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幼兒園第一學期中班教研組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第一學期中班教研組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第一學期中班教研組總結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歲末,一個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我作爲中班組的新手教研組長,回顧這一學期的教研組工作,收穫頗多。現將整個學期教研組工作的情況以及專題研究中的所獲總結如下。

一、專題研究:收穫與思考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以園務計劃、保教工作計劃爲指導,以幼兒發展和本園四年發展規劃爲準繩,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爲藍本,開展了“基於快樂教育的幼兒園中班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的專題研究。

我們透過大組引領、小組實踐的方式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活動,以解讀幼兒、甄選內容、設計教案、現場觀察、診斷分析、實踐運用爲方法,以提升中班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爲目的,優化教師的集體活動設計能力,提高中班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快樂指數。

教師們在教學的前期準備、環境的創設、教具的準備、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總結出了許多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設計遊戲性的經驗。總結如下:

(一)、互動研討,明確重點

我們組在開展中班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的實踐研究時,透過互動研討達成如下做法:

1、彙總問題,理論梳理

本學期我們主要開展“基於快樂教育的幼兒園中班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實踐研究。大家在明確了專題研究後,事先彙總教師在設計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相關問題,如“哪些活動內容適合遊戲性的設計?”“活動目標中的遊戲性怎麼體現?”“活動環節的遊戲性設計,如何將遊戲融入到科常活動中?”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透過查找相關資料進行了相關的理論梳理和學習,爲接下去的專題研究打好了基礎。

2、解讀教參,集體備課

我們在教研活動前,請開放實踐活動的教師事先解讀學習教參,選出適宜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科常學習活動的內容,並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備課。教研時,組內教師再圍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以及活動環節的遊戲性能否促使幼兒快樂學習,進行集體的備課,之後再進行實踐活動。具體實踐安排如下表:

活動時間活動名稱活動來源執教者

20xx-10《三顆星星》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

20xx-11《快樂小司機》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

20xx-12《認識調味品》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

20xx-01《小廚師》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

(二)、實踐觀摩,梳理方法

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否適宜?活動設計的方法是否有效?活動的實施是否讓幼兒快樂學習?更多地評價依據來自於對於實踐活動的觀摩評析,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環節中游戲的設計的運用、以及活動時教師的迴應,都是我們關注的點,在1+1模式的評析中,我們歸納了不少可供日常實踐參考的設計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總結如下:

1、幼兒生活經驗的豐富是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的前提

幼兒的遊戲主要還是依據他們的現實生活,只要有相關豐富的生活經驗,幼兒就會在教學活動中自然的融入遊戲中。

例如:《認識調味品》這個教學活動,在第一次活動中由於幼兒沒有的瞭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調味品的前期經驗。所以在活動中對於分別幾種調味品的方法是在被動的學習。所以透過教研組研討後,在第二次活動《小廚師》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前期經驗後,孩子們在瞭解一些常見調味品的基礎上,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透過扮演小廚師的遊戲,主動的運用不同的方法,將打亂後的調味品分辨出來,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教師語言遊戲性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體現的潤滑劑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語是教學活動順利推進的潤滑劑。教師透過一些遊戲化的指導與語,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新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促進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學習主體地位的轉變,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快樂學習。

例如:《小廚師》這個活動中,教師在匯入的時候,用了這樣的指導語:

“你們看看這是哪裏?”出示廚房的實物場景。

“哇,我們來到了廚房裏,那潘老師現在是大廚師了,我今天呀炒了一盤豆腐乾,可總覺得少放了些什麼,味道不夠好。如果請你來做小廚師,你會再放些什麼讓這盤豆腐乾更美味?”老師這種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化的指導語,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興趣,順利的過渡到了第二個環節。

接着老師說道:“今天,你們都是小廚師,用調味品把食物變得更美味。可是,實在抱歉,潘老師在給每個小朋友準備調味品的時候搞混了,不知道哪個小盒子裏裝了什麼調味品了。這可怎麼辦呀?”老師透過這樣遊戲化的指導語,一下子讓孩子們明確了自己的角色和任務,要做小廚師,去分辨打亂了的調味品。

