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策劃書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通用5篇)

策劃書1.15W

爲了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活動方案准備工作,活動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通用5篇)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篇1

一、 主題名稱:

我愛我家。

二、主題選擇緣由: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爲重要,最爲親切的生活環境。“家”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那麼的溫暖,那麼的甜蜜。尤其是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更讓孩子感受到了大人對自己無限的愛。進行這一主題是想讓我們的孩子透過多種方式去收集來自身邊的資訊,瞭解自己的家,再次感受家的溫暖。

三、主題目標:

1、嘗試採用多種方式收集身邊的資訊,瞭解自己的家。

2、尊敬父母和長輩,感受家的溫暖。

四、主題網絡圖:

五、教育活動方案:

(一)

活動名稱:我有一個家。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瞭解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等。

2、嘗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3、感受家庭的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瞭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全家福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講講我的家”,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導幼兒說說誰接送自己上幼兒園,家裏都有誰等。

幼兒拿出“全家福 ”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2、談話“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引導幼兒講述爸爸在家幹什麼?媽媽在家幹什麼?自己在家幹什麼? 說說爸爸媽媽是怎樣關愛自己的,引導幼兒講出爸爸媽媽關愛自己的一兩件事。

老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媽媽,他們每

天都在爲家忙碌着,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關愛爸爸媽媽,想想自己應該爲家人做些什麼?

3、遊戲“抽照片、猜名字”,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幼兒將“全家福”照片放在一個盒子裏。

老師或幼兒先後抽出照片,請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上是哪位

小朋友的家人。

請該幼兒介紹照片上的人員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4、 欣賞散文詩《家是什麼》,感受家的溫暖。

聯繫生活體驗,請幼兒說說家是什麼。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透過環保主題教育活動,使學校、學生、家長、進一步瞭解環境污染現狀及成因,增強環保意識,用實際行動爲我縣環境整治及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以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的目的。

二、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愛護環境,建設美麗家鄉。

三、活動內容及具體要求

1、組織觀看環保宣傳展板。組織學生觀看環境保護教育展板。透過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對現狀及危害的認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發放環保倡議書活動。向學生家長髮一份以"水環境整治,從你我做起"爲主題的倡議書。動員家長參與環境保護,以"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2、由學生寫一封給家長的信。在充分學習環保知識的基礎上,由學生分別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寫一封信。將文明和諧、綠色環保的理念傳播到家庭、社會,倡議家長關注生態文明,做子女的榜樣,從學習、工作、生活的小事做起,帶頭改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和不環保的行爲,自覺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積極參加到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活動中去。

3、開展一次"我的家、我建設"主題活動。在校內,透過主題會形式,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增強生態意識,養成環保習慣。同時,在校外,一方面號召學生參與社區、街道的環境治理活動引導、組織學生與家長開展親子體驗活動,"手拉手"共建共建綠色社區、綠色街道、綠色家庭,一起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舉辦一次環保書畫大賽。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圍繞"小手拉大手 共建美麗xx"的活動主題,創作一批繪畫作品,用畫筆反映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方面的不良現象、奇思妙想、美好願望等。評選優秀作品在學校、社區進行集中展示、宣傳。

四、工作要求

1、要高度重視、統籌安排,結合實際,制定操作性強的細化實施方案,確保活動順利進行;要統籌協調、統一推進,明確活動的時間步驟和具體要求,深入基層、加強指導,推動活動廣泛開展。

2、利用板報等多種形式,圍繞活動主題,充分展示同學們的優秀作品,大力開展生態環保知識的宣傳;要發動家長、走進社區、帶動社會,積極聯繫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加強溝通、密切合作,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營造保護環境、共建美麗xx的濃厚氛圍。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篇3

活動時間:

xx年9月24日。

活動內容:

祖國在我心中愛國歌曲教育活動。

活動目的:

教育學生明白唱有關愛國方面和長征方面的歌曲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我們作爲小學生應該時時記住這一點,時時提高警惕,把祖國牢記在心,做一個健康、向上、愛國的合格少先隊員,從小立志爲祖國爭光。

活動過程:

一、上週工作小結。

二、本節活動安排。

(一)讓同學們明白道理:大的方面愛國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小的方面透過愛學校、愛家庭,關係到家庭的和睦,集體的榮譽。

(二)問愛國可以透過哪些途徑表現出來?什麼是愛國?我們爲什麼要把愛國放在第一位?

(三)關於愛國你都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

三、本節課我們主要透過唱愛國歌曲來表現我們愛國。

四、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愛國方面的歌曲?

