廣場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觀,那就是升旗和降旗儀式,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來觀看儀式。我國國旗圖案的設計者是曾聯鬆,第一面國旗製作者是國營永茂實業公司的宋樹信,這面特大的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這面象徵新中國誕生的國旗。

新的旗杆是首鋼製造的無縫鋼管制成,分4節,重7噸,高32.6米,20年不會鏽蝕。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國家重要慶典,都要舉行節日升降旗儀式,其他日子也要舉行平時升降旗儀式。每天升旗的時間以日出爲準,降旗則是以日落爲準,要奏國歌,節日的時候是軍樂隊現場演奏,而平時則是放錄音。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況下來觀看這一重要景觀。

天安門的導遊詞2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原爲明清王朝宮廷廣場,新中國成立後擴建爲面積約44萬米2,可容納100萬人集會的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具有民族風格的現代建築環列廣場。

天安門原爲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城樓重檐飛翹,雕樑畫棟,黃瓦紅牆,異常壯麗。進天安門就步入了皇城,皇城是皇家宗廟、社稷和禁園所在。按“左祖右社”的宗法禮制,天安門東側建有太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今改爲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西側建有社稷壇(北京六壇之一),爲明清兩朝帝王祭祀土地神之場所,今爲中山公園。

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中心,1958年4月落成,碑通高37.94米,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雄偉壯觀,莊嚴肅穆。

人民大會堂於1959年建成,有萬人大會堂,五千人宴廳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省(市、區)的會議廳。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於1959年建成,其建築合爲一體;收藏並陳列中國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

天安門廣場是我國近現代政治活動中心。20世紀以來,我國爆發的“五四”、“一二·九”等偉大革命運動均發源於北京,並且都在天安門廣場留下了它們歷史的輝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及新中國成立初期每年慶祝“五一”、“十一”遊行均在此舉行。莊嚴的天安門是我國現代史最忠誠的見證者,是當代中華民族的象徵。信步天安門廣場,每個炎黃子孫都會產生一種凝重的歷史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