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無錫絲業博物館導遊詞範文

導遊詞1.43W

作爲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遊,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無錫絲業博物館導遊詞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錫絲業博物館導遊詞範文

中國絲業博物館位於無錫原絲廠密集的古運河清名橋地區,由原有的永泰絲綢廠改建而成,大量歷史文物被珍藏並對世人開放展覽。中國絲業博物館全景展示了百年無錫乃至中國絲綢業發展走過的輝煌歷程。

無錫自古就是蠶絲之鄉,明清以來絲業發達,客商雲集,“絲碼頭”的名號人人皆知。上個世紀初,民族工商業風起雲涌,繅絲、紡織、麪粉,成爲錫城三大支柱產業。憑藉上海開埠機遇,圖謀“實業救國”之夢,周(舜卿)、薛(南溟、壽萱)兩家發軔,永泰絲廠爲龍頭,協同錫城衆多繅絲企業,經三十餘年的勵志奮進,一躍成爲國內外公認的“絲都”。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無錫絲廠總數,蠶絲產量、品質和出口的噸位,均爲國中榜首,勇立時代潮頭。

據悉:民國初年,南上、下塘兩側計有十三家絲廠,來絲廠工作之女工,需乘船擺渡過運河。1929年,振藝絲廠一名女工在擺渡時不慎落水身亡,廠主許稻蓀爲解決擺渡過河的安全隱患,便集資建橋,榮德生知情後,亦襄贊建橋。這座在清名橋與跨塘橋之間的橋樑完工於1930年4月,並定名“大公”。大公橋系三跨鋼筋混凝土橋,已非此前江南常見的.石拱橋。不擠不空的小巷,伴隨着手鼓店那有節奏感又文藝風十足的《成都》,很是愜意。每每路過一座橋都能有一種江南水鄉別有的韻味撲面而來。走過大公橋,就能看到中國絲業博物館,靜靜佇立的民國式建築,彷彿見證着無錫在中國絲業歷史上承前啓後的角色。

距離大公橋很近的絲業博物館建在永泰絲廠舊址之上。該廠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由無錫籍資本家周舜卿與薛福成長子薛南溟一起在上海創辦,後來薛南溟將廠子遷回故鄉無錫。

中國絲業博物館位於無錫原絲廠密集的古運河清名橋地區,由原有的永泰絲綢廠改建而成,大量歷史文物被珍藏並對世人開放展覽。中國絲業博物館全景展示了百年無錫乃至中國絲綢業發展走過的輝煌歷程。據介紹,種桑養蠶很早就是無錫農村的主要副業。1929年全國廠絲出口4724擔,無錫就佔28%,居全國首位。無錫人創下的真絲品牌馳譽海內外。隨着歷史的興衰,無錫絲綢業的發展逐步轉型。

走進中國絲業博物館,被這裏老廠房的環境所薰陶,看到了紅牆磚的廠房,這個應該是很悠久的老廠房了,房子還儲存非常完整,庭院乾淨漂亮。據瞭解,中國絲業博物館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佔地面積近萬平方米,分設絲綢王國、百年輝煌、絲織繭摩、印染服飾、表演展銷等五個展區。

在設計及布展中採用原汁原味表現手法,復原室內場景,再現永泰絲廠與“絲都”歷史風采,見證無錫在中國絲業歷史上承前啓後的角色。它位於古運河上的大公橋堍,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介紹,該館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在原永泰絲廠舊址基礎上建成,佔地約25畝,建築面積約5700餘平方米,由五幢民國時期、西式風格建築構成。展廳分爲四個區域——序館,展現中國絲業的歷史,突出無錫“絲都”的影響;制絲館,重點介紹無錫絲業發展的興衰;絹紡印染針織館,展現絲織行業及其產品的特色;爲珍寶館,展現富有價值的絲織珍寶。

永泰絲廠1896年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辦,1926年從上海遷現址,是薛氏絲繭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由薛南溟之子薛壽萱實行現代化科學管理,所產“金雙鹿”名牌生絲曾在紐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暢銷歐美許多國家。

無錫自古就是蠶絲之鄉,明清以來,絲業發達,客商雲集,成爲著名的“絲碼頭”和“絲都”。作爲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繅絲、紡織、麪粉,成爲無錫三大支柱產業,而永泰絲廠則成爲絲業“龍頭”。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無錫絲廠總數,蠶絲產量、品質和出口的噸位,均居國內榜首。隨着產業轉型,“絲碼頭”已成爲歷史,在這個博物館裏,記錄着昨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