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人力資源課程學習總結範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力資源課程學習總結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力資源課程學習總結範文

一、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隨着高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管理更加強調管理的軟化,重視管理的藝術。管理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現代化的大生產,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須提高管理藝術水平。

人是企業的靈魂:人才和員工的參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砝碼。無論是在工廠、企業。哪一個單位都離不開人,從社會發展來看,樸素的社會學認爲人是萬物的主宰,管理學應該從人入手。而在現代企業的建設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終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我國正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傳統的由國家統一調配的人和管理體制正在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管理體制轉變。人才可以自由流動,企業和個人有了雙向選擇的機會。企業從被動地接受國家配置人才轉變爲真正自由用人單位。個人從被動地服從國家分配轉變爲可根據自由意願自由擇業的勞動者。

人力資源管理首先要相信人人都想把工作幹好,有所創造,只要給他們提供了適當的環境,他們就能做到這一點。即是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他們都將成爲現實的人才。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

人才管理包括招聘、培養、配置、激勵和績效考覈等內容,它在人力資源戰略的指導下,以人力資源規劃爲起點,運用科學的方法,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實現組織目標和員工的價值過程。

人力配置:人才配置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其對於企業的發展卻有着重要的影響。人從性格、氣質、興趣到專業都有着巨大的差別,如果各盡所長,對於企業的發展將是非常有利的,反之,既無法完成企業的既定目標,又會使得員工心中不滿,從而降低企業的工作效率,實質上就是資源的浪費。

人才激勵:說起激勵,過去我們主要靠精神激勵,而近年來,所強調的又是以金錢爲代表的物質激勵。應該說,精神不是萬能的,金錢也不是萬能的,物質激勵不能代替一切,物質激勵之所以在中國目前看來很有效因此新型的領導者應能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善於傾聽職工的意見。我們不能指望只憑高工資就使員工全身心地投入,但我們更不能指望有辦法使員工在工資水平很低地情況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人的行爲取決於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層次的。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爲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表現爲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所具有的潛在能力的需要。這就需要針對不同員工進行不同的職業生涯設計,如果能夠在職員中樹立此種信念,企業將無往而不利。在這一需要的驅使下,職工追求發展個人特長的工作環境,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企業透過決策參與制度、提案制度、研究發展計劃、勞資會議等措施來激發和滿足職員這一需要。分權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分權給予員工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領域,其基本約束僅僅爲目標,至於達到目標的方法,則任由員工去選擇,去創造。讓員工參與企業決策,使員工感到自己在企業中的價值,不僅可以提高其鬥志,從而積極地工作,而且會了解如何有效協調配合,導致員工之間關係密切,氣氛和諧。企業應儘可能激發引導員工進階需要的實現,才能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人力資源管理要與時具進

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已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新的東西每天都會大量地涌現出來,新的技術、新的經營方式層出不窮,“變化”成爲這個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只有那些靈活地適應了這些變化,且在變化中抓住其中蘊含機會的人和組織,才能在這個時代很好地生存下去。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切因循守舊的、僵固不化的東西都將被掃蕩一清;只有那些從內心深處渴望變化、視變革爲機遇的管理者,他們的職業生命才能如同這個時代一樣,充滿生機!

四、體會

回顧這一學期的學習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深入瞭解自身現狀和發展方向,適應環境。在學習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人力資源是人類社會中最寶貴的資源,這種資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響其他資源的利用程度,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特別是在當前知識經濟的條件下,市場的競爭最終是人力資源的競爭。

2、要認真學習知識,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要成爲一名合格的企業管理層員工,首要條件就是要成爲業務上的骨幹。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社會實踐,積累經驗,對我們自身發展有很大幫助。

3、要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在學習中不但要發揚自己的優點,還要客觀地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更進一步注重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不斷在學習中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