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範文(精選5篇)

一段忙碌又充實的學習生活告一段落了,這次學習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學習總結吧。現在你是否對學習總結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範文(精選5篇)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1

首先非常感謝領導給予本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濰坊市學前教育中心教研組教研活動研究會”,本次活動主要分爲觀摩教學活動並進行點評以及講座兩種形式,尤其是前者,採取觀摩後全員參與討論,對示範課進行探討,特別是在董續花教授(中華女子學院教授)的引導下進行思考,使我們在座的每位都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活動,使我感觸很多,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各領域教學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探討

本次觀摩活動涵蓋多領域、多年齡階段,有社會領域的《我喜歡我》,健康領域的《護眼歌》、《好玩的紙盒》,藝術領域的《魔術紙變變變》、《五彩繽紛的煙花》、《冬天的樹》,科學領域《小象要回家》《好玩的頂》共六節觀摩活動,探討最多的是藝術與科學領域,如何既吸引孩子的興趣又能適當的引導幼兒達到教學目標,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二、透過專家以及諸位教師的評課,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有了新的瞭解

本次觀摩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都會由董教授提出思考點,諸多老師根據思考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各位老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透過探討對問題也有了更深的見解,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想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活動名稱的選擇一定要抓住中心且與教學目標及內容相符合,在此基礎上再追求吸引力和獨特性。不會出現類似活動中的錯誤:《護眼歌》在目標及內容中絲毫沒有以“歌”作爲重點,《有趣的頂》“頂”本身並非名詞,《冬天的樹》不但沒有開門見山,重點在畫線上了。

2、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避免形式多樣、面面聚到有失重點。透過一節活動想把所有的相關知識都傳授給幼兒未必有點“一口吃胖子”,且不說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一會兒讓幼兒體驗,一會學習兒歌,一會觀看圖片,一會兒幼兒貼圖示記錄……孩子忙忙碌碌,教學活動的重點反而沒突顯出來。

3、新領域的探索要巧妙,如本次活動中的《冬天的樹》,嘗試讓幼兒學習粉筆畫,體裁新穎具有創造性,但是前期前期要充分了解,儘可能瞭解本領域幼兒的發展特點,專業術語要通俗易懂。

4、在教學活動中,若出現重複性的活動,如講兩邊故事、做兩次實驗等,第二次的目標應該更具有層次性、遞進性,避免進行重複活動。

5、如何與幼兒進行交流與評價,是我們今後教學活動探索的重點。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反應與應答很多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及時給予幼兒肯定或應答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6、背景音樂的選擇要慎重。在多次教學活動中都出現過當幼兒進行創作或實驗時播放背景音樂的現象,專家建議,對背景音樂的選擇要慎重,應以輕音樂爲主,至於背景音樂的有無對幼兒創作是否有影響,還是今後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2

我非常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學習總結:

教育幼兒,要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注意和幼兒溝通,幼兒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幼兒,還表現在老師對幼兒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

作爲幼兒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啓孩子們的學習智慧。爲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工作的目標。

這次培訓,每位專家老師精彩的講座,讓我開闊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活動創設水平。首先是對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探討與更新,她給我帶來了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要以一種生態的眼光、態度、原理和方法來觀察、思考、理解複雜的問題,並以生態的方式來開展活動,讓孩子在快樂和自信中學習。

以前我們也組織幼兒開展遊戲活動,但只是把遊戲作爲完成教學活動的一個輔助與補充,是爲教學而遊戲,是教學的.一種“裝飾品”,而沒有真正認識遊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沒有將遊戲貫穿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是幼兒園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靈魂。

此次培訓中,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纔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3

幼兒園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今天20xx年3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五愛幼兒園組織的《幼兒園集體教學優質課觀摩交流會》。學習時間不僅安排的緊湊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上海著名專家xx教授的講座《教學活動設計中德育滲透的真與假》。上海特級教師吳佳瑛老師的小班語言活動《小兔子找太陽》、大班綜合活動《西遊記》。宋燕老師的中班音樂活動《功夫熊貓》、大班音樂活動《走進新疆》等。雖然是短短的一天學習,但我感觸頗深,給了我不小的觸動和深深的理論引領,真是受益匪淺。看的越多,接觸新鮮的事物越多,越發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就越多,現就學習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課堂示範我的反思