使得整個活動比較有趣生動。

3、環節設計的情境性是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的有力支撐

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通常都蘊涵着一些知識點或動手技能,當它以一種比較枯燥的形式出現時,會讓幼兒覺得索然無味。遊戲是最適合幼兒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活動形式,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爲幼兒提供輕鬆的遊戲氛圍,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寬鬆的氣氛中進入角色,保持這種愉悅的情緒,這樣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加快樂的去學習。

例如:《快樂小司機》這個活動,教師在活動匯入環節中,運用了《小司機》的背景音樂及紅綠燈的道具,讓幼兒在音樂情境下學做一個快樂的小司機,幼兒積極性教高,都能跟隨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游戲,感受紅綠燈的作用。

第三個環節中,教師提供了很多的裝扮材料及真實的紅綠燈錄象,又在教室中創設了“過馬路”的實地情境,讓幼兒透過遊戲體驗不同角色過馬路。可以說整個活動都是在遊戲的情境下開展的,讓幼兒更好的掌握了活動內容。

再如《小廚師》這個活動,教師利用“小廚房”的情境匯入,接着在小廚房的情境中,變出了廚師帽,扮演成“大廚師”,幼兒瞬間變成“小廚師”。然後在活動中教師又出示了調味品實物,以及打亂次序後的調味品實物,讓幼兒扮演小廚師的角色去用不同的方法分辨這些調味品。

整個活動透過這種情境性的遊戲設計,以及實物材料的提供讓幼兒在小廚師的角色扮演情境中積極開動腦筋,探索出了用眼、鼻、口三種感官分辨、解決“大廚師”混淆調味品的問題,從而順利給食物調味,品味到了不同的.調味品的味道。讓科常活動變得生動而有趣。

4、集體教學活動中純遊戲性環節設計應凸顯幼兒主體性

除了上述這些教學活動中游戲性設計的策略以外,還有一種設計策略就是純遊戲的環節設計。

例如:《三顆星星》和《快樂小司機》的活動中,都有“翻翻樂”這個純遊戲的環節設計。透過讓幼兒自由隨機的翻翻題板的遊戲形式,讓大家來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在遊戲的形式中去體驗學習的樂趣。這種純遊戲的設計適用於一些有調查表或者表格式學習內容的教學活動中,遊戲環節必須還要有遊戲性的語言指導,讓師幼互動起來,否則遊戲就會變得簡單乏味了。所以這類純遊戲的設計要根據活動的內容進行合理運用。

(三)、經驗總結,後續思考

雖然教師們雖然已經體會到、意識到了教學遊戲性設計的作用和意義,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重教學形式,輕教學內涵

在設計教學活動是,我們不可避免的過度關注了活動遊戲性的形式,關注一些外在的東西。過多考慮遊戲形式是否新穎、是否花哨有趣,從而使我們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如幼兒的情感體驗、活動的教育價值、與生活經驗的聯繫等。

例如:在《快樂小司機》這個活動中,教師在最後一個環節中設計了“過馬路”這個遊戲,預設幼兒模仿行人、電動車和汽車,體驗三種不同角色的過馬路方式。由於幼兒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從而使得遊戲中扮演電動車的幼兒也在馬路中間走,扮演行人的幼兒也沒有走在橫道線上。如果在活動前期,教師能給幼兒鋪墊一些前期經驗,比如請家長帶着孩子體驗不同的角色應該怎麼過馬路,那麼在活動中,這個遊戲環節就會開展的更加順利,活動有效性也能提高了。

2、重教師教,輕幼兒學

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思想上我們的教師已充分理解了以幼兒爲主體。但在實際教學行爲中,卻仍會表現出重教師教,輕幼兒學。我們會去精心設計遊戲環節,卻忽略了幼兒的心理特徵、忽略了幼兒的發展需求;我們會充分考慮教學環節、教學策略,卻忽視了這些都應以幼兒發展爲出發點;我們會把活動預設好,卻沒有爲幼兒預留生成的空間。

例如:《三顆星星》活動中,翻翻樂的遊戲環節中,雖然教師只做了精美的翻翻樂教具,也在前期請幼兒做了交通標誌的調查表,但是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並沒有因爲遊戲的介入而提高,學習的熱情與教師的預設也相去勝遠。

所以集體教學活動遊戲性設計應該是將遊戲的機制引入教學的結果,它不是遊戲與教學的簡單相加,而是在遊戲與學習的聯結點上,將遊戲與學習統一起來。所以上述出現問題是我們將在下學期的專題研究實踐活動中要解決的重點。

