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範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來爲自己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範文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1

《鳥語》一文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農村孩子透過看鳥姿,聽鳥鳴,悟鳥語,同鳥兒建立了深厚感情。他與鳥兒成爲了“知音”,在鳥語中編織着生動有趣的故事,並從鳥兒那裏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閱讀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感受作者與鳥兒和諧相處的情感,培養他們愛鳥、愛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各種鳥叫聲和屏幕上逐漸出現的的鳥兒圖像引入,聽着鳥兒清脆悅耳、婉轉動聽的叫聲,看着鳥兒在草地上、山谷中、樹林間盤旋的姿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質疑是本學期教學的重點,鼓勵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要學會思考,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交流時,我表揚了那些提出有思考價值問題的學生,告訴他們會讀、會思考,纔是會學習的表現。我想:長久地進行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必將得以提高。同時,老師的課堂應變能力也將隨着學生的提問有所提高,這就是“教學相長”啊!

課文的4~7小節是教學的重點,透過對詞語和句子的品讀,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與鳥兒之間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合作“編織”自己與其他鳥兒的故事,以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

課後我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根據“我”與布穀鳥對話的部分,仿寫“我”與鳥兒的對話。要求用上不同的對話形式先寫對話,再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受到的啓發。學生根據烏鴉反哺的故事、根據世博會的環保理念、根據白頭翁的一頭“白髮”、根據鳥兒受傷的翅膀……他們有感而發,寫得挺不錯。

只是,雖然要求學生用上不同的對話形式,並且注意說話人的動作、神態,但仍有部分學生僅寫了對話,這一訓練確實有難度,平時閱讀量少、上課不太專心的孩子是挺難做到的。對於這些學生,除了加強練習,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多閱讀,並且養成邊閱讀邊圈劃的習慣,讓他們慢慢感悟。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2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生動描述了“我”從小愛鳥,樂於與鳥兒接近、交談,終於與鳥兒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聽鳥語中所獲取的啓示,讚美了鳥兒的確是人類的朋友。課前,我讀這篇文章,覺得這篇課文告訴學生什麼叫好朋友,人與動物之間一種純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喜鵲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動力嗎?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我”有沒有聽懂鳥語。

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在,我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爲之後的想象說話打基礎。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如:“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爲什麼不行?我追問到。

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的說:“這幾個詞分別代表了燕子、大雁、蒼鷹的特點,不能去掉。”有的說:“如果前面不出現這幾個詞,後面我所認識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沒有說服力。”還有的說:“正是因爲燕子、大雁、蒼鷹具有這些特點,所以我們纔會去學習他們的可貴精神。”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啓示呢?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

教學這一課,我自認爲主線設計不夠恰當,並不應讓學生探討“我”有沒有聽懂。其實包括公冶長也不能聽懂鳥語,這個細節我給忽略了。如在此有所點撥,我們人類是否真的能聽懂鳥語,其實不能。但只要你有顆愛鳥的心,就能“聽”懂鳥語。可能這樣,學生對於這篇文章又能有更深層的理解。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3

《鳥語》這篇課文我也上過,但秦嶺老師的這堂課卻呈現出了一個別樣的課堂。

首先,學生與文中的作者一樣,有很多與鳥兒對話的機會,教師創設了很多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猜想鳥兒們豐富多彩的語言,也當了一回通曉鳥語的.“公冶長”。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用布穀鳥的叫聲與學生對話,學生也心領神會地用鳥語來回答,妙趣橫生,增添了課堂活躍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課文。

其次,秦老師很注重朗讀,抓住關鍵詞來讀好句子,進而體會句子的含義。在教學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啓示時,老師反覆讓學生讀這句話,透過對關鍵詞的把握來理解作者從鳥兒身上學到的不同品質。

第三,開頭的讀詞語環節,老師也是獨具匠心,出示詞語後不僅讓學生讀還讓他們歸類,這就不僅僅是讀詞了,還把課文中的關鍵詞拎出來,提綱挈領,爲後文理解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啓示埋下伏筆。

這堂課可以說構思巧妙,貼近學生,是一堂平易近人的課,也是一堂富有想象力的課,更是一堂輕鬆愉悅的課。

四年級語文《鳥語》課後總結4

《鳥語》這一課,孩子們是喜歡的,因爲他們閱讀後就會自動發現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長是通曉鳥語的專家,明白“人有人言,鳥有鳥語”;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價值的語言:“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抨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還能與作者一起享受“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賞,能跟鳥兒談談心,聊聊天,結爲好友,聽它們講講鳥類王國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於是,我便經常試探着和鳥兒拉近,跟它們交談。”

這篇文章比較長,怎麼引導學生學完這一課有着更大的收穫呢?我反覆讀這篇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一種研究。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確成了研究“鳥語”的專家。寫這篇文章,作者把爺爺說的故事拿來了(關於公冶長懂得鳥語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課文只是講了一點,公冶長也是一個名人,是孔子的女婿,他其實在故事中的角色是個不守信的人,我們可以把故事講完),作者與布穀鳥接近了(課文寫的非常詳細),作者還用了“據說”一詞,即收集了報喜鳥——喜鵲的語言,最後還有畫眉、蘇鶯、百靈、燕子、大雁、蒼鷹……我們把這些資訊集中在一起,與學生共同討論,便可以得出:我們要認識某一事物,要想成爲專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資訊,不陶醉於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麼好處,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說,這一課其實給四年級學生一個成功公式。“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等於什麼?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獲得的資料及自己想法嗎?

研究螞蟻,我們會從螞蟻中得到啓發,研究一棵樹,我們也能發現到許多東西。可以這麼說,任何研究,對於個體來說,都會有着收穫。研究鳥語,收穫到什麼?“大肥羊”、聽趣事、快意、不敢疏忽怠慢、說不出的高興、盼着喜事降臨、希望和安慰、增添樂趣、勤勞的可貴、紀律的重要、勇敢頑強的精神……想想文中這些收穫,不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嗎?利用“鳥語”引領學生研究吧!因爲任何一個真正的研究者,最終都會有雙豐收。

也許有人說,這樣教學是不是脫離了語文的本意?我個人認爲,這樣教學不是空洞說教,而是建立在學生反覆閱讀的基礎之中,也就是說,學生如果不能走進文字,不能熟悉文字,合上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說、去寫,上面的教學是不好進行的。語文教學必須要考慮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我想這一課學完之後,學生剩下的應該是“研究”,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過去,我聽過幾位老師上這節課,他們的教學大都集中於講解課文,讓學生理解最後兩個自然段上,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接受性教育,並不是真正的探究性教學,當然也有老師把精力放在寫布穀鳥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寫的非常具體,對引導學生把文章寫具體有一定的好處,其實學生進行“研究”了,寫文章就更容易做到具體。另外,從數張考試卷上可以看出,好多命題者把倒數第二段命爲根據課文填空題型,也許這種命題沒有什麼錯,但這卻誤導了許多老師把重點放在此處,如果命題者不這麼命題,從“研究”的角度來命題,我想老師一定會從“研究”的角度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