感悟最深的是xxx老師的《小兔子找太陽》,整個課堂給我感覺親切、自然、輕鬆,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高的綜合素質,處處滲透着教師的教育機智。剛開始佳佳老師沒有直接出示兔子,而是先讓幼兒看看兔子的下半身問“是誰呢?穿的什麼樣的褲子呀?尾巴怎麼樣啊?”等等。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精準的表述,整個互動強調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習慣。在讓幼兒開啟信封尋找太陽的過程中,體現了佳佳老師問題的啓發性,她在信封裏畫上圓形,啓發幼兒小兔子要找的是什麼?並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什麼東西是圓圓的等。給我留下映像最深刻的橋段有佳佳老師與幼兒互動的機智、互動的智慧,她能做到“讓幼兒在課堂中快樂的喜歡動腦子”。例如:讓幼兒找圓圓的東西時,佳佳老師會很巧妙地引導孩子去思考“找着找着小圖又找到了馬路上、天上、佳佳老師的身上等等。”即是對剛纔孩子們的總結,有演繹到另外一個維度,是培養幼兒的思維變通性、遷移性。其中,當小兔快找到太陽時,佳佳老師用非常激動欣喜的語氣說“快啦!快啦!快要找到我要找的東西啦!”這句話體現了問題有層次性,更體現出佳佳老師教態自然真實,一點不做作,能積極帶動小朋友急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慾望。在最後出示PPT讓幼兒觀察圖片回答“誰在找太陽?”(動物、植物、人類、物品)其中有個孩子回答了太陽能。老師回答“你很有學問,長大肯定很能幹!”這樣的表揚給了這位孩子很大的鼓勵,這時其他的幼兒也紛紛表現出了自己的小智慧,回答的非常完美,佳佳老師利用班裏出色孩子的表現來帶動其他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我應該學的地方。一節優質課時經過反思、實踐、再反思的實踐過程形成的,滲透着每位老師的辛勤汗水,作爲青年教師的我真應該好好學習。

二、專家講座

xx教授的講座是《教學活動設計中德育滲透的真與假》圖文並茂,她結合自己的經驗講了很多關於《教學活動設計德育滲透的真與假》。首先讓我明白了幼兒育德是關乎我國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關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是兒童個體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教育標誌。嬰幼兒時期是道德行爲養成的關鍵期,從娃娃抓起可以事半功倍。家庭和學前教育公共機構是人們接受道德最早的地方。再次,崔嵐教授一一舉例了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其中還出示PPT繪本《小蛇散步》,先讓我們老師觀看並說說故事內容。再舉例說出孩子們的想法與我們老師的區別。其觀點教學內容有點“虛”,追求單一的德育內容,引導“關愛”錯位,體驗落空。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4

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成長就是需要不斷的吸取養份,從而得到昇華!在獅山教育組李老師的帶領下,20xx年12月16日,各園行政、班主任代表一行34人驅車來到深圳進行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我慶幸有此機會,可以到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兒園、深圳市第十二幼兒園及深圳市第六幼兒園這三所名園參觀學習。當我們懷着別樣的心情踏進各所幼兒園時,能深深感受到大都市的生活氣息。雖然三所幼兒園都各有特色,但相同的是在園所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都開展得細緻紮實,卓有成效。

來到梅林一村幼兒園,我們先進行了主題爲《如何做一名主班老師》的交流研討會,由業務園長對自己園主班教師工作的介紹,再由我們提出相關問題一起研討交流,透過此次的研討,相信老師們對主班老師的工作已有了一定的方向。在自由參觀環境時,真令我歎爲觀止。園所外觀高雅大方,園內環境高檔氣派,各班環境佈置優雅舒適、各具特色,有培養孩子愛心的動、植物角,還有發展孩子動手能力的豐富的操作材料和操作平臺,更有供孩子交心的“談心吧”等等,園內的各種設施都洋溢着現代化、兒童化、藝術化、教育化的氣息。他們以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爲教育宗旨,蒙氏教具配套齊全,讓孩子們能透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訓練。他們還開設了親子班,實施適合於0—3歲嬰幼兒身心特點的、能促進身心機能協調發展的親子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熟悉環境,熟悉老師,熟悉同伴,熟悉幼兒園的各個活動環節,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從感性上了解、體驗幼兒園生活,並讓孩子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老師的依戀,幫助每個幼兒順利地度過焦慮期,愉快地上幼兒園。

深圳市第十二幼兒園,雖然不大,卻很精緻。從院內設施的擺設到孩子的班級佈置,活動室裏所有的擺設都那麼適合孩子,從各個角度考慮,爲孩子設定的環境非常全面。在樓梯牆上,他們巧妙用木片、珠子,繩子等材料的搭配,設計了一件件新穎大方的作品,別有一番情趣,讓人心中不免驚歎:想不到!想不到!巧妙兩個字不單單體現在樓梯上,她們把各個空間都充分利用起來了。每個活動室裏都隱藏着一個個遊戲環境,每個班都有幼兒自己的作品,用的材料大都是我們平時捶手可及的廢舊物品。各班的區域材料豐富、大膽,孩子們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由進區,我發現他們幼兒的動手能力非常強,天真童趣盡顯眼中,可以說這與老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我們到達幼兒園時各班正開展教學活動,孩子們的學習常規非常好,師生關係融洽,讓人感覺她們不像在上課,像媽媽與孩子們在遊戲,其樂融融。

