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第一學期中學地理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透過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穫,讓教學總結爲這一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一學期中學地理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學期中學地理組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第一學期中學地理組教學工作總結1

時間在緊張和忙綠中匆匆而過,對照學期初的計劃和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盤點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研組建設

堅持每週一例會制。充分利用教研組例會時間,組織全組教師學習、領會並貫徹、落實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把例會精神、周工作計劃傳達給全組教師,以便認真落實。總結、反思上週教研組工作情況,提出新的目標要求。

團結協作,營造“大氣、和氣、書卷氣”的團隊氛圍。工作上我們從不斤斤計較,無論安排到哪個級部或者哪位老師,大家都會不打折扣地認真做好。

於德娟、韋霞等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帶領青年教師幹好各項工作;孫玥婧、劉小琳老師工作積極主動,大局意識強,能及時提醒大家完成學校佈置的工作;於德娟、孫玥婧、邱秋蘭、安浩、閆寧當班主任每天陽光燦爛地對待每一位孩子,工作有法有智慧得到組內全體老師的欣賞和佩服。閆寧老師兼任學生處的級部幹事,孫燕老師兼任資訊技術組的工作,都做到了組內活動和學校工作兩不誤。凡事大家都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教研氛圍及其融洽;隨時備課、不分級部備課一直是我們組的一貫作風,研究教材、教法,閱讀與專業有關的各種書籍、雜誌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透過例會、教研、讀書、組內活動等方式,增進組員之間的溝通,增進團隊精神,形成教研合力,使教研組成員都能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構建了一個團結向上、健康和諧的教研組。

本學期孫燕老師的《開學第一課》在全區同研成果中獲得一等獎,並參加學校組織的資訊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大賽、微課製作比賽;閆寧老師經過校級、協作區內,層層過關,參加了青年教師課堂大賽,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行老師的肯定。邱秋蘭老師參加了一師一優課評比,成績待定中。

二、教學常規

1.集體備課:本學期,備課注重“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教學目標源於課程標準,所以,備課時重視對課標的解讀和討論;對於評價,透過學習,我們明白了其含義,教學目標制定後,針對目標,我們設計相應的評價措施來達成目標,理解了爲什麼評價優先於教學設計

進行了四次主題備課,9月份,初一級部進行了兩次“運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討,初二級部的老師也參與其中並提出建議;10月份,初二級部結合學生實際,兩次主題備課重點討論了“如何培養學生繪圖的習慣”“如何運用地圖學習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地理思維,提高地理綜合學習水平。

2.教學反思:透過學習常規要求,我們明確了教學反思具體可關注:課堂氣氛、學生反應、教學效果、時間分配、目標達成、作業反饋、教具運用、難點突破、學生問題、得意片斷、不良感覺等。

優秀的教師注重反思。作爲一個教師只有多次反思改進的教案和自身的經歷才能不斷成長,只有以研究的心態對待日常工作,才能不斷超越自己,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3.聽評課:全組老師都能完成學校的聽課任務。本學期,組內全體教師都參與的聽評課至少有15節,青年教師至少也有近20節,分別是:

9月23日,參加學校組織的邀請教研員來校指導的活動和協作區活動,聽了孫燕老師《經線和經度》的新授課,閆寧老師《經緯線和經緯度》的新授課,徐老師和同行老師們爲我們評課,併爲我們培訓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及深度教學。

10月23日參加了全市的質量下鄉百校行地理學科研討會,聽了徐華敏老師《黃河的治理》的新授課,榮成宋文娟老師和文登張華娟老師,同課異構《水資源》的新授課,徐毅老師做了中考答題分析,乳山教研員邵麗敏老師對中考試題做了分析。

10月24——29日這期間,爲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所有地理組老師輪流多次,聽評閆寧老師、邱秋蘭老師以及七中的張夢雨老師的新授課《黃河的治理》。

