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工作總結範文

篇一: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縣聯社在縣委、縣政府及市聯社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主線,認真落實市聯社“十二五”目標及二0一一年工作佈置。深刻領會省委袁純清書記、市委田喜榮書記講話精神,不斷強化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以維護穩定爲宗旨,以科學發展爲統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抓手,積極推進企業改革,盤活集體資產,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型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推動聯社工作和城鎮集體經濟取得新的成效和長足發展。

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回顧

一、以項目建設推動集體經濟穩定發展

今年以來,我聯社全力實施引資上項,上大項目、上好項目,抓住全省、全市轉型跨越發展的大好機遇,把項目建設作爲經濟工作着力點,夯實集體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基礎。幾年來累計引進資金2億元,着力解決城關服裝廠鑫運煤礦技改項目,聯社及企業領導積極爭取聯營股份制的方式,引進上海企業投入資金,累計完成投資 1。8億元,實施煤礦技術改造升級,建設90萬噸生產能力礦井,同時積極實行資源整合,促成了縣黃土坡煤業公司對鑫運煤礦進行的整合,目前技改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有望今年年底投產達效,這一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爲城關服裝廠搞活經營,保障企業所有職工生活穩定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年股份收入達150萬元,徹底解決服裝廠職工“兩金”問題。今年城關服裝廠兼併陶瓷廠後,利用原陶瓷廠閒置土地開發“淘粒沙”項目,現已和投資方達成協議並開工建設,總投資達2000 餘萬元,年內將完成第一條生產線。每年爲服裝廠增加收入10萬元。

二、以轉型發展增強聯社發展能力

改革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聯社從全系統實際出發,利用企業現有資源,不斷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工作辦法,全面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積極開發具有潛力、能持續發展的聯社資產,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金屬配件廠原先屬於加工企業,企業因市場諸多因素,已停產多年,企業改革勢在必行。該廠利用閒置場地開發房地產,發展商貿經營使企業的經濟收入進一步提高。同時金屬配件廠搶抓機遇,率先成立我縣第一家有資質的金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具備國家三級資質,註冊資金50萬元,安排下崗職工20餘人,公司服務項目有家政服務、寫字樓、賓館、辦公場所的多功能服務管理。商貿經營和物業管理的正常運營,增加了企業收入,確保該廠職工“兩金”的上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農機配件廠位於我縣郭道鎮,原有產業早已停產,企業靠出租門面房維持生計,該企業的臨街房屋由於年久失修,房頂漏水,外牆主體脫落,直接影響經濟收入,爲此該廠進行主體改造,改造後的大樓煥然一新,這對該廠職工的穩定提供了保障。

城關服裝廠投資建成的錦繡山莊林牧養殖農業開發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40萬元,種植面積達500餘畝,養殖雜交野豬110頭,項目每年銷售收入280萬元,實現利稅80餘萬元,可帶動農戶140餘戶,增加收入100萬元,該廠又在中峪鄉建設養殖加工基地,已投資80萬元,建成豬舍100間,存欄500餘頭,同時配套建設屠宰加工生產線,形成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透過這些企業的轉型發展,大力增強了城鎮集體經濟的實力,爲系統職工就業、資產增值、職工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以盤活資產增強聯社整體活力

聯社針對系統現有企業情況運用法律和市場經濟手段,盤活集體資產存量,擴大增量,不等不靠主動轉型,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向新型產業挺進,積極推進集體企業改革。陶瓷廠位於我縣李元鎮留神峪村,地理偏僻,原有產品由於市場因素停產多年,企業現無任何經濟來源,歷年累欠職工“兩金”40餘萬元,聯社從系統穩定出發,多方籌措資金,繳納陶瓷廠2009年以前所欠“兩金”。爲徹底解決陶瓷廠“兩金”續繳問題,聯社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由城關服裝廠整體兼併陶瓷廠,同時積極利用原有廠地開發引資上項,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城關服裝廠已與投資商達成協議,發展新型建材業,在原陶瓷廠開發“淘粒沙”項目。

四、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推動機關作風建設

按照新時期新階段黨建工作要求,圍繞轉型跨越發展,全面推進黨建工程。認真開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聯社及基層黨組積極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作爲一項系統工程來抓,聯社總支堅持並完善了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用理論指導實踐。精心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學習《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把制度建設作爲黨風廉政建設的根本保證,強化責任,保證落實,有效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