1、同學們討論交流。

2、老師總結愛國歌曲有許多:如《什麼地方四季唱開鮮豔的花朵》、《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的祖國》、《閃閃的紅星》、《紅軍戰鬥指方向》、《長江之歌》、《我的中國心》、《四度赤水出奇兵》等等。

3、這些歌曲都表現着愛國。今天,我們主要從中選擇兩首去唱,充分表現我們愛國的熱情和決心。

五、學唱愛國歌曲。

六、同學們談透過今天的活動有什麼體會,或是今後的打算、想法,主要結合學習和關心學校、班級方面談起。

1、同學們討論交流。

2、教師詢問。

七、學生代表談今後的打算,並提出策略。

八、活動小結:我們是六年級的同學,我們一定要給其他年級的同學做出表率、做出榜樣,在愛國這一方面一定要做的最好。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篇4

一、班會背景:

感恩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人。然而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很多人被物慾橫流的物質世界衝昏了頭腦,個人享樂主義過強,很多青年學子不懂感恩甚至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給家人與社會帶來了沉痛的傷痛,目前社會上一些腐朽落後的思潮和不良資訊的傳播,正逐步腐蝕着初中生的心靈,一味的索取不知回報使得一些年輕人變得自私冷漠,道德水準滑坡。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識與責任意識顯得十分重要

二、班會主題:

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三、班會目的:

透過此次主題班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父愛、母愛的偉大以及周圍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識,學會感恩,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四、班會時間:

20xx年6月10日。

五、班會地點:

新田中學初二2班。

六、班會對象:

初二2班全體學生。

七、班會形式:

討論、表演。

1、匯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匯入班會主題。(出示幻燈片 5分鐘)

美國把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爲感恩節。我們中國雖然沒有感恩節,但是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及中國人基本做人原則中,都有“感恩”。比如熟語當中就有很多是與感恩有關的:“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等。我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享受着父母的愛,接受着父母、師長、朋友的關心,我們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很少想過“感恩”二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用心來體會如何感恩。 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過別人的幫助和支援,應該時刻感謝這些幫助你的人,感謝上天的眷顧。一個人的成長,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國家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大衆的恩惠。

沒有父母養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國家愛護,沒有大衆助益,我們何能存於天地之間?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還是一個人之所以爲人的基本條件!面對現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強感恩教育尤爲重要。

2、討論:觀看《感動中國》視頻材料,談談對感恩的認識 (8分鐘)

學生1:所謂“感恩”,就是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心懷感恩,因爲他們幫助了我們,

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報答那些給自己幫助的人。

學生2:我認爲我們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幫助父母,要爲父母多做點家務,因爲父母生我養我不容易,要多體諒老師,努力學習,那就是感恩。

學生3: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們只有學會了感恩,生活纔會快樂,生活中才會有真摯的情感。

學生4:生活中我們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幫助過我的人。

教師總結:剛纔幾位同學都說了自己對“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師想,在生活中,我們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爲他們生養了我們;其次,我們要感恩的是老師,因爲他們教育了我們;另外,我們還要感恩朋友和對手,因爲他們促進了我們的成長;雖然,現在我們不會賺錢沒什麼收入,但是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點的讓我們的父母,老師,親朋好友感動,放心。

3、小品《種瓜得豆》(6分鐘)

“講述一個女孩在父母的呵護下從小學上初中考上重點大學讀研究生讀博士,可當父親病了母親需要與女兒商量如何給父親治病的時候,女兒說:“我又不是醫生,你跟我商量有什麼用?”當母親讓女兒把沾滿了父親口水的溼毛巾拿到廚房清洗的時候,女兒極不情願的用兩個手指小心翼翼的像拈着什麼穢物”、

問題1:這個小品能讓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兒,你會怎麼做呢? 問題2:再深入的想想長這麼大是否爲父母倒過50杯水?

4、討論問題:(5分鐘)

(1)爲什麼要感恩父母?

(2)爲什麼要感恩老師?爲什麼要感恩自然和身邊的人?

(3)學生先自己考慮,然後再進行小組交流。

5、繼續討論:(4分鐘)

(1)怎樣感恩父母?

(2)怎樣感恩老師?

(3)怎樣感恩自然和身邊其他的人?

