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點

導遊詞1.21W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點一:

遊客們,你們好,我是這次龍門石窟的導遊,龍門石窟已經被列爲了《世界遺產名錄》,它建築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至今已有了1500餘年的歷史,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去觀賞吧。

龍門石窟的雕刻,精彩絕倫,而且石質堅硬、結構緊密,和其他的石頭相對比,它更可以儲存許久也不會被破壞。可是,最近去龍門石窟參觀的遊客們都隨地亂扔果皮、餅乾包裝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講到這一點,我希望你們要保護龍門石窟的環境衛生。

龍門石窟的佛像更是猶如星星般多,你們看這些佛像已經超過了1500餘尊,形態名異,最大的是豐先寺的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的牆壁上有七個洞型大窟,它們代表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風範。遊客們,你們說是嗎?

龍門石窟跟長城一樣,也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來的。那些雕刻師擔任着給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務,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麼的栩栩如生,有喜悅、慈祥、威嚴、苦痛、嚴肅,各式各樣的表情。它就是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奇特博物館一樣!

龍門石窟 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那時,他還是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移到洛陽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這氣魄雄偉的龍門石窟。

遊客們,你們看,這裏的風景多麼美呀!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參觀。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點二:

親愛的遊客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裏就是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而龍門石窟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

現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誌着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在已經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擡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羣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裝的遊人洞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現在大家又望見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地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來,由彷彿在說:朋友們,努力學習,將來爲祖國建設出成千上萬馳名中外的現代化“龍門”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點三: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遺產---龍門石窟,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叫黃鈞,大家可以叫我小黃,很高興爲大家服務。現在我帶大家去龍門石窟遊覽,跟我來吧!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處,是我國的5A級景區,與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稱爲我國三大石窟,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471年—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個,佛像97000餘尊。

現在,我們來到了奉先寺。看!這裏有九座大像,中間主佛爲盧舍那大佛,爲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爲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如彎月,附着一雙秀目,微微地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遊客們,這裏就是古陽洞了。傳說,老子曾在這兒煉丹,所以古陽洞又稱老子洞。古陽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岩開鑿成的。主佛爲釋迦牟尼,着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地坐在方臺上。

遊客們,現在你們可以自由地去遊覽龍門石窟,記得要時刻保護文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