11月13日前後,所有地理組老師多次聽評指導,孫燕老師的新授課《降水和降水的分佈》爲校級的資訊技術課堂大賽做準備。

11月25日,所有地理組青年教師參加區級爲期一天的青年教師課堂大賽聽評課活動,共聽評課5節。

12月3日前後,所有地理組老師多次聽評指導,邱秋蘭老師的複習《人口與人種》爲“ 一師一優課”做準備。

每次聽課我們都會評課議課,評說整體設計是否符合教育理念,有哪些亮點與不足,針對不足提出建議及改進措施。聽課老師不僅聽課,而且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聽課情況,並有針對的現場指導。使授課者和聽課者在這些活動中能反思個人的教學行爲,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

4、堅持學困生轉化工作。學困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習目的欠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習習慣差,進而影響到學習成績。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溝通與交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如劉小琳、孫燕老師經常利用中午課間時間對學習情況不佳的同學進行相應知識點的抽查,讓此部分學生有緊迫感。於德娟、孫玥婧老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陪伴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指出問題,督促改正,督促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課上學習效率。閆寧、邱秋蘭、安浩老師對學習興趣不佳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聽講,不記筆記的學生,提出要求將課上聽講內容記錄下來,下課時給老師看,進行簡單提問,以此督促課上的地理學習。

5.質量檢測與評價。本學期採用多種方式檢驗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如課堂提問、繪圖檢測、課堂小測等。

單元檢測,能按照教研中心的要求,控制檢測次數、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命題、認真閱卷並做好質量分析,進而查找工作中的得與失,制定整改措施,並進行了二次檢測。本學期單元測驗的命題,初一級部由我校孫燕老師命題,初二級部由劉小琳老師命題,每份試題的難度和容量都比較適宜,較好地考察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爲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利用課前5分鐘或課堂最後5分鐘,進行典型題目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啓發式引導貫穿始終。典型題有兩種,一種是典型的會考試題,另一種是創編的試題,指導學生收集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中有關地理時事資料, 引導學生參與創編。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有關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多舉身邊和學生熟悉的實例,切實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高階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良好學習習慣,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

6、學科大閱讀。爲了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環翠區學科大閱讀環境下,我們透過大閱讀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

本學年我們推薦學生閱讀書目——《希利爾講世界地理》。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希利爾,畢業於哈佛大學,是美國傑出的教育家。作者酷愛地理和藝術,還喜歡出門旅行。這是一本絕佳的地理啓蒙讀物,在書中“地理”已經不再是個乾巴巴、硬邦邦的字眼兒,而是聽上去跟“歷險”更沾邊兒些。在這本書裏,希利爾透過各種生動的故事、幽默風趣的語言,描述各個國家的特點,解釋有趣的地理現象,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就普及了地理知識,輕輕鬆鬆地就領略了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開啓奇妙地理之旅,讓我們不出家門便可週遊世界!

課堂上以清泉小講師的形式,讓孩子分享,在小組考覈中給予適當的加分。教師在講課中適時的提問,與課本知識相結合。這樣的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孩子學習地理知識的印象,也使我們的地理課不再枯燥無味。並實現了從不同角度走進閱讀世界,從閱讀走向生活,又從生活走進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研究的重點

本學期初一級部和初二教學研究的重點是“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繪圖習慣培養的研究”,爲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老師課前精心選取圖表,設計並製作課件,課堂上讓學生描圖繪圖,透過豐富的地理圖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處理資訊、閱讀地圖、合作學習、展示交流等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認真學習的學生,慢慢的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讀圖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爲了讓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解決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選擇有針對性的系列活動設計學科研究性學習方案,如初二備課組設計了“我國的海洋國土”“中國的自然保護區”等。讓學生走進生活,瞭解威海,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四、學生活動、學區及教師培訓活動

1.學生活動:

學生層面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初一級部舉行用乒乓球等材料製作地球活動,初二級部舉行實物拼圖和電子地圖拼圖大賽,“以賽促學” 用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2.學區活動:

爲推進實施“教-學-評”一致和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xx中學協作區於9月24日上午舉行了全體地理教師參與的“教學評一致,促高效課堂”的教學研討活動,並邀請區學科教研員徐毅老師進校評課指導。本次活動以“同課異構”形式呈現,xx中學的孫燕和閆寧老師以經緯線一節爲教學內容分別授課。