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聯社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面臨的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容忽視,制約了城鎮集體企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職工續保問題:雖然近幾年全系統幹部職工的養老金能夠維持上繳,但隨着上繳基數的不斷提高和資金來源有限,今後續交難度加大。

二、系統穩定問題:集體企業普遍存在建廠早、底子薄、經濟基礎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需要引起重視。

三、系統發展問題:近年來,聯社在“抓改革、重民生、保穩定、謀發展”、“創先爭優”、“服務企業、服務職工、維護穩定”爲主題的服務企業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引進開發新項目、新產品少,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發展緩慢,已經成爲制約發展的一大障礙。今後仍需作更大的努力。

篇二: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工作總結

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爲本、執政爲民、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好“333”工程。即:抓好“三基”:基層、基礎、基本技能;建設“三化”:質量標準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管理準軍事化;促進“三提升”:人員素質提升、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提升、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在認真貫徹執行各級安全生產工作要求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我縣煤礦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及時查堵安全管理漏洞,死看硬守、真抓實幹,較好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現將我局2012年前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完成

我縣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後,保留的礦井總數爲31礦,屬我縣在冊和安全監管的礦井實際數量爲27座煤礦。 全縣共批准復工復產煤礦26座,符合條件並手續完備的礦井基本都透過復工復產驗收,做到了應驗盡驗。

1、全縣煤礦1———6份生產原煤378萬噸,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5。18 %;

2、1———6份實現現工業總產值31。9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0。91%;

3、1———6份實現銷售產值24。81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0。9 %;

4、1———6份實現煤炭增加值16。88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7。97 %;

二、煤礦安全生產基本穩定

2012 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市、縣關於煤礦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進一步強化煤礦企業的主體責任,明確監管職責和責任,不斷創新和完善完全生產防範體系,在全縣煤炭戰線幹部職工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紮實工作、齊心協力、頑強拼搏下,原煤產量和安全生產均創歷史較好水平,2012年前半年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今年以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研究制定了今年的安全生產總體思路。就是要抓主體、主體抓,落實好“333”工程。即:抓好“三基”:基層、基礎、基本技能;建設“三化”:質量標準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管理準軍事化;促進“三提升”:人員素質提升、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提升、安全文化建設提升,重點實施好瓦斯治理和防治水攻堅行動。

(二)全面落實了春節期間的安全舉措。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元旦和春節期間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嚴格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晉政辦發明電 [2012]194號文提出的“十五嚴格、十五嚴禁”要求,春節期間我縣煤礦統一放假,停止井下生產和建設,執行了“一停六不停”要求(即停工停產,保持正常通風、排水、瓦斯檢測、安全檢查、職工培訓教育、瓦斯監測監控執行)。縣煤炭局各安監站、包礦巡查組不定期的到礦督查一停六不停的落實和領導值班值守情況,確保了春節期間安全萬無一失。

(三)精心組織了煤礦“七長”安全培訓。在煤礦復工復產前,聘請全國煤炭領域的專家教授,對全縣6個煤炭主體企業的總經理、安全副總、技術副總和機電副總,26 座煤礦“七長”,就煤礦通風瓦斯技術、煤礦頂板管理和沿空留巷支護技術、煤礦防治水技術以及煤礦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安全許可、安全管理等內容,進行了集中授課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嚴格對照標準進行了復產復工。嚴格執行xx市政府辦公廳下發的《xx市煤礦復產復工驗收暫行辦法》(長政辦發[2011]29號),xx市煤礦安全生產崗位對標活動實施意見(長政辦發[2011]99號),關於將煤礦從業人員准入和用工管理列爲礦井投產驗收和復產復工驗收前置條件的通知(晉煤勞發 [2012]78號),《關於加強元旦和春節期間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晉政辦發電[2011]194號)等上級政府和部門有關規定和標準,制定出臺了我縣煤礦復產復工辦法,成立了由煤炭、安監、國土、人社、公安、紀監、等部門以及各鄉鎮組成的復產復工領導組,嚴格按照程序,對照標準,明確分工,認真履職,對26座煤礦進行了預驗收,及時呈報市復產復工領導組辦公室,由市現場驗收組和專家組審覈透過。截止4月5日均己領取市政府復產復工領導組辦公室下達的通知書。

