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張家界黃石寨的導遊詞

導遊詞2.1W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氏寨、黃絲寨。位於森林公園西部。相傳漢留侯張良隱居此地受難被其師黃石公搭救,故名黃石寨。此山爲一方山臺地,海拔1080米,是雄偉高曠的觀景臺。下面是一些關於張家界黃石寨的導遊詞

張家界黃石寨的導遊詞

武陵源南部的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70年代才被發現,相傳,漢高祖時留侯張良懾於“飛鳥盡,良弓藏”的歷史教訓,效法春秋戰國時越國的範蠢功成身退、隱居江湖的辦法,來到大庸,因而留下了張氏子孫,故取名張家界。

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山奇、水秀、橋險、洞幽,蘊含着毫無修飾的自然美。風景明珠張家界素有“峯三千,水八百”之譽。碧濤連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蒼蒼的林海內珍藏着紅豆杉、香果等珍稀樹種、名貴藥材和各種奇花異草、珍禽怪獸。據統計,張家界的樹木品種比整個歐洲多出一倍以上。密林深處,藤蔓交織,清流汩汩,優美迷人。數千座石峯拔地而起,淙淙浸水、蜿蜒曲折,林木花卉滿山遍野。張家界的風光山色,具有秀麗、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個特點,堪稱“五絕”。真是“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張家界市市長魯平益形容張家界是“三千奇峯,峯峯標異,八百秀水,水水嫵媚;挾泰山華山之雄險,兼桂林黃山之秀奇”。

張家界的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石英砂岩峯林峽谷地貌,境內數以千計的石峯拔地而起,形態各異,巍然屹立與金鞭溪、索溪谷等峽谷兩側,峯上奇頌挺拔、灌木叢生,時而有云霧繚繞。

武陵源景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以各自獨特燦爛的文化組成了一幅異彩紛呈的風景畫。武陵源風景區已經被聯合國列入>名錄。

主要景點有:

黃獅寨 腰子寨

黃獅寨爲作守界諸峯之冠,也是張家界諸景之冠,早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黃獅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門與 後卡門兩條獨路可通寨頂。在攀登前卡門的路上,但見千峯插地,怪石如林,有海螺峯、一線天、天書寶匣、南天一柱等景點。“天書寶匣”乃一長方形巨石橫臥峯頂,巨石一端平抽出半節蓋子,活脫脫一部“天書”被盜走的空匣。而黃獅寨的絕景是在山頂的環形觀景臺上,那裏晴日遠眺羣山,但見密森深處竄起股股白煙,如妖神的森森鬼氣;接着是柱狀白煙逐漸消融,而云團、雲帶從山腰涌起,撲向山頭,蔚爲壯觀。那裏雨後鳥瞰整個張家界全景,但見峽谷升起的白霧,在山峯間翻滾飛騰,如羣魔亂舞,愈來愈大,愈來愈濃;最後整個黃獅寨淹沒於茫茫雲海,只有點點孤峯,飄浮於雲海之上。還有黃獅寨周圍那羣山連綿的屏障,間以奇花異草的深溝幽谷,與黃山景觀大異其趣;那無際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們去尋幽探險。

腰子寨的“天橋”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稱“天下第一橋”。兩座相連的山峯間,腰部有一弧形門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橋。橋高20餘米,橋洞弧長三四十米,遠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門楣。從“橋”的一側的石級登上長有排排古鬆和鋪地苔花的“橋”頂,天風料峭,橋脊窄險;特別是從“橋”另一側向下俯視,但見石壁直落千丈,並圍成圓桶狀,桶底石峯如劍似筍,如指青天,更襯出天然石橋的高險。桶底還有一座石峯頂端托起一方天然的石盒,盒內長有幾棵杜鵑花,構成景內之景,令人驚歎不置。下“天橋”登腰子寨頂峯,又可見到石峯上天然衍生出的石殿城堡式建築,其輪廓類似柬埔寨的吳哥窟,也有些像西藏的布達拉宮,當地人稱之爲“鎮妖羣塔”。

