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殘疾人康復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十二五”收尾之年,康復部以構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殘疾人服務體系爲重點,以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爲着力點,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就康復部總結如下:

殘疾人康復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一、 啓動少年兒童康復救助補助工作,減輕殘疾兒童家庭負

依據《XX市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救助服務辦法》,XX區下發《關於開展XX區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救助服務的通知》,標誌着XX區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救助服務實現全市統一補助標準、統一服務流程。

1、殘疾少年兒童康復訓練服務。服務對象新增加視力類,服務涵蓋各類殘疾少年兒童。補助金額由5000元/人提高到1.2萬—2萬/人。轉介機構多達60餘家,真正實現個性化、專業化服務。今年共完成61名肢體殘疾兒童、124名自閉症兒童、40名聽力言語兒童和89名智力殘疾兒童,共計314名殘疾兒童的申請、轉介和康復服務。

2、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補貼服務。聽力殘疾少年兒童人工耳蝸植入實行產品政府採購、定點醫院植入手術與自行選購、責任自負相結合,自行選購補貼8.5萬/人,極大的減輕患兒家庭負擔,共6名兒童申請該項目,已完結4名兒童的申報流程。

3、人工耳蝸配件補貼服務。爲保證植入手術後耳蝸的正常使用,按照5000元/人標準,補貼耳蝸配件的升級、調試及電池等配件更換等所需費用。共21人申請該項目,並完成審批報銷流程。

4、保教費補貼服務。加強殘疾兒童入讀普通幼兒園的保教支援,爲在幼兒園接受全日制康復教育的殘疾兒童補貼5000元/人。共55名殘疾兒童符合條件,已完成審批報銷程序。

二、利用殘疾人家長培訓學校資源,提高家庭輔助教育的專業性。

根據《XX市殘疾人家長培訓學校工作方案》的要求,XX區按照計劃有序推進區、街道兩級家長培訓工作。

1、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家長培訓學校工作。分別在雅博兒童康復服務中心和XX區慧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成功舉辦4期家長培訓班,邀請深港兩地多名專家學者爲家長們講授了自閉症康復適宜技術相關知識。培訓有助於提升家長的康復意識,重建他們的康復信心。

2、提倡諮詢服務與培訓工作相結合的方式。爲豐富培訓工作的內容,吸引更多家長參加培訓活動。XX區推進諮詢服務與培訓同時開展的模式。20年5月15日,在區殘疾人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舉辦第二期殘疾人家長培訓學校講座,培訓班邀請XX市康復醫學會會長王玉龍教授講解《殘疾人社區康復知識》和市輔助器具資源中心評測部的負責人黃河主任講解《殘疾人輔助器具知識》。現場還有廣東深田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小龍爲殘疾人及家屬提供法律諮詢服務。透過家長學校培訓,讓更多的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掌握了專業的康復知識,爲殘疾人開展家庭康復奠定了基礎。

3、藉助精神衛生日活動平臺開展家長培訓工作。世界精神衛生日區殘聯邀請區慢病院心理諮詢師爲殘疾親友講解心理康復相關知識。

4、注重街道家長培訓室工作。第三季度分別在四個街道家長培訓室開展殘疾人輔助器具知識講座,提高家長對輔助器具的認識,增加輔具使用率。內容包括輔具需求識別、申請流程瞭解、輔具使用訓練等。

三、繼續開展低視力康復工作,爲低視力殘疾人提供全面的康復服務

依據《XX市低視力康復工作實施方案》的檔案精神,XX區鞏固低視力康復服務網絡試點區的工作成果。爲低視力殘疾人提供有效全面的康復服務,康復部認真落實工作職責,做了以下工作:

1、組織人員參加XX市視障康復人員培訓班。共組織8名人員參加市殘聯舉辦的視障康復專業知識培訓班。透過培訓,掌握低視力康復工作實施方案流程、低視力及社區篩查方法介紹、低視力康復評估和視障輔具等知識。

2、組織街道和社區完成新辦證人員篩查、初評工作。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入戶,對轄區內持證視障殘疾人進行初篩,對光感以上視力、有意願的殘疾人進行相關量表的評估。透過一個月的入戶走訪,共完成7名視障人員的篩查、初評。

3、舉辦視障定向行走訓練培訓班。康復部特邀市輔具中心視障中心專業老師爲轄區視障朋友講解定向行走訓練理論知識。20名視障人士參加培訓,並接受訓練指導員一對一實操指導服務。

四、 實施“呼援通”項目,助重度殘疾人解決困難

依據《關於做好“呼援通”救助服務項目的通知》,XX區積極調查,發現需求,併爲本區肢體殘疾重度一、二級及視障殘疾人、多重殘疾人(除智力、精神、言語殘疾)提供“呼援通”呼叫器救助服務,20年度共上門入戶安裝55戶。