(五)開展了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晉政辦發電[2012]22號和市政府辦公廳長政辦發電[2012]11號檔案精神,我縣認真開展了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

一是周密部署。爲確保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順利推進,縣政府成立了分管副縣長、縣長助理領銜的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領導組和巡視組,下設四個檢查小組,分別包主體企業、包煤礦進行隱患排查治理。要求各主體企業、各煤礦制定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進行全面自查自糾。爲及時掌握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動態,不斷總結推動引深,分別於2月29日和3月10日、3月31日召集各主體企業總經理和各煤礦礦長召開了進展情況彙報會,及時協調、指導、解決存在的問題,有力推動了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的有序進行。

二是全面排查。逐項對照集中整治行動工作要求,進行全方位摸排檢查,共排查出隱患和問題528條。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下達督辦令,責xx縣煤炭局各安監站、包礦巡查組蹲點包礦,跟蹤落實。

三是強化督導。根據責任分工,縣煤炭局職能業務科室,站、組人員包礦蹲點,逐條逐項進行落實;掛牌包礦縣政府和煤炭局領導不間斷深入煤礦現場督導,協調解決疑點、難點問題。同時積極推進崗位對標工作,開展“上標準崗、幹標準活”活動,有效杜絕了“三違”現象的發生。

四是引深拓展。以此次全省開展的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爲契機,我們不僅進行了高標準、大力度、全方位的隱患排查治理,而且從各系統、各環節、井上井下、硬件設施、軟件資料等方方面面入手,對煤礦進行了徹底的整改、規範、鞏固和提高。透過各種措施和途徑,確保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五是落實整改。省督查組於4月16日至5月7日,在市縣兩級的配合下,分兩個小組,對地方監管的27座煤礦進行了督查,共提出問題和安全生產隱患675條,下達執法文書27份。縣煤炭局制定了《落實省政府督查組檢查反饋意見的實施方案》,以沁煤發[2012]70號文下發至各主體企業、煤礦,煤礦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報縣煤炭局審批後,嚴格按照“五落實”(措施、時間、責任人、資金、預案)在限期內積極整改存在的問題,整改完畢後由主體企業組織自驗,驗收合格由主體附煤礦整改報告上報縣煤炭局複查申請,縣煤炭局分組進行復查。目前,複查工作己結束,涉及9座礦井共13條問題需延期整改,己責任到人跟蹤落實。

(六)進行了防治水和一通三防隱患排查工作。xx縣善福聯營煤礦“4·13”透水事故發生後,縣政府立即組織召開了全縣安全生產緊急會議,縣煤炭局抽調煤礦通風、地測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分13個檢查小組,逐礦進行了安全大檢查,我縣所有煤礦相關證照均齊全合法有效,無重大安全隱患。

(七)召開了全縣煤礦建設項目現場推進會。針對我縣建設項目多、建設任務重的實際情況,組織各主體企業總經理、建設礦井礦長、項目部經理、監理單位負責人等共 80餘人,於6月2日現場參觀了鳳凰臺煤業的基礎資料和管理制度,潞安集團東盛煤業綜合資訊化建設和黃泥灌漿泥,金暉隆泰煤業的硬件裝備等,並召開了會議,印發xx縣煤炭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煤礦建設項目管理的通知》(沁煤發[2012]82號),傳達了5月26日全省現代化礦井建設暨煤炭基本建設工作會出臺的五個標準,以促進建設礦井相互學習借鑑,取長補短,規範有序,高質量施工、高標準建設。

(八)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縣政府安委辦、縣煤炭局根據省、市要求,具體安排了“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6月10日安委會成員單位集中進行了宣傳諮詢,印發各種安全宣傳資料。縣煤炭局分組從6月11日至17日開展了全縣煤礦隱患排查治理周活動,佈置了下一週應急演練活動,同時要求各主體、各煤礦貫徹學習了省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規定的通知》(晉政辦發[2012]34號)精神,努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督導五個主體企業落實好主體的安全管理責任。