金鞭溪

金鞭溪號稱“天下第一溪”,因流經金鞭巖而得名。金鞭巖如一鞭指天,呈金黃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揮動。這是一條綿延十多華里的風景線,突兀的奇峯,參天的古木,石板小路與獨木小橋,古樸別緻的竹樓,盛開鴿子花的拱桐,傾斜超過比薩斜塔的怪石,錯落擁立於曲曲折折的溪流兩岸;山影樹影,重重疊疊映入走碧流玉的溪水中:構成“五步一處景,十步一重天”的詩情畫境。溪水時而嘩嘩如孩重嬉戲,時而轟鳴如萬馬奔騰,時而葉步如悠悠琴聲,似而竊竊如細語傾訴。

索溪峪 寶峯湖 黃龍洞

武陵源的南部爲索溪峪,主要景觀有寶峯湖與黃龍洞。寶峯湖是在索溪峪主流上築壩而修成的高峽平湖,水深達72米, 遊程逶迤10餘里。泛舟湖上,但見奇特多姿的石峯,夾着曲曲折折的湖岸,茂密的林木花草,從湖岸一直鋪到峯頂;每座石峯的頂上,虯曲的勁鬆撐起一把把綠色的小傘;每面垂直的壁面上,藤葛翠蔓,古鬆倒掛,構成“崖綠樹”的奇觀。沿途逐處可見的飛瀑,往往一瀉數疊,飛珠濺玉,恰如銀瓶乍破,鐵騎突起,聲震幽谷。湖光山影,瀑泉響流,使遊人恍若置身瑤池,似赴蓬萊。

武陵源羣峯之下是令人歎爲觀止的溶洞羣。現已探明的溶洞有 14個,有 600萬平方米萬石筍立、如夢似幻的地下世界;其中黃龍洞所擁有的珍奇,被地理學家評價爲整個東南亞溶岩景觀的縮影。黃龍洞有四層洞府,兩層地下河,全程10公里。洞裏有寬12,000平方米的龍宮廳,矗立着大小龍柱1700餘根,堪稱中華第一洞府。大廳中央有稱之爲“龍王寶座”的鐘乳石巨柱,高42米,腰圍30主,直經9米,住座”上可容5人並坐。進入黃龍洞,就家走進了迷宮,絢麗的色彩,閃爍的光影,撲朔迷離,使人不辨東西。而千奇百怪的石筍,或優雅、或險峻、或富麗堂皇,令人目不暇接。

張家界黃石寨導遊詞三

路易艾黎的這句話,成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想往和期待,這年的春節,我了卻了這樁心事。

我的邊城之行是從南門開始的,南華門早已被拆毀,當人們意識到這一切並開始惋惜的時候,只好又重修了一個現代仿古風格的南華門。後有當地人向我報怨說,拆了南華門,斷了南華山的龍脈,壞了鳳凰的風水,所以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再也沒出現過驚世之人才。這雖然是迷信的說法,但在那個即排斥外來優秀文化,又徹底砸爛中國傳統文明的年代裏,我們幹了多少愚蠢之極讓人感到切膚之痛的蠢事!

沱江大橋是欣賞沱江穿城的絕佳之處,向下遊望去古城風彩盡收眼底。下橋來沿着城牆下的江邊散步,如果此時再能飄下一陣霏霏細雨,那該是何等的愜意!

古老的跳巖已被改成了木板橋,過往着揹着小孩的少婦女和步履從容的老人,岸邊的婦女依舊用棒槌洗衣,拍打着舒緩而又優雅的節奏,人們沒有現代文明的生活重壓,他們也許清貧但卻享受着身心輕鬆的人生。

大概是人們又懷念起古老的跳巖吧,旁邊又用紅條石新砌了一高一矮兩排更爲整齊、間隔更近卻失去了樸拙韻味的新跳巖。不過大家在上面跳來跳去還是讓人多少找回了些童年的記憶。清麗的沱江水倒映着人們快樂的身影,江水因撒滿了人們歡快的笑聲而蕩起了清波。江邊的洗衣女偶爾擡頭看看我們這羣古城的過客,然後微笑着埋下頭去,於是岸邊又響起了不知迴盪了多少年的槌聲。其實在我看來她們也是過客,沱江水溶解了她們母親與祖母們的多少憧憬與多少嘆息遠去了......

