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

導語: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會計畢業論文總結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

摘要:高職學院的會計專業注重實務性培養和訓練,對理論知識的深究要求較低,因此高職學院會計專業的學生並不適宜於學術性畢業論文寫作。從多角度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原因,並對用大型頂崗實習作業代替寫畢業論文的形式進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的目標。

一、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是論文質量較差。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在選題、構思和語言表達上都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目前學生的畢業論文大致有兩類情形:一類是論文無可挑剔,且理論高深。論文初稿上交後,令指導教師尷尬不已,因爲文章近乎完美,基本找不到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顯然,這類論文是整段甚至通篇直接引用過來的。另一類是論文層次混亂、主次顛倒、語句不通。這類論文往往令指導教師煩惱無盡,因爲文章大多是拼湊、粘貼或嫁接形成的,其結構混亂,條理不清,缺乏應有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指導教師認真審閱後,花大力氣提出修改意見,其結果是:學生往往視而不見、不予理睬,馬上重新換題,另起爐竈拿出一篇新論文,而這樣的論文或是完美無缺,或是條理混亂不堪。

二是寫作流於形式。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畢業論文研究寫作過程中得以拓寬、深化和昇華。在掌握學科專業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經教師指導,獨立進行調查研究、蒐集資料、分析綜合、推理論證及系統表述,以達到提高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階段,高職會計畢業論文寫作在許多高職院校已漸成過場,喪失了透過論文寫作獲得科學研究基本訓練這一教學目的。在多數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寫論文純粹是爲了應付差事,無論論文做得如何,學校和老師都不會因論文寫作以及答辯差而給不及格、畢不了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敷衍了事的態度,使其根本不遵循論文寫作的一般規律和要求,不能踏實、認真地展開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不嚴格按照寫作流程推進,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後隨意上交一篇。一些高職院校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也只能是一再降低畢業論文的相關標準。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側重發生改變。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爲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職教育隸屬於專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高職教育的發展基本上走本科教育之路,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體系等與本科類同,三年教育培養的結果是:學生既非理論型、學術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又非技術型、職業型人才,高不成、低不就,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人才培養模式陷入尷尬境地。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要確立一個不同於本科、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在學術性和職業性上的不同側重,決定了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高職教育立足於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專門人才,其培養目標應有鮮明的職業定向性,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爲根本任務。厚功底的“通才”畢業後,其可能去大學、研究所等從事學術性、研究型工作,這一層次的畢業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即本科教育的畢業環節必須包括畢業論文,以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該教育層次培養目標的實現。職業定向爲“應用型人才”畢業後,則直接進入各自的職業崗位,比如,高職會計專業人才更適合去中小型及以上企業,其可以勝任會計主管及以下崗位的實務工作。可見,高職會計畢業論文設定的必要性、合理性都需要在新一輪人才培養目標下進行重新的審視和研究,畢竟,高職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壓縮版”。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差異決定兩者在今後的培養模式上應各有側重、各具特色。

第二,知識能力結構的塑造發生改變。培養目標的不同,決定着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着顯著區別: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學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論基礎的廣博和專業理論的系統精深。專業設定體現學科性,課程內容注重理論性,教學過程突出研究性。本科教育的知識能力體系呈現出縱向框架式,強調課程的整合、學科的完整和綜合,注重跨學科知識的遷移。比較側重“是什麼”和“爲什麼”的問題,集中於認識世界的範疇,是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相對不完整的實踐體系的統一。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需要爲目標,要求具有適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以及較爲嫺熟的技藝和技能。高職教育的知識能力結構呈現出橫向職業崗位模組式,它強調崗位業務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理論以“夠用”、“實用”爲度。比較側重“做什麼”和“如何做”的問題,集中於改造世界的範疇,是相對完整的實踐體系和相對不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統一。

高職院校應當首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然後使其具有適應就業需要的專業技能,促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塑造。培養的會計畢業生應能很快適應基層會計工作,過渡期或適應期較短,並有較高的會計操作技能。經過3—5年的實踐和學習,即可由助理會計師成長爲會計師、單位會計主管、單位審計骨幹、註冊會計師等。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技術應用能力爲主線,強調職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時,緊緊圍繞“應用”這一主旨,不斷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爲了切實從工學結合的角度出發,要不斷強化學校與用人單位相結合,師生與工作過程相融合,“做、學、教”實現一體化。三年修業結束後,高職學生雖然不像本科生那樣具有厚實、寬廣的專業理論知識,初步的理論研究與開發能力也相對欠缺,難以實現在某一領域對學術觀點、學術流派以及學科知識做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討。但是,高職學生將理論知識予以轉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崗位操作技能的準確性、嫺熟性快速提升,縮短了與具體崗位執業要求之間的差距,更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說明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已今非昔比,不可等同視之。

