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年輕教師的個人總結範文

“左手年華,右手責任”

年輕教師的個人總結範文

年終工作總結中,劉銘傑用“左手年華,右手責任”來總結自己的工作。“夏天騎摩托車,常遇到山體滑坡,曾在放學回家路上被迫返回學校過夜。冬天山上溼冷,到學校脫下手套,手被凍得通紅伸不直……”

劉銘傑總安慰自己說:“年輕教師要多擔點責任。”實在覺得苦時,他便使出“精神激勵法”,“看看山上沿途秀美的風光,心情也就好多了”。

1986年出生的黃秀明是資深走教老師。每週,她要負責南坑中心小學兩個年級的英語課及部分技能課。到了週五,她要到近30公里外的高竹小學,爲4個年級的學生上課。高竹小學位於全縣海拔最高處,高達800多米。山路斗折蛇行,迂迴曲折。人們對此描述:“山路十八彎,開車進山,要不停地踩剎車,最後腳止不住地發抖,再會坐車的人,最後也會發暈想吐。”

這些黃秀明早已習以爲常。但在去年,黃秀明當上了媽媽,每逢週五,無暇照顧孩子的她,只能將兒子寄在親戚家。“有時候也想打退堂鼓,乾點什麼不好,非要遭這份罪?”黃秀明說,自己並非沒有怨言。但當她看到鄉村孩子求知的眼神時,又覺得苦有所值,“他們學英語的勁很足,都很有語言天賦”。

劉銘傑同樣頗感欣慰。“他們平時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因此很珍惜每週一次的英語課。我一到學校,他們就在校門口衝我喊,老師你終於來了。”他說,孩子給了自己動力,因此他花費更多精力於教學中。“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落後,我就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快樂課堂,上課中穿插小遊戲,自然地滲透和灌輸英語知識。”他說。

走教能走多遠

走教制,被認爲是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實現均衡教育的一把利器。但在張順清看來,走教是無奈的創新,治標不治本。“確實能很大程度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但和正常教學相比,仍有較大距離。”他說。

對此,奎洋鎮的走教老師嚴晶晶深有感觸。去年,她從廈門民辦學校辭職回鄉,成爲奎洋鎮唯一的走教老師。現在,已有4個月身孕的她,仍要承擔兩所偏遠小學的'英語與音樂的教務任務。她認爲,走教讓有針對性的教學成爲可能,但效果仍有待商榷。嚴晶晶說,山區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更需老師的關懷與心理輔導,但流動教學讓她無暇顧及。

“這幾年,南靖每年都招考英語、音樂、體育等學科的老師,其中英語教師招考即使條件嚴格,報考人數還是實際招收人數的十幾倍。”陳思木認爲,走教老師的存在並非因招不到學生,更多源於編制桎梏。

在改變到來之前,走教老師還得長期存在。每學期不足1000元的激勵,對走教老師來說,仍是杯水車薪。他們的奉獻精神值得稱讚。“走教老師羣體太小了,還不足以引起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嚴晶晶坦言。

標籤:範文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