雄偉的北門貯立在江邊,讓人想起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其實也曾烽火想見、鼓角相聞。

歷來地方統治者重武輕文,使這本不遜江南的小橋流水風光卻少了許多才子佳人的浪漫傳說,有的也只是些街頭巷議的風流韻事,但是鄉土文學大師沈從文卻從這些生活在邊城中與沅水上不起眼的芸芸衆生中發掘出偉大的人性,也使得鳳凰小城終被世人所知曉。

北門下是曾經繁榮一時的水碼頭,如今隨着湘西地區陸路交通狀況的改善,這裏就再也見不到商船雲集搬夫忙碌的景象了。

租了一葉細長的扁擔船,盪舟在曾承載過邊城厚重歷史的水面上,水清透底,可看見遊動的水草。江面上映着所存不多的吊腳樓斑駁古舊的倒影。也許承擔了太多歲月的風雨,吊腳樓相互倚肩而立,破舊蒼老、搖搖欲墜。猶如駝背的老人,拄着柺杖向江水上過往的船客喃喃絮說着自己飽經的一世滄桑。但這又恰是鳳凰的風景所在,我們這羣訪客不遠千里而來,不就是要尋訪你那蒼老的身影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我們走近了你,只是吊腳樓已默然無語,船伕的划水聲更顯江水的寂靜。那水上撐船人的號子呢?那吊腳樓窗上飄着的窮人們的歌聲呢?已隨沱江水漂向了再也找尋不到的遠方了罷。

過了樓羣,左岸是江西商人們集資修建的遐昌閣,右邊就是鬱鬱蔥蔥的南華山了。

南華山吐翠含煙,青山依舊,遐昌閣雕樑畫棟,卻人去樓空,歲月一如江上的流水,流逝在天邊的盡頭......

上岸沿城牆南行過東門,來到虹橋,虹橋原是座風雨橋,也已被毀,此處也是新修的一座,虹橋的三個橋拱是半圓形,結合水面的倒影象是三輪滾圓的滿月映照着江水,這圓月曾目送過多少漂泊遠方的孤舟,招喚着多少流浪回鄉的歸帆......

沿着小城古街隨意地走,小巷曲折幽深,走進去彷彿埋頭於一部厚重的史書,一下子有些茫然。思緒有時也被牽回過去的歲月,希望能聽到一聲小販的沿街叫賣,撞上兩位嘻戲追打的'孩童,窺一眼哪家虛掩的門中正有一位賢淑的苗女低頭做女紅......

小城的主人換了一代又一代,但巷邊的老屋依然透着盎然的古風,門上彤紅的春聯書法依然蒼勁,行文的意境各具特色,全不象我們城市居民在街上買來的對聯已毫無個性,快節奏生活的人羣對過年這樣的大事也如此應付,終日苦苦追求卻不知平靜的生活其實妙不可言,只要你能靜下心來去細細地品味,平凡的生命總會有些地方讓你感動不已。

有些人家門口會有一個牌子寫着重點保護民居的字樣。大門緊閉,真想進去一看卻又不忍打擾主人家享了幾代人的天倫之樂。

腳下的石板街光滑而略顯不平,有時會有一隻瞪大眼睛的小狗從木門的後面探出可愛的小腦袋好奇地盯着你,兩旁的店鋪除了小飯店多是售賣蠟染銀飾等土產,還是木板的那種,沒有被玻璃櫥窗的現代商業氣息所籠罩,所以你大可不必擔心店主人會向你漫天要價,很少的錢就會買到一件非常漂亮的銀飾,你帶回家鄉的每件物品都能折射出湘西人民質樸的民風。