三、改革創新的基本思路

畢業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高職學生的畢業環節應充分體現職業性、社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鑑於目前畢業論文實踐環節存在着普遍、客觀的問題,筆者建議,應及早推出畢業論文的改革創新模式,即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的更新形式,以其作爲全面、綜合衡量高職教學質量,檢驗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尺度。因爲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更符合高職新一輪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其實施過程及結果更具有現實意義。再者,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都直接來源於學生的畢業頂崗實習,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透過頂崗實習,學生有了切身體會,能將其所見、所聞、所學、所做融會於整個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中,以真實體現其各方面能力形成、具備和運用的成效。

第一,畢業設計貼切、客觀、實際,彰顯個性化特色。畢業設計是畢業頂崗實習的延續,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會計覈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的應用能力、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圍繞這一目的,應在學生各自頂崗實習的基礎上,將學生按所在實習區域劃分爲若干小組,由各小組從實習單位(不限定具體行業和企業類型)任意選取一期期初覈算資料,並獲取該單位當期經濟業務(並非照搬照抄原單位當期全部業務量,經濟業務的類型和數量可做適當增減調整)有關原始憑證的影印資料,由審覈原始憑證開始,到編制會計報表結束,完成整個賬務處理程序。操作中,小組成員必須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分別可按出納、存貨、成本、固定資產、往來賬款、制單、總賬等承擔各自崗位工作,協同完成全過程任務。除手工覈算外,各小組必須同時在計算機上進行電算化處理,可按小組內會計手工賬崗位來安排電算化崗位,既達到手工與電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能解決學生對電算化崗位認識不足的問題,還有助於教師評判各小組手工賬與電算賬的一致性。各小組成員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必須本着團隊協作的精神,努力與實習單位的會計及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協調。完成資訊資料收集後,小組內部還需精誠團結、組織得當、分工明確、合作共事。來源於不同企業資料所完成的差異化的畢業設計,可以充分反映學生崗位操作技能的真實水平,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尋找其職業能力的差距,還是就業前的一次綜合、實地的大練兵。企業真實的核算場景和核算資料是完成畢業設計的有效契機,它是學生頂崗實習歷練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針對性、綜合性和適用性強等特點。透過畢業設計,可以全面考查學生會計覈算基本功的紮實度,財務軟件操作的嫺熟度,對不確定經濟事項做出職業判斷的準確度,職業道德素質擁有的可信度,相關知識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整合度,未來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延伸度,等等。

第二,畢業調研強調因人而異,倡導量力而行。畢業調研着重於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經過畢業頂崗實習,學生對自己所在實習單位的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業務流程、資金運營等都比較熟識,一段時間的實踐,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鍛鍊了能力,還豐富了閱歷,引發了思考。實踐中,學生會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與實際工作情景進行對比,從而引發其深入思考的興趣,這爲專題調研的開展搭建了良好平臺。其次,實地調研的實施具有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企業的實際問題在其專業知識、能力範圍內進行探索研究,選題完全講求因人而異、量入爲出。再者,畢業調研的對象具有針對性。學生所確定的調研專題都是一定環境下針對某一特定企業的相關問題。最後,畢業調研的內容具有系統性。每項專題調研都經過了解背景資料、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等相關步驟。在這一研究過程中,可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和多項操作技能,展開系統的分析、論證和闡釋。考慮到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差異,專題調研項目的設定必須具有客觀性、普遍性且覆蓋面廣;具有專業性、層次性且難易相當。它可以涵蓋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籌資方式、企業會計覈算流程及評價、企業重大財務事項的產生與處理、企業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企業納稅申報與稅收籌劃、企業會計資訊的分析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方式與經營規劃、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評價等。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能力及其所處客觀環境做出選擇。調研報告按要求完成提交後,必須經過調研評價體系的最後評定,以幫助學生更客觀地分析其調研成果,認識其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首先需要學生與指導教師就有關調研問題做深入細緻的溝通,然後由學生對調研報告首先做出自我評價;其次是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最後是指導教師對其整合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綜合評定。透過系統的專題調研,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將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延伸。

高職教育正在由原來的“數量規模型”向“內涵質量型”方向發展。高職會計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未來會計人才的能力和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爲此,必須儘快探索出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有效之路,尤其是畢業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這是我們向社會輸送高質量合格人才的最後一道關口,在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確保滿足社會需求這一過程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標籤:畢業論文 會計