(二)繼續引深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到年底,在此期間將開展機電大會戰、“一通三防”大會戰和防治水專項治理等大排查,以瓦斯和水患治理爲重點,鞏固好此次省政府督查煤礦取得的成效。

(三)強力推行崗位對標,以崗位對標爲抓手,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提高質量標準化建設水平。

(四)加強對建設礦井的安全管理,督導建設礦井要嚴格對照設計、高標準要求、高水平建設、高質量施工,爲今後的安全生產夯實基礎。

(五)採用走出去、請進來學習交流和校企聯合辦學等形式,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抓好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做到待遇留人才、感情留人才,力爭在2015年底得到省廳提出的素質提升要求的目標。

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局將鞏固成績,再接再勵,爲實現全年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繼續奮鬥,爲沁源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基本好轉向根本好轉做出積極的貢獻。

篇三: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中心圍繞縣委、縣政府發展大局,認真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同時,經過調研醞釀,針對當前現狀,提出我縣今後城市園林發展思路。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工作現狀

負責縣城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工作。中心編制12人,下設辦公室、規劃設計股、綠化建設股、園藝股、管護隊伍5個股室,下屬綠苑花卉苗木工程有限公司一個企業(未運轉)。中心現有管理人員21人,林業、園藝相關專技人員不足10%。其中:在編人員3人,未入編制調入人員4人(原城建局自收自支人員),借調人員1人,臨時人員13人,僱用管護工人108人。今年8月份以來,中心根據縣委縣政府總體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管理。針對業務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的實際,多次組織業務骨幹外出參觀學習管養工作上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聘請市局管護專家對園林一線工人進行了管護技能、機械使用和病蟲害防治培訓,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培訓,有效提高一線管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改善基本條件,新購置草坪機、綠籬機、水泵、水管等管護工具,對各個廣場、遊園重新配置更換了垃圾箱100個。制定出臺了《xx縣園林管理中心管護方案(試行)》、《xx縣園林管護工作實施方案》、《管護技術規程》《管護隊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促進管養工作規範高效。加強管養考覈,堅持每月一次綜合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促進了管養工作更趨合理、規範。

(二)集中整治。針對城市綠地、遊園中生雜草、飄垃圾、有死樹,長時間未清理的.實際,在中心的統一組織下,採取領導包片、科室包段的辦法,對縣城綠地十三個片區進行了一個月的集中整治。重點是衛生保潔、雜草清除、草坪修剪、死樹清理等。透過整治,綠樹返綠,青草返青。爲了保護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中心聯合城建監察隊伍加大了對交通事故、人爲破壞綠地、亂到垃圾的管理,基本上做到了限綠控綠、毀綠補綠、佔綠還綠,使綠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三)抓管項目。一方面,對2011年8月份以前106項工程項目進行了認真清理,分別以待驗收、待結算、待審計等情況予以處理。另一方面,完成了以下幾項工程任務:1、完成內河景觀綠化,投資223萬元,綠化內河275米,栽植花灌木14萬株,喬木500株,新地增綠地24750平方米;2、完成太嶽國際大酒店前綠化,投資357萬元,栽植花灌木15萬株,喬木300株,新增綠地11000平方米;3、完成客運北街和沁翔路三中段綠化,栽植柳200樹株、楊樹170 株;4、移植垣上苗圃香花槐900株、山桃2200株對東山公園、人民廣場、沁柏路遊園等綠化空檔進行了補植。

(四)編制綠規。中心已全面着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工作,爲我縣今後綠地建設包括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風景林地和道路綠化與水體綠化以及重要的生態景觀區域等進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

二、存在的問題

沁源園林事業起步遲、動作大、發展快,在短短几年時間就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景觀個性不明,景深效應不強,整體效果不佳,與生態、文明的現代園林城發展要求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規劃設計滯後。綠化工程大多沒有專業的園林景觀設計,種植樹種規格普遍過小,主、次幹道缺乏高大喬木,且品種單一,植物配置和環境協調性考慮不夠,景觀效果不強。如人民路兩側種植爲檜柏,沒有高大常綠喬木,未能形成林蔭大道的效果。公園植物造景苗木規格小而單一,加之地形處理粗糙,沒有形成高低、遠近的比較和移步換景的意境。噴灌、圍欄、座椅等配套設施跟不上,休閒、娛樂等功能性設施缺位。

