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

導遊詞2.19W

作爲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

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1

大家非常熟悉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千古絕唱就是國風中的一篇,可見當時的民風是十分開放的。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的這篇《桑中》同樣與愛情有關,詩中一名男子回憶與心愛的女子約會的情景,當時兩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們相約在桑中,於上宮許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臨之後,淇水岸邊送我歸去。

如今的桑林、上宮依然存在,隨着大家漫步與其中,那女媧宮中關於愛情的誓言,已經漫過山谷,籠罩着你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讓着纏綿的詩句,在您今後的人生中延續,爲您敲響幸福的鐘聲。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銅頂”之稱的祖師金頂,這裏供奉有道教神仙譜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師大殿屋頂是銅瓦銅板而得名。銅頂位於玄武山頂峯,面對女媧峯,背靠龍虎山,東邊的龍山與西邊的虎山相連形成半包圍,恰似祖師寶座,俗稱柳圈椅。站在銅頂之上,俯視古靈山廟宇金碧輝煌,環視八百里太行山,雄壯、巍峨,銅頂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無極老母大殿、善惡門等多個殿堂,特別是九祖大殿耗資110萬元,仿北京太和殿樣式,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可謂中原地區山頂唯一一座大殿,內奉九位老祖(盤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爲貼金銅像,威嚴端莊,金光燦燦、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靈山主景區的講解已經結束,很高興爲您講解服務,歡迎您下次光臨,祝您旅途愉快,再見!

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2

在我們當地,流傳有這樣一首詩: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爲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漿造化成。奧妙說不盡,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靈山來參觀的遊客也無不進洞領略其妙。來到古佛洞口,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幅對聯,“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唸完全一樣,是一個迴文聯,耐人尋味。

這是一個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古靈山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爲相心佛。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臥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大家鑽洞時也請注意安全。

鑽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頭看“人生再造”,都說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來,真可謂人生再造呀!

這裏是醒目泉,泉水經層層頁岩石過濾之後流出,礦物質含量特別高,對眼睛非常有益,當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變大,大眼可以變成雙眼皮。當然,心誠則靈哦!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中國最早的愛情公園——桑中。

中國自古就有描寫愛情的成語“桑中之約”,成就了一段關於愛情的千古佳話。這個成語出自《詩經—鄘風—桑中》。提到《詩經》,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記述了我國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作品,將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分爲風、雅、頌三部分305篇。其中風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傳唱於民間。雅則比較像紅色歌曲,帶有官方色彩。而頌更像現在傳唱的宗教歌曲。

信陽靈山導遊詞介紹3

走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兩幅古靈山噴繪彩圖,上面有行醒目的大字“封神榜故事發生地”記錄了新版《封神榜》劇組來淇縣採風的一些畫面。在這部新版作品中,“朝歌”二字的讀音也由原來的“chaoge”改爲了“zhaoge”,有“喜迎朝陽、高歌黎明”之意。淇縣古稱沫邑,又稱沫鄉,殷紂王時改名爲“朝歌”,明代時期因淇河繞城而過又改名爲“淇縣”,之後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朝歌可謂歷史文化悠久燦爛,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啊!

在《封神演義》這部演繹作品中爲紂王后半生種下禍根的就是石刻上的這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妖豔,芍藥籠煙騁媚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原本,女媧的'博愛仁慈、傳神絕美教化德澤了百姓衆生,也裝扮了古靈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難怪殷紂王遊覽到此時情不自禁作詩吟唱,但是,他不該生出“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的輕薄臆想,也正是這最後兩句感嘆,使這個放蕩不羈、輕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禍端,一向以慈悲爲懷的女媧惱羞成怒,仰天長嘆,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蘇妲己身上,進而迷亂無道昏君,最終導致了百年成湯基業毀於一旦、商代王朝大廈崩傾的悲慘結局。也正因爲如此,女媧走出了行宮,來到西山山巔,千百年來站在那兒櫛風沐雨,看人間真善美、觀世間假惡醜,保佑着後代子孫的延嗣安康。呆會兒我們到梨花坡觀景臺可以近距離看到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女媧峯。《封神榜》作爲一部演繹作品在民間廣爲流傳,慢慢地形成了現代人們對紂王的誤解。紂王之所以落得這樣的可悲下場,可以說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當時的歷史和體制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