走進深圳市第六幼兒園,首先印入眼簾的的就是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以及色彩明快的教學樓。流連在各班級中最大的感觸就是她們的牆壁會說話: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牆壁創設爲主題牆,把平面和立體佈置結合起來,不但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感,還爲幼兒創設更多的主題環境教育空間。各班的牆飾均能抓住幼兒年齡特點,體現師生共同參與的精神,採用多種表現形式,追求環境與幼兒的互動效應,並明確了每一個牆飾的教育價值。

這次學習感觸頗深,收穫頗多。對於名園的工作我們無可挑剔,再想一下自己,我對他們雄厚的經濟基礎深表羨慕,他們的活動場地、硬件設施、操作材料、環境佈置等,都需要有充分的物質基礎,有些是我們不敢想不敢做的,只能參考和借鑑。但對孩子的愛我們是一樣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倍努力,內強素質,多學多看多用,有朝一日我們的孩子也同樣能享受大都市的生活氣息!

幼兒園外出學習總結5

4月23日—26日,我有幸參加了濟南市歷下區托幼辦組織的《全國幼兒園藝術教育教學研討會》。學習日程不僅安排的緊湊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著名專家徐卓婭、薛文彪、邊霞等教授的精彩講座,還參觀了幼兒園的環境、早操,聆聽了幼兒園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及評析等活動。雖然是短短的四天學習,但我感觸頗深,給了我不小的觸動和深深的理論引領,真是受益匪淺。看的越多,接觸新鮮的事物越多,越發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就越多,現就學習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專家講座,引領方向

邊霞教授的專題報告《對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圖文並茂,唐鬆梅教授結合自己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做了題爲《幼兒園美術集體教學組織與策略》專題報告,譚亦文教授的報告《音樂活動中幼兒學習障礙的診斷與調適》內容詳細具體,長達4個多小時,但課堂中不時傳來與會教師贊同聲及會心的笑聲;譚亦文教授的體驗式講座,讓教師們除了聆聽音樂活動理論的同時,還親身感受了音樂活動調整後幼兒樂於接受的樂趣,大人喜歡動靜交替,何況我們的孩子們呢?每位專家講座都是那麼的精彩!

特別是徐卓婭教授的敬業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們,整個講座過程徐教授一直是站着,她的講座題爲《遊戲精神與幼兒園音樂遊戲教育》,爲我們音樂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思路。徐教授特別強調培養幼兒學習品質,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無從談學習。透過與教師互動做音樂遊戲《吃西瓜》、河北民歌《放風箏》等,使我們深刻的理解了各種音樂教學方式,如遞進式教學、退一步教學以及幼兒蹦一步教學等,更深刻的領會到:一節好的教學活動是經過分析、實踐、再分析的反覆過程得到的,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鬆自如。薛文彪教授講座題目是《幼兒美術教育新概念與方法》,什麼樣的美術教學才能激發幼兒創造潛能,給幼兒創造美術創作的想象空間,使幼兒能在自己的畫廊裏大膽想象。許多幼兒的作品與大師的作品有相同之處,可見每個幼兒都有很大的繪畫潛力,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怎樣去引導和挖掘,給幼兒創造良好的繪畫氛圍,激發了幼兒美術創造的願望,薛教授的問題引起了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反思。接下來是透過現場作畫,體驗想象力的巨大魅力,使我們深深感到平時美術教學中的不足,範樣的出示、引導語限制以及呆板的過程等,不但沒有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反而阻礙了幼兒的發展。

二、課堂示範,引我反思

4月26日,在理論學習之後,參觀南京市第一幼兒園,觀摩晨操活動、兩節音樂活動以及參觀名園建設等。走進園區像是走進童話般世界,綠樹紅花包圍着整個幼兒園,孩子們玩着各種體育器械,和諧向上的園所文化深深感染着我們,進入教學區,樓梯旁是幼兒易懂的名言,班級門口是用廢舊紙盒精心製作的家教園地、作品展示區等,讓我們開了眼界,也開啟了思路,廢舊物品同樣可以製作出精美的作品。大家羨慕孩子們的生活環境,也能體會到孩子們的幸福。兩節音樂活動的展示讓人耳目一新,教師沒有說教,沒有華麗的教具,但是每個孩子都在積極的參與音樂遊戲,並且教師根據幼兒掌握的情況不斷的加深難度,激發了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整個課堂活潑、輕鬆,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高的綜合素質,時時處處滲透着教師的教育機智。課後教師的反思更是感到教師的敬業精神,一節優質課是經過反思、實踐、再反思的實踐過程形成的,浸透着每位教師的辛勤與汗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透過這次外出學習,我們開闊了視野,同時對照自己的教學活動,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善於汲取和發揚,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這就是我們此行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