(二)工程管理粗放。綠化建設存在人員業務不精,流程管理不熟悉,工程管理不繫統,科學管理有差距的問題。同時,一些工程存在先建後完善手續的不規範問題。此外,園林中心現有的5個科室在執行中存在職能交叉或相互扯皮的現象。

(三)管護機制不力。管護機制相對落後,責任不明確、制度不到位,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大鍋飯管理辦法,而且,管護人員主要來源於縣城無業居民,老齡化、技術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管護水平上不來。

三、今後發展思路

xx縣城山環水抱,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文化底蘊深厚,爲創造良好的園林生態城奠定了基礎。立足轉型跨越發展這一新的歷史座標點上,今後一段時期,沁源園林綠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爲目標,以“人本爲上、山水宜居”爲發展理念,透過管理科學化,運轉高效化,建設生態化,全力建設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優美舒適的城市園林環境。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實行園林管護責任制。改變過去管護一體、職責不清的現狀,劃定管護責任區,明確管護內容,確定管護等級,公選承包人員,量化績效考覈。全面建立管護分離、職責明確、績效考覈、管理科學的園林管護新機制。

(二)推行綠化建設審批制。探索實行“綠色圖章”制度,即,在本縣縣城規劃區範圍內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規劃方案綠化建設指標和配套綠化工程設計方案須經縣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審覈批准,並蓋章確認。

(三)增強機關管理科學性。加強班子建設,發揚民主集中,注重作風建設,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幹部職工隊伍。進一步完善單位內部指標考覈制,增壓力、挖潛力,獎優罰劣,實現管理上、經營上的新突破。所有園林工程項目堅持“依法立項、公開招標、嚴密監理、保質保量”的實施原則,不上違規項目,不留濫尾工程,從各個層面整體打造“綠色使者”全新形象。

(四)注重業務培訓長效性。 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園林管理隊伍、作業人員分批、分次進行廣泛和有針對性的培訓、輪訓,並形成經常化、制度化,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一批技術骨幹和行業能手,並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五)強化監督檢查聯動性。積極努力,逐步成立專業的園林綠化監察隊伍,有效保護逐年增多、建之不易的綠地成果。同時,進一步強化與城建監察隊伍、公安交警隊伍的協作聯動性,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倡導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查處各類損綠、毀綠行爲。

四、工程實施計劃

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老城改造爲契機,將今後發展思路落實到每一個工程項目上,分批分步地對已建成的遊園綠地進行提質升檔,對綠線以內未實施的空檔進行增綠補綠。

(一)創建整改工程。根據省級園林縣城創建專家組初審意見,結合實際,2012年前半年計劃着手改造完成的工程有:

1、橋西街改造。橋西街作爲縣城東西中軸線,但人行道上未栽植行道樹,需完成行道樹栽植,投資約180萬元;

2、行道樹更換。齊泉東街、規二路、北門東街、北元東街四條街行道樹栽植不合理,白皮松、華山鬆等常綠樹作了行道樹,需更換爲落葉喬木,投資約240萬;

3、沁源路綠化。完成沁源路行道樹栽植及綠化帶配置,投資約300萬元;

4、人民廣場完善。完善人民廣場周圍樹陣栽植及圍欄、座椅、無障礙設施安裝等,投資約280萬元。

以上四項工程總投資約1000萬元。

(二)中長期工程。在省級園林縣城創建後,根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合國家園林城創建要求,儘快組織開展以下工程:

1、遊園升級工程。對現有小遊園進行升級改造,形成主題顯明、景觀配置合理的城市公共綠地,投資約400萬元;

2、人民路改造工程。以增補種植高大常綠喬木,形成林蔭大道景觀爲主要內容,投資約600萬元;

3、兩河治理工程。完成濱河路道路綠化及濱河景觀改造工程,投資約800萬元;完成內河北門東街至內河入口段1800米水面治理及延伸綠化工程,投資約1000萬元;

以上四項工程總投資約2800萬元。

此外,還要積極配合老城改造中觀音坪景觀建設、丁城區景觀建設、朱鶴嶺景觀建設等綠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