孫老師從學情和教學實際出發,縮小了課堂容量。課上以緯度書寫匯入,並藉助緯度書寫的問題複習鞏固緯線和緯度的特點、半球劃分。透過回顧緯線和緯度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由此自然過渡到經線和經度的學習。採用小組合作和老師演示講授、學生書寫練習結合的教學處理方式,教學環節緊湊。老師巧妙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進而自然推進到下一教學環節。在東西半球劃分講解的過程中,利用經緯儀形象演示,還採用畫示意圖的方式,一目瞭然,幫助學生理解半球劃分。總體而言,從這堂課看到了新老師的成長和進步。

閆老師簡要回顧開學到現在學習的內容,從觀察地球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儀上的地理事物,進而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整堂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緯線、經線和緯度、經度對比的方式處理教學內容,以生動的教學語言和良好的師生互動,營造了濃厚的課堂氛圍。雖然本堂課容量較大,但思路清晰明瞭,基於老師嫺熟的教學功底和對課堂靈活準確的把握,加上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學習,得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展現了青年教師的風采。

以教學促發展,以教研促成長。此次教研活動透過教學展示和評課,爲青年教師提供了成長的平臺,也加強教師間的交流,進一步引發老師對地理教學的思考。

3.教師培訓活動

10月23日參加了全市的質量下鄉百校行地理學科研討會,聽了徐華敏老師《黃河的治理》的新授課,榮成宋文娟老師和文登張華娟老師,同課異構《水資源》的新授課,徐毅老師做了中考答題分析,乳山教研員邵麗敏老師對中考試題做了分析。

11月25日,所有地理組青年教師參加區級爲期一天的青年教師課堂大賽聽評課活動,共聽評課5節。

12月24日,所有地理組老師將參加市級爲期一天的鄉土地理培訓。

五、存在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在分層教學方面特別應針對學情細化目標分層,加強對不同層次目標要求的把握和具體程序、細節的實施等仍然缺乏完整的經驗體系,對較低層次班級的課堂控制力有待提高;初二教學壓力大,爲趕進度,基本知識講授完之後,往往在典例分析、實例練習部分時間較少,指導也不夠有針對性,對學生課堂反饋的資訊處理不夠及時和從容。

六、努力方向和措施

1、課堂教學加強方法教學和概念教學,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和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

2、開展組內教學競賽活動,及時評價、總結和提升工作,爲教師提供切磋交流的機會,促使老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情感交流,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最終取得和諧發展。

3、開展資訊技術輔助地理教學的研究。這項工作要與地理教研組的整體工作相配套進行,與學校開展的資訊技術教學相配套。

總之,下學期我們會繼續努力,發揚成績,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第一學期中學地理組教學工作總結2

一、課堂教學,骨幹引領

本學期,開展了骨幹教師示範課、新策略公開課、明禮公開課、平板課活動,以及新入職教師達標課、自錄自評一堂課活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老師們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校模組化教學、合作策略與合作技能在地理課堂中落地生根,並蓬勃發展。

二、教研活動,精彩紛呈

地理組全體成員積極參加XX市、高新區和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學其精華,取長補短,以最大限度提高老師們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爲給我們的孩子呈現更加精彩的課堂不懈努力。

三、教育科研,如火如荼

課題研究和論文發表,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本組承擔的區級課題《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即將結題。此外,我校楊修志、亓玉花老師等參加的省課題《初中地理自主有效教學研究和實踐》在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楊修志、亓玉花老師在國家核心期刊《地理教學》2018年第15期發表論文《“地球的公轉”磨課過程及反思》;在省級核心期刊《地理教育》2019年第3期即將發表論文《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四、優質課評比,勇創佳績

在20xx年12月舉行的高新區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尹作書老師的課脫穎而出,獲得高新區優質課一等獎。

五、開展活動,圖說天下

爲鍛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享受創意思考的快樂,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地理教研組組織了以“圖說天下 培養地理實踐力”爲主題的思維導圖設計大賽活動。

經過激烈角逐,評委嚴格打分,最後評選出一等獎王雪菲、張一帆同學等36名,二等獎趙雪風童、孫瀟涵同學等72名,三等獎王書晴、孫菡卿同學等108名,優勝班級7個。學校領導爲獲獎學生代表和優勝班級頒獎。

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地理教研組一定不負重託,再接再厲,勇創輝煌,爲我們高新一中的美好明天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