二、日常保教:經驗與收穫

(一)園本課程的優化實施

1、主題跟進,分工備課,實踐完善

開學初,透過組內集體定主題來共同修改和補充主題實施進程,爲了提高備課質量,我們以各班申領主題分工合作的方法進行備課,並在實施中交流心得、反思尋找解決對策,爲方案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依據。

在個別化學習環境的創設中,我們也採用結對、外出資料借鑑、相互商討、補充等方式,拓展內容挖掘和設計上的思路,不斷地補充和豐富班級內個別化學習環境。

2、快樂生活,常態開展,有效推進

本學期,我們在去年的“快樂生活”的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將個別班級試點的“快樂點心”、“快樂午餐”的模式,試點的成果逐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常態化的開展。並邀請了區名師指導團蒞臨指導,隨後再名師們和我們谷幼教師的溝通交流中,明確了後續實踐研究的內容與方法,即立足原有經驗,逐漸將研究重點從環境轉向幼兒,進一步凸現幼兒的快樂、健康、文明、自主。

(二)教研組建設

1、資訊交流,更新理念,專業引領

在每次教研中,我都會安排“一人聽課,衆人受益”的交流分享環節,讓有機會外出學習的教師將學習的心得、感悟、獲得的技能提升進行簡短交流。諸如:外出環境觀摩的老師,會自主進行照片整理,在交流環境會依據某一劃分角度結合自身體會進行交流。外出聽課的老師,會結合截取攝像,簡明扼要地將自己的反思融於活動的介紹,並適時拋以問題,引發大家的討論。這一交流平臺的創設,改變了以往外出學習一人受用的局面,使一人的培訓大家受益,對引領、推動組內其他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2、小組研討,暢所欲言,羣策羣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研討中,鑑於組內部分青年教師不敢說、怕說錯的心裏,所以先請老教師和骨幹教師帶頭髮言,鼓動組內青年教師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實踐中的困惑,大家共同傾聽,羣策羣力。在組內逐步形成人人說、人人做的研討、實踐氛圍。並在教研後,互幫互助,爲將要開展實踐活動的教師提供一己之力,幫助他們順利開展實踐活動。

3、及時反思,徵詢建議,提高質量

每次小組教研活動後我都會及時反思,如何將下次的小教研的質量提高?並且我在小教研時,不斷徵詢組員建議和意見。在關注研討重點的同時,細節不可小視。除了注重指導方法的運用外,我們更多要關注執教老師的說課,尤其青年教師,理清思路的同時,將預設的提問細化,小結提升到位,對於不確定的地方,鼓勵他們嘗試、驗證。遇到失敗,鼓勵他們再度跟進自己的實踐內容,這樣纔能有效地支援和協助他們獲得專業上的進步,同時也確保教研實踐活動的質量。

(三)家長、社區工作

1、快樂節日,活動豐富,寓教於樂

本學期我們圍繞我園“快樂節日”的特色項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快樂中秋節”活動,我們邀請了家長來給孩子們講述“中秋節”的傳說,和孩子們一起做“月餅”,品嚐中秋節習俗中的食物;如:親子秋遊活動,我們去了“長風海洋世界”,體驗親子活動的快樂。如:“OM”親子創意大賽,在大賽中,老師認真輔導家長了解參賽方法,倡導家長積極報名參加,在各項內容比賽中,獲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如:“快樂迎新年”活動,我們在班裏開展了豐富的遊戲活動和自助餐,讓幼兒在玩玩吃吃中共同體驗節日的快樂。

2、家園共育,溝通了解,相輔相成

家長工作也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本學期,我們與以往一樣,堅持做好家園之窗、幼兒成長檔案,召開家長會、開展“好習慣促成長”王曉嵐家長講座活動、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每天做好幼兒的缺勤聯繫工作,做到及時聯繫,及時瞭解,及時處理與安排。這樣,不但能讓家長感到老師的重視與關心,同時也能使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

三、後續思考:問題與方向

透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中班組在我這個新手教研組長帶領下,在園領導的指導幫助下,在組員們的配合理解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我們還是存在着以下不足,下學期我們將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如何真正做到減負增效,提高組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如何有效開展教研組各項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