逛到天色已晚,隨意撞進一家名叫“老街”的小飯店,地道的地方口味讓你樂不思鄉,幾個人五菜一湯才二十八元錢!飯飽之時才知剛纔爲我們端盤上菜的老闆竟是當地的文化名人、沈從文研究會的理事長馬蹄聲先生。於是我們每人買了一本由他簽名的散文集《故鄉》。

次日一早又來到中營街參觀了沈從文的故居,四合院式的建築,坐在先生的書桌旁,聆聽着屋外的和風扣響着窗櫺,小院目睹了先生童年的歡樂,院子正中天井上那一方小小的藍天,竟然也能吸引一對欲飛的翅膀?

再次撐船順水而下,出城不遠的聽濤山上就是沈從文的墓地,山前開着風霜傲雪的梅花,沒有瑩冢,只有一塊五彩奇石,便是墓碑了,上面寫沈從文先生自撰的墓誌銘: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一個戰士,如果沒有戰死沙場,就應該回到故鄉”,一個處世淡泊,人格高尚的大師如今魂歸故里,葬在這依山傍水、生前在此讀書的幽靜所在,也該安息了吧。

古城文星街的深巷中有一處精巧的苗式院落,雖然不甚起眼,但這裏卻走出過中國第一位總理------熊希齡,鳳凰的一方水土,出落了這位十六歲中舉,二十歲翰林的湘西神童,後成爲民國的第一任總理,退出政壇後畢生致力於教育和慈善事業,成爲邊城人傑地靈的又一明證。

朝陽宮也是一處儲存完好的古建築,以前是陳家族人修建的祠堂,和鳳凰其他的古建築一樣,小巧而精緻。斗拱重檐的戲臺兩邊一付有趣的對聯: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只是如今已是曲終人散,人去樓空。佇立在空曠的院中想象着往日的繁榮盛景,體會着今日的粉墨人生,冷眼旁觀着世間依然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賢愚忠奸......

出城十幾公里直奔黃絲橋古城,路過一段南長城的遺址,讓司機停車登了上去,殘破的城垣仍可感受到當年的不可一世,當時爲防苗民動而建,全長數百里。但往日的威風被時光的風雨吹打得幾乎了無痕跡,只剩下眼前這樣孤獨的幾處,冬日裏的風吹拂着衰草,可以想見當年的滾滾狼煙與刀光血影,暴政和腐敗給別人帶來的是血和妻離子散,給自己留下的是自掘的墳墓,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象他的統治者想往的那樣千秋萬代。

黃絲橋古城就座落在阿拉營附近,這附近好多地方都以軍事色彩的某某營爲地名,可見當時民族矛盾與階級對立之激化。始建於唐代的這座古城儲存完好,登上城樓,放眼城外,阡陌農田與遠處的零星苗寨籠罩在冬日裏寂寞蒼涼的幕色中,如今的城中已住滿了與世無爭的苗民,入夜,明月依然會升起,卻再也聽不到往日庶邊征夫那飄蕩在古道西風下與烽火邊牆中的悠悠羌管與思鄉的蘆笙了吧......

即將離開湘西的那天傍晚,我再次來到北門的沱江邊,散散步,然後坐在岸上看着眼前的風景,女人們收起洗過的衣服緩緩地離開,孩子們的笑聲也漸漸地遠去,緋紅的暮色一點點地浸潤並無聲地熄滅在河水中,吊腳樓的燈火漸漸閃亮在沱江的柔波里,輕柔的晚風吹拂着自己那顆企望平靜的心,心卻仍在隨意想些什麼:我爲什麼要來湘西?我來尋找什麼?我找到了嗎?

小城象一隻泊在碼頭輕輕晃動的小船,正在沱江的搖籃中安然地睡去,我默默地告訴自己:是的,你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