“呼援通”是緊急救助、社區服務系統12349公益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老年人服務、助殘服務、慈善救濟等多項特色服務,適合空巢、獨居及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殘疾人,及時並全天候提供服務。

五、開展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提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根據《福彩公益金資助“社區康復中肢體殘疾人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服務”項目20年實施方案》的檔案精神,爲了進一步夯實並推廣全區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全面促進街道職康中心大力提升殘疾人日常生活能力,使殘疾人迴歸家庭後能最大獨立地自理個人生活,最大程度地減輕家人照顧的壓力,提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康復部於3月組織街道完成申請、上報工作,共收到50份申請表;4月完成區殘聯與市康復中心項目協議;5月分配名額到各服務機構並啓動服務。

六、做好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增強殘疾人社會參與度

繼續推進《XX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管理辦法》的貫徹實施,有序有效開展各類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能力與水平,促進輔助器具工作良性發展。

1、今年1-10月共收到輔具器具申請表449份,按照市殘聯要求完成評估轉介適配工作,符合申請條件的有438人,完成輔具配送346件(部分b目錄產品因招標問題延緩適配)。其中區配送a目錄輔具232人次,308件輔具。透過有效的輔具配送,實現殘疾人功能代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2、落實市殘聯輔助器具服務辦法的新目錄宣傳工作。輔具新目錄的出爐使殘疾人輔具適配範圍再度擴大。新目錄也是今後輔助器具適配工作的導向,康復部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對新目錄的認識。

3、爲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體系建設,透過開展輔具體驗活動,由各個社區專委帶領有興趣的殘疾人代表親自到輔具中心觀看並體驗輔具,達到更好的`普及宣傳工作。

4、加強殘疾人工作者的輔助器具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培訓,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資訊平臺,整合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工作資訊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精神。根據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的工作流程,市殘聯組織開發了“XX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資訊系統”。康復部經過半年的摸索,現在能熟練應運該系統,實現輔具服務全流程電子化管理。

七、落實精神殘疾人服藥管理和補貼工作,加強精神殘疾人康復服務

繼續認真貫徹?XX市精神殘疾人服藥管理和補貼實施方案?,康復部爲將方案落到實處,採取了以下措施。

1、開展專職委員培訓工作。爲加強社區工作人員對實施方案的認識,康復部召集全體專職委員學習檔案,解答疑問,理清規定。爲儘快落實方案打下了基礎。

2、理順申請、服務流程。流程是整個方案的重點,也是精神殘疾人服藥管理和補貼順利實施的關鍵。本着儘量減少精神殘疾人負擔的原則,康復部多次與慢病院協商並達成共識,結合方案中的規定,理順了申請-評估-服藥-體檢-療效評估流程。

3、加大宣傳力度,發現新需求。XX區登記服藥管理和補貼的人數共371人,佔成年精神殘疾人的83%,排全市前列。但仍有部分精神殘疾人未享受該服務,爲此康復部動員街道、社區力量做到三個“儘量”,一是儘量保證新辦證精神殘疾人儘快得到服藥補貼;二是儘量減少已享受服務的殘疾人中斷服藥的現象;三是儘量動員有需求的殘疾人申請該項服務。

4、開展上門篩查服務。與區慢病院合作,由慢病院的醫生進社區、上門瞭解精神殘疾人病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康復建議,今年共隨訪10個街道,共計171名殘疾人。

八、加強服務意識,滿足殘疾人社區康復需求

康復部將工作重心沉到社區、家庭,在工作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完成評估、督導和滿意度調查各項工作。

1、在衛生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社區健康衛生中心的醫生每月爲殘疾人提供上門巡診服務。1-10月,共計巡診2000餘人次。

2、區殘聯透過購買服務的形式,爲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助殘服務。1-10月份,家庭康復服務達2768人次,家庭護理服務達3200人次。

3、加強殘疾人體療康復鍛鍊。組織智障人士參加國際特奧會東亞區特奧足球賽。這是智障人士首次組隊踢球,在融合隊員的帶動下取得季軍的好成績。

九、加大宣傳力度,起到預防、防止二次損傷的作用。

1、分發各類康復宣傳手冊到街道、社區,使更多殘疾人瞭解康復知識。

2、在“助殘日”、“愛眼日”等重大宣傳日,組織殘疾人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社會公衆對殘疾人的認識,消除歧視。

3、組織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參加市區兩級級康復知識培訓,加強工作者對殘疾人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提高他們發現康復需求的能力:做好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增強殘疾人社會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