學生針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討論,而後教師總結。

6、觀看尊師重道的視頻 (7分鐘)

無論是誰只要走進我們學校的大門,都會感受到同學們濃濃的尊師之情。每天清晨,執勤的同學在校門口親切地問一聲:“早上好”,教師節,同學們會向老師送一張精美的賀卡。這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張張美麗的賀卡,都折射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在當今時代所綻放出的絢麗色彩。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的,當我們剛入學還不懂事的時候,是老師從細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或是彷徨無奈的時候,又是老師循循善誘地啓迪我們,彷彿是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把我們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說學校是知識的源泉,那麼在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最離不開的就是老師了。

尊師重教是全社會的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今中外就有許多名人尊師的故事流傳下來,成爲佳話。“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必定還是我的老師。”這段話已成爲世人的座右銘,爲全國人民樹立了光輝的尊師榜樣。讓我們來舉行一次講故事比賽,聽一聽各小組收集的尊師故事。

各組尊師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隨着我們慢慢長大,它可能已經被忘卻。一個體恤學生的老師,隨着慢慢長大,卻永遠忘不了。看完這首童謠,然後回答問題。

問題一:你以前有過那些不尊敬老師的行爲?

問題二:你打算今後怎樣尊敬老師?

學生1:當我犯了錯誤,受了老師的批評,總是不服氣,有時還要頂撞老師頂。其實我錯了,老師批評我,教育我,都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以後我一定虛心接收老師的批評教育,並積極改正錯誤。

學生2:我有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開小差。有時還要講話,影響課堂紀律和老師的講課,這是對老師勞動不尊重的表現。我們應該尊敬老師,上課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完成作業,支援老師的工作,這是老師的欣慰。 學生3:我有時在校園裏碰到老師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低着頭從她身邊走過,沒有和她打招呼,這是對老師不禮貌的表現,以後我在校園裏一定主動向老師問好,不管她是不是我們班的任課老師,都要有禮貌。

主持人:同學們都說得很好,也認識到了我們平時行爲中的一些錯誤,並將積極改正,做到尊師重道。

八、感恩小故事 (3分鐘)

1、六旬老父捐腎救子:2003年2月,湖北60歲的農民父親胡介甫將自己的腎臟移植給了患“尿毒症”的兒子,固執的父親不容拒絕地告訴兒子胡立新:“沒什麼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寧可自己沒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輕母親捨身救兒:2004年8月27日下午,瀋陽市五里河公園5歲的男孩童童掉進鯊魚池。35歲的母親劉燕當時也顧不上將手上的相機和肩上的揹包放下,直接跳入鯊魚池中將兒子救出。劉燕在接受採訪時只說了一句話:“兒子就是__的全部。”

3、《挨杖傷老》: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無論母親打多重,他都沒有怨言不掉眼淚。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捱打時,竟然哭得很傷心。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爲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時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不如以前,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4、孝順兒捐腎救母: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田世國得知母親劉玉環患尿毒症後,偷偷跑到上海中山醫院作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後,瞞着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九、教師總結:(2分鐘)

學會感恩,本質上就是對他人給予自己的好處,做出迴應,做出回報,而不是漠視,而不是淡然處之;學會感恩,是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優點;學會感恩,是溫暖的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學會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劑。

感恩父母——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感恩社會——感悟社會的饋贈和祖國的關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樹立報效祖國思想;

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的賜予,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感恩師長——感謝老師的教誨,尊師重教;

感恩他人——感謝同學、朋友的支援照顧,促進互助互愛。

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欣賞風箏造型、色彩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風箏圖案。

2、初步瞭解風箏的基本製作過程,激發自制風箏的願望。

活動過程

1、激發製作的願望

①在《三月三》的音樂聲中,欣賞各種風箏,自由交流。

②重點觀察風箏的造型及色彩。

③討論:我想設計的風箏。

2、繪製風箏圖案

①討論如何製作左右對稱的風箏。

②共同小結有益的學習經驗,如先畫後剪、疊放印輪廓等。

③幼兒繪製風箏,教師巡迴指導。

3、欣賞作品

①展示繪製好的風箏面,介紹風箏名稱、繪製方法等。

②互評同伴作品,表述自己喜歡的原因,或提出修改建議。

活動效果:

在風箏活動中幼兒感受到民族文化薰陶,滋長民族自豪感,激活幼兒和家長的創作靈感。幼兒透過觀看演出、調查與訪問、交流與討論、共同製作等多種活動形式,引導幼兒在與同伴、教師、家人和民間藝人的互動中,不斷建構豐富的知識、經驗,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等發展,培養幼兒自主、獨立、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

這是一個由幼兒引發的活動,由於對風箏感興趣,因此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充滿了熱情。從材料的收集和選擇,到風箏的製作和放飛。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失敗到成功,他們始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活動中幼兒體驗到了從失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